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I450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Raymond:投资主题从周期转向AI,这些美股芯片股仍有大幅上涨空间
智通财经网· 2025-11-24 11:52
关于英伟达,Raymond分析指出,该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被视为"核 心持股"对象。分析师称:"英伟达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壁垒,其成熟的软件栈得益于长达十年的领先优 势,拥有强大的社区支持(由顶尖开发者提供),并且采用了全栈式系统方法和平台。" 对于迈威尔科技而言,Raymond分析师们承认该公司作为次级定制芯片供应商面临着更多的质疑。不 过,他们认为该公司凭借其专用集成电路业务和光学部门具备了"所需的优势条件"。分析师们写 道:"目前,数据中心产品占销售额的约 75%,我们预计其在定制专用集成电路和数据中心光数字信号 处理器市场中的份额将持续增长;管理层的目标是到 2028 年在数据中心专用集成电路领域占据约 20%的 市场份额(价值 80 亿美元以上)。" 智通财经APP获悉,投行Raymond认为,包括英伟达(NVDA.US)、AMD(AMD)、英特尔(INTC.US)在内 的众多半导体股票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该行本周恢复了对该行业的评级,对 AMD 和博通(AVGO.US) 给予"跑赢大盘"评级,对 ARM(ARM.US)、Astera Labs(ALAB.US)和英特尔给予 ...
超威半导体:与OpenAI签订6GW协定,明年推出首款数据中心机架型产品
第一上海证券· 2025-11-07 16:06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2] - 采用DCF估值法得出目标价为300.00美元,对比当前股价256.33美元有17.04%的上升空间 [6] - 目标价对应2026年预测市盈率为42.6倍 [6] 核心观点与增长前景 - 公司与OpenAI签订6GW协定,合作将从2026年下半年推出MI450芯片开始,未来有望产生超1000亿美元的收入 [4]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52.4%,Non-GAAP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为75.2% [6] - 在云厂商AI资本开支上调的背景下,公司下一代数据中心产品未来两年订单有望获得强劲增长 [6] 近期财务业绩与指引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92.5亿美元,同比增长35.6%,略高于彭博一致预期87.4亿美元 [3] - 第三季度Non-GAAP净利润19.7亿美元,同比增长30.7%,Non-GAAP摊薄每股收益1.2美元,略高于预期的1.17美元 [3]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51.7%,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13.7% [3] - 对2025年第四季度收入指引中值为96亿美元(不含MI308收入),同比增长24.7%,毛利率指引为52.0% [3] 数据中心与AI GPU业务 - 第三季度数据中心营收同比增长22.3%,达43.4亿美元 [4] - 新一代EPYC处理器量价齐升,客户包括微软、谷歌及阿里巴巴 [4] - 本季度新增OpenAI、甲骨文、IBM及美国能源部等主权AI订单 [4] - 预计2025财年/2026财年AI GPU销售额将达70亿美元/151亿美元,同比增长40.7%/113.2% [4] - 预计2025-2027年AI GPU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40.1% [10] - 公司明年将推出首款机架型产品Helios,搭载MI400芯片 [4] 客户端业务 - 第三季度客户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6.2%,达27.5亿美元 [5]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台式机/笔记本营收市占率分别为39.3%/21.5%,环比变化+4.9/-0.7个百分点 [5] - Ryzen 9000系列需求旺盛,渠道及终端销量均破纪录 [5] - 