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国轩高科: 关于注销部分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15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向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384,163,346股新股,每股发行价格为19.01元,募集资金总额为7,302,945,207.46元 [1] - 扣除发行费用72,090,121.84元(不含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7,230,855,085.62元 [1] - 募集资金已由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专户存储管理 [1] 募集资金存放和管理 -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对募集资金的存储、审批、使用与管理进行规范 [1] - 公司与国泰海通证券签署保荐协议,由后者担任非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机构并履行持续督导职责 [2] - 公司与多家银行签订《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和《募集资金四方监管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协议履行无问题 [2][3] 募集资金用途变更 - 2022年公司将募投项目从"年产16GWh高比能动力锂电池"变更为"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实施主体和地点均调整 [4] - 2025年公司将"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进一步变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实施主体未改变 [5][6] 募集资金专户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账户用途包括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 [6] - 公司对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涉及金额合计13,417.27万元(含利息) [6][7] - 补充流动资金账户余额305.08万元(含利息)已转入公司一般户,相关专户完成销户 [7] 募集资金专户注销 - 公司已完成"国轩材料年产3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节余资金转出及专户销户 [7] - 募集资金专户注销后,相关监管协议相应终止 [8]
华为认证“固态电池”第一合作方+供应商,已实现批量出货,即将起飞
新浪财经· 2025-06-23 16:28
在能源变革与绿色出行浪潮下,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及长寿命等优势,成为下一代电池 技术的核心方向。从实验室突破到产业化加速,全球车企、电池企业竞相布局,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双 轮驱动,一场围绕固态电池的产业革命正蓄势待发。 政策支持与行业大会:2025年4月,工信部印发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此前投入60亿全固态专 项研发资金。工信部项目预计2025年底前进行中期审查,目前固态电池难点主要在于制造环节,预计 2025-2026年进入中试线落地关键期,设备迎来持续迭代优化阶段。第五届中国国际固态电池科技大会 暨2025先进电池材料与智能装备技术展已于2025年6月19-20日举行。 首届"硫化锂与硫化物固态电池论坛"将于6月25日在苏州召开。论坛聚焦硫化物固态电池的材料创新、 工艺优化及产业化路径,探讨如何突破高纯度硫化锂合成等关键技术瓶颈。 随着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共振,固态电池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量产,成为新能源汽车、储 能系统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核心动力源。 固态电池的行情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能带领整个固态电池板块走出10倍、20倍行情的,不是诺德股份、更不是湘潭电化; 而是这只业绩暴 ...
容百科技(688005)2024年及25Q1业绩点评:业绩出现波动 待新材料业务提供增量
新浪财经· 2025-05-22 14:2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50 88亿元 同比下降33 4% 实现归母净利润2 96亿元 同比下降49 0%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 44亿元 同比下降52 6% [2] - 24Q4实现营收37 64亿元 同比下降7 81% 环比下降15 1% 实现归母净利润1 80亿元 同比扭亏 环比增长69 2%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 55亿元 同比扭亏 环比增长67 9% [2] - 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0 15亿元 出现亏损 [2] - 下修2025-2026年EPS为0 70元(-0 04)、1 02元(-0 02) 新增2027年EPS为1 50元 [2] 三元正极业务 - 2024年全球三元材料产量为95 3万吨 同比下滑1 6% 海外市场三元占据约90%市场份额 [3] - 2024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出货约12万吨 同比增长20% 全球市占率超12% [3] - 2024年三元正极业务全年盈利5 04亿元 25Q1盈利约6800万元 [3] - 公司三元正极出货量连续数年位列行业首位 龙头地位稳固 [1][3] 新产品布局 - 2024年在固态电池、锰铁锂、钠电等战略性业务投入约1 75亿元 [3] - 25Q1锰铁锂产能已实现满产满销 钠电层状材料获千吨级订单 聚阴离子获百吨级订单 [3] - 固态电池用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硫化物电解质材料获多家国内外客户认可 [3] - 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预计2025年四季度竣工 2026年初放量投产 [3]
宁德时代、先导智能、贝特瑞,三大固态电池项目新进展
DT新材料· 2025-05-15 22:54
