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存款

搜索文档
非银存款飙升2.14万亿,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结构性资金迁移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8-18 12:00
金融数据变化 - 7月份非银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创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1] - 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形成结构性调整 [1] - 非银存款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存款,与资本市场活跃度相关 [1] 资本市场驱动因素 - 7月股票市场上涨且交易活跃,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增长支撑非银存款 [2] - 国债收益率上升导致利率债价格下降,资金转向其他投资渠道 [2] - 资本市场6月下旬以来的走强吸引表外资金回流银行体系,推高非银存款规模 [2] 居民资产配置调整 - 存款利率下行与资本市场回暖共振,居民存款向非银机构转移 [3] - 理财产品和基金成为居民资金重要去向,银行理财规模季节性扩容 [3] - 资金通过多元化金融产品间接配置股市、债市及期货市场 [3]
房贷数据回升,楼市要起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27 00:06
房贷数据 - 2024年上半年中长期贷款(主要为房贷)增加1 17万亿元 与2023年同期1 18万亿元基本持平 [1][3] - 近年房贷增速呈现断崖式下跌 2021年增长近8万亿元 2022年降至3 83万亿元 2023年进一步萎缩至2 25万亿元 [3] - 当前房贷规模企稳被视为市场止跌信号 但绝对值仍处于历史低位 [3] 居民储蓄行为 - 2024年上半年居民新增存款达10 77万亿元 人均储蓄超7000元 同比多增1 5万亿元 [3] - 存款规模已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 且持续增长趋势不受利率下调影响 [3] - 储蓄激增反映居民对就业和收入的焦虑情绪 形成"全民储蓄运动"现象 [3][6] 消费信贷与楼市结构 - 居民短期消费贷款上半年减少3亿元 与2023年同期增长2764亿元形成强烈反差 [4] - 百强房企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12% 但房贷规模通过以下方式维持: - 首付比例普遍降至15% 推高银行杠杆风险 [4] - 核心地段优质新盘吸引有限需求 延缓销量下滑 [4] - 二手房市场通过降价30%左右实现"以价换量" 部分转移贷款需求 [4][5] 市场复苏条件 - 当前政策(低首付 降价促销)仅起到缓冲作用 无法扭转市场下行趋势 [5][7] - 行业真正复苏需依赖居民信心恢复 包括就业稳定 收入预期改善 消费意愿提升等底层经济因素 [5][7] - 中介数据显示带看成交率不足10% 反映市场实际活跃度仍低迷 [7]
澳门金管局:5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回升 流通货币及活期存款分别上升0.1%及3.4%
智通财经· 2025-07-09 19:25
货币供应量 - 2025年5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按月回升1.2%至8,157亿澳门元 [1] - M1较上月增加2.4%,主要因流通货币及活期存款分别上升0.1%及3.4% [1] - 与2024年同期相比,M1及M2分别上升11.4%及7.9% [1] - M2中澳门元、港元、人民币及美元占比分别为32.3%、46.4%、6.8%及12.3% [1] 存款情况 - 居民存款按月增加1.3%至7,947亿澳门元 [2] - 非居民存款上升0.4%至3,510亿澳门元 [2] - 公共部门存款增加3.1%至2,161亿澳门元 [2] - 银行体系存款总额较上月上升1.4%至13,617亿澳门元 [2] - 存款中澳门元、港元、人民币及美元占比分别为19.2%、47.0%、8.7%及23.4% [2] 贷款情况 - 本地私人部门贷款按月减少1.4%至4,985亿澳门元 [3] - 对外部门贷款下跌7.6%至4,952亿澳门元 [3] - 私人部门贷款总额较上月减少4.6%至9,937亿澳门元 [3] - 贷款中澳门元、港元、人民币及美元占比分别为22.3%、43.8%、8.8%及21.8% [3] 银行运营指标 - 本地居民贷存比率由4月底50.9%下跌至49.3% [4] - 总体贷存比率由77.5%下跌至73.0% [4] - 一个月及三个月流动资产对负债比率分别为65.7%及57.9% [4] - 不良贷款比率上升至5.7% [4]
银行经理直言:个人存款超过50万的,就已经超越全国98%的家庭了
搜狐财经· 2025-07-01 13:47
居民存款趋势 - 国内居民存款热情高涨,与三年疫情的冲击密切相关,疫情使人们意识到存款对应对失业、疾病和养老等风险的重要性 [1] - 股市、楼市、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等高收益投资渠道风险增大,资金转向相对安全的银行定期存款以保障本金和利息安全 [1] 存款规模差异 - 个人存款超过50万元的家庭占比仅为0.37%,约518万户家庭达到这一水平,超越全国98%的家庭 [3] - 拥有50万元以上存款的家庭比例很难突破2%,与《存款保险条例》规定的最高赔付金额50万元相呼应 [3] 财富差距原因 - 社会贫富差距巨大,2%的人口占据80%的存款,98%的人口仅分得20%的存款 [7] - 约10%的人拥有超过10万元的存款,5.6亿人没有任何存款 [7] - 普通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至6000元之间,生活成本攀升,每月存3000元需13年以上才能积累50万元 [7] - 高房价吞噬家庭储蓄,一二三线城市普通商品房价格在100万到200万之间,房贷压力大 [7] - P2P高息理财等高风险投资吸引部分高额存款家庭的资金,影响高额存款家庭比例 [8] 总结 - 50万元存款在中国经济社会环境下仍属凤毛麟角,反映财富分配不平衡及普通家庭在高房价、高生活成本压力下的生存现状 [10]
2025年,如果你的存款超过这个数,基本上就超过了全国70%的人!
搜狐财经· 2025-06-24 13:55
存款市场波动 - 2023年1月至9月居民存款激增14.4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但10月骤降6369亿元 [1] - 存款激增反映疫情后居民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导致资金寻求安全港湾 [1] - 存款骤降与低利率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储蓄吸引力下降相关 [3] 家庭财务状况 - 超过70%中国家庭银行存款不足30万元 [5] - 多数家庭月收入介于3000元至6000元月收入超7000元家庭仅占3% [5] - 生活成本攀升及债务负担(如39万亿元房贷)严重挤压家庭储蓄能力 [5][6] 储蓄障碍因素 - 低收入高支出结构使大部分家庭存款低于10万元30万元目标遥不可及 [5] - P2P暴雷事件导致中产家庭投资损失加剧储蓄困境 [6] - 存款利率持续下调促使资金转向消费或其他投资渠道 [3] 行业影响 - 存款市场波动反映家庭财务脆弱性将影响银行业负债结构 [1][3] - 低利率环境或推动资金流向非存款类金融产品如基金或保险 [3] - 高负债家庭比例上升可能增加银行资产质量压力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