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直播
搜索文档
这个双11 想“静静”,它要向GMV崇拜说“拜拜”
搜狐财经· 2025-11-12 23:42
双11战略转变:从追求GMV总量到关注局部增量 - 2025年双11是近年来最低调的一届,平台不再发布综合战报和GMV数据,标志着对销售总量崇拜的过时[2] - 电商平台策略从“全局增量”转向“局部增量”,重点扶持高增长赛道、亿元品牌和核心会员,寻求“局部最优解”[2][6] - 持续17年的双11本质是巨大流量场,但增长模式已到必须改变的时刻,平台更注重挖掘真实和长久的消费力而非虚假繁荣[2][11] 即时零售爆发式增长及其结构性影响 - 即时零售在2025年双11实现大爆发,淘宝闪购首日(10月15日)夜宵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超市便利订单增长670%,多个品类实现2倍增长[3] - 品牌通过接入闪购服务获得新增量,3C数码、个护、服饰等行业品牌在淘宝闪购的成交同比去年增长超290%[3] - 即时零售吸引大量线下资源切入双11,首批已有37000个品牌40万家门店接入闪购,覆盖苹果、华为等头部大牌,实现全渠道参与[3] - 即时零售非绝对低价导向,消费者愿为时效支付服务成本,此举直接影响了平台电商的营销策略[4] 用户资产整合与AI技术赋能 - 淘宝升级为大消费平台后,致力于打通5300万88VIP会员、3亿闪购月成交用户和10亿大会员资产包,形成对品牌深耕用户的新诱惑[5] - AI电商在双11中发挥作用,路径体现在对人的服务和场景的挖掘匹配上,例如“一人一面”推荐体系让中小商家获得公平曝光机会[5][12] - AI工具显著提升运营效率,“AI店长”系统生成500万条大促策略,帮助商家平均节省30%工作量,运营效率提升1.5倍[12] - 宠物食品品牌“麦富迪”借助AI工具“大促小助理”,从每周上新1-2款提升至每日上新,业绩同比增长20%[12] 物流端反映的双11真实运行状况与品类趋势 - 双11物流依旧繁忙,多地出现爆仓且高峰较往年更早,第一波高峰在10月23日出现[6][7] - 快递件量显著增长,成都地区第一波高峰件量较平日增长50%,快递小哥人均送件量达数百单;北京地区快递小哥日送件量可达六七百单[7][8] - 物流高峰未出现积压,基本三天后恢复常态,共经历三波高峰(10月23日、11月1日、11月10日)[8] - 物流数据揭示品类趋势,成都市场出港货品中生活用品、特色水果和化妆用品占比达40%,进港货品中渔具日单量达5万-6万件[8] - 智能物流普及,无人车部署量同比增长1153%,中通、圆通等企业无人车队日均配送超20万件,偏远山区农产品损耗率从15%降至5%[8] 平台策略具体调整:反内卷与深耕价值 - 平台策略形成默契,不再“大水漫灌”流量和优惠,转向扶持重点增长品类、头部品牌和核心会员,核心导向是“反内卷”[9] - 淘宝天猫具体策略变化:取消商家各项免佣政策,弱化百亿买流量投入;用户侧将百亿补贴弱化为10亿补贴店铺限时红包[10] - 淘宝直播投入30亿扶持商家,AI工具赋能升级;淘宝闪购加入88VIP大促,会员红包分4波发送,提供更多大额券[10][11] - 88VIP用户享受专属福利,如每日专享两个5折红包、折上95折等,平台希望通过深度挖掘高持续消费能力人群来减少“一锤子买卖”[11] 高增长品类与电商模式融合 - 宠物消费是双11亮点,200元以上价格带猫砂成交占比从2023年双11的34%跃升至2025年的45%[13][14] - 消费观念升级推动品类细分,天猫平台有近50000种宠物保健品,覆盖16种功能,体现从“治病”到“防病”以及情绪消费的特征[14] - 货架电商与内容电商相互借鉴,货架电商更注重内容场增长,内容电商(如抖音)则注重货架场新增量,抖音持续在高价商品上补贴商家[14] - 电商消费逻辑转向立体化,兼顾“实物消费和内容消费”的生活方式,要求商品贴近生活场景、具备高品质并能满足情感需求[14]
