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向合资
icon
搜索文档
德汽车协会:中欧电动车反补贴谈判取得技术进展
36氪· 2025-06-27 10:00
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谈判进展 - 中欧关于进口在华生产电动汽车反补贴关税案谈判的技术部分已基本完成,后续谈判更考验政治智慧 [1][4] - 双方同意重启电动汽车"最低价格承诺"谈判,欧方要求中方在欧洲本地化生产并促进技术转移 [5] - 价格承诺模式曾应用于中欧光伏贸易争端,设定最低价格比征收反补贴税更有利于中国车企保留利润空间 [6] 中欧汽车产业合作新趋势 - 中德车企合作进入"竞合"新范式:中方输出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德方提供工程积淀与销售网络 [2] - 反向合资案例涌现: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成立合资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地平线与大众合作推动智驾系统落地 [10] - 2024年中欧双向直接投资创新高:中国对欧投资达1850亿欧元,欧盟对华投资1840亿欧元 [9][11] 中国车企欧洲本地化布局 - 比亚迪在匈牙利、奇瑞在西班牙建设新能源车生产基地,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在欧盟建厂 [7] - 欧方要求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承诺在欧洲建设完整产业基地,西班牙促成远景能源在当地建氢能装备工厂 [10] - 2025年2月欧洲注册电动车中仅6.9%由中国车企制造,为2023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7] 中国车企出海战略建议 - 需借鉴德系车企长期主义:避免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质量安全,一次事故可能导致品牌十年难以翻身 [8] - 本土化合作是突破贸易壁垒关键:吉利、长安、长城已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或欧洲总部 [7] - 心态调整至关重要:避免将过度竞争内卷带入海外市场,学习德系"竞合"模式 [3][8] 技术合作与产业互补 - 德系车企加速与中国企业研发合作:超过三分之二在华德企计划2025年后加大研发投资 [9] - 技术共享成为新焦点:德系学习中国新技术迭代速度,中企借鉴德系质量安全管控体系 [8] -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全球价值提升:地平线与大众合作案例拔高中国智驾技术国际认可度 [10]
宝马发起了大反攻
华尔街见闻· 2025-06-17 20:43
宝马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宝马在中国市场面临销量下滑和品牌价值侵蚀 17万买3系、26万买5系的价格战频上头条[2] - 2022年宝马在华销量79 2万辆首次下滑 2023年进一步降至71 45万辆勉强守住豪华车销冠[5] - 2024年宝马集团总营收1424亿欧元同比下降8 4% 税前利润110亿欧元同比下降35 8%[6] 人事变动与战略转向 - 宝马任命财务背景的宝思齐接替技术背景的戴鹤轩 显示战略转向精打细算和运营优化[3][4] - 宝思齐曾担任宝马集团财务高级副总裁及集团司库 主导全球资本管理体系优化[4] - 前任CEO戴鹤轩主导建设沈阳里达厂区 使华晨宝马年产能达83万辆占全球30%[5] 中国市场环境变化 - 中国乘用车市场2018年结束28年连续增长 2022年宝马首次遭遇销量下滑[14] - 年轻消费者转向新能源和智能化 00后客户从宝马转向特斯拉案例显现[8] - 经销商面临考核压力加大 部分选择退网 销售人员流向新能源行业[8][17] 技术研发与全球协同 - 沈阳生产基地AI质检系统和数字孪生技术已复制到宝马全球工厂[23] - 中国研发团队开发智能驾驶算法反向输出国际市场[23] - 宝马在中国拥有3000多名软件工程师 为全球市场赋能[25] 合资车企普遍趋势 - 日产、福特、大众等合资车企近期均任命财务或运营背景高管管理中国市场[27][28] - 合资品牌市占率下滑至31 5% 但头部企业年销量仍接近千万辆[33] - 合资车企进入2 0时代 强调中国创新反哺全球的战略转变[31][33] 历史发展与产能布局 - 宝马2003年与华晨合资 2004年投资40亿建设沈阳大东工厂[9] - 2009年建设二期工厂 产能提升至30万辆 并建设发动机厂[11] - 2022年里达工厂开业 中国总产能达83万辆[12]
小米YU7“冲击波”来了,中高端价格带“凡尔登战役”开启
36氪· 2025-05-25 10:45
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2024年1-4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430万辆,同比增长46.2%,但车企阵营出现断层分化 [3] - 小鹏、零跑凭借技术降本和规模效应逆袭,1-4月交付量同比分别增长313.45%和165.6%,而理想、赛力斯同比增速仅19.41%和-42.6% [2][3] - 7月起多款新车集中上市(如小米YU7、理想i8、乐道L90),中高端SUV市场将成主战场,预计价格战加剧,单车型降价幅度或超1万元 [1][6] 车企表现与战略调整 - 小鹏Q1营收同比激增141.5%,净亏损收窄至6.6亿元,MONA M03和P7+两款爆款拉动销量 [5] - 零跑通过全域自研实现毛利率14.9%,营收增速达187.1%,成本压缩20% [5][10] - 理想连续4个月卡在月销4万辆瓶颈,采取"加量不加价"策略应对竞争 [6][7] - 小米SU7已站稳脚跟,YU7将以"性能对标Model