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驾控超级大脑
icon
搜索文档
宝马与Momenta官宣合作 决心扎根中国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7-15 11:36
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 宝马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1] - 合作将结合双方在人工智能和汽车工程领域的优势,应用于多款国产车型[1] - 宝马强调"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战略,此次合作是推进该战略的重要举措[3] - Momenta CEO表示将融合"德系卓越驾控"与"AI大模型前沿能力"打造智能驾驶产品[5][6] 技术方案与产品特点 - 专为中国市场开发,支持全场景、点到点领航辅助,未来实现跨城交通全流程覆盖[8] - 以AI大模型赋能,实现一体化感知决策与自进化,融合20余年驾驶辅助安全技术积淀[8] - 安全方面遵循安全为本、共驾思维、智能驱动理念,严守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8] - 新世代车型配备"驾控超级大脑"(响应延迟低于千分之一秒,信息处理速度提升10倍)和"全景iDrive人机交互"[10] 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 宝马已与华为、阿里合作,此次与Momenta深度联手推动全球技术与本土需求融合[11] - 合作彰显宝马扎根中国市场的决心,体现以本土化创新引领智能驾驶潮流的前瞻视野[11] - 宝马自动驾驶开发融合20余年安全技术积淀与中国本土智慧及顶尖AI技术[8]
宝马新世代以“人车合一”为核心理念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8 16:10
另外,宝马整体性方案的提出源于深刻的用户洞察,其基础是全世界近3000万车主的驾驶数据,其 中包括超700万中国车主,还有数十年来在无数场汽车赛事中收获的极限控制与调校数据。宝马从全世 界2200多万辆互联宝马汽车的数据中洞察用户场景和偏好,将其注入到新世代产品的设计开发中。其全 新电子电气架构以4台高性能计算机为核心,其中自主开发的驾控超级大脑通过高速数字神经网络,实 现车辆动态的全盘思考与毫秒级响应。 对宝马而言,新世代不仅是一款车,更是BMW品牌在设计、技术和理念上的重大飞跃。它拥有全 新设计和划时代技术集群,采用全新设计语言、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和高度集成的超级大脑、全新数字化 体验以及全新电力驱动系统和电池技术,定义宝马集团、BMW品牌和下一代BMW车型的未来。 智能交互方面,BMW首创全景iDrive,以"视觉锥"设计分层呈现驾驶辅助信息,打造"驾驶至上"的座舱 体验; 极致操控方面,驾控超级大脑与动态性能控制系统配合,实现动力、制动、转向的高效集成,确保任何 场景下操控流畅; 全场景智驾辅助则通过智能驾驶辅助超级大脑整合分散功能,算力提升20倍,介入时与驾控系统无缝配 合,做到"看得清、判得准、控得 ...
宝马新世代重新定义智能驾驶乐趣 首推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
齐鲁晚报· 2025-07-08 11:22
宝马新世代智能驾驶战略 - 公司提出整体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涵盖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三大核心领域,重新定义智能驾驶体验[1][2] - 核心理念为"车要懂人",强调人车互动与驾驶乐趣,而非单纯展示科技[1] - 基于近3000万全球车主驾驶数据(含700万中国车主)及赛事数据开发,覆盖从初级到高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演进历程[4] 技术架构创新 - 采用全新电子电气架构,配备4台高性能计算机(超级大脑),其中自主开发的"驾控超级大脑"首次实现动力与底盘控制二域合一[5][9] - 决策链路延时小于1毫秒,信息处理速度提升10倍,通过数字神经网络实现车辆动态高效控制[5] - "智能驾驶辅助超级大脑"算力较前代提升20倍,整合原四个控制单元功能,实现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精准执行的闭环[8] 交互与操控协同 - 首创全景iDrive系统,基于"视觉锥"设计理念在四大交互界面分层排布驾驶信息,保持人车"对话感"[7] - 智驾辅助介入时底盘仍反馈路况,方向盘/踏板保持一致性,消除操控割裂感[2] - 动态性能控制系统实现毫秒级动态计算,在各种场景下提供顺畅操控体验[5] 历史传承与突破 - 延续2016年提出的"悦驾"(BOOST)与"悦享"(EASE)双轨理念,平衡操控激情与驾驶辅助[2] - 新世代车型代表公司历史上最大技术跨越,涵盖全新设计语言、电力驱动系统及电池技术等突破[7][9] - 革命性大圆柱电池技术被列为三大核心创新之一,支撑下一代电动化发展[9]
