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百亿私募格局再生变!量化军团扩容,最新业绩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3:05
百亿私募规模与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7月底百亿私募总数维持90家不变量化机构净增2家至44家创历史新高主观私募净减2家至39家[1] - 量化私募占比达49%首次逼近半数主观私募占比缩至43%行业洗牌加速[2] - 7月有3家主观私募退出百亿阵营3家新晋百亿私募中2家为量化私募包括债券策略和多资产策略[2] 百亿私募地域分布 - 百亿私募主要分布在"北上深"上海39家北京24家深圳6家澄迈和杭州均为5家[3] 百亿私募业绩表现 - 55家百亿私募平均收益率达16.60%54家实现正收益占比98.18%[1][4] - 量化私募业绩领跑32家量化私募收益超10%36家百亿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高达18.92%[1][4] - 量化私募实现全员盈利且超三分之二收益率超过20%稳博投资、阿巴马投资等表现突出[4] - 主观私募平均收益率为13.59%15家实现正收益占比93.75%4家收益率超20%复胜资产等表现突出[5] 行业趋势与资金流向 - 资金加速流向量化阵营量化策略超额业绩持续亮眼行业重心向量化偏移[1][2] - 主观私募在震荡市场中选股容错空间缩小易因判断失误导致规模滑落[2] - 上海波克私募成立仅三年多即跻身百亿阵营成为新锐量化代表[2]
全部正收益!量化私募为何脱颖而出?
国际金融报· 2025-08-08 15:52
今年以来,A股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多个板块轮番上涨,市场信心逐步回暖。在这样的背景下,多 家百亿私募业绩表现出色,尤其是量化私募。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今年以来有业绩展示的36家百亿量化私募平均收益为18.92%,并且 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有15家收益在10%—20%之间,14家收益在20%—30%之间,3家收益超30%。 百亿量化私募的业绩表现要明显好于百亿主观私募。在42家收益超10%的百亿私募中,有32家百亿量化 私募、9家百亿主观私募、1家百亿混合私募。 受访者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今年量化策略超额收益显著,主要源于市场环境、策略特性及政策 驱动的综合作用。量化交易占比稳步提升会是一个比较明确的长期趋势。 量化"压倒"主观 DeepSeek在年初横空出世后,量化一词开始"出圈",投资者对量化投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百亿量化私 募的数量正在持续扩容。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百亿私募共有90家,其中,百亿量化私募有44家,占总量的近 49%;百亿主观私募有39家,占总量的43.33%。量化和主观私募是目前百亿私募市场中的主力军。 从7月份的私募规模变动来看,据排排网数据,有3家 ...
上半年,对冲基金如何赚钱?
虎嗅· 2025-08-08 09:49
对冲基金行业2025年上半年表现 - 对冲基金行业开局良好 平均回报率5.1% 但仍低于60/40投资组合的9% [2][3] - 自2020年以来对冲基金年化回报率9.4% 高于60/40投资组合的6.5% [4] - 股票多空和量化策略表现领先 量化策略一季度出色 股票多空因市场反弹受益 [5] 量化策略表现与资金流向 - 量化策略连续六个季度资金流入 成为最受追捧策略 [6][11] - 中国量化市场以long only为主 近期出现第三批出海潮设立美元基金 [6] - 量化策略在波动市场中展现稳定性 但下半年可能面临挑战 [6] 策略表现差异 - CTA和系统宏观策略上半年平均回报为负 趋势跟踪策略亏损严重 [7][8] - 主观宏观策略表现良好 空美股、多金子等操作获利 受机构投资者青睐 [12] - 生物技术基金表现最差 行业遭遇几十年未见的熊市 投资者需求大幅下降 [14][15] 投资者行为与市场趋势 - 对冲基金资金流入相当于AUM的1.3% 扭转2024年流出局面 [9][24] - 主动长期股票投资需求上升 被动长期策略兴趣大减 [18][19] - 事件驱动策略年初受期待 但上半年热度和需求有所缓和 [20] 细分领域表现 - 股票多空策略中高净敞口基金表现佳 市场中性基金因空头头寸面临挑战 [21] - TMT子行业表现突出 上半年平均回报率达7.0% [22][23] - 欧洲成为投资者最关注区域 北美关注度最低 [26] 市场环境与投机活动 - 关税影响有限 但部分消费企业将需求放缓归因于关税相关成本压力 [27] - 投机交易复苏 高市盈率和无利可图股票表现最好 与2000年和2021年投机峰值呼应 [28] - 尽管估值高企 但右侧尾部风险仍然存在 市场可能继续上涨 [28]
AI驱动下,FOF加速拥抱量化投资
新华财经· 2025-07-21 17:38
新华财经上海7月21日电(林郑宏)7月18日,第九届AI&FOF投资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 论坛由排排网集团与世纪证券联合主办,银河期货、国联期货、私募排排网、公募排排网协办,以"智 算未来·量化跃迁"为主题,汇聚了FOF投资、量化投资、券商资管、公募基金、期货资管等多领域专业 人士,深入探讨了AI时代下FOF与量化投资的创新发展新机遇。 证券类私募年内有望重回6万亿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丽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上半年私募行业优胜劣汰已逐 步显现,但整体赚钱效应良好,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维持在5万亿元以上,年底有望重回6万亿元。此 外,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头部机构已开展了全面的AI投入和布局,未来将会赋能多类投研场景, 有望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 倍漾量化创始人冯霁深入探讨了大模型时代为量化投资领域带来的变革性影响。他认为,大模型时代对 于所有知识密集型的科技企业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量化投资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优化现有流 程的工具,而是重新定义流程的核心。冯霁进一步阐释了倍漾量化的创新实践:"倍漾量化做的,就是 将整个量化交易的工艺流程进行重构,这样做才有可能把人工智能的 ...