预计2025年全年客户端营收有望同比增长43.4%,达101亿美元 [5] 游戏与嵌入式业务 - 第三季度游戏业务同比增长181.0%,达13.0亿美元,主要受与索尼、Xbox合作后Radeon 9000系列游戏显卡需求强劲推动 [5] - 第三季度嵌入式业务营收同比下滑7.6%,达8.6亿美元 [5] - 预计第四季度嵌入式业务收入将受益于终端市场需求改善,有望实现环比两位数增长 [5] 财务预测摘要 - 预测2025/2026/2027财年总营业收入分别为341.46亿美元/443.89亿美元/598.62亿美元,同比增长32.4%/30.0%/34.9% [8] - 预测2025/2026/2027财年Non-GAAP净利润分别为73.62亿美元/113.24亿美元/167.01亿美元,同比增长37.7%/53.8%/47.4% [8] - 预测2025/2026/2027财年Non-GAAP每股盈利分别为4.6美元/7.0美元/10.4美元 [8] - 预测毛利率将持续改善,2025/2026/2027财年分别为52.0%/52.8%/55.0% [14] - 预测净利润率显著提升,2025/2026/2027财年分别为12.1%/17.0%/20.1% [14]
新力量NewForce总第4898期
第一上海证券· 2025-11-07 15:19
Coinbase Global (COIN) - 25Q3总营收18.69亿美元,同比增长55%,环比增长25%[5] - 净利润4.33亿美元,同比暴增4.7倍,调整后每股收益1.44美元,比预期高40%[5] - 订阅与服务收入增至7.47亿美元,成为增长第二引擎,USDC市值创历史新高740亿美元[6] - 目标价上调至370.00美元,评级调整为买入,较当前股价有15.88%上升空间[8][11] 超威半导体 (AMD) - 25Q3营收92.5亿美元,同比增长35.6%,Non-GAAP净利润19.7亿美元,同比增长30.7%[14] - 与OpenAI签订6GW协定,预计2025/2026财年AI GPU销售额达70亿/151亿美元,同比增长40.7%/113.2%[15] - 目标价300.00美元,对应2026年PE为42.6倍,较当前股价有17.04%上升空间[18][12] 中国海洋石油 (883)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8.53亿元,同比增长6.11%,桶油成本降至27.35美元,同比下降2.8%[21][22] - 前三季度油气净产量578.3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6.7%,股息支付率不低于45%,当前股息率6.7%[22][25] - 目标价25.98港元,基于2026年8.5倍PE估值,较现价有25%上涨空间[26][27]
硅谷「芯片四杰」,一个月涨了5.5个拼多多
36氪· 2025-10-31 21:36
英伟达的战略扩张与资本杠杆 - 英伟达在GTC大会上释放新信号,业务从数据中心渗透至6G(投资诺基亚10亿美金)、量子计算(推出NVQLink技术)、生物医药(合作礼来)领域[4] - 公司不仅展出下一代Vera Rubin超级GPU,还推出"AI工厂"蓝图Omniverse DSX,意味着未来将提供从GPU芯片到系统、网络、能源管理的全栈解决方案[5][6] - 英伟达市值从4万亿美金跃升至5万亿美金仅用了113天[7] - 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金,约定OpenAI必须使用英伟达Vera Rubin平台共建至少10GW数据中心,此举在芯片面世前锁定大客户[17][19] - 该数据中心建设预计需消耗GPU四、五百万片,约等于英伟达2024年全年芯片产量,每10GW数据中心可为英伟达带来约350亿美金的芯片收益[21][22] - 英伟达通过投资Nscale、Crusoe、CoreWave等算力基础设施厂商以及对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引入X86 CPU,用1000亿美金投资撬动未来3500亿美金芯片收益并带动产业链[24][25][26] - 公司核心策略是守护高利润,必须让"最好的模型"与"最高的算力"不脱钩,以维持其领先性和垄断地位[19] 竞争对手的集体发力与战略 - AMD在新产品MI450芯片未上市时,向OpenAI送上10%股权(OpenAI以0.01美金低价买入最多1.6亿股),拿下OpenAI大额算力订单,成为十月美股黑马,股价涨约六成[8][29] - AMD与OpenAI合作附加行权条件为OpenAI需帮助AMD将股价推至600美金,若达成则AMD市值将跨过1万亿美金,OpenAI对应股权价值将达1000亿美金[31][35][36] - 博通于10月13日官宣与OpenAI共同开发GPU的计划,该始于18个月前的决定助推博通当日市值暴涨[12] - 