Workflow
母乳
icon
搜索文档
宝宝自护如何“肠”胜?揭秘母乳的神奇自护力量
新华网· 2025-08-12 13:59
母乳成分研究 - 母乳是宝宝最佳营养品 提供全面均衡营养并蕴藏自护力量 含A2型蛋白质 HMO和益生菌等关键成分[1] A2型蛋白质功能 - 肠道集中人体70%免疫细胞 是最大免疫器官和重要防线[2] - A2型蛋白质更易消化吸收 减少消化不适并降低炎症反应 提升自护因子GSH浓度达4倍[2] - 选择奶粉应优先匹配母乳蛋白质类型 即A2型蛋白质[2][5] HMO成分作用 - HMO是母乳第三大固体成分 其中2'-FL含量最丰富 能促进有益菌增长并增强抗感染能力[3] - 复合HMO组合(如2'-FL 3'-SL 6'-SL)可全面模拟母乳防御功能 单一HMO效果有限[3][5] 益生菌机制 - 双歧杆菌是母乳来源的首批定植益生菌 欧盟认证其安全有效性[4] - 母乳喂养宝宝肠道双歧杆菌占比达30% 需关注奶粉中活菌足量及具体菌株标注[4][5] - 益生元(如GOS)可提升益生菌定植效率 抑制有害菌附着[4][5] 奶粉选择标准 - 遵循科学选奶三步法:优先A2型蛋白质 关注复合HMO种类含量 选择足量双歧杆菌益生菌[5] - 需通过权威评测认证A1蛋白剔除 避免仅标注"低聚糖"而未列明具体种类的产品[5] - 应根据宝宝生长情况定期咨询专家调整选择 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6]
@新手妈妈 母乳喂养要避免这些误区
央视新闻· 2025-08-06 16:22
母乳喂养误区澄清 - 宝宝频繁吃奶是正常需求,旨在满足情感安全需要并刺激乳汁分泌,不能简单归因于奶水不足 [2] - 浓汤脂肪含量过高易导致产妇食欲下降和乳汁淤积,建议饮用清淡汤品 [3] -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母乳在任何阶段都富含免疫活性物质和优质营养素,建议喂养至2岁及以上 [4] 职场妈妈母乳喂养建议 - 返岗前需提前1-2周调整婴儿作息及喂养规律,熟练掌握手挤奶或使用吸奶器 [4] - 工作期间应每隔3-4小时吸奶一次并视情况灵活调整,回家后优先进行亲喂 [4] - 哺乳期妈妈需保证均衡饮食、充足饮水量和蛋白质摄入,并获得家庭与社会支持 [4]
哺乳期乳腺炎如何应对最安全
中国青年报· 2025-08-02 09:50
母乳喂养政策支持 - 2025年8月1日至7日为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 主题为"支持母乳喂养 呵护健康未来" 国家卫健委提出规范咨询指导 优化支持环境 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1] - 2024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婴幼儿营养喂养评估服务指南(试行)》 指出母乳是0-6月龄婴儿最理想天然食物 提倡纯母乳喂养 [1] - 世界卫生组织倡议生命最初6个月应进行纯母乳喂养 [1] 母乳喂养健康效益 - 母乳含有丰富营养素 免疫活性物质和水分 能满足0-6个月婴儿全部营养需求 不需添加水和其他食物 [1] - 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患感冒 腹泻 肺炎等疾病风险 减少成年后肥胖 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促进大脑发育 增进亲子关系 [1] - 母乳喂养减少母亲产后出血 乳腺癌 卵巢癌发生风险 [1] 哺乳期乳腺健康问题 - 哺乳期乳腺炎和乳汁淤积是常见症状 病因明确 治疗原则清晰 分为早期预防和临床治疗 [2] - 许多哺乳期女性遇到乳汁排出不畅 乳腺炎等问题 部分备孕怀孕女性对哺乳存在焦虑 [2] - 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昕提案呼吁规范通乳服务 提供科学指导 减少新手妈妈伤痛 [2] 西医防治方案 - 乳汁量多和乳管损伤是堵奶两大主因 乳管损伤常见于暴力通乳 过度通乳等操作 [3] - 乳汁供过于求会导致乳汁沉积形成颗粒物阻塞乳管 或乳管过度充盈引起不适 [3] - 医护人员会根据堵奶时间 类型 部位等针对性处理 医疗性乳腺治疗时间短而有效 [3] 中医防治方案 - 中医采用外治和内服手段 外治包括推拿按摩和针灸特定穴位 内服需辨证施治 [4] - 热敷超过15分钟或50℃可能加重水肿 哺乳前短时热敷即可 避免大力揉搓乳房 [4] - 高脂汤如猪蹄汤可能增加乳汁黏稠度 建议均衡饮食多饮水 避免过量高脂汤 [4] 哺乳技巧与风险因素 - 产后前3天哺乳技巧影响成功率 需尽早肌肤接触 引导宝宝自主寻乳 [5] - 生理性涨奶期需让宝宝不限次数正确含接 促进优势乳腺导管产乳功能 [5] - 含接不正确或吸奶器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乳头损伤 需专业人员调整姿势 [5] - 乳房手术史 妊娠期糖尿病 肥胖 计划剖宫产等是堵奶高风险因素 [5]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丨担心母乳不足?调节心情或比喝补汤更管用
贝壳财经· 2025-05-20 19:48
母乳喂养与心理健康 - 母乳分泌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产后焦虑可能导致母乳不足,表现为心神不安、肝气郁结等症状 [1] - 中医认为乳汁生成是饮食精微与先天肾精交融的产物,情绪波动如悲伤、愤怒会阻碍乳汁排出 [1] - 强迫性行为如频繁使用吸奶器或饮用油腻汤水可能加重身体负担,需注重身心平衡 [2] 科学饮食与母乳喂养 - 喝汤增加奶量缺乏科学依据,水分摄入或心理暗示可能起辅助作用,清淡汤类更适宜 [4] - 花生碎、丝瓜等食物催奶效果因人而异,无明确科学证据,增加有效吸吮频率是关键 [5] - 韭菜、大麦茶等食物回奶作用不显著,哺乳期饮食应多样化,乳汁排出量决定奶量 [6][7] 哺乳期饮食注意事项 - 海鲜摄入需谨慎,首次食用应少量观察宝宝过敏反应,推荐每周至少一次富含DHA的海鱼 [8] - 咖啡因摄入需控制,每天1-2杯咖啡或奶茶对母乳影响较小,需监测宝宝睡眠状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