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8A制程
icon
搜索文档
告别“躺平”!英特尔打响复兴战
格隆汇APP· 2025-10-24 18:28
公司历史与战略转折 - 公司曾凭借x86架构垄断82%的CPU市场,是PC时代的绝对王者[3] - 2010年代移动互联网兴起时,公司固守高毛利PC芯片,管理层因认为智能手机芯片利润不足而放弃移动芯片布局,错失移动时代发展机遇[3] - 2018年危机全面爆发,AMD锐龙芯片重夺份额,台积电5nm制程量产时公司10nm工艺仍陷良率泥潭,2023年微软Surface Laptop改用高通芯片标志着“Intel Inside”从旗舰产品消失[4]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36.5亿美元,毛利率为40%,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3美分,三项核心数据集体超预期,终结了一年半的同比下滑颓势[2] - 公司现金储备达309亿美元,较年初增长47%,并偿还了43亿美元高息债务[2][10] - 公司获得了来自美国政府、英伟达和软银的共计159亿美元注资[2] 管理层改革与成本优化 - 2025年3月新任CEO上任,针对公司存在的大企业病进行改革,员工总数从11万计划削减至7.5万,约有3.5万名员工离职[5][6] - 公司为离职员工提供12个月薪资补贴、职业技能培训,并与业内公司合作开设“人才通道”以减轻裁员冲击[6] - 通过出售Altera获得43亿美元、减持Mobileye获得9亿美元,并外包非核心封装测试业务,年节省233亿美元运营成本,资金被重新投向18A制程研发和AI团队等核心领域[7] 战略合作与资金注入 - 美国政府通过芯片法案等途径注资89亿美元,获得公司9.9%股权,成为最大股东[9][10] - 英伟达投资50亿美元,双方约定由公司为英伟达代工芯片,英伟达开放GPU技术,并联合开发“x86+GPU”AI服务器方案,计划于2026年量产[10] - 软银注资20亿美元,资金专项用于日本熊本工厂扩建,以聚焦汽车芯片生产[10] 产能状况与技术发展 - 公司面临“甜蜜烦恼”,AI服务器CPU需求暴涨60%,AIPC订单增长41%,但10/7工艺产能不足,部分客户转向AMD,订单已排到2026年底[12] - 调整俄亥俄州“超级工厂”建设节奏,优先保障18A制程的Fab52工厂投产,该工厂满产后预计年产120万片晶圆,将新增30%先进制程产能[12] - 公司实施“差异化保供”策略,优先满足AI服务器、AIPC等高端需求,推动数据中心业务毛利率升至52%,同比增加18个百分点[12] 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 - 公司重启“20%自由时间”制度,允许工程师探索本职外的创新,历史上酷睿芯片便诞生于此制度[15] - 研发的高数值孔径光刻技术将晶体管密度提升至每平方毫米2亿个,EMIB-T先进封装技术成本比台积电CoWoS低20%-30%[15] - 公司将AI芯片收益投入“半导体人才计划”,在10所高校设立奖学金,重点扶持女性和少数族裔[15]
台积电在AI与封装需求强劲的推动下进一步巩固晶圆代工2.0的领导地位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10-23 17:03
台积电(TSMC)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到约331亿美元,超出公司此前318亿至330亿美元的指引区间 [4][8] - 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3纳米制程的强劲吸引力以及4/5纳米制程持续的高产能利用率 [8] - 营收增长由AI GPU、高性能计算客户以及高端智能手机平台的持续订单推动 [8] 晶圆代工行业先进制程动态 - 3纳米产能主要由苹果带动提升,而来自NVIDIA、AMD及其他超大规模客户对4/5纳米芯片的持续需求使整体产能保持在充分利用状态 [8] - 为缓解长期供应紧张,台积电增加了对高附加值的N3与N5节点的产能分配 [8] - 相较之下,6/7纳米利用率略有下滑,12/16纳米与22/28纳米节点在上一季度受Wi-Fi 7芯片迁移带动短暂回升后,于第三季度再度趋缓 [9] 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变化 - 