手机处理器龙头高通于10月27日决定将手机NPU能力应用于AI数据中心,其AI200、AI250芯片重点放在AI推理市场,此举将其股价拉升到2019年以来最高水位[12][13] - 仅10月份,英伟达、AMD、博通、高通四家AI芯片厂商市值累计暴涨万亿美金,约5.5个拼多多[14] OpenAI的算力制衡术与行业格局演变 - OpenAI采用多元算力组合拳:英伟达10GW算力保障短期优质供应;AMD 6GW算力平衡成本并对冲供应链风险;博通10GW自研定制芯片为长远算力独立自主的后手[39] - 与OpenAI斡旋的三家芯片公司(英伟达、AMD、博通)市值累计达7.12万亿美元,几乎约等于美国2024年全年GDP的24%[40] - OpenAI更长远的算力规划是在2033年前建设250GW算力,近期已规划好其中的10%(25GW)[41] - 行业竞争从硬件能力、软件生态的比拼,演变为交织着资本、商业的暗战,英伟达、OpenAI、AMD之间通过股权/投资额互换订单,形成利益风险共享的共同体[15][27][44] - 未来AI芯片格局日益复杂,竞争与合作的边界正变得模糊[44]
AI“万亿闭环”内幕:黄仁勋的“激进”、孙正义的野心、微软的“隐忍”
华尔街见闻· 2025-10-22 18:48
文章核心观点 - OpenAI首席执行官通过一系列交易将全球科技巨头绑定在其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构建了一个庞大到“不能倒”的商业体系 [1] - 利用竞争对手间的“错失恐惧症”(FOMO)成功让多家公司加入算力豪赌的牌局 [3] - 这一系列合作在资本市场引发剧烈反响,为相关公司带来巨额市值增长 [2] 主要交易与合作 - 软银与OpenAI共同宣布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项目,软银股价在公告后上涨11% [5][9] - 英伟达与OpenAI达成价值1000亿美元的交易,涉及出租多达500万片芯片(按市价计算成本高达3500亿美元)并有权投资1000亿美元帮助支付费用 [2][22][25] - 甲骨文与OpenAI签署价值3000亿美元合同,消息公布后股价飙升近40%,市值逼近1万亿美元 [2][16] - AMD与OpenAI就价值数百亿美元的交易进行谈判,交易宣布后AMD股价单日飙升24% [29][31] - 博通宣布与OpenAI达成协议,共同开发新芯片和计算系统,提供10吉瓦算力 [34] 微软的战略调整 - 微软放弃与OpenAI的独家云服务协议,被视为一种精明的风险管理策略 [2][12] - 微软内部担忧满足OpenAI算力扩张需求会导致过度建设和投资无法收回的财务风险 [13] - 微软保留AI模型训练所需的超级计算机独家供应权,并从OpenAI营收中抽取20%分成,同时OpenAI计划在2030年前向微软支付约1350亿美元服务器租赁费用 [14] - 微软在甲骨文交易后宣布建设威斯康星州AI数据中心,部分将用于训练OpenAI模型 [17] 市场影响与行业动态 - 合作公告在首个交易日为相关公司带来合计6300亿美元的市值增长,并带动美国科技股大盘创下历史新高 [2] - OpenAI当前年收入为130亿美元,但其签下的算力账单高达数千亿美元,存在巨大财务杠杆 [4] - 部分交易呈现“循环”特征,即合作伙伴出资帮助OpenAI购买自己的产品 [4] - OpenAI的长远目标是到2033年建成250吉瓦算力,相当于德国全国用电量 [4] 合作背后的驱动因素 - 软银首席执行官在经历投资失利后急于在AI领域下重注,被OpenAI的算力需求观点说服 [8] - 英伟达在得知OpenAI开始租用谷歌TPU芯片后加速谈判,意图确保其产品在AI训练中的核心地位 [24][25][26] - AMD为争取合作机会,愿意提供高达公司未来股票10%的份额作为奖励 [30] - 科技巨头们通过提供芯片租赁、金融支持等方式,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金融支持”,以深度绑定AI生态系统 [26]
AI“万亿闭环”内幕:Altman、黄仁勋、纳德拉、孙正义等当代科技巨头的“攻守道”
华尔街见闻· 2025-10-21 14:48
