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效生长激素
icon
搜索文档
特宝生物(688278):核心产品派格宾慢乙肝功能性治愈适应症获批
国信证券· 2025-11-04 19:30
投资评级 - 对特宝生物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5][15] 核心观点 - 公司核心品种派格宾是国内唯一长效干扰素产品,其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适应症获批,将成为临床治愈的重要基石药物 [1][2][15] - 国内慢性乙肝患者群体庞大,随着临床治愈理念普及和证据积累,以长效干扰素为基石的组合疗法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3][15] - 公司产品管线丰富,珮金(新一代长效升白药)有望贡献销售增量,长效生长激素获批上市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 [3][15] -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1亿元、15.38亿元、21.70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9倍、20倍、14倍 [3][15]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4.80亿元,同比增长26.9%,归母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20.2% [1][8] - 分季度看,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9.69亿元,环比增长15.7%,同比增26.7%;归母净利润2.38亿元,环比下降3.1%,同比下降4.6% [1][8]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92.6%,同比微降0.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6.9%,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9] - 期间费用率为61.5%,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主要因研发费用率提升至11.3%(同比+1.4pp) [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69亿元、49.60亿元、63.95亿元,增速分别为33.8%、31.6%、28.9% [4]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63元、3.78元、5.33元 [4] - 预测净资产收益率将维持在31%-33%的较高水平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净率分别为8.90倍、6.50倍、4.72倍 [4] 产品与研发进展 - 2025年10月13日,派格宾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增加适应症,用于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以实现HBsAg持续清除 [2] - 关键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派格宾联合疗法在停药24周后,有31.4%的患者获得HBsAg转阴且HBV DNA持续抑制的临床治愈结果 [2]
长春高新(000661) - 2025年10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31 13:44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07亿元,同比下降5.60% [3]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65亿元,同比下降58.23% [3] - 报告期内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2亿元 [3] 主要子公司业绩表现 - 金赛药业实现收入82.13亿元,同比上升0.61%,净利润14.21亿元,同比下降49.96% [3] - 百克生物实现收入4.74亿元,同比下降53.76%,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164.76% [3] - 华康药业实现收入5.42亿元,同比下降5.38%,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上升2.46% [3] - 高新地产实现收入5.44亿元,同比下降7.97%,净利润23.27万元,同比下降99.39% [3] 重点新产品进展 - 金蓓欣(伏欣奇拜单抗)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500万元 [5] - 美适亚产品今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已接近1亿元 [5] - 公司已为金蓓欣搭建两百余人的销售团队 [5] 业务合作与拓展 - 金赛药业与丹麦ALK-Abelló A/S公司达成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合作 [3] - 公司将接手ALK原有营销团队,利用金赛渠道优势快速推广 [6] - 将推进合作产品中的片剂产品三期临床,争取早日获批上市 [6] 研发管线进展 - 超长效生长激素月制剂GenSci134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 [7][8] - TSHR拮抗剂GenSci098的TED适应症Ⅰ期临床推进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已于10月获批临床 [8] - NK3R拮抗剂GenSci074启动Ⅲ期临床试验工作 [8] - PD-1激动剂GenSci120一期临床进展正常,预计明年2-3季度进入二期临床 [8] - 基于AI设计的GenSci142国内注册临床试验申请已于10月获受理 [8] - 小分子P53重激活剂GenSci128的I期临床正在推进中 [8] - KIF18A小分子抑制剂GenSci122的I期临床正在推进中 [8] - 三种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物(GenSci143, GenSci140, GenSci139)的国内注册临床试验申请已于8-10月获受理 [8]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BD核心策略为通过与海外企业合作开发推进国际化布局 [8] - 公司已于2025年9月底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并于10月中旬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受理 [9]