中国大陆以外的成熟制程晶圆厂产能利用率预计将从上一季度的80%以上回落至75%-80% [9] - 这一回调反映了上半年关税不确定性下的提前下单效应逐渐消退以及季节性因素的回归 [9] - 在成熟制程细分市场中,12英寸生产线复苏相对较快,而8英寸生产线仍受汽车与工业芯片需求低迷拖累 [9] 先进封装技术发展 - 先进封装需求保持强劲且稳定,台积电正持续围绕CoWoS-L扩充产能 [10] - 预计至2026年底,台积电的CoWoS月产能将提升至10万片晶圆,主要受NVIDIA的GPU与定制ASIC需求推动 [10][12] - CoWoS需求的快速扩张正在重塑全球晶圆代工格局,除AI GPU外,先进封装正加速渗透至更广泛的半导体生态系统 [12][13] 竞争对手动态:英特尔 - 英特尔18A被定位为公司最先进的自研开发制造技术,首发于Panther Lake,主要生产基地为亚利桑那州的Fab 52工厂 [10] - 英特尔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为其代工客户提供晶圆,并于2026至2027年间实现量产提升及主要客户拓展 [11] - 公司调整战略,从"预建产能"转向"客户承诺驱动"模式,确保扩产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11] 竞争对手动态:三星 - 三星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先进制程利用率与晶圆出货量均有所上升,这种势头预计将延续至下半年 [12] - 增长主要由智能手机芯片出货带动,未来先进节点的前景将主要取决于其2纳米芯片的市场表现 [12] - 除自研的Exynos系列外,三星与特斯拉在未来数年的合作成果将成为决定其能否吸引更多客户、扩大订单规模的关键因素 [12] 其他封测厂商表现 - 日月光(ASE)受惠于CoWoS需求的持续增长,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约50亿美元 [10][13] - 日月光9月营收同比增长9%,第三季度营收预估约50亿美元,增长由台积电CoWoS-S订单的溢出需求以及先进封装应用的普及推动 [13] - AI加速器、网络ASIC和下一代智能手机SoC正日益依赖2.5D和3D封装技术以提供更高性能、更大带宽及更优能效 [13] 行业整体趋势与展望 - 2025年第三季度是全球晶圆代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晶圆厂正在转型为具备设计芯片和封装架构能力的垂直整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13] - AI需求的持续高涨印证了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的增长将深度绑定,共同驱动数据中心、消费电子及新兴智能系统领域的下一轮半导体创新浪潮 [15] - 封装创新成为晶圆代工2.0时代的关键竞争差异,使晶圆厂与OSAT厂商能在系统级性能优化中发挥更大战略价值 [13]
良品率拖后腿 曝英特尔Panther Lake量产再“爽约”
犀牛财经· 2025-08-19 15:48
公司生产与技术进展 - 英特尔18A工艺良率仅10%左右 远低于50%量产门槛和70%-80%盈利目标[2] - Panther Lake处理器大规模量产从2025年底推迟至2026年第一季度 原计划2024年第四季度试产[2] - 18A制程是英特尔下一代笔记本芯片生产的关键工艺[2] 市场竞争与行业对比 - 台积电N2制程良率达65%-92% 三星2nm良率约40% 英特尔量产进度落后台积电超一年[2] - 英特尔在处理器市场长期面临AMD竞争 双方差距近年有所缩小[2] - 18A制程是公司拉开与竞争对手制程优势的关键步骤[2]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英特尔亏损187.6亿美元[3] - 公司推行裁员15%及削减非核心业务等降本措施[3] - 晶圆代工服务(IFS)正尝试转型为"美版台积电"[3] 产品与业务影响 - Panther Lake量产推迟将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并影响产品交付时间[2] - 若良率无法突破 后续14A节点及苹果、英伟达等潜在代工订单可能流失[2] - 量产推迟使英特尔市场份额面临被挤压风险[2]
英特尔转型,重创设备厂?
