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醚酮(PEEK)材料

搜索文档
伊之密(300415.SZ):注塑机可以利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生产相关产品
格隆汇· 2025-09-19 14:53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注塑机可利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生产相关产品 [1] - 公司将持续关注以PEEK为代表的相关材料发展方向 [1] - 公司将把握相关行业发展机遇 [1]
万润股份:PEEK材料已有中试产品产出,并向多家下游送样
巨潮资讯· 2025-09-18 17:07
聚醚醚酮(PEEK)材料进展 - 公司已有PEEK材料中试产品产出 中试线产能约100吨[2] - 正在积极推进下游推广与验证工作 已向多家下游客户送样[2] - 后续产能配置将结合市场推广及下游需求情况确定[2] 显示材料产能扩建项目 - 正在筹备万润工业园二期C05项目 包含约700吨显示用PI成品材料产能[2] - 项目初步计划投资2.87亿元 用于扩建光刻胶用相关材料与显示用聚酰亚胺材料产能1,451吨[2] - 项目建成后将为公司显示用PI成品材料发展提供产能支撑[2] 上半年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主营收入18.7亿元 同比下降4.42%[2] - 归母净利润2.18亿元 同比增长1.35%[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2.09亿元 同比上升6.9%[2]
万润股份:公司聚醚醚酮(PEEK)材料已有中试产品产出,中试线产能约一百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6:09
公司PEEK材料产能与市场进展 - 公司聚醚醚酮(PEEK)材料已有中试产品产出 中试线产能约100吨[1] - 正在积极推进下游推广与验证工作 现已向多家下游客户送样[1] - 后续产能配置将结合市场推广及下游需求情况[1]
规模将超百亿!这一材料持续火热,多家A股公司布局!
证券时报· 2025-09-18 12:51
文章核心观点 - 聚醚醚酮(PEEK)材料凭借耐磨、耐高温、高强度、轻量化及生物相容性等优异性能,在高端制造领域应用广泛,并受益于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需求增长,行业正从"进口依赖"向"国产替代+技术突破"转型 [3][5][7] - PEEK材料成本较高,短期内限制其在大体积部件上的应用,但长期通过降本增效和产能扩张,有望扩大应用范围并实现产业链共赢 [5][12][14] - 中国企业在PEEK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显著,逐步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全球市场份额提升,预计2031年中国市场规模达50亿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14.4% [6][7] 行业发展趋势 - PEEK材料是全球公认的综合性能最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之一,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与工业、医疗健康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3] - 行业正从"进口依赖"向"国产替代+技术突破"转型,高端产品占比有望逐步提升 [5] - 中研普华预测2025年全球PEEK市场规模接近70亿元,2031年将超过131亿元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21.8亿元,2031年达到50亿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14.4% [7] - 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等细分领域有望贡献不俗增量 预计2025年国内PEEK产能将突破万吨 [7] 产业格局与竞争 - 全球PEEK生产厂商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英国威格斯是全球最大生产商,产能7150吨/年,约占全球总产能60% 比利时索尔维产能2500吨/年 德国赢创产能1800吨/年 [5] - 中国企业如中研股份、沃特股份、山东君昊等通过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逐步打破国际巨头垄断 中研股份是全球第4家PEEK年产能达到千吨级的企业,也是目前PEEK年产量最大的中国企业 [6] - 沃特股份具备"聚合-改性-成品制造"全链条布局 年产1000吨聚芳醚酮(PAEK)树脂材料项目一期进入正式生产期,一期以PEEK为主 控股子公司浙江科赛具备百吨级PEEK型材生产及加工能力 [6] - 目前国内市场80%多的份额由欧美占据 国内厂商有一定成本优势,但需加强品牌效应和技术服务能力 [16][17] 机器人领域应用 - PEEK材料在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因其轻量化与高强度完美平衡的特性,以及耐高温、耐磨、耐腐蚀、自润滑等优点,能显著降低维护频率,成为机器人关键部件的理想材料 [9][10] - 沃特股份的PEEK材料已在多家客户开展测试工作 人形机器人方案尚未完全定型,且出货有限,该领域需求短期内对产能释放影响较小,但长期应用潜力巨大 [9] - 禾川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将PEEK材料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肌肉"关节核心组件传动 该材料实现30%的产品轻量化,提高啮合率分散负载,刚性极高,可实现背隙5弧分以下的高精度定位 [10] - 禾川科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全数字伺服驱动器,配套了PEEK绝缘轴承座,实现零间隙传动,提升人形机器人传动系统性能 [11] - 因高价格等因素,PEEK材料短期在某些领域应用受限 