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闪购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进入下半场:订单量下滑、客单价走高,美团最快明年中实现盈亏平衡
华尔街见闻· 2025-11-14 09:59
行业整体趋势 - 中国外卖市场增长放缓,日均订单总量从9月峰值1.51亿单降至10月的1.45亿单,预计11月进一步降至1.41亿单 [1][2] - 行业竞争预计在2026年第一季度趋于理性,高额补贴将逐步降温 [1][7][8] - 竞争焦点或将从价格战转向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 [8] 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团以50%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日均订单约7100万单 [2] - 阿里巴巴占据42%的市场份额,日均订单约5900万单 [2] - 京东以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日均订单约1100万单 [2] 盈利能力分析 - 美团每单亏损持续收窄,从9月的1.8元改善至10月的1.4元,预计11月为1.2元 [4] - 阿里巴巴11月每单亏损预计为3.0元,京东11月每单亏损预计高达4.8元 [4] - 美团有望在2026年年中实现盈亏平衡,2026年下半年每单盈利达到0.4-0.5元 [1][4] - 阿里巴巴预计至2026年底才能接近盈亏平衡 [1][4] 平台核心策略 - 美团战略侧重于管理优质高频会员,通过优惠券套餐提高用户忠诚度,以追求盈利质量 [5] - 阿里巴巴战略重点在于对外卖/闪购业务进行大规模投资,其补贴策略转折点取决于外卖业务盈亏平衡及外卖流量向电商的转化率从2%提高至4-5% [5] - 京东策略相对聚焦,侧重于利用3C数码和母婴等关键闪购品类服务其Plus会员 [6] 盈利路径与驱动因素 - 实现盈利的关键路径在于实施更“智能”的补贴策略,向高客单价订单倾斜,并借助订单密度提升优化履约成本 [4] - 补贴降温的驱动因素包括可能引来监管关注、冬季饮料订单减少的季节性因素以及持续高额补贴难以为继 [8]
双十一购物节进入新常态:理性消费与产业协同驱动发展
扬子晚报网· 2025-11-13 13:36
消费趋势与品牌格局 - 2025年双十一开卖首小时,天猫平台有80个品牌成交额突破亿元,30516个品牌成交额同比翻倍,京东平台同期有超过5.2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翻倍增长 [1] - 消费行为向更理性、更注重品质和个性化方向演变,平台营销策略调整为“官方立减”、“一件直降”等简化规则以迎合消费者对透明实惠和便捷体验的追求 [2] - 品牌增长分化加剧,具备强大数字化运营能力的新老国货品牌表现抢眼,新品与技术仍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2] - 消费市场细分与下沉趋势明显,“Z世代”、“小镇青年”等新兴消费群体带来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快递末梢深入田间地头激发农村地区消费潜力 [2]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提升全链路效率核心引擎,天猫AI导购在首小时调用量超过150亿次,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为消费者精准推送商品 [3] - AI数字人直播大放异彩,智能客服广泛应用,显著提升转化率并分担人工压力 [3] - 智慧物流体系实现高峰件量预测准确率高达99.7%,自动分拣设备、无人机、无人车等应用日益广泛,保障快递在业务量峰值下高效运转 [5] 新兴业态与产业生态 - 即时零售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国有40万家门店接入闪购服务,覆盖270个城市,夜宵订单同比增长200%,形成线上线下互补共赢生态 [5] - 