宝马发布整体性智驾方案 强调交互、操控与辅助协同
凤凰网· 2025-07-08 10:59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 公司推出全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聚焦智能交互、车辆操控与驾驶辅助系统的整体协同,目标是保持驾驶员对路况的清晰感知并实现人车"对话感"[1] - 方案基于全新一代智能电子电气架构,配备4台高性能计算机分别负责4大核心功能,其中"驾控超级大脑"将动力及底盘控制二域合一,决策链路延时小于1毫秒,信息处理速度提升10倍[1] - "智能驾驶辅助超级大脑"整合此前分散的4个控制单元功能,算力较前代提升20倍,负责环境信息收集分析和路径规划[2] 技术突破 - "驾控超级大脑"采用高集成度设计,整合动力传动、制动、充电、能量回收及转向等核心子功能,通过全新线束系统和高速数据传输技术构建数字神经网络[1] - 系统与BMW动态性能控制系统协同,完成所有驾驶动态功能的高效计算,提升速度和精度[1] - "智能驾驶辅助超级大脑"与"驾控超级大脑"分工明确,前者负责决策规划,后者执行车辆动态调整[2] 数据基础 - 方案开发整合全球近3000万车主驾驶数据(含700万中国车主数据)以及汽车赛事积累的极限操控数据[2]
2025上海车展:AI定义汽车时代已至
新浪财经· 2025-05-06 11:57
AI定义汽车时代的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标志着汽车行业从"软件定义"迈向"AI定义"新纪元,AI成为驱动整车智能的核心引擎 [1] - AI技术已从概念转变为实际应用,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舱驾融合等领域,推动汽车成为"智慧伙伴" [3][5][6] - 中国车企通过场景创新与成本优势,正在引领全球智能汽车发展的新范式 [9] 智能座舱的变革 - 商汤绝影推出"New Member"智能助手,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实现情绪识别与主动服务,座舱从工具升级为"有灵魂的伙伴" [5] - 腾讯云"混元+DeepSeek"双引擎方案将企业知识库融入座舱,可独立解决84%的客服问题,并推荐个性化服务 [5] - 座舱功能从功能堆砌转向情感交互,未来可能成为"移动办公室"或"生活管家" [5] 自动驾驶的技术突破 - 华为乾崑ADS 4.0系统通过极端场景仿真训练,端到端决策时延降低50%,重刹率减少30%,支持无高精地图城区领航 [6] - Nullmax采用生成对抗式学习技术,在复杂路口实现类人类驾驶决策,验证数据驱动算法迭代的可行性 [6] - 端到端大模型有望解决L4级自动驾驶的泛化性难题,推动无图化智驾普及 [6] 舱驾融合与成本优化 - 卓驭科技舱驾一体方案通过高通SA8775P芯片实现算力共享,硬件成本降低30%,系统资源利用率提升40% [6] - 国产线控技术取得突破,利氪科技线控转向系统响应速度达毫秒级,成本比外资低30%,明年将覆盖10万级车型 [6] - 虚拟化与大模型协同成为AI定义汽车的核心优势,推动算力高效利用 [6] AI定义与软件定义的本质差异 - 软件定义汽车聚焦功能升级,AI定义汽车实现认知革命,通过大模型实时学习环境并做出类人类决策 [7] - 宝马"驾控超级大脑"能根据驾驶习惯自动切换模式,体现AI"更懂用户"的特性,而非单纯增加功能 [7] - 端侧大模型需平衡隐私与性能,面壁智能通过端云协同与联邦学习实现安全数据迭代 [7] 行业生态与合作模式 - 上海AI Lab构建千万级仿真场景库,模拟极端场景使算法验证效率提升5倍 [8] - 北汽与华为合作开发5G自动驾驶车型,分工协作使研发周期缩短40% [8] - 长城汽车ASL智能体通过算法优化用户体验,强调用户需求导向而非盲目追求算力 [8] 中国方案的全球影响 - 中国车企在情感化座舱、无图化智驾、国产线控等领域实现突破,提供全球智能汽车发展新范式 [9] - 未来三年AI定义汽车将经历技术爆发、生态整合、用户体验升华三阶段,开放协同成为关键 [9]
对话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融入中国,需要“慢思考”与“快进化”
吴晓波频道· 2025-05-01 23:32
中国汽车市场与宝马战略 - 上海车展首次延伸至五一假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重要风向标,中国技术被跨国车企融入全球产品体系[1] - 宝马集团入华31年,从见证者转变为变革者[2] - 宝马在中国拥有700多万用户,是其全球最大市场、最大生产基地和德国以外最大创新研发基地[9] - 宝马提出"家在中国"战略,将德国精密制造与中国快速迭代相结合[4] - 中国正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成为创新引擎,宝马将与中国创新力量共生共进[9][10] 宝马技术创新与合作 - 宝马将接入DeepSeek、华为鸿蒙生态,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AI大语言模型[4][11] - 