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腾讯觅影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外科技互联网公司积极布局医疗行业,港股互联网ETF(159568)回调蓄势,盘中交投活跃
搜狐财经· 2025-07-02 13:45
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下跌0 88%,成分股涨跌互现,东方甄选领涨8 94%,狮腾控股上涨7 74%,同程旅行上涨1 74%,金山软件领跌8 31%,趣致集团下跌5 37%,美图公司下跌4 87% [3] - 港股互联网ETF下跌1 33%,报价1 71元,近1周累计上涨0 99% [3] - 港股互联网ETF盘中换手12 93%,成交4166 97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1 73亿元 [3] 科技互联网公司医疗布局 - 京东健康发布自研医疗模型"京医千询",与全国超15万家药店门店合作 [4] - 字节跳动收购医学科普平台"百科名医网"和互联网医疗公司幺零贰四,布局AI+生命科学上游技术,组建AIDD部门 [4] - 腾讯推出"腾讯觅影"AI影像平台和"AI辅助诊断系统",开发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云深智药" [4] - 谷歌开源AI蛋白质结构预测工具AlphaFold3,英伟达开源AI制药框架BioNeMo,超200家药企采用,微软发布医疗AI助手Microsoft Dragon Copilot [4] 港股互联网ETF表现 - 近1年净值上涨54 80%,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122/2889,居于前4 22% [5] - 最高单月回报30 31%,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24 85%,涨跌月数比9/7,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9 04%,历史持有1年盈利概率100 00% [5] - 成立以来夏普比率1 56,相对基准回撤4 64% [5] - 管理费率0 50%,托管费率0 10%,近3月跟踪误差0 052%,跟踪精度最高 [5] -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最新市盈率22 3倍,处于近1年19 25%分位,估值低于近1年80 75%时间 [5]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构成 - 选取30家港股通互联网相关上市公司证券,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2 11%,包括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美团-W、金山软件、哔哩哔哩-W、美图公司、金蝶国际、京东健康、阿里健康 [6]
C端AI医疗应用推出行业生态逐步整合
华金证券· 2025-07-01 18: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医疗相关应用伴随技术发展逐步由B端向C端渗透,各科技互联网公司基于技术与数据优势推动行业发展,建议关注阿里巴巴 - W、腾讯控股、京东健康、美团 - W、水滴公司等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6月26日,蚂蚁集团发布AI健康应用「AQ」,应用内提供上百项AI功能,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近200个名医AI分身等专业医疗服务,且已与健康管理设备合作,与可穿戴设备打通,可提供专属健康建议 [5] 模型发展与政策指引助力AI医疗行业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AI + 医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88亿元激增至2033年的3157亿元,十年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3.1% [5] - 截止2024年底,对外提供医疗领域AI应用的产品和服务且已备案的模型和算法数量已达101个,分布为问诊对话占比48%、健康评估与咨询占比24%、病历生成与结构化医学报告生成占比14%、辅助诊断占比5% [5] - 2017 - 2024年中国AI + 医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从早期推动“互联网 + 医疗健康”和医学影像标准化,到2024年细化84个场景应用,覆盖诊疗全流程,强化基层医疗能力建设与数据互通共享 [5] - 2024年以来,对AI医疗技术的政策导向以“场景驱动、规范先行”为核心,地方政府与医疗机构普遍持开放态度 [5] 国内外科技互联网公司积极布局医疗行业 国内公司 - 京东2023年7月京东健康发布自研医疗模型“京医千询”,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健康即时零售已与全国超15万家药店门店建立合作 [5] - 字节跳动2020年通过收购医学科普平台“百科名医网”、互联网医疗公司幺零贰四进入医疗行业,并布局AI + 生命科学上游技术,组建AIDD部门 [5] - 腾讯推出“腾讯觅影”AI影像平台用于疾病早期筛查,开发“AI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医生诊断效率,推出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云深智药”加速新药研发 [5] 海外公司 - 谷歌2024年11月11日宣布开源AI蛋白质结构预测工具AlphaFold3的源代码和模型权重 [5] - 英伟达2024年11月19日宣布开源AI制药框架BioNeMo,超200家药企采用 [5] - 微软2025年3月4日发布医疗界首个用于临床工作流程的AI助手Microsoft Dragon Copilot [5]
超越利润: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公共服务新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6-30 16:41
科技向善:数字巨头的新使命 - 科技企业正突破传统利润模式,探索技术赋能社会福祉,腾讯、百度与阿里巴巴通过人工智能创新响应国家"科技向善"号召[3] - 科技公司从商业创新转向公共治理与社会保障合作者,受《"十四五"规划》推动,人工智能成为"预测性、参与式、个性化"社会服务体系核心工具[4] 腾讯:AI医疗布局 - 腾讯通过"腾讯觅影"与辉瑞中国共建"智慧医疗创新生态平台",实现分诊、报告解读、用药指导等智能化服务升级[5] - 基于"元宝"与"混元"大模型打造"AI家庭医生"系统,推动预防式医疗模式,从"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5] 百度:AI心理健康应用 - 百度"文心一言"成为情感陪伴工具,文心4.5与文心X1模型免费开放,提升心理健康场景互动性与安全性[6] - AI填补公共心理健康资源空白,适用于青少年与初发人群,具备即时性、保密性与低成本优势[6] 阿里巴巴:AI灾害与生态管理 - 阿里云生成式大模型超越DeepSeek-V2性能,AI服务成本削减97%,实现技术普惠化[8] - 推出非营利场景AI工具,覆盖灾害预测、农业生产监测、健康追踪等领域,支持国家应急通信系统建设[8] 数字福祉转型趋势 - AI工具成为社会韧性关键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产品市场规模2024年达5.5亿美元,预计2035年增至42.3亿美元,年均增长20%[9] - 政策端推动远程医疗与心理服务发展,消除污名化并加大财政投入[9] 挑战与伦理考量 - 技术可靠性需提升,大语言模型在高风险用户或复杂情感问题中需专业人员干预[10] - 公平可及性存差距,AI可能加剧城乡"数字鸿沟"[10] - 隐私与监管需平衡创新效率与数据主权,健康数据需强伦理框架[10] - AI定位为"增强型智能",辅助专业人员提升效率与决策质量[10] 企业治理范式转型 - 腾讯、百度与阿里巴巴推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技术驱动"三元协作机制,将AI融入社会服务结构[11] - 数字巨头有望成为"社会科技支柱",创造公共价值[11]
AI+医疗:从蚂蚁 AQ 看产业发展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AI行业 - **公司**:蚂蚁集团、美国Tempus AI公司、百度、腾讯、华为、阿里、京东、科大讯飞、美国Compass AI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蚂蚁集团“AQ”应用** - **推出背景**:源于支付宝平台在医疗支付和数字化赋能的积累,以及AI健康管家小程序超7000万的用户基础,健康赛道潜力大[1][3] - **用户群体和功能**:面向大众用户,定位专业健康助手,覆盖健康科普、就诊咨询等上百项功能[2] - **资源整合和服务模式**:整合全国超5000家医院、近百万医生及200多位三甲专家资源,以AI为主导、专家为辅提供在线问诊,缓解医疗资源不均和看病难问题[1][5] 2. **医疗AI商业化应用** - **应用体现**:作为医生辅助和高效信息助手,诊前高效整理病历信息,提升就诊效率;辅助诊断方面,常见病诊断表现出色,专科病和复杂病提供评估方案辅助医生决策[1][8] - **商业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三甲医院等大型医院,医院对数据安全敏感,对集成GPU的DeepSeeker一体机需求旺盛,订单金额几十万到几千万元不等[1][9] 