相比其他特种材料,PEEK价格可能有10倍甚至更高的差异 在齿轮、轴承等对耐磨要求更高的精密部件上可以使用 [12] 成本与降本措施 - PEEK材料成本远高于其他特种材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下游应用规模的拓展 [5][14] - 当PEEK原料成本突破400元/公斤临界点,且国产设备良率提升至99%以上,PEEK有望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 [14] - 降本增效举措包括工艺路线优化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一致性 与关键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或通过工艺改进降低原料消耗 加快应用拓展和产能建设利用规模效应摊薄固定成本 [15] - PEEK的优异性能决定其成本下限,若通过降低性能实现降本,可能失去高端市场竞争力 [16] - 不同领域的应用产品价格差异很大,医疗级产品比工业级等领域贵很多,前者仍主要由英美头部厂商把持 [14]
9.18犀牛财经早报:月内87只公募基金恢复大额申购 美联储首次降息25个基点
犀牛财经· 2025-09-18 10:45
月内87只公募基金恢复大额申购 据统计,截至9月17日,月内全市场已有87只公募基金陆续恢复大额申购。从整体数据看,9月份以来恢 复大额申购的87只公募基金中,权益类基金占比达53%,涵盖主动管理型与被动指数型产品。例如,此 前因规模快速增长而实施10万元限购的某绩优偏股混合基金,于9月12日宣布取消申购限额。(证券日 报) "翻倍基"批量涌现 科技创新成最大驱动力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逐步回暖,部分主题板块行情火热,权益基金涨势喜人。多只基金年内涨幅超过了 100%,成为名副其实的"翻倍基"。整体来看,"翻倍基"大多集中在科创、医药等高景气赛道,不少基 金经理在板块配置和重仓股选择上,捕捉到了阶段性主线行情。从基金规模和资金流入情况来看,"翻 倍基"在上半年也获得资金青睐,部分产品的管理规模实现了数倍增长。沪上一位基金评价人士对记者 表示,"翻倍基"的批量出现是市场情绪、产业趋势和资金共振的结果。一方面,权益市场回暖、流动性 环境改善,为高波动主题基金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在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上的前瞻性判断 放大了收益弹性。未来,"翻倍基"能否延续强势,仍取决于市场主线与产业趋势的延续性。 美联储首次 ...
PEEK材料产业热度不减 商业化成本难题待解
证券时报· 2025-09-18 02:54
行业概况与市场前景 - PEEK材料凭借耐磨、耐高温、高强度、轻量化及生物相容性等特性,成为高端制造领域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与工业、医疗健康等领域 [1][2] - 全球PEEK生产厂商呈现"一超多强"格局:英国威格斯产能7150吨/年占全球60%,比利时索尔维产能2500吨/年,德国赢创产能1800吨/年 [3] - 中研普华预测2025年全球PEEK市场规模接近70亿元,2031年将超过131亿元;中国市场规模2025年达21.8亿元,2031年达50亿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14.4% [4] - 行业正从"进口依赖"向"国产替代+技术突破"转型,预计2025年国内PEEK产能突破万吨 [3][4] 产业链公司发展动态 - 沃特股份具备"聚合-改性-成品制造"全链条布局,年产1000吨聚芳醚酮项目一期以PEEK为主进入生产期,控股子公司浙江科赛具备百吨级PEEK型材生产能力 [4] - 中研股份成为全球第4家PEEK年产能达到千吨级的企业,产品进入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领域 [3][4] - 禾川科技自主研发将PEEK材料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核心组件传动,实现30%产品轻量化和背隙5弧分以下高精度定位 [6] - 国内企业通过工艺优化、原料供应链合作和产能建设实现降本增效,但医疗级产品仍由英美头部厂商主导 [8] 机器人领域应用前景 - PEEK材料在机器人精密部件(齿轮、轴承等)应用潜力显著,具有轻量化与高强度平衡、耐高温、耐磨、耐腐蚀、自润滑等优势 [5][6] - 沃特股份PEEK材料已在多家机器人客户开展测试,禾川科技配套PEEK绝缘轴承座实现零间隙传动 [5][6] - 人形机器人领域需求短期对产能释放影响较小,但长期随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扩大,应用潜力将逐步显现 [5] - PEEK材料价格较其他特种材料高10倍以上,目前主要应用于特殊场景机器人,成本敏感领域应用受限 [7] 成本与品牌挑战 - PEEK原料成本需突破400元/公斤临界点且设备良率提升至99%以上,才能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 [8] - 国内市场份额80%以上由欧美厂商占据,客户因用量较小更倾向于选择国外品牌 [9] - 行业通过工艺路线优化、原料消耗降低和规模效应实现降本,但需保持性能以避免失去高端市场竞争力 [8] - 国内厂商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服务能力,响应供应链自主可控和本土化服务需求 [9]
PEEK材料产业热度不减商业化成本难题待解
证券时报· 2025-09-18 02:05