固态电池领域重要进展 - 宁德时代预计到2027年有望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 [1] -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 正在推进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 [1] -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有助于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机遇 [1] 先导智能技术突破 - 先导智能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 实现从整线解决方案到各工段关键设备覆盖 [1] - 先导智能已向欧、美、日、韩及国内头部电池客户交付固态电池生产设备 并获得重复订单 [1] - 先导智能业务涵盖锂电池、光伏、3C智能装备等领域 锂电池设备和光伏设备是核心业务 [2] - 先导智能客户覆盖宁德时代、特斯拉、大众汽车、LG、松下电器等全球知名企业 [2] 贝特瑞材料解决方案 - 贝特瑞首次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涵盖正极、负极、电解质三大核心材料体系 [2] - 贝特瑞固态电池材料均已具备量产技术条件 可应用于数码、动力领域 [2] - 贝特瑞主要产品包括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硅基负极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2] - 贝特瑞于2021年11月在北交所上市 [2]
容百科技:目前出口美国产品主要来自韩国工厂
起点锂电· 2025-05-08 18:39
5月7日,容百科技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5月5日接受106家机构调研。2025年一季度,容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 29.64 亿元,净利润-405 万元。在主营正极材料业务的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 对于美国关税政策对三元材料出货的影响,容百科技表示,受制于关税政策, 中国产出的产品已基本不再出售到美国市场,目前出口美国的 产品主要来自韩国工厂。 韩国是关税洼地,韩国工厂受关税影响较小。 在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方面, 容百科技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半固态电池领域,公司持续稳定出货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全 固态电池领 域,公司重点研发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2025年一季度,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已实现吨级送样测试,同时正在仙桃基地推进硫 化物电解质中试线建设。 钠电领域, 容百科技的产品迭代不仅局限于材料创新,更延伸至电池应用及 BMS系统革新。核心工作聚焦市场导入,涵盖成本测算、商业模 式构建、商业路径探索、质量标准制定,以及产线选型与工艺优化。同时将于年内建成 6000 吨示范产线,旨在开发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产线 类型。预计 2026-2027 年实现产能突破,推动钠电业务进入快速 ...
容百科技2025年一季报详述业务拓展 开发富锂锰基材料有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4:42
公司业绩 -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6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显著收窄 [1] - 剔除钠电、前驱体、锰铁锂等新业务投入影响,三元业务盈利约6800万元 [1] 三元材料业务 - 全球化布局优势显现,产品进入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领域 [1] - 韩国一期出货环比增加16%,日韩大客户实现批量出货,二期进入试产阶段 [1] - 波兰项目启动,计划建设成全欧洲首个零碳工厂 [1] - 产品覆盖国内外头部飞行器企业,高能量密度需求提升将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 [1] 锰铁锂业务 - 现有产能满产满销,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74% [2] - 一代产品在EV市场量产突破,获得万辆汽车订单 [2] - 二代产品完成百吨级批量验证,实现4C快充性能突破 [2] 钠电材料业务 - 在动力、储能、启停电源领域卡位领先,获得层状材料千吨级订单及聚阴离子百吨级订单 [2] - 预计二季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 [2] 固态电池业务 - 半固态用9系超高镍正极材料批量出货 [2] - 全固态电池领域围绕硫化物电解质及正极材料持续研究 [2] - 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实现吨级出货,满足400Wh/Kg电芯需求 [3] - 业内首家开发全固态电池用高能量密度富锂锰基材料,合作开发人形机器人应用 [3]
锂电龙头净利狂增600%
起点锂电· 2025-02-20 18:41
行业活动 - 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将于2月28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聚焦新技术与新工艺探索 [2][3] - 活动由起点锂电和起点研究院主办 规模预计超过500人 [4] - 论坛将涵盖圆柱电池产业链企业巡访 包括国轩高科 利维能 欣旺达锂威等16家企业 [8] 容百科技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50 83亿元 同比下降33 43% 净利润2 92亿元 同比下降49 69% [3] - 业绩下滑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传导至产品售价下降及上半年盈利承压影响 [5] - 下半年业绩显著改善 第四季度净利润1 76亿元 同比增长602 5% 环比增长65 8% 创年内新高 [5] 业绩改善驱动因素 - 海外工厂盈利贡献:韩国工厂2万吨/年产能四季度实现单月满产并首次盈利 二期4万吨/年产线2025年试生产 [5] - 欧洲波兰项目完成低成本并购 北美子公司完成注册 [5] - 三元材料全年销量12万吨 逆势增长20% 全球市占率超12% 受益于4680大圆柱电池装车及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6] 产品与技术进展 - 锰铁锂材料销量翻番 向大动力市场渗透 钠电材料获海内外客户认证 预计2025年大规模量产 [6] - 全固态电池用超高镍三元正极及硫化物电解质材料获多家客户认证 [6] - 中镍高电压单晶产品工艺突破 获客户认可 9系超高镍产品累计销售2 7万吨 [6] 客户结构优化 - 海外客户占比提升 与全球前六大电池/电动汽车客户中的五家建立合作 [6] - 海外客户累计销售量超2万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