3. **医疗AI架构模式**:倾向通用大模型与垂类大模型混合架构,结合特定数据特征和医生标注经验,提升AI诊疗质量[1][10] 4. **中美医疗AI差距**:全球医疗AI处于初级到中级阶段,美国产业落地领先中国约半年到一年,应用层面差距不大,科研维度美国领先程度更高[11][12] 5. **医疗AI付费意愿和爆发点**:目前ToC用户对医疗AI付费意愿不高,AI与专家问诊结合时付费意愿显著提升,AI与专家协作的增值服务模式有望成为爆发点[13] 6. **医疗数据安全与利用**:关键是匿名化处理患者数据,国家推动医疗数据共享,预计半年至一年逐步推进[14] 7. **AI与医疗结合的Agent技术**:能实现跨流程问题处理,为医疗行业带来广阔应用场景和蓝海市场,可辅助医生提供个性化诊疗支持[14][15] 8. **医院部署AI医疗意愿**:2025年开源模型及小尺寸模型使部署成本大幅降低,AI医疗项目门槛从千万元级别降至最低几万元,提升了医院部署意愿[15] 9. **AI一体机应用和成本效益**:应用于医生问诊辅助,每位医生配备一台搭载英伟达3060显卡的AI终端,单机成本约四五千元,提升问诊效率[16][17] 10. **开源模型作用**:DeepSeek等开源模型降低AI在医疗行业商业化落地门槛,促使医院进行小规模试点,推动大规模决策[3][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Tempus AI公司最初提供基因组检测服务,聚焦肿瘤基因检测,连接全美65%的医院,拥有近千万份临床记录数据,推出面向ToC的AI平台[6] - 国内大型科技公司在AI大模型技术出现前后均在医疗健康AI领域布局,2023年后结合垂直产业数据与大型医院合作研发医疗行业大模型[8] - 互联网大厂在医疗健康领域布局,数据是主要瓶颈,蚂蚁在医疗行业深耕,ToC服务将由互联网大厂主导[9][10] - 医疗行业AI一体机市场是整体一体机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一体机产业预计2025年产值约1000亿元[18]
2025年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医疗与健康服务篇-易凯资本
搜狐财经· 2025-06-06 18:44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从2015年的约4万亿增长到2023年的约9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0-12% [5][6][7] - 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驱动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需求增长,低生育率导致产科、儿科承压,但辅助生殖因政策支持(31省份纳入医保)加速渗透 [1][10][15] - 医保集采、医疗反腐与三明医改经验推广(如年薪制、DRG付费)倒逼行业转型,推动医院从"以药养医"转向服务价值提升,同时促进医疗资源下沉与县域医共体建设 [1][16][22] 人口结构变化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 - 中国老龄化规模与速度呈现"双超"特征,截至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15.6%),到2035年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重超30% [10][11] - 2023年出生人口降至902万,总和生育率跌至1.02的历史低点,导致产科资源面临过剩危机,全国妇产科床位数从2018年的47.32万张缩减至2021年的44.29万张 [11][12] - 生育需求呈现"延迟释放"特征,2024年龙年生育反弹(出生人口当年同比新增52万人),辅助生殖技术从"最后手段"转向"主动选择" [13][15] 医疗改革与政策环境 - 医保集采以"灵魂砍价"将阿司匹林肠溶片压至3分钱一片,2018年以来累计节约药费4400亿元,其中80%用于支持创新药支付 [16][17] - 三明医改通过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将1.2万个药品品规压缩至2287个,价格平均降幅达50%-90%,累计节约药耗支出124亿元 [22][23] - 2024年医疗反腐共立案5.2万人,处分4万人,移送检察机关2634人,覆盖全国31个省份,从"人海战术"向"数字治理"转型 [20][21] 科技与医疗融合 - AI大模型(如商汤"大医"、腾讯觅影)覆盖诊疗全流程,病历生成准确率提升至96%,导航精度达0.1mm [19] - 