公司拥有数百个人工智能应用,全方位推进AI战略,增强客户体验和核心业务流程[15] - 新世代(Neue Klasse)是创新集大成者,融合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性等技术,保持驾驶乐趣核心[21][25] - 首款国产新世代车型将于2026年上半年在中国亮相,中德共同开发,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26] - 推出全新智能电子电气架构、设计语言、人机交互系统、革命性大圆柱电池等技术[25] 行业趋势与宝马战略 - 汽车行业正经历变革,关键在于技术系统性整合而非单一技术堆砌[15] - 宝马坚持"Power of Choice"多技术路线,全球布局4+1动力系统(汽油、柴油、插混、纯电、氢能)[31] - 公司认为电动汽车是重要方向,但其他驱动技术将长期并存[31] - 行业从知名度竞争转向品牌与服务比拼,中国车企从开拓本土到"生而全球"[4] - 宝马强调国际合作价值,认为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33][34] 产品与品牌理念 - 宝马以驾驶乐趣为核心,新世代车型将驾趣提升到全新维度[23][25] - 公司平衡创新与传承,新世代融合新技术与经典设计元素[25] - 坚持"安全第一"理念,不将客户作为新技术测试对象[15] - 品牌历久弥新,持续更新产品阵容和数字化迭代,保持设计语言不过时[27] - 汽车被视为长期投入而非消耗品,需平衡创新与耐久性[21]
宝马摊牌了
虎嗅APP· 2025-04-30 18:38
宝马研发投入与转型战略 - 2023年宝马研发投入达91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大部分资源将用于中国量产的"新世代车型"[2] - 新世代车型代表宝马转型第三阶段 采用全新电动架构与智能化技术 彻底改变"油改电"模式[3] - 该车型基于2021年提出的2.0版"三步走"方案 以电动出行为核心重构产品逻辑[3] 新世代车型技术亮点 - 搭载分布式四电机系统 轮边扭矩达18000牛米 配合1.2吨下压力空气动力学系统[8] - 首创BMW驾控超级大脑 整合动力与底盘域 运算速度提升10倍 实现实时扭矩分配[8] - 配备800V高压平台 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 采用大圆柱电池技术[11] - 完成54°极限爬坡挑战 验证动力/抓地力/悬挂动态调节等综合性能[4][6] 智能座舱设计理念 - 采用全景投影+3D抬头显示 保留物理按键 中控屏采用倾斜设计减少驾驶员分神[13] - 拒绝屏幕堆砌 强调人机交互协同 提出"将智能融入汽车血脉"的底层开发理念[13] - 搭载鸿蒙OS数字钥匙 接入阿里通义大模型 70%操作系统源代码在中国开发[18]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2023Q1在华销量15.5万辆同比下滑17.2% 面临新势力车企冲击[15] - 计划3年推40款新车覆盖全细分市场 首款国产新世代车型iX3L预计2026年下线[13][16] - 设立三大中国软件公司 建立本土人机交互研究中心 深度整合中国供应链[18] - 采用"在中国 为全球"策略 利用中国技术方案反攻国际市场[18][19]
宝马摊牌了
虎嗅· 2025-04-30 09:53
宝马研发投入与转型战略 -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达91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大部分资源将集中于中国量产的"新世代车型"[1] - 转型分为三阶段:i品牌代表的Project i项目→同平台多动力技术→全新架构的"新世代"车型[1] - 新世代车型将采用全新技术架构 彻底改变此前"油改电"模式[1] - 公司CEO强调新世代是"彻底重新思考汽车核心" 基于电动优先原则开发全新汽车架构[2] 新世代车型技术突破 - 概念车完成54°极限爬坡测试 展示动力与操控性能[3][5] - 搭载分布式四电机系统 轮边扭矩达18000牛米 主动空气动力学提供1.2吨下压力[8] - 首创BMW驾控超级大脑 整合动力与底盘域 运算速度提升10倍[8] - 采用800V高压平台 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 配备大圆柱电池[8] 智能化与座舱设计理念 - 智能座舱拒绝屏幕堆砌 采用全景投影+3D抬头显示 保留物理按键[10] - 中控屏采用倾斜设计 通过UI引导驾驶员视线向前[10] - 操作系统X的70%源代码在中国开发优化 设立专门人机交互研究中心[16]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2023年Q1中国市场销量15.5万辆 同比下滑17.2%[12] - 未来3年全球推40款新车 覆盖全细分市场[12] - 深度本地化:采用鸿蒙OS 阿里大模型 宁德时代电池等中国供应链[16] - 在中国设立三大软件公司 覆盖车辆软件开发至客户体验全链条[16] - 首款中国专属车型iX3L已下线测试 2026年沈阳量产新世代车型[11]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车企通过智能化配置重构豪华车标准 削弱传统驾控优势[12] - 外资车企利用中国供应链开发技术 再通过贸易壁垒优势进入全球市场[17] - 奔驰等竞品同步推进"在中国为全球"战略[16]