文章核心观点 -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通过一系列高额交易将全球科技巨头绑定在其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利用其野心与焦虑为公司锁定巨额算力并构建庞大商业网络 [1] - 该策略的核心是利用竞争对手间的“错失恐惧症”(FOMO)引发算力军备竞赛,使整个科技行业的命运与这家尚未盈利的创业公司深度捆绑 [2] - 这些交易在资本市场引发剧烈反响,相关公司市值合计增长6300亿美元,并屡次带动美国科技股大盘创下历史新高 [1] 主要交易与合作 - 软银与OpenAI宣布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项目,由软银牵头融资和建设数据中心 [3],软银股价在公告后上涨11% [4] - 英伟达与OpenAI达成价值100亿美元的巨额交易,英伟达同意出租多达500万片芯片(按市价计算成本高达3500亿美元),并有权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帮助OpenAI支付费用 [8],英伟达还讨论为OpenAI的贷款提供担保 [9] - 甲骨文与OpenAI签署价值3000亿美元的合同,消息公布后甲骨文股价飙升近40%,市值逼近1万亿美元 [6] - AMD与OpenAI就价值数百亿美元的交易进行谈判,AMD愿意提供高达其未来股票10%的份额作为奖励 [10],交易宣布后AMD股价单日飙升24% [11] - 博通宣布与OpenAI达成协议,共同开发新芯片和计算系统,提供10吉瓦算力,规模与英伟达协议相当 [11] 关键公司动态与战略 - 微软作为OpenAI长期合作伙伴,内部对Altman的算力需求出现犹豫,取消了部分在美国的数据中心租约,并授予OpenAI寻找其他云服务商的许可 [6] - 在甲骨文股价飙升后,微软宣布建设威斯康星州“全球最强大的AI数据中心”,部分将用于训练OpenAI模型,并讨论提供额外算力 [7] - 微软仍是唯一为OpenAI提供模型训练超级计算机的云服务商,并继续从OpenAI营收中抽取20%分成 [7] - 英伟达交易谈判曾因OpenAI租用谷歌TPU芯片的报道而陷入停滞,黄仁勋致电Altman后谈判重回正轨 [8] 财务与市场影响 - 合作公告在首个交易日为相关公司带来合计6300亿美元的市值增长 [1] - OpenAI年收入为130亿美元,但签下高达数千亿美元的算力账单,财务杠杆巨大 [2] - 部分交易呈现“循环”特征,即合作伙伴出资帮助OpenAI购买自己的产品 [2] - OpenAI的长远目标是到2033年建成250吉瓦的算力,足以匹敌德国全国用电量 [2] 合作背景与策略演变 - Altman曾向微软提议投资至少1000亿美元建设“星际之门”数据中心,但遭拒绝;向台积电提出的7万亿美元芯片制造厂计划也未获支持 [3] - Altman转向软银孙正义,双方在东京达成共识,随后共同在白宫宣布5000亿美元项目 [3] - “星际之门”项目因选址分歧遇到障碍,但成功点燃市场狂热和行业FOMO [4] - Altman的FOMO策略具有传染性,每一次巨头入场都迫使其他玩家加速跟进 [12]
ASIC服务器调研_ OpenAI自研服务器量产时间线与价值量, 与AMD合作解读及代工方式, Minerva项目进展 - 聚焦Meta_英伟达_Arm_广达_TTM
2025-10-20 22:51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涉及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 包括ASIC芯片设计 服务器制造 数据中心建设等[1] * 公司包括OpenAI 博通 AMD 英伟达 Arm Meta 广达 TTM 工业富联 纬创 Accton等[1][2][7] 核心观点和论据 **OpenAI自研ASIC项目(与博通合作)** * 项目由公司作为唯一设计和制造商 已在5月底到6月初拿下标段 目前处于研发阶段[2] * 计划最晚在2026年4月流片 量产预计在2026年7月 可能推迟到2027年1月[4] * 项目计划在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NPI并进入MP 预计2026年下半年会有产出[2] * 全年规划产量约为2000柜 预计在2027年上半年到2028年一季度实现[2] * 2000柜预计从2027年4月开始 到2028年3月完成 2025年和2026年下半年会有量产的试生产[5] * 单柜芯片密度为128颗ASIC芯片 单柜价值约300万美元 公司负责的部分价值约为150万美元[2][6] * 单颗ASIC价值约为12000美元 公司负责除芯片以外的所有组装环节[25] * 项目周期为四年(2026年至2029年) 总金额为100亿美元[8] * 预计毛利率不会高于Google项目 竞争激烈 价格要求较为激进[7] **OpenAI与其他芯片厂商的合作规模** * OpenAI与博通的ASIC项目规模约为七八十亿美元[2] * OpenAI与AMD合作建设6GW的数据中心 预计有5-6个 项目规模在七八十到九十亿美元之间[2] * OpenAI与英伟达的合作涉及1000亿美元的十几GW数据中心投资 未来三年每年至少投入300亿美元[2] * OpenAI与Arm合作 计划形成新的生态链[2] **OpenAI的AMD项目细节** * CPU有用Arm版本 