济川药业20251027
2025-10-27 23:22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济川药业[1] * 医药行业[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9.32亿元,同比下降32%[3]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46%[3]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8.6亿元,同比下降49%[3]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下降33%[3]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98亿元,同比下降47%[3] * 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54%[3] * 前三季度营业成本9.3亿元,同比下降23%[9] * 第三季度营业成本2.6亿元,同比下降30%[9] * 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但环比增加3.9个百分点[2][9] * 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34%,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2][9] * 前三季度管理费用率8.2%,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2][9]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6.9%,同比增加1.8个百分点[2][9] 产品表现与市场动态 * 硫酸美纳钾第三季度销售额1.1亿元,同比增长约25%,前三季度总销售额3亿元[4] * 盐酸非索非那定第三季度销售额4,000万元,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8,000万元[4][5] * 零售端9月、10月零售完成率达100%,每月零售额约2-3亿元[6] * 零售份额有望回升至30%-40%[6] * 蒲地蓝在医院销售占比超过50%,小儿豉翘达到75%[15] * 小儿豉翘糖浆2025年销售额约为几千万元[19] * 硫酸美纳钾集采中标,保有一半市场份额[4][17] * 中成药集采目录尚未公布,预计几个大产品进入集采的概率较低[17] 研发管线进展 * 化药创新药增强流感产品(玛西洛沙韦/西洛他唑)成人适应症已于7月份获批[7][13] * 流感药青少年适应症预计明年上半年获批,儿童适应症三期临床入组中[7] * 长效生长激素预计2028年初完成地产化并商业化[7] *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产品LB1,148预计明年6月报NDA[7] * 银屑病PD4第二个三期临床入组已完成,预计明年年中报NDA[7] * 中药新药小儿便通颗粒NDA获受理[7] * 柴葛退热口服液三期临床入组过半[7] * 鼾眠颗粒预计12月获临床批件[7] * 黄龙咳喘颗粒预计明年1月获临床批件[7] * 公司签约清肠五类新药及妇科领域国谈产品[7] * 自研创新药第一个项目预计今年12月提交正式IND[8] 库存与运营状况 * 零售端库存相对健康,库存水平大约在1至2亿元之间,相当于一个月甚至不到一个月的销售量[6][9] * 医院端库存全年基本保持在40天左右[9] * 公司七八月份主要解决品牌一致性问题,包括库存和价格梳理[6] * 三季度毛利率提高因产能提升和终端纯销情况改善[20] * 财务费用变化较大,由银行存款利息减少及账上货币资金减少导致[9] 未来展望与战略 * 预计第四季度市场行情回暖,降幅会大幅度收窄[11] * 2026年收入增长目标为个位数增幅,利润增幅会更高[11] * 基药目录项目或在今年内完成,小儿豉翘可能受益[12][24] * 若进入基药目录,小儿豉翘销量提升30%-40%完全可能[24] * 公司希望维持长期稳定的分红水平[10] * 公司在考虑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18] * 签署进口创新药以接续硫酸镁钠钾,该产品专利期到2033年[4][22] * 公司对未来几年发展充满信心,新产品将逐步填补收入下降带来的空缺[26]
济川药业20251017
2025-10-19 23:58
公司概况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济川药业 [1] 业绩表现与投资价值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相比第二季度有所好转 环比有所改善 [3] * 当前股价位置具有较高性价比 未来趋势向好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和配置 [2][6] 核心产品与销售策略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作为医保外品种 公司重点开拓院外市场 [5]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是独家儿科品种 [5] * 公司拥有黄龙止咳颗粒 三拗片 柴胡颗粒等二线品种 构成呼吸道领域强大的产品矩阵 [5] * 产品矩阵巩固公司在OTC渠道和儿科领域的领先地位 [5] 新产品与研发管线 * 2025年7月推出的即可舒已获京东健康线上销售许可 [2][4] * 预计四季度流感发病率增加将推动即可舒销量增长 [2][4] * 公司还有PDE4和长效生长激素等在研管线处于后期阶段 其研发进展值得关注 [2][4] 财务状况 * 截至目前 公司账上现金接近百亿级别 [2][6] * 2024年分红比例达到76% [2][6] 政策影响与市场预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均为非基药品种 但符合国家鼓励方向 [2][7] * 9月份国家基本药物管理办法修订稿形成实质性进展 预计四季度或明年两会后将进一步推进 [2][7] * 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可能带来院内量的提升 对公司有积极影响 [7] * 市场对政策影响的预期尚不充分 此方面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2][7]
