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食品
搜索文档
“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给茶产业带来了哪些启示?
南方农村报· 2025-10-29 22:02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建议为茶产业现代化转型、种业振兴和三产融合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发展框架,旨在将茶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1][2][3][4][5][6] 茶产业现代化转型 - 《建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为茶产业向现代化大产业转型划定核心框架 [9][10][11] - 当前茶产业在科技应用方面存在不足,2024年智慧茶园覆盖率最高的福建省仅为28%,多数中小茶园仍依赖人工经验管理 [12] - 绿色发展层面,2024年我国有机茶园面积约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1% [13] - 质量管控层面,不同茶企生产标准不统一,部分散装茶存在农残超标风险;品牌建设层面,区域公共品牌存在“小散弱”现象,难以形成规模化市场竞争力 [14][15] - “十五五”时期需加快智能装备落地,扩大有机认证范围,建立全链条标准体系,并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格局 [18][19][20][21] 茶树种业振兴 - 《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破解茶产业种质短板 [22][23] - 当前茶产业种业痛点包括优质高抗茶树种质资源开发滞后,以及古茶树等珍稀种质资源面临过度采摘和生长环境破坏的压力 [24][25][26] - 2023年《潮州市古茶树保护条例》通过划定保护区域、规范采摘管理等举措,为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27][28] - “十五五”时期需联合科研院所加快优质品种培育,并加强古茶树等原生种质保护,建立地方保护机制 [30][31][32][33][34] 茶产业三产融合 - 《建议》指出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为茶产业激活多元价值提供路径 [35][36][37] - 当前各地已尝试延伸加工链条开发茶食品、茶护肤品等衍生品,并打造茶旅融合项目,但多数产区仍停留在“种植+初加工”的单一模式,茶旅融合项目多为浅层形态 [38][39][40][41] - “十五五”时期需在一产上聚焦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在二产上加快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衍生品,在三产上推动茶旅体验向深度升级,融入茶园景观、茶史文化等元素 [44][45][46][47][48][49]
八马茶业转战港交所成功上市,开盘大涨市值约72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10-28 16:49
上市概况 - 公司于2025年10月28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 [1] - 计划发行900万股,每股定价50港元,预计募集资金总额达4.5亿港元 [1] - 扣除发行相关应付上市费用6011万港元后,实际募资净额约为3.9亿港元 [1] - 开盘首日股价以80港元高开,较发行价大幅上涨60%,盘中涨幅一度扩大至70% [3] - 上市首日公司市值突破72亿港元 [3] - 此次港股上市历时九个月,此前公司曾两次尝试在A股上市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3] 业务模式与产品矩阵 - 公司为国内领先的全茶类零售企业,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运营体系 [3] - 业务范围涵盖茶叶种植、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及品牌零售等环节 [3] - 产品矩阵包含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五大茶类 [3] - 产品线延伸至茶具、茶食品等衍生品类 [3] - 公司通过直营与加盟相结合的模式拓展市场,形成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布局 [3] 渠道扩张与网络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国门店总数达到3,585家,较2022年初的2,613家增加近千家 [3] - 加盟门店数量从2022年初的2,203家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341家 [3] - 加盟门店占比显著提升,显示出公司轻资产扩张战略的有效实施 [3] - 以加盟为主的扩张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并加速了市场渗透效率 [3]
八马茶业通过上市聆讯,上半年营收10.6亿元
南方农村报· 2025-10-15 10:04
上市进程 - 公司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即将登陆港股 [1][2][3] - 公司此前曾挂牌新三板,后终止,并两次在A股上市失败 [4][5] - 公司于2025年1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招股书失效后于2025年8月28日再次递交 [6][7][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0.63亿元,同比下滑4.2% [17]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下滑17.8% [19]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2023年增速达16.8% [16][17]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2023年增速达24.0% [18][19] 业务概况与收入结构 - 公司是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及茶具、茶食品等 [10][12][13][14] - 茶叶产品是核心收入来源,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6.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0.2% [21][22] - 铁观音、武夷岩茶、红茶等核心品类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销量榜首 [23] 销售渠道分析 - 线上销售渠道收入持续攀升,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达3.76亿元,占比提升至35.5% [28][29][30] - 线下渠道销售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6.83亿元,增速相对放缓 [27][28] - 截至当前,全国连锁店已突破3700家,拥有超过2600万会员和超4000万线上渠道粉丝 [33] 行业趋势与资金用途 - 2024年茶叶线上市场规模突破350亿元,直播电商占比达42% [31][32] - 年轻消费群体偏好"线上选购+线下体验"模式,推动头部茶企加速渠道融合 [32] - 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建生产基地、优化线下门店网络、发展线上渠道、提升数字化水平及行业并购等 [36][37][38]
多次冲击上市未果,八马茶业能破解IPO困境吗?
