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打鲜奶

搜索文档
70岁的“北京市牛奶公司”变网红!看北京老字号如何拿捏年轻人|提振消费看京潮
搜狐财经· 2025-07-16 16:40
老字号品牌创新转型 - 三元食品启用"北京市牛奶公司"IP打造新茶饮旗舰店,通过现打鲜奶、自打冰淇淋、机器人咖啡等互动项目吸引年轻消费者,工作日下午需等位[1][2][4][6] - 门店融合传统玻璃瓶打奶与现代自动化设备,提供10厘米以上冰淇淋打折、30厘米免单等挑战机制,同时销售奶皮子酸奶、二八酱奶茶等网红产品[8] - 计划在北京西站、国贸等地开设差异化门店,包括交通枢纽店、购物中心店及高校店,探索鼓楼文创产品开发[13] 文商旅融合新场景 - 北京稻香村零号店推出"青铜器"点心盲盒及毛绒挂件,瑞蚨祥开设350平米国风美学空间展示丝绸制作全流程,形成"可打卡、可传播"的消费体验[9][11] - 同仁堂"知嘛健康"、北冰洋"北平制冰厂"、白塔寺药店"耀咖啡"等老字号通过跨界场景创新成为社交媒体爆款[14] - 政策支持餐饮+文旅体博融合,对进景区/博物馆的门店最高补贴200万元,老字号数字化营销最高支持100万元[15][16] 行业战略与政策支持 - 北京市计划2025年老字号总规模达2000亿元,推出知识产权保护、文脉赓续等十大行动30项举措,单店改造最高补贴300万元[15][16] - 老字号通过链接元宇宙、AI等技术重构消费场景,形成"守艺+焕新"双轮驱动模式,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15] - 274家北京老字号中137家为中华老字号,数量全国第二,政策从单点保护转向系统性生态构建[15][16]
老字号“不老”:从守匠心到谋创新
消费日报网· 2025-06-27 10:49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024年6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挖掘中华老字号与非遗资源的消费潜力,助推消费增长[1] - 北京市2025年6月《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激发"国潮"品牌活力,鼓励老字号通过创新场景和融合产品实现品牌焕新[1] - 行业趋势显示老字号正从"博物馆藏品"转型为融入日常生活的"流行单品",需平衡文化传承与产品创新[1] 三元牛奶的品牌焕新 - 三元食品重启"北京市牛奶公司"品牌,通过当日现打鲜奶(小瓶5.9元、大瓶10.9元)、奶茶吧台和冰淇淋操作台打造复合体验空间,鲜奶每日售罄[5] - 推出"自打冰淇淋挑战"(10厘米减9.9元、30厘米免单)和机器人拉花咖啡,增强互动性与社交传播[5][6] - 与六必居联名推出"二八酱奶茶",融合20%芝麻酱与80%花生酱,连接传统风味与年轻消费需求[7] - 加速数字工厂建设,拓展"三元梅园"子品牌布局核心商圈,推动非遗技艺与新零售场景融合[8] 仿膳茶社的非遗创新 - 仿膳与北海公园联合打造"北岸吉市",通过"非遗+历史名园+跨界联名"模式激活文化价值,解决非遗展示碎片化问题[12] - 设计"看学做买晒"体验闭环:技艺展演吸引关注、互动教学降低门槛、联名产品实现转化(如竹编发饰、傩戏面具手机壳)[13] - 采用"传承人模板+工厂量产"模式解决非遗产品标准化难题,"五一"开市后带动北海公园客流量上升[14] 吴裕泰的茶饮转型 - 开设"牛牛咖啡&面包"创新门店,推出"茶+"矩阵(金骏眉乳酪、茉莉乳酪甜点及茶味气泡水),结合促销活动吸引年轻消费者[19][20] - 2009年推出花茶冰淇淋至2013年销量破百万份,后续引入盲盒机制和三角包花草茶,强化与"Z世代"连接[21] - 通过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和短视频建立数字化触点,定位"茶+生活方式"[21] 方砖厂69号炸酱面的跨界突破 - 推出炸酱面主题冰淇淋,用牛乳模拟面条、巧克力酱模拟炸酱,上线首周流量超1000万次,单店日销最高2000份(日销售额2万元)[27] - 通过感官评价小组百次调试平衡咸甜风味,特殊工艺复刻手擀面形态[28] - 优化门店流程(双点餐渠道、独立冰淇淋档口)并计划拓展"餐饮+文创"(帆布袋、钥匙扣)和"餐饮+体验"(非遗制作活动)[29][30]
开出“回忆杀”奶茶店 老字号三元寻找年轻力
北京商报· 2025-06-11 20:51
茶饮市场新动态 - 三元食品推出新IP"北京市牛奶公司",开设主打"现打鲜奶+饮品"的茶饮店,并售卖零售产品,以增强与年轻消费者互动 [1] - 门店以红白色调为主,强调品牌历史,唤起消费者回忆,门头标注"70年只为一杯好牛奶""始于1956"等字样 [3] - 产品包括茶饮、咖啡等现制饮品和奶皮子鲜牛奶等零售产品,现制饮品售价15 9—25 9元,现打鲜牛奶500mL和250mL售价分别为10 9元/瓶和5 9元/瓶 [5] 产品与营销策略 - "现打鲜奶"是特色产品,与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等品牌形式相似,自带杯可减1元 [5] - 使用智能化设备,咖啡由机器人制作并实现拉花,推出自助现打冰淇淋活动,超过10厘米为9 9元/支,超过30厘米可免单 [5] - 