明星主播“出红入淘”,淘宝还是想要更多的门面
36氪· 2025-10-23 07:09
天猫双11策略与淘宝直播现状 - 天猫双11于10月15日晚8点开启,保留了预售环节,在玩法上不再强调跨店满减,改为官方立减85折,并叠加9折消费券、行业品类券、购物金等多重折扣 [1] - 淘宝直播在双11期间将狂撒30亿红包,每人每天可领超2000元,李佳琦直播间首次发放人人可领的9折无门槛券,最高额度100元,该券可与平台其他优惠叠加使用 [1] - 在辛巴隐退后,李佳琦成为昔日“四大带货天王”中唯一活跃的头部主播,这验证了其含金量,但也凸显了淘宝直播缺乏新生力量的窘迫 [1] 淘宝直播的跨平台挖角策略 - 双11前夕,淘宝直播引入了李诞、熊黛林、包文婧等多位与小红书有渊源的明星达人开播,此举被推测意在截胡小红书这个电商新星 [1][4] - 以李诞为例,其今年9月在小红书的2场带货直播场均销售额为28万元,场均观看人次为34万,较去年单场260万元的GMV峰值已大幅缩水 [4] - 淘宝直播在2022年前后曾通过新领航计划、引光者联盟等政策从其他平台引入主播,以填补薇娅、雪梨等头部主播离开后的空缺,但多数主播后续表现呈现“高开低走”,例如东方甄选入驻一个月后场观从千万量级骤降至三百余万 [6] 小红书平台生态与流量分配 - 小红书采取流量普惠模式,基于个性化推荐算法将超一半流量曝光分给千粉以下用户 [4] - 克劳锐指数研究院报告显示,2024年10-50万粉丝的腰部KOL在小红书的占比高达81%,而在抖音、快手、微博平台,100万-300万粉丝量的腰部KOL占比均为60%左右 [4] - 该流量分配模式对中腰部和尾部创作者是好事,但可能导致头部创作者的天花板受限 [4] 淘宝平台的内容生态挑战 - 淘宝缺乏内容基因,难以像抖音、快手那样快速抢夺用户注意力,在流量产出、调度上存在不足,难以复现“货找人”模式 [8] - 淘宝越来越追求交易决策到履约环节的速度与效率,进一步强化了其工具属性,例如内测的“AI万能搜”功能旨在将用户的搜索和提问直接转化为购买,而非延长用户停留时间 [8] - 淘天集团目前有淘宝闪购、AI等多个需要投入资金的领域,因此即便再次启动“挖人”策略,其投入力度可能难以与当年相比 [10]
投入历年最大!天猫双11逻辑变了:AI精准发券,消费者告别凑单满减
搜狐财经· 2025-10-16 18:41
天猫双十一预售表现 - 预售首小时有35个品牌成交破亿,1802个品牌成交翻倍,破亿品牌数、成交翻倍品牌数、活跃用户数均超去年同周期 [2] - 斐乐、珀莱雅、修丽可、欧莱雅、SK-II、adidas、安踏、骆驼、耐克、石头、鲜朗等品牌率先迈入"亿元俱乐部" [2] - 预售开启后,美妆品类爆发迅速:1分钟珀莱雅破亿,2分钟雅诗兰黛破亿,3分钟兰蔻破亿,5分钟CPB破亿,6分钟修丽可和海蓝之谜破亿,15分钟修丽可AGE面霜成为首个破亿美妆单品,预售4小时14个美妆单品破亿 [6] 平台策略与玩法变化 - 天猫在经历几年摇摆后,今年重新将"预售"作为核心玩法 [3] - 最核心变化是"跨店满减"玩法被"官方立减85折起+平台消费券+行业品类券"组合替代 [5] - 天猫将发放500亿消费券补贴用户,投入力度为历年最大,部分消费券由AI"智惠引擎"统一决策发放,试点期数据显示AI发券转化率提升15% [8] 直播带货表现 - 预售开启首小时,淘宝直播付定金用户双位数增长,破亿直播间数量超过去年同期 [4] - 李佳琦、香菇来了、烈儿宝贝、蜜蜂惊喜社、陈洁KiKi、胡可、交个朋友、所有女生的衣橱、晁然等多个淘宝直播间破亿速度及成交额均超过去年 [4] - 预售首小时李佳琦直播间访客人数增长超45%,加购GMV同比正增长,美妆、母婴、时尚、食品等重点品类最高增长近80% [4] 消费者行为趋势 - 消费理性主义崛起,消费者对过度营销和'种草'变得警惕,更看重透明、直接的优惠以及产品的长期价值 [7] - 有消费者表示相较于往年热衷的"拼单凑单",今年更关注实际需求 [4] - 电商大促评价维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平台更侧重于观察品牌和行业的结构性增长亮点,而非具体的GMV数字 [6] 平台技术投入与战略转型 - 平台角色正从"流量分配者"转变为"商业赋能者",平台叙事从"总量"转向"质量" [7] - 淘宝天猫平台算力提升40倍,对用户行为序列长度的感知从半年提升至10年,商品推荐精准度提升,带动购买效率提升25% [8] - 品牌在天猫经营可做到全链路AI化,覆盖经营分析、商品运营、素材制作、人群运营等环节 [8]
天猫双11:淘宝直播将发放30亿定金红包
新浪科技· 2025-10-09 18:02
活动启动时间与规模 - 2025年天猫双11活动将于10月15日晚8点准时开启 [1] - 淘宝直播将发放总额30亿元的定金红包 [1] 定金红包领取与使用规则 - 用户通过搜索"双11直播红包"进入指定直播间即可领取定金红包 [1] - 每人每天在单个直播间可领取30个定金红包 [1] - 单个红包最高价值50元,每人每天预计可领取超过2000元定金红包 [1] - 红包使用时间为10月15日晚8点至10月20日晚6点支付定金时直接抵扣 [2] - 红包最高可享受"0元付定"优惠,付尾款时还可叠加平台其他优惠券 [2] 头部主播专属优惠 - 李佳琦直播间为关注粉丝提供无门槛9折券福利,活动时间为即日起至10月24日 [2] - 根据粉丝亲密度不同,付尾款时可享受20元至100元的减免优惠 [2] - 该优惠券可与平台其他优惠叠加使用 [2] 品牌直播间预约福利 - 众多品牌直播间上线"1元预约"福利活动 [3] - 用户花费1元即可提前锁定双11专属赠品、红包等优惠权益 [3]
淘宝直播挖向小红书
36氪· 2025-09-28 10:50
淘宝直播的双十一策略 - 为备战双十一,淘宝直播自9月下旬起引入李诞、熊黛林、谈莉娜、包文婧、伍嘉成等多位明星,采用“人海战术”以堆砌热度 [1] - 李诞于9月23日重回淘宝直播,场景设于家居生活气息的室内,直播持续5小时,观看人次达343万,上架112个链接,其小红书明星单品“牛脆脆”销量超1000件并售罄 [3][10] - 熊黛林淘宝首秀直播持续10小时,累计观看人次201万,主打玉石类目,但其选品渠道单一,商品基本来自一家新开的企业店铺 [15][17] 明星主播的跨平台表现与挑战 - 近期入淘明星多数曾试水小红书直播,如熊黛林2021年在小红书直播销售额超570万,但此次“出红入淘”阵仗不及2022年“出抖入淘”盛大 [5] - 李诞近30天在小红书场均销售额为28万,场均观看人次34万,较其巅峰时期单场260万GMV缩水近10倍,转战淘宝后虽通过引入数码产品拉高客单价,但与过往千万级GMV仍有差距 [14] - 明星主播面临平台“水土不服”挑战,淘宝直播强调“品质货盘+专业主播”,要求珠宝类主播具备鉴定师等资质,对从内容平台转型的主播构成挑战 [17] 小红书电商的新模式与案例 - 小红书提出扶持“买手直播+买手橱窗”新模式,主推“24小时不打烊的精品买手店”,吴千语主页已出现包含131件商品的买手橱窗 [7] - 吴千语于9月21日完成小红书直播带货首秀,累计GMV达7000万,超过董洁、章小蕙2023年的首秀成绩,其账号已发布620条笔记,积累超160万粉丝 [7][19][21] - 小红书每月有1.7亿用户寻求购买建议,“求链接”类评论每月达8000万条,其电商模式基于信任关系,用户偏好能持续输出差异化优质内容的主播,而非叫卖式直播 [21] 平台间的竞争与合作 - 小红书于9月1日零门槛开放“种草直达”广告外链跳转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功能,用户浏览笔记后可直接跳转电商平台购买 [26][28] - 