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per

搜索文档
凯德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软银全力投入ai,能否再造一个奇迹?
搜狐财经· 2025-08-12 20:37
全球科技投资界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孙正义再次成为焦点。这位软银创始人正在下注其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赌局——将软银打造成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参与 者。他大胆预言,比人类聪明一万倍的"超人工智能"(ASI)将在未来十年内实现。这一宣言与他过往的投资风格一脉相承,从两千年慧眼识珠投资阿里获 得惊人回报,到如今全面转向AI领域的战略布局。 孙正义对AI的执着近乎一种使命。他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软银为何存在?我为何而生?答案就是实现ASI。"这种信念驱动着软银近年来的重大投资决策。 二零一六年,软银以三百二十亿美元收购芯片设计企业Arm,如今这家企业的估值已升至一千四百五十亿美元。Arm正从智能手机芯片转向AI基础设施领 域,其技术已成为英伟达数据中心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今年三月,软银又以六十五亿美元收购另一家芯片设计企业Ampere Computing,进一步强化其在 AI硬件领域的布局。 软银的AI版图远不止硬件。据报道,该企业计划向OpenAI注资约三百二十七亿美元,这是继微软之后对该企业的又一笔重大投资。分析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软银的AI战略覆盖半导体、软件、基础设施、机器人、云服务等 ...
SoftBank founder Son makes his biggest bet by staking the Japanese giant's future on AI
CNBC· 2025-08-11 09:29
In this articleMasayoshi Son,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SoftBank Group Corp., speaks at the SoftBank World event in Tokyo, Japan, on Wednesday, July 16, 2025.Kiyoshi Ota | Bloomberg | Getty ImagesMasayoshi Son is making his biggest bet yet: that his brainchild SoftBank will be the center of a revolution driven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on says 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 (ASI) — AI that is 10,000 times smarter than humans — will be here in 10 years. It's a bold call — but perhaps not surpri ...
法国机器人企业Aldebaran破产,卖给了中国的上市公司盛世科技
新浪财经· 2025-07-14 19:47
公司历史与现状 - 法国机器人公司Aldebaran成立于2005年 曾是欧洲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 被誉为全球机器人先驱 [2] - 公司核心资产近期以90万欧元(约754万元)出售给中国上市公司盛世科技 远低于2012年软银1亿美元的收购价 [2] - 公司经历多次转手 先后被软银(2012年)和德国联合机器人集团URG(2022年)收购 最终因2022年亏损2900万美元而破产清算 [5] 核心产品与市场表现 - 主打产品包括双足迷你机器人NAO和轮式交互机器人Pepper 巅峰时期出货数万台 销往70个国家 [2] - Pepper机器人售价3万欧元 另需每月550美元服务费 90万欧元的出售价仅相当于30台Pepper的售价 [2] - 产品在欧洲市场渗透率较高 仍可见于挪威卖场等教育场景 [6] 经营困境分析 - 产品存在"三高"问题: 生产成本高(供应链问题) 售价高 后续使用费用高 [3] - 高昂成本导致无法实现规模化落地 是公司最终破产的根本原因 [4] - 尽管拥有技术领先优势(被称为机器人界"一哥") 但商业变现能力不足 [6] 行业地位与象征意义 - 公司名称Aldebaran取自金牛座最亮恒星 寓意创始人对企业成为行业标杆的期望 [6] - 被描述为"欧洲机器人界尖儿尖儿上的钻石" 其兴衰折射出机器人行业商业化落地的挑战 [2][6]