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直播电商相关企业超37.3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7.4万余家,近五年注册数量逐年增长,广东省相关企业数量超5.5万家占全国14.94% [3] - 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快递物流相关企业超131.9万家,近五年注册数量在2021、2022年下降后近两年有所回升,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相关企业数量总和超41.3万家占总数31.35% [5] - 双十一已从单向促销演进为一整套商业生态系统,倒逼供应链响应速度、物流运营效率、技术创新应用及产业绿色转型不断突破极限 [7]
十七年从流量博弈到价值创造 今天我们还需要“双十一”吗
河南日报· 2025-11-11 07:19
双十一活动特征演变 - 活动启动时间显著提前,周期大幅拉长,主要电商平台最早于9月30日启动,最长活动周期达57天,最短为31天[10] - 电商平台竞争重点从价格和短时爆发转向供应链、物流效率、技术创新与服务等全生态综合能力较量[11] - 促销规则从复杂玩法回归简单模式,普遍采用“官方直降”、“一件立减”等直接优惠方式,以迎合消费者对透明和便捷的核心诉求[12] 消费行为与市场趋势 - 消费者心态从“冲动囤货”转变为“理性按需购买”,驱动平台策略调整,主要电商平台GMV增速持续放缓[12] - 消费者呈现“品质升级与消费平替并行”特征,对“质价比”的考量包含情绪价值、健康属性等多元附加值[13] - 行业关注点从GMV增速转向悦己经济、宠物经济、绿色消费、银发消费及特色小众品牌等领域[13] 即时零售的崛起 - 即时零售高调入局双十一,美团闪购联合上万个品牌建设“品牌官旗闪电仓”,淘宝闪购接入约40万家门店[15] - 商品品类从餐饮外卖大幅扩展至生鲜、商超、医药、数码、家具家电等生活全领域,实现“外卖送万物”[15] - 即时零售增长迅猛,美团闪购双十一首日800多个品牌销量同比增长超100%,上百个品牌官方旗舰店整体销量增长300%,淘宝闪购新用户在双十一期间电商订单数超1亿[16] - 预计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1.4万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达25%,“分钟级履约”重构消费者对配送速度的期待[17] 线上线下融合与实体消费 - 双十一活动从线上平台扩展为线上线下全域参与,实体商圈通过线上引流、线下打卡核销等方式接住流量[18][19] - 实体商场凭借产品体验、现场挑选、全程保价以及“吃、喝、玩、乐、购”一站式的情感链接能力吸引消费者[19] - 零售业进入全域发展阶段,线上线下从竞争走向融合,实体商业凭借体验价值和场景优势与线上平台构建良性多元的消费生态[20]
中国互联网行业-闪购行业专家电话会议纪要
2025-09-01 11: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具体聚焦于外卖及闪购市场[1] * 涉及公司包括美团、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并提及拼多多作为潜在新进入者[2][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8月中国外卖及闪购日均订单总量约1.8亿单,较去年同期约1亿单增长超80%[2][3] * 市场增长主要源于自4月以来淘宝、美团和京东持续发放补贴引发的激烈竞争[3] * 闪购业务是当前竞争焦点,因其未来几年预计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快于整体零售5%左右的增速[2][14] 竞争格局与市场份额 * 美团市场份额领先,8月日均订单量约8,500万单,占市场总体的47%,过去三个月份额稳定[2][3] * 阿里巴巴(淘宝)8月日均订单量约8,000万单,市场份额为45%,其份额从6月的39%增至8月的45%[2][3] * 京东8月日均订单量约1,400万单,市场份额为8%,其份额从6月的14%降至8%[2][3] * 各平台闪购业务占比:美团闪购日均订单量约2,000万单,占其总订单量的24%;阿里巴巴闪购日均订单量约1,200万单,占其总订单量的15%[4] 盈利能力与单位经济 * 美团外卖业务8月每单平均亏损1.2元,盈利能力表现突出[7] * 