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联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座舱龙头登陆港交所 博泰车联多举措求突破
中国证券报· 2025-10-10 07:01
公司上市与募资 - 博泰车联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全球发售1043.69万股H股,募资总额约10.67亿港元 [2]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充产品组合、增强技术、提高生产测试验证能力以及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 [2] - 上市后公司股价报收于203.4港元/股,总市值约305.8亿港元 [2]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逐年上升,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2.18亿元、14.96亿元和25.57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达7.54亿元 [3]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是核心收入来源,其中域控制器贡献最高,2024年域控制器收入为19.59亿元,占总营收76.6%,带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占比突破95% [3] - 2025年上半年,域控制器收入为6亿元,占营收79.6%,出货量26.6万件,平均价格2257元;座舱组件收入6153万元,占营收8.2%,出货量18.3万件,平均价格337元 [4] - 网联服务作为补充业务,主要面向OEM客户提供联网支持服务与联网平台维护服务 [4] 行业市场与竞争格局 - 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20年442亿元增至2024年12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0.7%,预计2029年达2995亿元 [4] -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在乘用车中的渗透率从2020年13.7%增长至2024年44.1%,预计2029年将超过90% [4]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博泰车联以7.3%市场份额位列国内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第三位,前两位市占率分别为21.7%和10.4% [5] - 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面临华为、德赛西威等强劲对手,且存在整车厂自研智能座舱系统的趋势 [7] 公司战略与合作伙伴 - 公司与商汤智能科技订立两年期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包括AI座舱、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及车路协同 [2] - 公司是少数能提供基于麒麟9610A处理器和鸿蒙操作系统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成为稀缺的“鸿蒙概念股” [6] - 公司计划扩大产品范围,为OEM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智能座舱域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并与保时捷中国等本土伙伴展开深度合作 [6] - 公司计划在加强现有客户合作紧密度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客户群,长安阿维塔和东风岚图已是其重要客户 [7] - 公司选择向上游芯片领域延伸以应对挑战 [7] 客户集中度与盈利挑战 - 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2022年至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83.6%、64.6%和74.4%,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025年前五个月升至49.8% [6] - 公司收入尚无法完全覆盖成本,未实现自身造血能力,2025年前五个月域控制器毛利率回升至10% [5][7]
博泰车联多举措求突破
中国证券报· 2025-10-10 04:53
公司上市与战略合作 - 博泰车联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全球发售1043.69万股H股,募资总额约10.67亿港元 [1]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充产品组合、增强技术、提高生产测试验证能力以及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 [1] - 公司与商汤智能科技订立为期两年的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包括AI座舱、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及车路协同 [1] - 公司股价报收于203.4港元/股,总市值约305.8亿港元 [1]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2.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5.57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达7.54亿元 [2]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是核心收入来源,收入占比突破95%,其中域控制器收入从2022年的6.7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59亿元 [2] - 域控制器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55.4%提升至2024年的76.6% [2] - 2025年上半年,域控制器收入为6亿元,占营收79.6%,出货量26.6万件,平均价格2257元 [3] - 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域控制器毛利率已回升至10% [4] 行业市场与竞争格局 - 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442亿元增至2024年的12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0.7%,预计2029年将达到2995亿元 [2] - 域控制器在乘用车中的渗透率从2020年的13.7%增长至2024年的44.1%,预计2029年将超过90% [2]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博泰车联以7.3%的市场份额位列国内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供应商第三位,前两位的市占率分别为21.7%和10.4% [3] 客户结构与战略举措 - 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在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83.6%、64.6%和74.4%,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025年前五个月升至49.8% [4] - 公司计划扩大产品范围,为OEM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智能座舱域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4] - 公司正与保时捷中国、长安阿维塔和东风岚图等客户展开合作,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以分散风险 [4] - 公司是少数能提供基于麒麟9610A处理器和鸿蒙操作系统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具有独特的"鸿蒙概念股"定位 [3] 挑战与未来展望 - 公司收入仍无法完全覆盖成本,尚未实现自身造血能力 [3] - 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难以有效形成规模化效应,且面临华为、德赛西威等强劲对手的竞争 [3][6] - 随着整车厂自研智能座舱系统的趋势加剧,第三方供应商需要找到不可替代性,公司选择向上游芯片领域延伸 [6]
博泰车联港股上市,200亿市值是低估还是泡沫?