医药专场-2025研究框架线上培训
2025-10-09 10:00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医药行业,包括创新药、医疗器械、CRO、消费医疗、中药、血液制品、药店等多个细分板块[1][2][5] * 提及的公司包括创新药领域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特宝生物、艾力斯、康诺亚等[2][7][15][19][20],CRO领域的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昭衍新药等[1][13][25],消费医疗领域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时代天使、艾美克、长春高新等[7][26][31][32],以及医疗器械领域的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微创医疗等[12][23][28] 核心观点与论据:行业趋势与驱动力 * 2025年医药板块由创新药驱动,特别是具备BD和TS能力的公司,形成BD驱动的医药创新药牛市[1][2][10] * 中国医药行业具备工程师红利、临床推进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在双抗、三抗、减肥药等领域具备竞争力,吸引跨国公司采购医药资产[1][4][6][17] * 创新药从研发、支付到商业化均获政策支持,是二十大唯一支持的细分子行业,未来将有全产业链条政策鼓励创新[10][11] * 创新药在医保支出中占比约5%~11%(约800~1,300亿元),未来预计占比可达20%,仿制药占比70%长期看亮点不多[21] * 药品未来发展以PD-1升级技术平台(如IO双抗、TCE双抗、ADC)为主流,肿瘤、糖尿病、自免疾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神经系统疾病及MASH领域是潜在重磅大药方向[3][15][20] * 全球医药市场肿瘤、减重、自免是创新热点,中国企业通过勤奋改构和临床进度加急实现产业升级[3][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细分板块分析 创新药 * 投资热点集中在研发管线丰富度及临床进展,关注数据读出时间点、能否成为best in class以及BD到海外市场的能力[10] * 国内研究需关注集采预期和风险是否出清,以及新品放量逻辑,例如特宝生物明年有新品放量逻辑[16] * 中国企业通过BD方式进入全球市场,以销售分成模式合作,例如康方生物AK112三期临床成功点燃全球对IO双抗的热情,三生制药BD首付款大超预期[19] CRO * CRO行业受益于BD资金回流,企业收到资金后大量投入创新药研发,资金最终流入CRO板块[1][13] * 今年部分GLP减肥药订单超预期,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公司表现优异,泰格医药等股价涨幅显著[1][13] * 尽管融资环境未见明显改善,但通过BD资金回流,各家公司订单恢复情况有所起色,尤其在早期研发端优于临床端[25] 医疗器械 * 传统器械国产替代率高(如国产替代率超过40%),竞争激烈,属于红海市场[12] * 创新器械如机器人、内镜等处于进口替代阶段,行情轮动使得具有新产品的创新器械板块有所上涨[1][12] * 国产器械颠覆式创新相对匮乏,优势在于工程师红利、成本优势和强大的本土市场,IVD高端设备出口增长迅速但内需以旧换新政策低于预期[22] * 全球化是医疗器械行业的必经之路,国产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如超声、监护仪进展显著,电生理、介入通路和核磁共振等领域仍有提升空间[23][24][28] 消费医疗 * 消费医疗领域(如眼科、牙科、医美、生长激素)目前压力较大,受消费降级或医保控费等影响,业绩较低迷[5][14][26] * 该板块能够穿越牛熊周期,应选择市占率稳定的企业,如爱尔眼科通过内生增长与并购双轮驱动,曾实现十年每年复合增长30%[7][26][27] * 国家出台消费刺激政策但效果有限,需要进一步观察,应关注新品类及品牌渠道壁垒突出的企业[27][30] 其他细分领域 * 中药行业受集采压力和医保控费影响,整体业绩低迷,未来可能通过收购整合实现反内卷,转型创新药的公司具有潜力[14][35] * 血液制品行业需求稳定,每年增长10-15%,寡头垄断前五大公司占据约70%市场份额,研究框架主要关注供给端集中度提升[36] * 药店行业面临疫情后消费习惯变化、医保控费、线上购买趋势及门店数量激增带来的挑战,业绩表现一般[34] 其他重要内容 * 当前研究重点包括关注需求扩大与供给紧平衡的领域、研究全球国别竞争力、以及关注代表未来趋势的创新药板块[5] * 建议多关注创新型企业及刚需医疗产品,通过全球视角进行估值比较,特别是港股通标的值得关注[8][9] * 医疗服务行业主要依靠内生增速和并购双轮驱动,但近年来并购活动减少,更多依赖内生增长,拥有稳定现金流和医生资源的公司前景看好[33] * 全球投融资环境复苏趋势明确,但国内尚未见到明显改善,通过BD资金回流及政策托底,中国创新药及CRO行业有望实现中长期发展[29]
安科生物:公司期待长效生长激素和长效促卵泡素可以快速投入市场,为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新的增长点
证券日报网· 2025-09-30 17:14
证券日报网讯安科生物(300009)9月3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已布局辅助生殖领 域多年,产品涵盖上游生殖检测至下游治疗药物,并于两年前正式成立单独的生殖及抗病毒事业部对市 场进行细分推广。本次与宝济药业的独家代理合作,旨在充分发挥双方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的协同 效应。公司生殖及抗病毒事业部已有超过300人的专职团队,待长效促卵泡素正式投向市场以后,计划 依托现有团队开展Ⅳ期临床试验、各类学术活动、科研项目、公益项目等多维度市场推广工作。预计 2026年度该产品将贡献规模性收入。与维昇药业合作的隆培促生长素目前正在报产审评中。公司期待长 效生长激素和长效促卵泡素可以快速投入市场,为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新的增长点。 ...