90万欧元“白菜价”!中国上市公司抄底成功!买到Pepper和Nao,未来将投入2800万欧元运营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3 15:22
盛视科技收购Aldebaran核心资产 - 盛视科技以9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50万元)收购法国机器人公司Aldebaran的核心资产,包括Nao、Pepper、Plato三大机器人系列的技术文档、专利、商标、域名、源代码、外观设计及库存产品[1] - 收购后需追加投入不超过2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34亿)用于债务清偿、资产交接和法国公司运营,总投资约2.34亿元人民币[2] - 盛视科技通过香港子公司在法国设立新公司接收资产,并计划整合Aldebaran原核心团队进行市场化运营[1] Aldebaran历史与市场地位 - Aldebaran成立于2005年,曾是全球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先驱,其Nao和Pepper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教育、科研、银行、零售等领域,巅峰时期产品销往70个国家,出货数万台[2] - 由于高昂成本(Pepper售价3万美元+550美元/月服务费)和功能限制,公司2012年起先后被软银1亿美元收购、德国URG接手,最终因连年亏损(去年亏损2900万美元)和裁员破产[4] - 公司推出的Plato酒店机器人未能扭转颓势,今年初再次裁员近半后进入破产清算[4] 盛视科技战略布局 - 公司自2020年上市后持续布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在巡检、物流、特种机器人(车底查验、测温等)已有积累,人形机器人是其战略重点[5] - 已在视觉感知、神经网络、步态控制、双臂协同等关键技术完成验证,5月董事长透露人形机器人多项技术取得突破[5][13] - 现有机器人产品主要服务于海关旅检、车辆检查等专业场景,定位导航误差小于5厘米,但缺乏面向消费级市场的产品[7] 收购协同效应 - Aldebaran成熟平台可直接补足盛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短板,加速产品商业化进程[5] - 盛视的AI、大数据能力与Aldebaran机器人平台结合,有望在口岸查验、旅客服务等专业场景快速落地[7][13] - Aldebaran在欧洲的品牌认知度为盛视打开欧美市场大门,与其中东、非洲布局形成全球化网络[8] 行业前景与公司规划 - 中国机器人市场预计以23%年增速增长,2024-2028年规模从470亿增至1080亿美元,目前占全球40%份额[12] - 中国人形机器人专利数量(5688项)远超美国(1483项),2024年全球新发布51款人形机器人中中国占35款[12] - 盛视计划利用中国产业链优势改造Aldebaran产品,重点开发专业场景应用而非家庭服务,通过技术融合提升全球影响力[10][13][14]
盛视科技竞得国际标杆机器人资产
快讯· 2025-07-11 17:56
公司收购 - 盛视科技成功竞得法国Aldebaran公司的核心资产 [1] - Aldebaran成立于2005年 总部位于巴黎 专注人形机器人设计开发及商业化 [1] - Aldebaran是全球较早开展人形机器人研究和商业化的知名企业 [1] 产品与技术 - Aldebaran核心产品包括Nao和Pepper等机器人 [1]
日本为何在AI人形机器人竞赛中落伍︱鞠川阳子话养老
第一财经· 2025-06-29 20:47
日本护理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日本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护理需求激增,护工短缺问题持续数十年,推动机器人替代方案发展[1] - 人形医疗护理机器人市场预计2030年达50亿美元规模,年均增长率15%[1] - 日本政府2013年启动"机器人新战略",重点投资护理机器人领域,拨款23.9亿日元补贴24家企业开发[2] - 2020年后政府加大资助力度,通过NEDO等机构支持研发,制定护理机器人标准与认证机制[2] 主要企业及产品发展 - 丰田2005年启动合伙机器人计划,2012年推出HSR护理机器人,具备轮式移动、机械臂和语音交互功能[2][3] - 本田ASIMO机器人因250万美元高造价缺乏商业回报于2022年退役[4] - RIKEN与住友理工开发的Robear护理机器人因2000-3000万日元高成本终止项目[4] - 三菱重工Wakamaru机器人因高价格和功能限制2008年停产,2014年被淘汰[5] - 软银Pepper机器人因工作表现不佳无法带来商业回报,2020年出售相关公司[5][6] 行业挑战与问题 - 日本自主研发人形机器人存在造价极高问题,无法达到比人力更便宜的预期[7] - 实用性不足导致商业应用受限,多数产品停留在科研阶段[7] - AI领域落后影响机器人升级换代,缺乏与OpenAI等相当的AI公司[7][8] - 日本IT时代五大问题延续到AI时代:缺乏战略投入、企业保守、政府转型慢、人才不足、缺少全球平台[8] 未来发展趋势 - 医疗人形机器人在情感陪伴、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方面展现巨大潜力[9] - AI技术进步使机器人能更好理解人类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9] - 预计2030年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类人机器人将在老年护理领域广泛应用[9] - 需加强政企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实现"人机协作"理想模式[1][9]