搜狐财经· 2025-09-30 23:52
IPO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智能座舱第一股” [2] - 全球发售1043.69万股,发行价每股102.23港元,募资净额约9.19亿港元 [3]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认购倍数高达529.79倍,显示市场热情高涨 [3] - 上市首日股价表现强势,一度上涨超50%,收盘报157港元,总市值达235.49亿港元 [3] - 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投后估值为88.72亿元,相较2015年的10.72亿元增长逾7倍,首日市值已突破200亿 [3]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快速增长,从2022年的12.18亿元增至2024年的25.57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录得7.54亿元 [5] - 业务高度依赖智能座舱解决方案,2024年该业务收入24.41亿元,占总收入95.5%,其中域控制器贡献19.6亿元 [4] - 域控制器出货量由2022年的48.8万台增至2024年的91.5万台,复合年增长率36.9%,2025年前五个月出货26.6万台,同比增长20.4% [5] - 公司持续亏损,过去三年累计净亏损超过12亿元,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4.52亿元、2.84亿元和5.41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继续亏损2.2亿元 [4][5] - 毛利率有所改善,2025年前五个月为13.1%,较2024年的11.8%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4] 市场地位与客户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在中国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排名第三,市占率为7.3% [4] - 中国前五大车企中的三家部署了公司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其中两家同时部署了其网联服务 [6] - 核心客户包括中国车企、新兴新能源品牌(如阿维塔、岚图)以及国际车企 [6] - 公司与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预计2026年量产落地 [7] 技术合作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与高通深度合作,其搭载高通第四代骁龙8295芯片的高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在中国供应商中获得定点数量排名第一 [8] - 2025年4月,公司与高通进一步扩展合作,共同开发搭载骁龙至尊版8397芯片的最新AI整合解决方案 [8] - 公司是少数能提供基于麒麟9610A处理器和鸿蒙操作系统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在“鸿蒙生态”中具有独特定位 [8] - 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产品组合、增强技术研发、提高生产能力及扩大销售服务网络,以支持全球化市场布局 [9] 行业竞争与估值争议 - 与公司体量相近的Tier 1供应商市值多集中在100亿至500亿之间,其上市初期150亿至200亿的市值被认为处于合理区间 [4] - 市场对其估值存在分歧,乐观观点看好其市场地位和毛利率改善空间,悲观观点则担忧其“增收不增利”的盈利模式难以支撑200亿以上市值 [4][5]
市值超200亿,雷军又收获一个IPO
36氪· 2025-09-30 11:37
公司上市与股价表现 - 博泰车联网于9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发行价为102.23港元/股 [1] - 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35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32.06%,截至发稿时股价为136.4港元/股,上涨33.42% [1] - 公司总市值达到204.59亿港元 [1] - 上市首日成交量为94.63万股,成交额为1.26亿港元,换手率为1.33%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的第三大供应商,2024年市场份额为7.3% [4] - 核心业务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核心产品是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7]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是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76.6% [6] - 公司业务发展经历了从车联网系统研发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转变 [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2.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5.57亿元 [4] - 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为7.5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61亿元增长34.2% [4] - 毛利率从2022年的14.1%提升至2023年的15.4%,但2024年降至11.8% [4] - 2025年前五个月毛利率为13.1%,较上年同期的5.1%有显著优化 [4] - 公司目前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亏损4.52亿元、2.84亿元、5.41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亏损2.2亿元 [4] 股东背景与融资情况 - 公司股东阵容强大,包括一汽、东风、小米等产业巨头 [7] - 上市前,创始人应宜伦持股23.14%,员工激励平台持股11%,小米旗下天津金米持股5.56%,东风集团持股2.6%,一汽股权持股2.34% [7] - 公司在2024年D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人民币88.72亿元 [7]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乘用车智能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024年为2524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33.3% [8] - 预计到2029年,中国市场规模将增至5876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37.8% [8] - 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8.4% [8] - 行业增长受乘用车市场扩大、技术创新、消费者需求增加及政府政策支持驱动 [8]