阿里巴巴外卖业务每单亏损约4.4元,京东外卖业务每单亏损约5.5元,与美团的单位经济效率差距高达3元以上[7] * 闪购业务也呈现类似趋势,8月美团闪购业务每单平均亏损约1.5元,阿里巴巴闪购业务每单亏损约4.5元[7] 公司战略差异 * 美团(防守方):着力利用其卓越效率及现有用户/商户规模维持市场份额,计划以核心外卖业务利润支撑闪购业务发展,优势在于本地供应链(超100万家本地商户和5万个闪电仓)[2][14] * 阿里巴巴(进攻方):目标是通过发展闪购业务实现市场份额提升(目标是50%,高于美团)及电商平台流量增长,通过大力补贴推动订单量增长,并投资于闪购供应端(本地仓储、产品供应)[2][14] * 京东:主要目的是在外卖/闪购市场获得部分份额(10-15%,即1,500万-2,000万单),并提高用户活跃度/加强交叉销售以推动核心电商业务增长(目前转化率为2.5%),控制补贴以减少亏损,专注于Plus会员及高端市场[2][14] 与2018年竞争对比 * 战略重点变化:2018年竞争集中在外卖,当前竞争以闪购为主[2][14] * 阿里巴巴组织协同增强:2018年各事业部合作易产生利益冲突,2025年将饿了么和飞猪并入淘天集团,将流量入口集中到淘宝App,并由一位高层(蒋凡)统一负责,预计协同效应、决心及投资意愿将超过2018年[2][15] 其他重要内容 新进入者与潜在竞争 * 拼多多于8月进入中国闪购市场,在一线城市上线服务,建立自营前置仓并与顺丰速运合作,其竞争对手预计是小象超市和盒马鲜生,而非三大互联网平台[16] 未来展望 * 专家预期2025年下半年京东日均订单量应保持在1,500万单,若不增加补贴可能降至1,200万单[17] * 10/11月促销季期间闪购投资可能增多[17]
大摩闭门会-牛市亦真亦幻-原文
2025-08-11 22:0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宏观经济、金融、汽车、互联网电商 -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但涉及中国股市(A股、港股)、保险、银行等金融行业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宏观经济与市场流动性** - **全球流动性驱动市场**:近期全球股市(A股、美股)无视经济数据疲软和政策不确定性,呈现流动性驱动的上涨趋势[1][2] - **中国经济基本面**: - 下半年GDP增速预计放缓至4.5%以下,名义GDP增速约3.5%,通缩压力持续(GDP平减指数:上半年-1%,下半年-0.9%,2025年预期-0.7%)[6][7] - 反内卷政策深化,但通缩打破需时间(PPI、核心CPI改善待观察)[6][9] - **流动性改善**: - 国内长期利率低位(资产荒),居民存款可能转向权益类资产(如混合基金、理财产品)[5][29] - 6月中国自由流动性指数首次转正,支撑A股短期上涨[29] **2 反内卷政策与行业影响** - **政策目标**: - 减少产能过剩(如汽车、钢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需求侧改革(如消费补贴、社保投入)[8][9] - 四中全会(10月底)或明确改革方向(财税、地方考核机制调整)[9] - **汽车行业**: - 短期价格战缓解(部分车企减少折扣),但旺季(8-12月)可能通过配置升级变相降价[35][37] - 长期需技术差异化(软件、AI算法)和生态协同(如智能电动车与能源、科技融合)[41][42] - 产能优化:新能源车生产资质收紧,淘汰低效产能(2017年起备案制,2020年清理“僵尸资质”)[38][39] - **金融行业**: - 金融反内卷通过市场化手段(如60天应付账款新规)约束企业负债扩张(工业负债增速或降至2%)[61][62] - 保险资金持续流入股市(2023年增速20%,2024年16%),配置高息股和长期资产[67][68] **3 国际投资者关注点** - **A股 vs 港股表现**: - 2024年港股跑赢A股超20个百分点,因港股结构优化(金融、互联网、科技占MSCI中国指数80%)[16][17] - 但6月起建议超配A股(估值修复、反内卷政策敏感度更高)[19][20] - **外资流入**: - 7月外资净流入中国(被动资金为主),但主动资金仍低配,未来或随美元走弱进一步加仓[25][26] - 全球新兴市场中,中国仍处“极度低配”状态[26] **4 