济川药业20250924
2025-09-26 10:29
公司概况 - 济川药业核心收入来源为蒲地蓝和小儿豉翘 两款产品占公司收入的60%至70%[4] - 公司面临OTC和院内销售压力 第二季度库存和发货端不理想 OTC销售同比显著下降[3] - 现金流稳定 高分红比例接近百分百 有助于维持股价稳定[5][6] 核心产品与市场表现 - 独家品种蒲地蓝集采风险较低 主要用于院外市场[5] - 小儿豉翘虽面临集采风险 但公司已制定应对策略包括推出新机型 预计降价幅度温和 对利润影响有限[5] - 清热解毒类产品如蒲地蓝和小儿豉翘有望随流感季节到来逐步企稳[2][3] 新产品进展与策略 - 长效流感新药已于今年7月上市 正赶上流感季节 有望带动销售增长[2][3] - 长效生长激素预计明年年中上市 将借助公司强大销售渠道迅速铺货 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2][4] - 公司发展策略聚焦中药创新和拐点出清 重点关注BD引入的新产品孵化[2][4] 风险与估值 - 第三和第四季度同比增速预计无法达到去年水平 尚未出现强有力催化剂[3] - 当前估值约为15倍 具备明显性价比空间[5] - 股价已基本反映市场预期 但流感季节及新产品可能成为潜在催化剂[6] 投资建议 - 公司具备一定投资价值 尤其在流感高发季节可能带来阶段性收益[2][6] -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与流感相关标的 并考虑配置呼吸道疾病领域的新产品矩阵[2][6]
济川药业业绩连续下滑 重营销轻研发转型之路挑战重重
新浪证券· 2025-09-18 18: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下降31.9% 归母净利润7.24亿元同比下降45.9% 扣非净利润6.21亿元同比下降47.4% [2]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2.23亿元同比下降25.03%环比下降19.8% 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下降42.39%环比下降35.5% [2] - 营收创2017年以来历史新低 归母净利润处于历史极低水平 [3] 核心产品表现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合计销售收入占比从2024年60.12%降至2025年上半年49.51% [2]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累计销售超200亿元 曾在全国口服类中药用药中连续排名第一 [3]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被列入上海市重点监控药品名单 面临价格审查和替代品选择风险 [4] 政策环境影响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被河北、安徽、山东等12个省份医保目录调出 [3] -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23年国采中标价每片0.48元 降幅超80% [4] - 中成药被调出医保现象普遍 原因包括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和价格高于化药 [3] 市场竞争格局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虽为独家品种 但蒲地蓝大类有30余个批文 剂型多为消炎片剂 [4] - 直接竞品包括蓝岑口服液、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知名产品 [4] - 创新药济可舒面临罗氏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片、东阳光药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成熟产品竞争 [6][7] 转型发展举措 - 日化业务2023年销售收入8900余万元 2024年未在财报中单独列示 [6] - 引进创新药包括与天境生物合作长效生长激素 与恒翼生物合作PDE-4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 [6] - 自研产品Z058和JC-ZC001进入临床三期阶段 适应症分别为功能性便秘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6] 研发投入状况 - 2024年销售费用29.54亿元占总营收36.85% 研发费用4.45亿元仅占5.55% [7]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9亿元同比进一步下滑8% [7] - 长效生长激素领域面临长春高新金赛药业垄断 特宝生物和维昇药业新产品相继上市 [7]
长春高新:以AI为核心驱动力,建立多种精准靶向药物开发技术平台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8:1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03亿元[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3亿元[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33亿元[1] - 基本每股收益2.44元[1] 战略布局与研发投入 - 构建覆盖创新药物设计、筛选、评价、工艺开发及制剂研究全流程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平台[2] -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研发效率与创新能级[2] - 强化内分泌代谢和妇儿领域产品布局[2] - 