贝壳财经· 2025-09-23 21:45
上市进程与资本运作 - 公司于2025年1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由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和天风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但该招股书于2025年7月17日因满6个月有效期而失效 [2] - 公司于失效后再度披露招股书,拟发行不超过2913.34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有106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4398.69万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3] - 公司曾于2015年12月挂牌新三板,后于2018年4月终止挂牌,并先后于2021年冲击创业板、2022年转战深市主板,但均主动撤回了IPO申请 [5][6] - 公司完成了一轮Pre-IPO融资,新希望草根知本集团旗下昇望基金投资6900万元,获得3%股权 [7]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8.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1.43亿元,但增速显著放缓,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6.8%和1.0%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0.6亿元,同比下滑4.2% [3]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1.6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24亿元,2023年和2024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0%和8.9%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下滑17.8% [3]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定位 - 中国茶叶市场高度分散,2024年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及分销的茶企超过160万家,前五大市场参与者仅占约2.4%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合计约为82亿元 [10] - 中国高端茶叶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约89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10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7% [10][11] - 公司宣称以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收入计,其为中国最大的茶企 [10] - 高端茶叶销售严重依赖线下渠道,其规模由2020年的约838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约97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9% [11] 销售网络与营销策略 - 公司线下门店总数由2613家增加至3633家,覆盖一线至三线及其他城市 [12] - 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持续加大,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6.17亿元、6.8亿元、6.92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3.9%、32.1%、32.3% [10] - 同期广告及宣传开支分别为2.09亿元、2.52亿元、2.76亿元 [10] - 公司通过全球品鉴会、亮相重要国际交流场合、聘请品牌大使等方式强化其高端茶形象 [11] 募资用途与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建生产基地、提升品牌价值、扩张直营线下门店网络、提升数字化水平、进行收购或投资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2]
浙江加力“浙茶出海” 目标2027年茶叶出口额5亿美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23:41
政策支持措施 -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与杭州海关、宁波海关联合印发《支持"浙茶出海"的十条意见》 推动浙江茶叶走向世界 [1] - 政策涵盖建设标准茶园 开发多元产品 提升品质 完善服务 培育企业 打造品牌 拓展市场 优化生态 文化传播 保障机制等十个方面 [3] - 支持主产区开展茶园宜机化改造和生态低碳茶园管理技术推广 支持科研院所参与ISO、FDA等国际标准制修订 [5] -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海外仓建设等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 深化茶叶出口监测预警机制 [5] 行业出口表现 - 浙江是中国茶叶出口大省 出口茶类主要是珠茶和眉茶等绿茶 [3] - 2024年茶叶出口量达15.6万吨 出口额4.7亿美元 持续多年居全国前列 [3] - 2024年上半年呈现茶叶产品出口多元化特点 除珠茶、眉茶外 抹茶、名优茶、新式茶饮等产品出口形势良好 [3] 产品发展战略 - 深化产学研协同 推进茶叶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研发应用 [3] - 构建传统茶类、新茶饮及功能衍生品协同发展体系 [3] - 支持开发便捷茶产品和精深加工茶制品 培育新茶饮产业 拓展茶食品、茶用品领域 [3] - 推动茶出口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3] 品牌建设目标 - 用好"中国国际茶博会"等平台 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 [4] - 构建"区域公用品牌+龙头企业品牌+特色产品品牌"体系 [4] - 加快培育茶叶出口自主品牌 重点培育具有国际辨识度的区域性公用品牌 [4] - 支持企业创新产品设计、设立海外体验中心 [4] - 目标到2027年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5个 [4] 出口量价目标 - 目标到2027年全省茶叶出口额达5亿美元 出口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 [3] - 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占茶叶出口总额比重达10% [3]
八马茶业完成上市备案,背后500亿泉州姻亲圈护航!