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加速落地,医渡"数据中台+AI中台"解决方案获三甲医院订单超200单 [1][19] - 中医凭借"治未病"优势与AI技术结合(如舌诊、脉诊数字化)加速标准化,医院信息化向AI智能决策升级 [2][23] 资本市场表现 - A股医疗服务板块全年震荡,2024年总市值从年初的3,051亿元一度下跌至年中的2,477亿元后反弹,截至2025年3月总市值为3,074亿元 [24][27][31] - 港股因上市机制灵活成为重要出口(如一脉阳光、明基医院赴港上市),2024年港股医疗服务上市企业总市值从1月的672亿元增长至6月峰值1038亿元 [36][37][43] - 一级市场并购交易活跃(29起,总额63亿元),聚焦消费医疗(医美、眼科、口腔)与严肃医疗(肿瘤、康复)领域 [2][43]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差异化服务、技术创新与区域资源整合成为关键发展路径 [2][23] - 投资主题围绕老龄化展开,特医食品(2024年市场规模234亿元)、慢病管理(患者超4.6亿)、康复医疗(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及失能照护(床位缺口超600万张)成重点方向 [2][10] - 外商独资医院试点政策落地(如鹏瑞利集团、绿叶医疗布局),科技巨头(京东健康、字节跳动)通过数字化能力整合医疗资源 [2][23]
“百模大战”!寻找“杀手级”应用
中国基金报· 2025-04-19 21:52
医疗AI模型AMIE的发布 - Google Health与DeepMind团队在《Nature》双刊上发布全新医疗AI模型AMIE,在模拟诊断场景中整体表现全面超越初级保健医生,被誉为"对话式医疗AI的里程碑" [1] AI问诊的现状与影响 - 医务工作者普遍支持患者使用"AI问诊",认为其是有效的辅助手段 [3] - 北京协和医院孙劲旅教授表示,AI对高年资医生主要价值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对年轻医生则体现在提升诊疗质量 [3] - 左医科技创始人张超强调,只有在高质量临床数据训练下,"AI问诊"才能尽可能精准,但"AI医生"不应具有处方权 [1] 左医科技的产品与应用 - 公司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推出24小时在线儿科"AI家庭医生",受到数千位家长好评 [1] - 公司从2020年开始在医院部署听译机器人,可将医患沟通语音直接生成病历,使高年资医生整理病历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数十分钟 [3] - "左手医生预问诊"产品帮助患者在就医前形成预问诊病历,使医生问诊效率提升50%以上 [5][7] - 智能导诊系统将"挂错号"比例从平均超过30%降至5%以内 [7] 医疗大模型行业发展 - 国内医疗行业大模型数量从2023年的50个增至2024年的200个,一年增长300% [8] - 主要科技公司布局:百度"文心医疗"、阿里巴巴"阿里健康AI"、腾讯"腾讯觅影"、科大讯飞"智医助理"等 [8] - 目前大多数AI医生停留在第二代,依靠Workflow搭建,存在错误率累加问题 [8] 左医科技的技术与商业模式 - 公司完成1亿元B轮融资,推出国内首款诊室听译机器人,对标微软Nuance DAX [10] - 2025年推出新一代儿科"AI家庭医生",通过端到端构建的AI Agent结合儿科循证知识库,可读懂文字、识别检查报告、推荐患教视频等 [10][12] - 该模型是国内首个基于端到端训练的智能医生,集成思维链推理、工具和知识库调用、智能诊断整体过程 [12] - 选择儿科作为切入点因儿童高发疾病多为常见病,家长有一定辨识能力 [12] - 公司已覆盖200余家三甲医院,其中超过40家为Top100医院 [10] 市场拓展与用户数据 - "左手医生"在宁夏中卫市覆盖超10万注册用户,绑定就诊人近23万名,覆盖超过35%当地居民 [13] - 主动复购比例超过30%,月卡付费用户中超过80%为复购用户 [13] - to C端营收占总营收不到5%,但在免费产品普遍的市场环境下表现良好 [13]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专注于特殊场景,通过端到端推理和场景密切结合打造差异化智能医生 [14] - 计划在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通过AI进行初步筛查,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14] - 与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合作打造"AI分身",学习专科专家诊疗经验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