Y+价格下探"策略冲击市场 [6] 技术趋势与政策影响 - 智驾狂热降温,工信部要求禁用"自动驾驶"话术,车企转向"辅助驾驶"安全宣传 [8][12] - 行业竞争逻辑转向性价比,比亚迪推出限时直降最高5.3万元的智驾版车型 [10] - L3级自动驾驶准入试点政策开闸,技术竞赛转向"责任共担"模式 [13] 全球化布局与出海策略 - 2024年1-4月中国新能源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比亚迪欧洲销量首超特斯拉 [16] - 车企采用"反向合资"模式规避欧盟关税(如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小鹏与Hedin集团签约) [17] - 中国车企加速海外研发布局(小鹏欧洲研发中心、蔚来柏林中心、理想慕尼黑中心),推动"生态出海" [19] 市场趋势与核心挑战 - 行业从"营销内卷"转向"技术内功",需平衡研发投入与商业回报 [14] - 国内价格战与智驾安全双重压力下,全球化能力决定长期竞争力 [15][20] - 下半年关注小米YU7定价策略和零跑全球化试验,考验技术厚度与布局深度 [21]
小米SU7操盘手,投奔奇瑞
核心观点 - 原小米汽车高管文飞加入奇瑞汽车,将执掌奇瑞与捷豹路虎合作的FR品牌事业部,尝试用"小米方法论"激活传统车企的技术积淀 [2][4] - 文飞的职业轨迹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合资逻辑的重构,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技术换品牌" [4] - 奇瑞与捷豹路虎的"神行者"合作标志着中国车企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换品牌"的战略跃迁 [17] 文飞职业经历 - 文飞先后就职于东风日产、沃尔沃、东风英菲尼迪、长城汽车、小米汽车,具备豪华车企、合资车企、自主车企、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等营销管理经验 [4] - 在东风日产9年间从公关科科长晋升至沟通传播部部长,奠定体系化运作思维和营销创新基础 [6] - 在沃尔沃主导"安全体验营"活动,将安全标签从功能性诉求升维至情感共鸣 [6] - 在东风英菲尼迪推动"挑战者"战略升级,试图注入运动豪华基因但未达预期 [8] - 在长城汽车主导哈弗"大狗"车型命名投票,吸引超100万网友参与,推动用户年轻化 [9] - 在小米汽车推动SU7实现24小时订单破8万辆,验证"流量-转化-交付"闭环能力 [11] 奇瑞与捷豹路虎合作 - 奇瑞与捷豹路虎将基于奇瑞电动化平台开发"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纯电车型 [13] - 采用"技术输出+品牌授权"模式,捷豹路虎提供品牌授权,奇瑞提供主要技术 [13] - 首款车型基于奇瑞E0X 3.0纯电平台开发,支持800V高压架构、全域OTA升级及CTC电池一体化技术 [13] - 奇瑞主导三电系统与整车集成,捷豹路虎负责底盘调校、全地形模式开发及外观设计 [13] - 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厂将于2026年逐步停产燃油车型,转产基于E0X平台的电动车型 [14] - 2027年计划推出纯电版"神行者"皮卡,瞄准中东及澳洲市场 [14] 行业影响 - 合作模式将验证中国车企能否在智能电动时代定义"技术定价权" [17] - 若成功打开欧美市场,或为比亚迪、吉利等中国技术输出者铺平道路 [17] - 若受挫则暴露技术本位主义与品牌运营的协同短板 [17] - 为中国车企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新范式,规则制定者将属于手握核心能力的破局者 [17]
“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
36氪· 2025-04-30 16:22
行业转型与市场分化 - 燃油车向智能电动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技术红利消退后竞争转向产品、技术、品牌和体系能力的全面比拼 [1] - 2025年上海车展缺席品牌包括北京现代、悦达起亚、捷尼赛思、东风雪铁龙/标致、哪吒汽车等,部分品牌因市场压力或策略调整退出 [1] - 头部阵营分化明显,比亚迪、华为鸿蒙智行、吉利等巨头掌握技术创新与供应链主动权,而部分新势力品牌资源紧张、押注单一爆款 [7][9] 新势力困境与合资品牌转型 - 哪吒汽车经营困境加剧,2025年1-2月仅售出487辆,3月无数据披露,IPO失效,面临生存压力 [3] - 韩系品牌北京现代、悦达起亚首次缺席A级车展,新能源布局缓慢,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5] - 法系品牌神龙汽车推出新能源品牌"HEDMOS示界",首款车型瞄准大众市场,但面临激烈竞争 [7] 反向合资与本土化战略 - 合资品牌加速本土化,丰田将研发决策权移交中国团队,宝马设立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大众安徽成立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10] - 大众ID.ERA概念车由中方团队设计,采用增程式混合动力,整合中国供应商技术 [10] - 通用别克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奥迪搭载华为乾崑辅助驾驶系统,丰田与华为合作推出铂智7 [12][14] 技术竞争与全球化布局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65%,智能化成为标配,华为、地平线等供应商成为核心技术支持者 [18] - 智能科技供应链企业首次大规模参展,包括三星、地平线、商汤绝影等近百家领军企业 [20] - 中国车企全球化加速,奇瑞2025年一季度出口25.5万辆,上汽发布"Glocal战略",计划未来3年推出17款海外新车型 [22][24]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2025年上海车展反映行业洗牌加速,技术迭代与市场竞争推动优胜劣汰 [27] - 中国汽车出口规模超日本,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驱动力,奇瑞、上汽等品牌加速海外布局 [22][24] - 行业变革将带来更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产品,适应新环境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27]