德赛西威股价涨5.09%,平安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5600股浮盈赚取3.7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10:06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7日股价上涨5.09%至136.99元/股 成交额8.34亿元 换手率1.11% 总市值760.23亿元 [1] 主营业务结构 - 智能座舱业务占比64.59% 智能驾驶业务占比28.32% 网联服务及其他业务占比7.09% [1] 基金持仓情况 - 平安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159306)二季度减持1000股 当前持有5600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2.29% 位列第六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3.72万元 最新规模2495.38万元 [2] 基金业绩表现 - 平安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今年以来收益率34.73% 同类排名1298/4222 [2] - 近一年收益率71.39% 同类排名1252/3804 [2] - 成立以来收益率41.98% 成立日期为2024年4月29日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钱晶累计任职时间10年116天 现任管理规模107.22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24.29% 最差基金回报-95.73% [3]
博泰车联网通过港交所聆讯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08:55
公司上市与业务 - 博泰车联网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招银国际、华泰国际及中信证券 [1] - 公司主要为OEM和一级客户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及网联服务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是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 收入占比和绝对金额持续增长 [1] - 公司核心产品为域控制器 客户可灵活选择集成解决方案 [1] 市场地位与规模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 博泰车联网是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的第三大供应商 市场份额为7.3% [1] - 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29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9年的2995亿元人民币 复合年增长率为18.4% [1]
德赛西威涨2.06%,成交额6.3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130.68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29 11:0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06%至131.40元/股 成交额6.39亿元 换手率0.89% 总市值729.2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130.68万元 特大单买入9754.51万元(占比15.27%) 大单买入1.74亿元(占比27.24%)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0.65% 近5/20/60日分别上涨10.25%/27.67%/26.59% [1] 主营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构成:智能座舱64.59% 智能驾驶28.32% 网联服务及其他7.09% [1] - 公司属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行业 涉及智能座舱/无人驾驶/毫米波雷达等概念板块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5.90万户 较上期增加20.92% 人均流通股9374股 较上期减少17.30%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781.28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551.06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507.57万股(第十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37.20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6.44亿元 同比增长25.25% [2] - 归母净利润12.23亿元 同比增长45.82% [2]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2.37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4.38亿元 [3]
德赛西威涨2.07%,成交额2.7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41.4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37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8日盘中股价上涨2.07%至129.10元/股 总市值716.44亿元 成交额2.75亿元 换手率0.39%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641.42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8.51%(2336.44万元) 卖出占比7.87%(2160.67万元) 大单买入占比27.88%(7655.79万元) 卖出占比26.18%(7190.13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8.54%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8.76%/27.08%/21.79% [1] 业务结构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智能座舱64.59% 智能驾驶28.32% 网联服务及其他7.09% [1] - 公司属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行业 