也有用AMD版本 第一个版本采用AMD的CPU加博通的ASIC芯片 主要用于训练 Arm版本主要用于推理[3] * AMD项目规模至少为三年 金额也可能达到数十亿美元[11] * 公司只包含CPU和博通芯片 ASIC芯片不计入 仅以CPU和设计计算 每年最多只占AMD采购总量的三分之一[11] * 公司目前是优选供应商 正在争取拿下整个EMS制造环节[11] * 公司计划在年底前在美国扩容工厂 尤其是理查德森工厂 将其升级为全球第一大超级工厂 以应对供应链和政治风险[12] * 美国工厂初期可作为二线组装基地 部件先在泰国生产 再运至美国完成最终组装[13] **交换机采购情况** * 交换机是单独采购 例如1.6T的交换机属于普通采购 不包含在四年100亿美元的项目金额内[9] * 目前1.6T交换机的采购还未开始 预计要到2026年12月份才会推出 采购采用JDM模式 初期采购量不大 大约2000多台[10] * 当前最大采购量还是来自Google和Meta[10] **Meta项目进展(Minerva与MTIA2)** * Meta的Minerva项目在2025年原本计划试生产2000柜 但出现品控问题 Meta要求供应商在一个月内给出解决方案 否则订单可能转回公司[14] * 2025年加2026年Minerva总计划为18000套 原则上2026年是16000套 是否增加要等Meta最后评估[15] * Meta的MTIA2项目预计要到2027年一季度 已经延期 延期的原因是Meta采用了多生态策略[16] * Meta与AMD的Anacapa项目 EVT工程样机一期预计在11月10日到11月底之前出来 交换部分用了8块板 每块板有两颗TH6[17] * 在OCP上 Meta发布了和公司合作的交换机项目 每柜12个1.6T交换机 该项目一年产出约5~6亿美元 未来三年(2026~2028年)每年也有5~6亿美元的产出[18] 其他重要内容 * OpenAI目前主要的PCB供应商是TTM[19] * Anacapa项目中 公司的价值量可以直接按8块1.6T交换板的价值估算 计算部分不是公司负责[20] * 越来越多客户希望在北美本土有供应商和工厂 便于一线支持 备品备件管理及随时拜访对接[13]
DAL Earnings, AMD's Massive Week & "Climbing the Wall of Worry"
Youtube· 2025-10-09 20:47
整体市场状况 - 股市表现出韧性,尽管存在政府停摆进入第九天等不利因素,但未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2][3] - 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创下收盘纪录,市场对风险资产的偏好增强 [4] - 国债市场稳定,10年期收益率徘徊在4.1%左右,缺乏波动性为股市平稳运行创造条件 [5][6] - 市场预期本月将有降息,尽管美联储内部存在分歧,但市场预测12月前还会有两次降息 [8][9] 行业与板块表现 - 科技行业表现强劲,人工智能热潮是主要推动力 [2][6] - 除股市外,比特币本周也创下历史新高,显示风险偏好广泛上升 [13] - 尽管市场屡创新高,但标普500成分股中仅有55%的公司股价高于其5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表明市场并未全面过热 [14] 达美航空 (Delta Air Lines) - 公司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上涨,得益于季度业绩超预期并上调全年业绩展望 [15] - 高端座位收入同比增长9%,国际旅行和高端座位是主要驱动力 [15][16] - 国内业务同比增长4%,反映出商务旅行复苏以及部分竞争对手破产和削减运力带来的积极影响 [16][17] - 公司将增加约4%的运力,而油价低于每桶65美元的水平有助于燃油成本控制和利润率提升 [19] 超微公司 (AMD) - 公司股价本周累计上涨43%,表现突出,并创下收盘纪录 [20] - 积极因素包括OpenAI投资购买其芯片,以及新款MI450芯片预计能与英伟达的Blackwell芯片竞争 [21][22] - 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在未来对利润率构成压力,且需关注大型科技公司是否会削减资本支出,但目前市场情绪积极 [23][24]
OpenAI重磅发布不断,科创芯片ETF国泰(589100)早盘涨超6%
搜狐财经· 2025-10-09 11:05