前瞻性布局高需求和高潜力治疗领域[2] - 聚焦中美发病率双高、医疗负担重的大病种[2] 技术创新体系 - 建立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精准靶向药物开发技术平台[3] - 技术平台包括小核酸技术平台、抗体和蛋白偶联技术平台、裂解酶技术平台及多功能分子和多抗技术平台[3] - 围绕内分泌代谢病、肿瘤、免疫和呼吸、女性健康领域布局高度差异化管线[3] - 研发目标为全球首创或全球同类最优[3] 核心产品竞争优势 - 长效生长激素为唯一获批三大适应症的长效产品[4] - 通过5年真实世界数据验证长期安全性[4] - 国内唯一经长期安全性验证的长效生长激素[4] - 加快医院准入增加覆盖以实现药物广泛可及[4] 业务拓展方向 - 深耕儿童内分泌业务同时聚焦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和神经外科创伤性脑损伤领域[4] - 以IGF-1筛查为核心推进生长激素在成人领域的应用[4] - 推动业务结构从生长激素单一收入向创新药海外授权收入、创新药产品收入及生长激素收入的多元化发展[4]
长春高新(000661) - 2025年8月3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1 13:12
核心经营与战略 - 公司主动开展战略调整与强化创新投入,构建多个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核心技术平台,深度融合AI技术提升研发效率与创新能级 [2] - 公司聚焦中美发病率双高、医疗负担重大病种,支持可持续发展、多元化布局和国际化战略目标 [2] - 公司努力由生长激素单一业务收入向创新药海外授权收入、创新药产品收入及生长激素产品收入的多元化发展方向推进 [8] 核心产品与市场表现 - 伏欣奇拜单抗(金蓓欣®)于2025年6月获批上市,是国内首款抗人IL-1β单抗药物,填补痛风抗炎领域长效精准靶向治疗空白 [2] - 伏欣奇拜单抗已通过医保国谈形式审查,如顺利完成预计领先第二序位竞争对手两个国谈周期 [2] - 美适亚®是国内唯一纳米晶体甲地孕酮,疗效强、起效快,破解甲地孕酮不溶于水且需高脂高热餐配合等难题 [6] - 长效生长激素是唯一获批三大适应症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通过5年真实世界数据证实长期安全性 [7] - 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由冻干剂型升级为液体剂型,无需复溶步骤,已获上市批准 [20] 研发管线进展 内分泌代谢领域 - GenSci098:拮抗甲状腺素受体治疗甲状腺眼病(TED)和甲亢(GD),处于中国I期临床试验阶段 [9][10] - GenSci134:全球首创GH样治疗月制剂,针对生长迟缓相关适应症,PGHD和ISS的注册临床试验申请于2025年8月获NMPA受理 [10] 女性健康领域 - GenSci074:用于治疗血管舒缩症(潮热,VMS)的NK3R拮抗剂,将开展中国Ⅲ期临床研究 [11] - GenSci142:基于AI设计治疗女性细菌性阴道炎的原创新药,预计2025年内IND申报 [11] 免疫和呼吸领域 - GenSci120:抗PD-1单抗,适用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等,处于I期临床试验 [12] - GenSci136:APRIL/BAFF双重抑制剂,预计2025年内IND申报 [12][13] 肿瘤领域 - GenSci122:KIF18A小分子抑制剂,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 [14] - GenSci128:小分子P53重激活剂,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 [14] - GenSci145:新一代选择性PI3Kα变构抑制剂,处于IND申报准备阶段 [15] - GenSci139:EGFR/HER2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物(BsADC),2025年8月提交IND申请 [15][16] - GenSci140:FRα双表位抗体药物偶联物(BsADC),2025年8月提交IND申请 [16] - GenSci143:B7H3/PSMA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物(BsADC),2025年8月提交IND申请 [16] - GenSci093(CAMCEVI®):用于晚期前列腺癌适应症的上市申请于2025年2月被NMPA受理 [17] 技术平台创新 - 小分子设计方面6个月完成分子验证,小核酸分子筛选与设计提升活性预测成功率20% [18][19] - 多抗设计实现复杂结构分子优化,裂解酶设计提高杀菌活性、降低免疫原性 [19] - 靶向递送RNA技术平台实现肺、肝、肾、脑各组织长效敲降,利用AI赋能序列设计和打分评估 [19] - 抗体偶联药物技术平台以高度稳定的亲水linker(MPMS)为核心,Free payload释放<1%,DAR值全程稳定 [19] - 蛋白药物长效控释技术通过三大子平台实现蛋白/多肽药物的长效化与控释 [19] - 双功能/多功能大分子平台以多样化单域抗体发现平台为基础,聚焦多靶点协同治疗需求 [19] 百克生物研发项目 - 天然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已完成Ⅱ期临床研究 [20] - HSV-2 mRNA疫苗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即将开展I期临床研究 [20] - 天然全人源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正在进行Ib/Ⅱ期临床研究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