未来可能出现更多“两栖主播”,例如李诞在淘宝签约MCN交个朋友,在小红书则签约杨天真旗下的壹枝花,主播可成为跨平台流量转换器 [28][30] - 小红书电商供给优势在于非标品,能提供“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好东西”,但信息差导致的商品溢价空间正随消费者认知加深而收窄,倒逼买手模式向专业服务化和供应链优化转型 [23][25]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了,淘宝5年销售农产品超1.3万亿
齐鲁晚报· 2025-09-24 14:47
平台业务表现 - 淘宝天猫近5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3] - 2025年新疆、青海、安徽三省农产品销售增长最快 西部省份增速显著超越东部[3] - 数字人直播带动农产品销量超5亿元 同比增长35倍 其中榴莲、菠萝蜜、大米等品类表现突出[8] 营销活动成效 - 丰收节期间投入20亿元专项补贴 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模式[1] - 组织上百场产地溯源活动 丰收节会场访问量超100万 带动销售额超3000万元[5] - 象山开渔节活动带动海鲜礼盒增长20% 漳州琯溪蜜柚新品23小时售罄 单场直播卖出10万斤[5] - 新疆溯源活动带动驼奶销售增长85% 西梅增长30% 云南人参果增长40% 咖啡豆增长23%[5] 创新业务模式 - 形成产地溯源新模式 打造"寻味山河行"营销IP 联动政府及龙头企业[3] - 采用半托管业务形态 茂名荔枝产季销量同比增长216%[7] - 整合直播与百亿补贴资源 台风前2天卖出6万多单荔枝 结合热播剧《长安的荔枝》获得超百万曝光[7] 技术应用突破 - 数字人直播技术精准复现主播微表情及肢体语言 支持实时互动问答[7] - 高表现力数字人突破传统直播时空限制 降低农特产品商家运营成本[10] - 数字人直播在真实感、表现力和商业转化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10] 产学研合作 - 与全国9所农业高校合作推出科研农产品展销 包括天府黑猪、琯溪蜜柚等特色产品[10] - 浙江大学"喀柿红"水果番茄采用无土栽培技术 具备高茄红素含量 预计10月底上架淘宝[10] - 高校科研农产品集体亮相直播间 预计销售额达30万元[10]
2025凤凰之星最佳创新上市公司:阿里巴巴
凤凰网财经· 2025-09-23 19:18
评选活动概况 - 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发起"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颁奖典礼 于广州举行 设置九大奖项覆盖创新 回报 责任 成长 品牌 全球化等关键领域[1] - 奖项包括最佳创新上市公司 最佳股东回报上市公司 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 最佳雇主奖 最具成长潜力上市公司 最具品牌影响力上市公司 最佳全球商业贡献上市公司 最佳出海全球化年度案例 最佳IPO公司[1] 最佳创新上市公司评选标准 - 评选聚焦企业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生态构建 以研发投入强度 专利转化率 科研人才占比为核心指标 纳入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等辅助指标[2] - 采用硬技术突破+模式创新+生态协同的三维立体评价框架 筛选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上市公司[2] - 