AI时代下,FOF与量化投资有何新机遇?
国际金融报· 2025-07-19 18:19
行业动态与规模 - 私募行业优胜劣汰逐步显现,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维持5万亿元以上,年底有望重回6万亿元 [1] - 头部机构已开展全面的AI投入和布局,未来将赋能多类投研场景 [1] - 量化行业竞争激烈,需先投入聚集人才,再进行技术积累和策略迭代 [1] 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 AI在FOF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金融科技将成为FOF机构的护城河 [1] - AI可用于基本面研究,通过财报数据叠加文本分析双重验证上市公司基本面走势 [2] - 量化FOF借助AI技术挖掘高频和中低频交易的联系方法 [4] - AI可作为算力加速器和工具,帮助FOF机构高效完成逻辑演绎 [5] - 量化投资与大模型技术底层逻辑相似,可通过工程学方式提高交易效率 [7] FOF投资挑战与方法论 - FOF行业面临高净值客户风险偏好降低、资产同质化等挑战 [4] - FOF行业关键问题在于投资方法论尚未成熟,仍处于构建专属框架阶段 [4] - 单一策略难以覆盖财富管理多元需求,需借助资产配置和FOF方法论 [5] 量化策略表现与市场环境 - 量化策略超额收益表现亮眼,得益于行业控规模和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 [8] - A股市场呈现显著小市值效应,为量化模型提供阿尔法挖掘空间 [8] - 监管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成交量放大推动中小市值股票活跃 [8] AI黑箱问题解决方案 - 提升算力可更好识别因子,挖掘此前无法覆盖的角度 [9] - 需深入理解模型交易原因,构建历史交易的可追溯性和可复现性 [9] - AI从概念化演变为真正节省成本和优化算法的工具 [9]
AI替代pk百万年薪?量化人才市场冰火两重天
经济观察报· 2025-07-17 21:59
量化行业人才竞争现状 - 量化私募机构面临复合型人才短缺挑战,需同时掌握数据工程、高性能计算及量化策略开发能力 [3][17]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顶尖量化人才供不应求,初级人才需具备ACM/ICPC奖牌或Kaggle前5%排名等硬性条件 [7] - 头部机构为资深量化研究员提供百万年薪+股权激励,中小机构被迫跟进但陷入"高薪挖人-低效产出"恶性循环 [4][7][16] AI对量化策略研发的影响 - 2022年起AI大模型兴起,量化策略因子挖掘转向大语言模型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研究员参与度下降 [8] - AI技术可自主捕捉海量非线性模式,端到端解决任务,替代部分传统量化研究员工作 [8][22] - 上半年AI创造的量化策略实盘业绩优于人工研发模型,黑盒模型通过白盒框架逐步被采纳 [23][24] 量化私募业绩与策略迭代需求 - 上半年51家百亿量化私募平均收益率10.87%,24家收益超10%,量化多头策略产品平均收益达15.42% [13][14] - 策略迭代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机构加速布局指数增强、中低频衍生品等策略研发 [15][18] - 外资机构入华加剧人才争夺,国内头部机构量化研究员录取率仅0.5% [16][26] AI与量化研究员的协同关系 - AI赋能填补传统量化策略短板,如通过few-shot learning处理极端行情,提升长程推演能力 [11][22] - 部分机构认为AI与研究员应相互促进,AI提升效率使研究员专注新策略开发 [10][22] - 行业积极招募"AI+量化"复合人才,相关岗位薪酬已超过传统量化研究员 [25][28]
大幅跑赢,发生了什么?
中国基金报· 2025-07-13 22:16
私募证券策略上半年业绩表现 - 证券私募五大策略上半年整体收益率为8.32%,超八成产品实现正收益 [1][3] - 股票策略以10%的平均收益率领跑,多资产策略以7.28%紧随其后 [1][3] - 组合基金、债券策略、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05%、3.83%、3.82% [3] 量化策略表现突出 - 量化多头策略平均收益率达15.42%,大幅跑赢主观多头策略的9.23% [1][9] - 中证1000指增平均超额收益约14%,中证500指增平均超额收益约11% [4] - 市场中性策略收益率为5%,高收益中性策略可达6%~7% [4][5] - 与小市值股票相关的量化策略表现优异,部分高收益产品达25%~30% [5] 主观多头策略表现 - 4408只主观多头产品平均收益率为9.23%,正收益产品不足八成 [9] - 科技成长和港股是主要盈利来源,大盘价值风格表现平淡 [9] - 结构性行情下主观策略业绩分化显著,短期业绩持续性较差 [10] 市场环境分析 - 上半年市场日均成交量处于1.2万亿~2万亿元水平 [9] - 万得小市值指数涨超24%,中证2000指数上涨15.24% [9] - 中证1000等小盘指数跑赢大盘指数5~10个百分点 [9] - 题材轮动加快、流动性充裕、中小盘股向好为量化策略创造有利环境 [10] 下半年展望 - 当前是较好的股票做多窗口 [7] - 看好军工、人工智能硬件及应用、部分消费电子等基本面改善行业 [7] - 港股大量优质低估值成长股值得重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