涉及智能座舱、奇瑞汽车概念、传感器、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概念板块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达5.90万户 较上期增加20.92% 人均流通股9374股 较上期减少17.30%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781.28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551.06万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507.57万股(第十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37.20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46.44亿元 同比增长25.25% 归母净利润12.23亿元 同比增长45.8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2.37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4.38亿元 [3]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86年7月24日 2017年12月26日上市 主营汽车电子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1] - 注册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惠泰北路6号 [1]
稀土永磁板块涨幅居前,49位基金经理发生任职变动
搜狐财经· 2025-08-25 16:09
A股市场表现 - 8月25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大涨,沪指涨1.51%报3883.56点,深成指涨2.26%报12441.07点,创业板指涨3%报2762.99点 [1] - 光通信模块板块净流入63.8亿元,涨跌幅+8.37%,F5G概念净流入42.0亿元,涨跌幅+8.24%,CPO概念净流入47.6亿元,涨跌幅+6.40% [2] - 稀土永磁板块净流入110.34亿元,涨跌幅+5.96%,算力概念净流入-39.6亿元,涨跌幅+4.98% [2] - 黄金概念板块净流入56.9亿元,涨跌幅+5.38%,富士康板块净流入9.84亿元,涨跌幅+5.03% [2] - 表现较差板块包括广电净流入-8.1亿元,跌0.83%,esim净流入-24.2亿元,跌0.56%,IPv6净流入-38.6亿元,跌0.43% [2] 基金经理变动情况 - 近30天共有523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发生离职变动,其中8月25日单日有87只基金产品发布离职公告 [3] - 离职原因包括工作变动(11位基金经理涉及35只产品)、个人原因(7位基金经理涉及46只产品)、产品到期(2位基金经理涉及3只产品) [3] - 具体离职案例包括华宝基金高职因个人原因卸任稀有金属指数增强产品(013942/013943),中欧基金张跃鹏因工作变动卸任瑾泉灵活配置混合(001110/001111) [4] - 新聘基金经理案例包括广发基金曹世宇新任上证科创板200指数产品基金经理,其管理总规模153.25亿元,任职指数基金期间最高回报96.39% [5] - 华夏基金周飞新任现金添利货币(651920)和现金增值货币(025158)基金经理,银华基金张凯新任中证A500指数增强产品(023932/023933)基金经理 [6] 基金公司调研动态 - 近一个月(7月26日-8月25日)博时基金调研活跃度最高,共调研77家上市公司,嘉实基金(72家)、华夏基金(69家)、鹏华基金(63家)紧随其后 [7][8] - 化学制品行业最受关注,共获381次调研,医疗器械(244次)、专用设备(228次)、化学制药(225次)位列前列 [7][8] - 德赛西威(汽车行业)成为近一个月最受关注个股,获79家基金公司调研,德福科技(79家)、中宠股份(71家)同样受关注 [8][10] - 近一周(8月18日-8月25日)中矿资源(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获61家基金机构调研,开立医疗(55家)、德赛西威(54家)、紫光国微(54家)调研热度居前 [9][10]
德赛西威聚焦智能融合半年赚超12亿 三年半投73亿研发驱动创新
长江商报· 2025-08-15 08:0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6.44亿元,同比增长25.25% [1][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2.23亿元,同比增长45.82% [4]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1.52亿元,同比增长45.94% [4] - 第二季度营收78.52亿元(同比增长29.9%),增速高于第一季度的20.26% [4][5] - 2020-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显著,最低年度增速为26.06% [6] - 2020-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5.18亿元增长至20.05亿元,年均增速超29% [6]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座舱业务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94.59亿元,同比增长18.76% [7] - 智能驾驶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41.47亿元,同比增长55.49% [7] - 网联服务业务营收10.38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7]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28% [2][10] - 近三年半研发投入合计72.74亿元 [2][10] - 公司布局AI+新业务,探索智慧交通、无人配送及机器人领域 [10] - 在新加坡、德国、日本及中国多地设立研发分部 [9] 资产与运营状况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216.57亿元,较2020年底75.5亿元显著增长 [9]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负债率为54.88% [3] - 公司通过产业合作分工模式赋能全链出行生态 [7] 历史发展与战略定位 - 公司前身成立于1986年,2010年德赛集团收购外方股份后更名为德赛西威 [9] - 2020年发布国内首款量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2022年全球首发可量产智能中央计算平台 [9] - 定位为国际领先移动出行科技公司,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及网联服务三大领域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