搜狐财经· 2025-08-16 08:50
上市进展 - 公司赴港上市获中国证监会备案,完成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程序 [3] - 港股《招股书》因递交满6个月未完成聆讯而失效,需在三个月内更新财务数据并重新申报以激活程序 [3] - 公司此前三次冲击A股失利(2013年深交所中小板、2021年创业板、2023年深交所主板),最终转战港股 [5]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中国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第一的品牌,乌龙茶和红茶销售收入排名第一,铁观音销量连续10余年全国领先 [6] - 2022-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16.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08亿元,净利润率从9.1%提升至12.6% [8] - 加盟模式贡献收入占比约50%,2024年前三季度加盟商销售收入8.18亿元,3498家门店中加盟店占比92.1% [8] - 销售费用高企,报告期内销售及营销开支占营收比重超30%,广告宣传累计投入6.66亿元,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 [10] 家族与资本关联 - 实控人王文彬家族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公司55.9%投票权,子女联姻安踏、七匹狼、高力控股家族,三位亲家身家合计超500亿元 [11][13][15] - 关联交易中,2020年与七匹狼、安踏累计销售额仅25.29万元,但同年关联交易总额达3亿元(含2.2亿元家族担保) [15][17] 行业背景 - 中国茶叶行业规模达3400亿元(内销),全产业链1.1万亿元,但CR5仅6.2%,市场高度分散 [19] - 可比公司澜沧古茶上市后股价暴跌80%,2024年营收下滑31.5%至3.61亿元,存货占比总资产67.3% [21]
浙江茶叶出口形势喜人 瞄准品牌与多元拓出海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00:04
行业表现 - 2024年1-5月浙江茶叶出口额和出口量同比增长均超20% [1] - 2024年浙江茶叶出口量达15.6万吨 出口额4.7亿美元 [1] - 产品出口呈现多元化特点 除珠茶眉茶外 抹茶 名优茶 新式茶饮等产品出口形势良好 [1] 政策支持 - 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提出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 [1] - 加快制定《浙江珠茶》《浙江眉茶》团体标准 健全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标准体系 [2] - 支持科研院所参与ISO FDA等国际标准制修订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2] 市场拓展策略 - 巩固传统茶出口 拓展名优茶 新式茶饮等产品出口 [1] - 加快名优绿茶全球推广 支持企业参加国际性农产品会展 [2] - 依托浙商海外资源开展茶文化展示交流 拓展国际市场新消费 [2] - 鼓励重点企业到境外开设窗口 在新兴市场持续开展推介活动 [2] - 依托杭州 宁波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开拓茶叶跨境电商业务 [2] 产品创新 - 深化产学研协同 支持开发适应国际需求的便捷化茶产品 [2] - 拓展茶食品 茶日用品等新型产品领域 支持新茶饮出海 [2] - 形成传统茶类 新茶饮及功能性衍生品协同发展的产品体系 [2]
新业态强势崛起 生产结构愈发清晰 我国茶产业逐步恢复稳健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3 07:19
茶产业整体发展情况 - 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349.52万公顷,同比增加6.21万公顷,干毛茶总产量349.91万吨,同比增长4.78% [2] - 茶叶内销总额3257.55亿元,同比减少2.66%,主要因名优茶销量减少 [2] - 行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与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通过深挖多元化市场需求、优化产品服务供给、推进品牌升级实现稳健发展 [1] 消费市场变化与新增长点 - 名优茶呈现价平量调态势,茶品消费回归品饮属性,健康、养生、易调和、便携等特质受新一代消费者追捧 [2] - 新茶饮带动配方型袋泡茶快速增长,茉莉花茶为主的花茶类及花草茶、调和茶成为新亮点 [2] - 茶叶网上零售额约370亿元,同比增加6%,其中直播电商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增加10%以上 [3] 渠道变革与营销创新 - 品牌专营店销售业绩均增15%以上,商超卖场依托自有品牌形成茶叶流通快速增长新通路 [3] - 骨干龙头企业加强新品推介与品牌宣传,打造多元"茶+"跨界混搭形式,借助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渠道拓展客群 [3] - 专业市场展示、集客功能弱化,销区市场承压较大 [3]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陕西、湖北、云南等省区应用5G物联网监测墒情、气象指标,优化灌溉及病虫害防控策略 [4] - 福建运用遥感卫星监测茶树生长,浙江试点精准采摘机器人,云南研发高原山地离线分级采茶机器人 [4] - 河南、福建等8省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产销全链条数据,云南、福建建设数字化交易平台提升茶青交易效率 [4] 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 - 福建建成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试点茶园碳票质押贷款,浙江完成全国首单茶园碳汇交易 [4] - 云南通过科学修剪、豆科间作复壮衰弱茶树,多家茶厂以风光供电抵消生产环节碳排放 [5] - 深加工技术推动传统茶叶种植园区向产业综合园区转变,形成高产值农业全产业链 [5] 资本运作与新型生产关系 - 云南成立国有资本控股企业联合民营茶企,广西通过茶园土地流转整合资金完善配套设施 [6] - 贵州允许茶园经营权分割登记吸引社会资本,"共享茶厂""茶保姆"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在福建、浙江启动 [6] - 河南商超采用原产地直供模式实现价格透明化,江苏企业联动京东超市销售原产地春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