风险与挑战** - **国内风险**: - 社保新规(9月1日生效)或增加小微企业成本(1.26亿个体户需补缴社保1.3-1.6万亿)[52][53] - 需求端政策力度不足(如消费补贴仅千亿级,远低于2015年棚改规模)[48][50] - **国际风险**: - 美国关税或小幅升级(当前假设加征30%,但未来可能增10-20%)[55] - 全球经济“轻度滞胀”风险(美国通胀上升+经济放缓)[2][7] --- **其他重要但易忽略的内容** - **居民资产配置**:存款搬家至权益类资产“小荷才露尖尖角”,尚未大规模发生(2023年存款增速11%,2024年略降)[66] - **企业盈利改善**:MSCI中国指数盈利预警向上多于向下,A股滞后于港股[30][31] - **历史对比**:2015-2018年供给侧改革使上游行业ROE从5%提升至10%,但当前反内卷涉及更多民企,见效更慢[22][23] --- **数据引用** - **GDP平减指数**:2024H1 -1%,2024H2 -0.9%,2025E -0.7%[6] - **社保新规成本**:1.3-1.6万亿人民币(覆盖1.26亿个体户)[53] - **外资流入**:南下资金年初至今超1,100亿美元[19] - **保险资金增速**:2023年 +20%,2024年 +16%[67][68]
南财快评|鼓励良性竞争,让平台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20:56
行业监管与竞争规范 - 多个外卖平台在官方社交媒体发文倡导良性竞争,响应市场监管总局的约谈要求[1] - 市场监管总局5月和7月两次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强调规范促销行为和理性竞争[1] - 规范竞争主要指避免"零元购"、显著低于成本价销售等不可持续行为,但不抑制合理补贴和良性竞争[1] 平台经济与商家关系 - 平台凭借数据优势和规模效应能更精准感知市场变化并制定策略,商家面临来自平台的市场压力[2] - 平台自身也处于市场竞争中,需根据市场状况调整策略以求生存发展[2] - 平台与商家利益一致,通过价格和补贴刺激更多消费,服务消费是潜力增长点[2] 消费刺激与经济效益 - 知名经济学家李稻葵指出服务消费频次提升潜力巨大,如月消费变周消费可带来300%增量[2] - 北京大学研究显示每1元有效闪购补贴带动6.76元额外消费,预计年增6760亿元消费,占2024年社零总额1.4%[3] 社会责任与市场多样性 - 残酷市场出清对个体不理想,如特色小店倒闭将损失社会价值和生计来源[3] - 平台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精准扶持保护特色商家,平衡效率与多样性[3] 行业发展趋势 - 外卖和闪购新业态通过良性竞争推动消费升级、促进就业和服务民生[4] - 需协调平台、商家、骑手、消费者多方利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4]
淘宝闪购、饿了么、美团共同发文:呼吁抵制恶性竞争
第一财经· 2025-08-01 11:12
行业竞争规范 - 美团发文强调坚决抵制恶性竞争 承诺规范促销行为并杜绝不正当竞争 推动建立公平有序行业秩序 [1] - 淘宝闪购及饿了么联合声明抵制恶性竞争 承诺通过四项重点工作促进生态共赢 [3] - 平台方承诺尊重商家知情权、选择权和定价权 建立严查治理机制并设立兜底赔付 [5] 补贴与促销管理 - 美团将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 避免扭曲价格信号和扰乱市场秩序 [1] - 平台承诺合理规划补贴发放 杜绝大规模"0元购"等非理性促销活动 保障商家实收与盈利空间 [5] 服务质量提升 - 平台将持续提供多元化消费场景和丰富品类 升级配送网络效率 展示价即到手价保障消费者权益 [6] - 倡导理性消费理念 引导减少浪费 如不浪费一粒米、一瓶水 [6] 生态协同发展 - 美团呼吁行业共同构建良好生态 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1] - 建立"倾听-征询-优化-反馈"体系 围绕商家参与、商品品质、骑手权益等核心议题开展恳谈会 [6] - 百万外卖骑手和商家连接数亿消费者 展现服务业消费潜力与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