推出差异化产品如"二八酱奶茶",与六必居等老字号联名,凸显品牌特色 [11] 市场布局与规划 - 计划今年在北京新增5—6家自营店,根据社区、商圈、旅游景区等不同场景差异化布局 [5] - 依托首农食品集团的供应链能力、跨界合作资源及技术赋能,实现"新鲜出品",其他茶饮品牌难以复制 [11] - 传统超市货架模式与年轻群体连接减弱,选择茶饮业态布局以贴近年轻消费者 [7] 老字号创新趋势 - 老字号纷纷尝试触达年轻消费者,如北京一轻控股的无人饮品站、庆丰包子铺2 0版本门店、全聚德休闲零食品牌"零研所"等 [9] - 老字号需跟上时代步伐,了解年轻消费者需求,保持品牌生命力,茶饮市场虽竞争激烈但年轻消费者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 [9] - 创新时应立足自身定位,避免盲目跟风,三元食品需基于主业进行品牌焕新营销,如研发特色乳制品、拓展线上渠道等 [12] 挑战与应对 - 年轻消费者需求变化快,茶饮市场每月都有新趋势,需保持鲜奶健康属性并快速响应市场 [11] - 茶饮市场竞争白热化,新茶饮品牌已占据有利位置,需推出相应举措,避免偏离核心定位 [12] - 需将传统品牌形象与新茶饮业务结合,保持文化底蕴的同时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制定合理商业计划 [12]
5.9元一瓶,乳业巨头集体跨界开现打鲜奶店
36氪· 2025-05-20 11:59
乳品企业布局"现打鲜奶+"门店 - 三元食品开设"北京市牛奶公司"鼓楼店 销售现打鲜奶 奶茶 冰淇淋等产品 人均消费18元 [1] - 门店位于三元食品前身北京市牛奶总站原址 通过焕新迭代重新开业 [1] - 现打鲜奶分为250mL(5.9元)和500mL(10.9元)两种规格 价格与市场同类产品相当 [2] - 鲜奶采自三元近郊有机牧场 从牧场到消费者全程不到24小时 [4] - 门店结合乳业基因推出鲜奶+养生 鲜奶手作等五大系列茶饮产品 售价15.9-25.9元 [4] "现打鲜奶+"门店运营模式 - 行业主要分为"现打鲜奶+茶饮"和"现打鲜奶+烘焙"两种模式 [7][10] - 扬子江乳业开设"扬子江鲜奶铺" 人均消费10元 已在武汉开出5家门店 [7] - 皇氏乳业创立"在桂里"品牌 主打水牛奶基底茶饮 售价15.5-32.5元 现有2家门店 [8] - 天润乳业工厂店主打鲜奶 酸奶和牛乳馒头 人均15元 乌鲁木齐已开30家门店 [10] - 新希望琴牌乳业开设"麦甜鲜奶&烘焙工坊" 售卖鲜奶和现烤面包 仅1家门店 [10]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行业仍处探索阶段 尚未出现门店数超过50家的连锁品牌 [1][11] - 小红书平台相关图文笔记数超过10万篇 显示市场热度较高 [11] - 近一年全国涌现超过20个类似品牌 如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等 [11] - 乳企布局该领域部分源于主业承压 希望通过餐饮端拓展销售渠道 [10] - 皇氏乳业明确表示希望通过门店为B端客户提供原料及口感改进方案 [10]
后泡沫时代,消费投资人下场开店
晚点LatePost· 2024-10-15 19:20
核心观点 - RBF(营收分成融资)模式在中国餐饮行业的创新应用,通过投资单个门店并每月分账实现快速回本和稳定回报 [7][8][12] - 餐饮行业从疫情后的高估值泡沫进入消费降级阶段,投资策略从正餐转向轻小休闲餐饮 [20][27][32] - 永川资产通过深度参与选址、运营等环节,建立与传统VC不同的投资模式 [5][33][37] 行业趋势 - 全球VC回款率从2021年32%降至2023年5.8%,而RBF基金DPI达30% [8] - 餐饮行业价格普遍回调:新荣记推出398元套餐、太二酸菜鱼人均降至70元、肯德基出现9.9元汉堡 [27] - 线下门店支付数字化使RBF在中国可行,欧美因现金交易难以实施 [22] 商业模式 - 永川RBF基金标准:12个月回本、整体1.6倍回报,首期规模6000万元 [7][12] - 投资分成比例:回本前收取营业额15%(约18万元/月),回本后降至6% [11] - 300人运营团队直接管理被投门店,涉及霸王茶姬/红星前进等品牌 [33][37] 典型案例 - 红星前进北京首店月流水140万元,店租19万元,利润率15-18% [9][11] - 大树餐厅南开店400平投资400万,月营收从215万降至180万,人均消费从120元降至100元 [26][28] - 霸王茶姬上海门店日均3000杯,年营收2000万元,通过优化运营将杂费从10%降至5% [33] 运营细节 - 门店选址标准:月租不超过20万元,预估月流水需达100万元 [9] - "3123"正餐模型:300平/人均100-200元/日翻台3次,年营收需达投资额4倍 [26] - 每晚追踪30家门店数据,1小时完成经营分析,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17] 发展挑战 - 单店投资上限从500万降至300万,对应月利润天花板30万元 [28] - 规模扩张受限于人才培养:合格店长需要6-12个月培养周期 [38] - 第二期基金计划募资9000万,转型"门店基金"模式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