近年来,在"以塑代钢""轻量化"的大背景下,聚醚醚酮(PEEK)材料作为全球公认的综合性能最好的 热塑性工程塑料之一,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与工业、医疗健康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 应用。 机器人热潮下,PEEK材料亦在该领域崭露头角,并且相关产业链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十分活跃。9月17 日,PEEK材料行业(通达信)指数上涨1.74%,再创历史新高,年内涨幅约76.5%,与人形机器人板块 指数的年内涨幅相当。 市场板块火热之际,PEEK产业长期前景如何? PEEK由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于1978年最早开发出来,被誉为工程塑料中的"皇冠"。其比强度约是 铝合金的8倍,密度不及铝合金的一半,是实现"轻量化"的极佳解决方案。 从产业格局来看,由于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全球PEEK生产厂商呈现"一超多强"格局。英国威格斯是 全球最大的PEEK生产商,产能达到7150吨/年,约占全球总产能的60%。比利时索尔维现有PEEK产能 2500吨/年。德国赢创位列第三,PEEK产能已达到1800吨/年。 自2016年以来,我国企业在PEEK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显著,如中研股份、沃特股份、山东君昊 等通过降低成本 ...
伊之密:注塑机可以利用聚醚醚酮材料生产相关产品
证券日报· 2025-09-17 21:36
公司注塑机可利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生产相关产品[2] 公司将持续关注以PEEK为代表的相关材料发展方向并把握行业发展机遇[2]
沃特股份: 关于收购华尔卡密封件制品(上海)有限公司100%股权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20:20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2,571.60万元人民币(含税)收购株式会社华尔卡持有的华尔卡密封件制品(上海)有限公司100%股权 [1] - 交易旨在强化公司在半导体行业的布局并提升全球竞争力 [1] - 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但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2] 交易对方基本情况 - 交易对方为株式会社华尔卡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注册资本139.57亿日元 [2] - 主要业务涵盖半导体汽车产业机器等领域提供氟材料和高性能橡胶产品的设计制造加工和销售 [2] - 株式会社华尔卡是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沃特华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客户之一双方交易遵循市场公允价格 [3] 交易标的基本情况 - 标的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21日注册资本115,000万日元为外商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3][4] - 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各类密封件制品氟树脂制品以及相关技术研发和进出口业务 [3][4] - 主要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资产总额12,140.66万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净资产2,673.94万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从2023年21,092.38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1-6月2,765.65万元人民币净利润连续亏损2024年-2,900.54万元人民币2025年1-6月-2,582.23万元人民币 [5] 交易定价依据 - 标的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账面净资产为2,673.94万元人民币评估值为4,828.42万元人民币评估增值2,154.49万元人民币增值率80.57% [7] - 最终交易对价以经审计账面净资产为依据经协商确定为2,571.60万元人民币(含税) [6][7] 交易协议主要内容 - 转让价款以日元支付汇率按支付当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或双方商定汇率 [8] - 价款支付分阶段进行需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结变更登记和FDI备案手续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 [9] - 协议生效需双方签署并加盖公司印章且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11][13] 交易目的及对公司影响 - 标的公司是株式会社华尔卡全球核心密封件制造基地深度服务半导体及核能等先进制造业客户 [17] - 交易有助于增强公司在半导体和核能产业的全链条自主可控能力并巩固特种高分子材料战略 [18] - 标的公司拥有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土地3.8万平方米和建筑物2万平方米包括千级和万级洁净车间可解决公司半导体生产线空间不足问题并满足材料开发环境要求 [19] - 交易可能对公司合并报表当期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因取得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20] - 标的公司部分产品已使用公司氟材料作为原材料交易有助于公司材料向下游扩展并推动PEEK材料全链条布局的价值释放 [19]
宁波华翔拟与峰梅化学设立聚醚醚酮(PEEK)材料合资公司
证券之星· 2025-09-03 11:05
投资设立 - 公司拟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宁波峰梅匹意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5000万元 公司出资1500万元 持股占比30% [1] - 合资公司主要进行聚醚醚酮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1] 业务合作 - 针对合资公司生产的相关产品 公司及其下属分子公司享有优先供货和相应优惠价格的权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