半导体芯闻· 2025-07-30 18:54
英特尔未来策略转向的可能性 - 英特尔CEO陈立武表示若14A制程无法吸引大型客户采用,持续投入将不具经济效益,可能放弃自建晶圆厂转型为无厂半导体公司(Fabless) [1] - 英特尔推进14A制程的前提是确认客户承诺,已从18A制程经验中领悟到光有技术不等于有订单,正与潜在客户协作开发14A以提高成功机率 [1] - 若英特尔放弃14A及更先进制程,将重创全球晶圆制造设备(WFE)市场,其在全球逻辑芯片设备支出占比达2025%,整体半导体设备中占10~15% [1] 对供应链的影响 - 极紫外光(EUV)设备供应链最为敏感,日本Lasertec约40%未交货订单来自英特尔,ASML有15~20%的EUV营收依赖英特尔 [2] - 若英特尔不再推进制程升级,将延后High-NA EUV设备的普及时程,至少等到台积电2030年量产的A10制程 [2] - 供应链可能重组,英特尔EUV光罩基板主要由AGC供应,若退出后台积电唯一供应商日本豪雅(HOYA)市占率有望从70%跃升至100% [2] 对晶圆代工产业的影响 - 台积电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其在先进制程的技术与良率领先,最有能力承接英特尔释出的订单 [2] - 三星是第二顺位潜在受惠者 [2] - 若英特尔仅中止14A保留18A制程,仍需高额资本支出且毛利恐因代工委外而下滑,将加剧市场疑虑 [2]
美股前瞻 | 三大股指期货涨跌不一 “小非农”重磅来袭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19:47
美股股指期货表现 - 道指期货涨0.19%至44,656.50点 [1][2] - 标普500指数期货涨0.10%至6,220.40点 [1][2] - 纳指期货微跌0.01%至22,570.50点 [1][2] 欧洲主要股指表现 - 德国DAX指数涨0.17%至23,823.69点 [2][3] - 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25%至8,828.01点 [2][3] - 法国CAC40指数涨1.08%至7,755.74点 [2][3] - 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0.53%至5,320.55点 [2][3] 原油市场动态 - WTI原油涨0.89%至66.03美元/桶 [3][4] - 布伦特原油涨0.89%至67.71美元/桶 [3][4] 美国劳动力市场焦点 - ADP就业数据预计新增9.5万人 [5] - 5月ADP就业增幅仅为3.7万人 [5]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攀升4个基点至4.28% [6] - 两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2个基点至3.79% [6] 半导体产业政策 - 半导体企业建厂税收抵免比例从25%提升至35% [7] - 政策适用于英特尔、台积电、美光科技等企业 [7] - 2026年前完成美国本土产能扩建可享受优惠 [7] 企业动态 - 贝索斯出售330万股亚马逊股票套现7.37亿美元 [9] - 英特尔拟停止18A制程对外销售 [10] - 福特电动车Q2销量暴跌31.4% [12] - 摩根大通批准50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13] 新能源行业 - 太阳能股大涨:Shoals Technologies涨近24% [11] - Array Technologies涨近13% [11] - Sunrun涨近11% [11] 重要经济数据预告 - 美国6月ADP就业人数变动 [14] - 美国6月挑战者企业裁员人数 [14] - 美国EIA原油库存变动 [14]
18A制程吸引目光 英特尔、微软传谈代工合约
经济日报· 2025-05-10 07:16
英特尔18A制程进展 - 英特尔与微软签署18A制程晶圆代工合约 并正与英伟达和Google洽谈合作 可能作为台积电N2制程的替代选项 [1] - 18A制程被英特尔称为美国最先进芯片制程 部分报导称其效能与台积电N2制程相匹敌 [1] - 18A制程芯片预计2024年下半年进入稳定量产阶段 目前处于风险试产阶段 [1][1] 行业竞争格局 - 英特尔18A制程吸引科技巨头兴趣 包括英伟达和Google 可能挑战台积电的霸主地位 [1] - 科技媒体将18A制程合作比喻为"iPhone时刻" 突显其潜在行业影响力 [1] - 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将战略重点放在电子设计自动化 封装及晶圆代工领域 [1] 地缘政治因素 - 美国科技公司对18A制程的兴趣部分源于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及缓解关税压力的需求 [1] - 英特尔的供应链相比台积电和三星更具多元化优势 在特朗普可能加征半导体关税的背景下更具竞争力 [2] - 18A制程若成功量产 英特尔将获得显著的地缘政治优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