OpenAI与AMD的战略合作 - OpenAI与AMD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基于AMD处理器的AI数据中心 [3] - 根据协议,AMD将在四年内向OpenAI提供数十万块人工智能芯片,OpenAI承诺购买价值6吉瓦的AMD芯片,并从明年开始首先采购MI450芯片 [3] - 合作突破单纯采购关系,OpenAI不仅成为AMD大客户,还成为其重要战略股东,增强双方长期利益捆绑和动力协同 [3] - 该合作显著提升AMD在高端AI芯片市场的竞争地位,有助于挑战英伟达主导地位,同时加速OpenAI自身多元算力底座建设,减少对单一厂商依赖 [3] -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表示,更多类似的大型交易正在进行中,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多进展 [4] AI行业增长前景与资本开支 - 根据Gartner估计,2024年人工智能支出达到9879亿美元,2025年将增长49.7%至1.48万亿美元,2026年有望继续增长36.8%至2万亿美元以上 [4] - AI优化服务器支出在2024年为1400亿美元,2025年为2675亿美元,2026年将进一步增长至3295亿美元 [4] - 英伟达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3万亿-4万亿美元,目前仍有数倍增长空间 [5] - AI产业趋势明确,北美云厂商闭环已经形成,业绩端高速增长已可反哺资本开支扩大,算力仍然供不应求 [5] 国产算力与半导体板块表现 - 在OpenAI多重利好消息提振下,国产算力概念走强,科创芯片ETF国泰(589100)涨超6%,连续5日迎资金净流入 [1] - 半导体产业链持续攻关,突破生产障碍的同时扩产持续推进,国产算力大规模放量已在前夜 [5] - 美联储降息落地为科技产业带来流动性支持,AI全球产业趋势已形成,国产算力有望成为牛市中科技板块核心主线 [6] - 科创芯片ETF(589100)跟踪科创芯片指数(000685),单日涨跌幅可达20%,指数聚焦科创板上市的半导体与电子行业企业,成分股覆盖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等领域 [6] 科创芯片指数成分结构 - 中证科创芯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权重超过59%,覆盖半导体行业龙头公司 [7][8] - 前三大权重股为海米信息(权重11.09%)、澜起科技(权重9.97%)和中芯国际(权重9.62%) [8] - 指数成分股集中分布于信息技术行业的半导体领域,展现高科技属性及成长潜力 [6][8]
OpenAI联手AMD,节后主线看AI,关注通信ETF(515880)、半导体设备ETF(159516)
搜狐财经· 2025-10-09 10:18
AI产业近期重大催化事件 - OpenAI与AMD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协议,AMD将在四年内向OpenAI提供数十万块AI芯片,OpenAI承诺购买价值6吉瓦的AMD芯片并从明年开始采购MI450芯片 [2] - 微软将Copilot Pro个人AI服务全面整合进Microsoft 365,并推出名为“365Premium”的新订阅层级 [3] - OpenAI发布新版AI视频模型Sora2及基于Sora2的AI生成视频平台Sora,视频质量显著升级,上线3天便登顶美国App Store免费榜 [3] AI产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 - AI产业趋势明朗,明年ASIC和GPU将共同推动AI芯片层面快速增长 [4] - 北美云厂商已形成商业闭环,业绩高速增长反哺资本开支扩大,AI算力短期内仍供不应求 [4] - 北美四家云厂商第二季度单季资本开支合计逼近千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60%,部分环节市场规模增速仍未达顶峰 [4] - 国产算力加速跟进,半导体产业链持续攻关并扩产,国产算力规模放量在即 [4] - 在A股流动性宽松背景下,代表工业生产最高水平的国产算力半导体产业链有望享受重估红利 [5] 具体的投资布局建议 - 通信ETF(515880)规模超115亿元,为同类规模第一,其投资组合中“光模块+服务器+铜连接+光纤”占比超过77%,其中光模块占比50% [6][8] -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规模超80亿元,为同类规模第一,近期资金积极布局,连续5日净流入超30亿元 [6][8] - 在海内外算力基础设施持续投入背景下,光模块市场有望维持高景气度 [6] - 半导体设备是国产替代的关键环节,自2018年以来产业自主可控高速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