研发机器人台链三大方向切入
经济日报· 2025-05-31 07:36
全球人形机器人发展关键期 - 未来五年是全球人形机器人发展关键期 将改写科技强国排序 [1][4] - 摩根士丹利2025年"机器人100强"报告显示台湾仅四家公司上榜 鸿海 和大 上银 台积电 [1] - 台湾产业链与中国差距明显 电子五哥高阶主管直言"差太远" [1] - 美国与中国进入人形机器人量产年 美国新创成为台厂合作对象 中国供应链正积极准备 [1] 台湾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现状 - 台湾业者认为与中国零组件成本结构悬殊 直接竞争没有机会 [2] - 台湾过去人形机器人发展案例包括鸿海与软银合作Pepper 华硕Zenbo 和硕展示机器人 但均已式微 [2] - AI技术兴起颠覆传统机器人编程技术 人形机器人新创已改朝换代 [2] - 台湾供应链面临对内不够完整 对外面临中国低成本竞争压力 [3] - 美中关系紧张可能使人形机器人成为贸易战限制项目 为台湾供应链创造契机 [3] 台湾产业发展建议 - Digitimes分析师建议台湾应专注半导体相关机会 如感测芯片 [2] - 应提供更具整合性系统组件 如线性滑轨及滚珠螺杆组成的局部元件 [2] - 需深入了解终端需求 确认客户具体应用需求和安全考量后再设计零件 [2] - 拓墣总监建议避开与国际巨头直接竞争 专注关键零件和应用整合 [3] - 应提早布局减速机的"机电一体化"和微型化设计趋势 [3] - 镜头业者应思考如何将机器视觉系统整合AI技术应用于机器人 [3] 政策与研发方向 - 国科会主委表示具体"智能机器人科技方案"需待科技办公室讨论 今年由行政院通过 [3] - 民间已有业者投入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研发 但政府政策白皮书尚未颁布 [4] - 产学界对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意见分歧 但对扶植供应链已有高度共识 [3]
千亿巨头联手青岛,100亿砸向机器人
投中网· 2025-05-21 14:38
海尔与青岛国资合作设立具身智能产业基金 - 海尔宣布联合青岛创投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具身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机器人整机制造、基础组件及软件、系统集成等领域[4] - 海尔创投是海尔金控旗下平台,管理规模超300亿元的海创母基金,青岛创投是青岛市级科创投资平台,管理规模超130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4][9] - 双方历史合作密切,曾共同设立35亿元规模的"海创千峰基金"等多项合作项目[9][10] 海尔在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 - 2014年启动无灯工厂计划,2015年成立海尔机器人公司,2018年推出家庭服务机器人Pepper[6] - 2023年后加速布局:与乐聚机器人合作推出Kuavo人形机器人,成立海尔兄弟机器人公司,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的青岛乐创无界[7] - 通过并购和投资扩张:1.25亿元收购塔波尔机器人,控股新时达10%股份,投资天创机器人、阿童木机器人等[8] 青岛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 - 作为传统工业重镇,青岛拥有39个工业大类,正推动向智能制造转型[13] - 两大策略:1) 联合海尔、海信等产业巨头成立创新中心 2) 补全产业链环节,重点发展整机制造和关键零部件[14][15] - 发布八大应用场景(智慧家庭、工业制造、智慧港口等)促进商业化落地,计划2024-2027年突破"大脑"、"小脑"等关键技术[15][16] 青岛机器人产业现状与挑战 - 现有供应链企业包括科捷智能(物流机器人)、国华智能(小米机器人核心供应商)等[15] - 产业链短板:缺乏整机厂和核心研发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16] - 100亿基金首要投资方向为整机制造商,目标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