两会发言人点赞背后,奇瑞为中国车企打造出海新样本
新浪财经· 2025-03-11 08:59
核心观点 - 奇瑞汽车通过"反向合资"模式与西班牙EBRO合作,成为中欧合作的典型案例,获得国家层面认可 [2][4][8] - 公司开创了"技术授权+本地化生产"的出海新范式,实现品牌、技术、管理、产业链全方位输出 [9] - 奇瑞全球化布局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出口114万辆创中国车企纪录,并首次跻身世界500强 [12][14] 反向合资模式创新 - 2024年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工厂首款车型EBRO S700下线,成为中国品牌首次在欧洲生产汽车 [5][7] - 通过重启西班牙70年历史的EBRO品牌,利用当地情感认同快速打开市场 [8] - 合资项目为西班牙创造千余就业岗位,获工业和旅游大臣公开称赞 [8][9] - 该模式突破传统出口局限,实现本地化研发/制造/销售全链条布局 [9] 全球化战略成果 - 2001年首批出口叙利亚,是中国最早实现汽车出口的自主品牌 [12] - 采取多品牌策略:新兴市场推自主品牌,成熟市场采用合资模式 [12] - 2024年集团总销量260万辆创纪录,其中出口114万辆同比增长21.4% [14] - 成为J.D. Power三项评比"自主第一",世界500强排名第385位 [14] 可持续发展实践 - 发布首份ESG报告,定位"全球企业好公民" [13] - 投入350万美元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启动"珍爱自然"项目 [13] - 坚持"in somewhere, for somewhere"理念,注重本地价值创造 [12][13] 行业示范意义 - 为车企出海提供"技术赋能+本地共生"的可复制方案 [9][15] - 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从"市场换技术"转向"技术创市场" [15] - 两会官方点赞标志着该模式成为国家战略指引 [2][15]
零跑 C10 欧洲开售,中国车企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加速转变
晚点LatePost· 2024-09-30 16:52
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出海 - 零跑与Stellantis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Stellantis持股51%,首批200多辆C10和T03车型已发往欧洲,为9月上市做准备[3] - Stellantis将开放欧洲分销渠道,2024年底零跑在欧洲销售点位达200个,2026年扩至500个[3] - 合作内容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2024年四季度海外销量目标为6000-7000辆[3] - Stellantis投资零跑15亿欧元,双方于2023年底开始广泛合作[3] 零跑车型表现与财务数据 - C10国内3月上市后销量逐月增长,6月达2万辆,8月超3万辆,刷新公司记录[3][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52%至88亿元,毛利率由负转正[4] - C10国内起售价12.88万元,欧洲起售价3.64万欧元(约28.5万元),较竞品斯柯达Enyaq(4万欧元)和大众ID.4(4.4万欧元)有价格优势[5] - 欧洲版C10底盘由玛莎拉蒂团队联合调校,驾驶风格针对欧洲用户优化[5] 全球化产品战略 - C10是零跑首款全球化车型,基于LEAP 3.0技术架构,满足中欧五星安全标准[5] - 2024年10月巴黎车展将首发下一代全球车型B10(A级SUV),2025年上市,搭载LEAP 3.5技术架构[5][6] - B系列目标月销4万辆,B10瞄准10-15万元区间,2025年还将推出B01和B05车型[6] - 欧洲版C10配置与国内基本一致但针对性调整,调校经验将反哺国内车型通过OTA迭代[5] 轻资产出海模式 - 零跑采用轻资产模式,海外团队不超过50人,降低运营成本[7] - 借助Stellantis的140个物流中心和同店销售渠道,共享展示、销售、售后等服务[7] - 利用Stellantis现有工厂本地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已进入13个欧洲国家市场[7] - 相比其他中国车企(如长城关闭欧洲总部、奇瑞推迟西班牙生产计划),零跑合作模式抗风险能力更强[7]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欧洲小型SUV受欢迎,8月销量前20车型中沃尔沃EX30、斯柯达Enyaq等表现突出[5] - 欧盟加征中国电动车关税(9%-35.3%),上汽名爵8月在欧销量下滑72%至2309辆[7] - 比亚迪选择匈牙利和土耳其建厂,吉利寻求欧洲生产基地应对关税[7] - 零跑开创"反向合资"模式:海外车企用市场换中国技术,区别于传统"市场换技术"路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