上海车展解码“中国智造”新范式
证券日报· 2025-04-28 00:40
上海车展规模与影响力 - 上海车展参展面积从1.5万平方米增长至36万平方米,参展商从73家增至近1000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行业展会[1] - 2025上海车展汇聚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展示中国汽车产业从"市场跟随者"到"标准定义者"的跨越式蜕变[1]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比亚迪推出"兆瓦闪充"技术实现5分钟补能400公里,改写补能效率标准[1] - 小鹏汽车展示"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打破陆空出行边界[1] - 广汽埃安与滴滴联合推出L4级自动驾驶车型,推动高阶智驾从实验室走向街头[1] - 长安汽车"天衡底盘"与奔驰"驾控超级大脑"实现毫秒级动力响应与复杂路况预判[2] - 华为乾崑智驾ADS4系统与鸿蒙座舱HarmonySpace5落地,标志"人—车—家"生态闭环成熟[2] - 商汤绝影R-UniAD技术方案通过世界模型与强化学习,推动智驾系统向"主动思考"进化[2] 产业生态重构 - 华为、地平线等科技企业与车企深度耦合,使汽车演变为移动智能终端[2] - 蔚来推行"油电同质同价"策略打破能源形式藩篱[2] - 沃尔沃XC90展示透明车身硼钢闭环结构,将安全强化为品牌基因[2] 国际化进程 - 比亚迪e平台3.0Evo通过欧盟ECER135标准,为进军欧洲高端市场铺路[2] - 小鹏、蔚来宣布加速布局60个海外市场,中外技术合作转向"共创共生"模式[2] - 中东客商对比亚迪的赞叹、挪威经销商对小鹏飞行汽车的关注,反映中国车企"技术+文化"双输出战略[2]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汽车工业正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跃迁,定义汽车文明新高度[3] - 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勾勒未来出行图景,标志新时代来临[3] - 世界汽车工业进入"中国时代",中国成为创新策源地[4]
车展季·大咖说丨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首次亮相,齐普策:技术创新不能让用户承担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7 16:47
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战略 - 中国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也是最具活力的汽车市场 在中国表现出色意味着全球竞争力提升 [1] - 2025上海车展首次亮相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 搭载智能集成硬件BMW驾控超级大脑 展示定制中国版操作系统X [1] - 新世代车型是宝马技术突破的集大成者 首款中国专属车型BMW iX3L已在沈阳工厂下线测试 [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新世代项目是宝马集团史上最大投资 涵盖全新架构 设计语言 第六代电驱技术和大圆柱电芯 [2] - 2024年计划在中国推出10余款新车 2026-2027年将推出20余款BMW新车 包括新世代车型 [2] - 电芯由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等长期合作伙伴生产 [2] 安全与技术理念 -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不参与参数竞争 注重系统整合而非技术堆砌 [2] - 全球部署600余项AI应用 中国市场占200余项 涵盖语音识别 质量控制等领域 [3] - 启动360度全链AI战略 与阿里巴巴 字节跳动合作 计划接入DeepSeek功能 [3] 智能驾驶与本土化创新 - 德国自动驾驶研究成果将安全引入中国 强调创新必须可靠安全 [3] - 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定制版操作系统X 优化5大用户场景10个本地化交互体验 [4] - 首次整合驾驶辅助信息与车道级导航 提升路况显示和决策执行 [4] 研发全球化与市场展望 - 中国创新成果反哺全球解决方案 德国外最大研发团队在中国 [5] - 中国定制设计如长轴距版BMW X1已推广至印度 日本等市场 [5] - 预计未来12-18个月中国汽车行业将更关注真实需求和安全 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