经过五大核心维度综合评估和专家评审团专业打分 阿里巴巴-W获得该奖项[2] 阿里巴巴创新战略与成果 - 公司实施用户为先 AI驱动战略 核心业务增长加速 通过整合消费平台产生显著协同效应 带动月度活跃消费者及日订单量创新高[4] - 云智能集团收入加速增长 AI收入在云外部商业化收入占比显著 未来将围绕大消费和AI+云两大战略重心持续投入[4] - 以阿里云为基础攻克分布式计算 云原生数据库等核心技术 成为全球排名前列公有云服务商 通义千问生成式AI技术应用于电商客服 内容创作 工业设计 生物医药等领域[6] - 在数据安全 区块链领域持续投入 实现技术向善理念[6] 业务模式创新与全球化 - 从淘宝打破线下零售壁垒 到天猫定义品牌电商标准 再到淘宝直播激活人货场新逻辑 持续重塑中国消费市场形态[6] - 高德地图从导航工具升级为生活服务入口 渗透亿万用户日常 速卖通和Lazada连接中国供应链创新能力与全球消费者 推动全球贸易普惠化[6] - 公司从美股回归港股 从电商平台发展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服务商 创新超越企业成长史 见证中国数字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7]
今年双11淘宝直播将引入万位垂类专业主播
搜狐财经· 2025-09-18 19:32
近日,淘宝直播在杭州举办天猫双11选品会。会上,淘宝直播运营总经理梦心介绍,此次淘宝直播将投入30亿,覆盖商家经营的关键环节,涵盖用户增 长、爆品扶持、达人激励与店播扶持等方面,做大品牌增长。 今年双11淘宝直播将扩大"免定金"的覆盖范围和爆品规模。平台发放大额定金红包,消费者领取红包后最高可实现"0元付定",还可叠加享受多重优惠, 大幅度降低购买门槛,在预售期消费者就可以提前入手爆品好货,购物决策更简单。 今年还将新增"现货折扣券"玩法,让用户在现货期也能买到优惠商品,补全大促消费链路,帮助主播冲刺GMV。 达人层面,平台汇聚李佳琦等多位头部主播,并引入超万位垂类专业主播,形成覆盖广泛的达人合作网络。除发挥头部主播的爆发优势,更通过垂类主播 实现对细分人群的深度触达,帮助商家开拓增量市场。依托"直播严选AI智推"系统,基于商品特性与主播粉丝画像进行智能推荐,有效提升人货匹配效 率,助力商家高效链接优质带货资源。 今年天猫双11,淘宝直播宣布投入30亿现金,全面扶持商家增长。 "让每一次大促的爆发,都成为商家沉淀用户资产、构建长期竞争力的起点。" 淘宝直播运营总经理梦心表示,"我们希望这30亿的投入,把'流量 ...
2025年淘宝直播商家运营方法论白皮书
艾瑞咨询· 2025-08-26 08:06
行业趋势与市场背景 - 2024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17.7%,行业从流量扩张转向效率驱动阶段[2] - 行业用户基数达11.1亿网民,三大领域(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购物)用户渗透率全面突破75%,进入存量深耕阶段[5] - 消费者投诉举报量同比增长19.3%,商品质量诉求攀升导致退款率提高[14] - 76.9%消费者将商品质量列为首要决策要素,超越价格敏感性(64.1%)12.8个百分点[14] - 店播市场规模占比达56.4%,成为商家长期经营主阵地[17] 用户行为与需求变化 - 用户行为呈现多线程跳跃特征,消费注意力向"货架+内容"双场域迁移[8] - 消费需求呈现碎片化特征,表现为价格敏感度分层化、场景需求碎片化、功能偏好精细化[11] - 用户决策逻辑从价格主导转向信任价值迁移,推动商家经营回归长期主义[17] - 新品存活率持续走低,爆品生命周期大幅压缩,长尾商品动销效率长期低迷[11] E-MAX运营方法论框架 - 以全周期供给、全触点渗透、全场域营销为核心举措,实现跨生态协同增长[21] - 全周期供给涵盖孵化期(趋势预判+资源集束)、爆发期(数据驱动+高价格力+达人联动)、深耕期(店播阵地+达人规模下行)三阶段[23][26][28][32] - 全触点渗透通过搜索/推荐/短视频/直播/货架五大渠道实现全域用户触达[33][36] - 全场域营销整合直播营销与品牌营销资源,实现品效协同目标[41] 平台运营策略升级 - 直播频道以"商品插卡"形式实现内容即货架转化,基于"主播+商品"组合进行兴趣推荐[40] - 平台提供20亿预算货补与多维度流量机制扶持高价格力商品[30] - 通过直播大场、直播购物列车等创新玩法提升流量利用效率[45] - 构建"直播营销+品牌营销"场域共振体系,实现从单点释放到全域共振升级[41][63] 品牌实战案例成效 - UR官方旗舰店通过3月上新季提报闪降/王炸单品,结合38大促实现新品快速上新与高效转化[66][67][69] - 喜临门双11期间通过总裁直播强化心智渗透,联合美的等品牌拓展人群资产[72][75] - LA MER高端美妆店播渗透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通过明星直播间新品专场实现声量增长[79][81] - vivo新品发布借助超级品牌日+直播大场+直播爆爆日组合,实现爆品成交爆发式增长[85][87] 产品技术能力升级 - 淘宝直播通过AI技术构建智能助理Agents体系,覆盖信息筛选、操作优化、问题响应等经营痛点[90][91][93] - AI工具经效果验证后纳入部分托管场景,持续优化直播运营全链路效率[93][96]
不止 “接流量” 更要 “造流量”,平台明星争夺战叒升级
36氪· 2025-08-19 07:48
平台明星争夺策略演变 - 互联网平台持续争夺明星资源 从2020年明星直播带货兴起至2025年仍持续进行[3] - 平台玩法从直接变现诉求升级为兼顾话题引流与变现价值 要求明星同时具备流量吸引和商业转化能力[19] 明星直播带货发展阶段 - 2020年618期间天猫集结300多位明星开展淘宝直播 包括鹿晗/迪丽热巴/朱一龙等顶流艺人[3][6] - 初期采用"流量明星+头部主播"模式 明星负责吸引关注 专业主播负责销售转化[5] - 多数明星仅进行通告式直播 仅少数将直播作为长期事业的明星持续活跃在小红书和抖音平台[6] 平台差异化运营策略 - 小红书聚焦"人设带货"模式 头部艺人章小蕙/伊能静/董洁通过强化知性女性标签实现人货绑定 单场直播观看破1000万 平均互动150万+[7][23] - 抖音侧重泛娱乐化内容 引入贾乃亮/黄子韬等综艺咖艺人 通过整活内容强化平台娱乐生态[9] - B站发力视频播客赛道 2025年7月上线20多位明星播客 包括鲁豫/罗永浩/于谦等 单期视频最高播放量达260.8万[32][33] 顶流明星入驻效应 - 刘德华2021年入驻抖音12小时粉丝破1000万 首条视频点赞超2000万 2022年演唱会直播观看达3.5亿人次[12] - 周杰伦2025年7月入驻抖音 单条视频获千万点赞 70万+评论[1] - 张曼玉2025年8月入驻小红书 两周内涨粉百万[1] 话题营销与数据表现 - 赵露思小红书账号粉丝突破2000万 直播带动相关产品成爆款 连续两周涨粉386.62万[21][23][24] - 蔡徐坤与B站合作实现口碑反转 新歌专访视频播放量达1524万 较日常百万级播放提升超10倍[30] - 梓渝手势舞话题在抖音播放量超9亿次 显示平台快速响应热点能力[29] 平台战略升级方向 - 从单纯明星引流升级为"入驻-话题事件-热点发酵-引流拉新-带货"全链路运营模式[21] - 平台根据自身生态精准匹配明星资源 小红书侧重人设契合度 抖音侧重娱乐影响力 B站侧重内容品质[7][9][32] - 明星合作模式精细化 包括热榜话题数量/流量扶持等具体资源置换[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