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正式投用——青岛港来了“海上混动车”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27
氢电拖轮技术突破 - 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在青岛港投用,采用"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混动系统,实现零碳排放[1] - 拖轮输出功率达7000匹马力,锂电池总容量7838千瓦时,静水航速14.2节,拖力82吨[2] - 与传统燃油拖轮相比,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00多亩[3] 动力系统创新 - 动力系统采用宁德时代船用液冷磷酸铁锂电池与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串联混动[2] - 锂电池提供瞬时高功率输出,氢燃料电池保障长周期稳定供电[2] - 推进系统设经济与动力双模式,经济模式延长续航,动力模式增强拖拽能力[3] 智能化应用 - 驾驶舱配备三屏综合显示系统,集成北斗导航、电子海图、船舶自动识别功能[6] - 实时接入港口数字孪生平台,实现毫米级协同作业与碰撞预警[6] - 配套全自动智能岸基充电装置,充电效率提升200%以上[6] 港口绿色转型 - 青岛港配套建设全国港口首座加氢站,支持氢能船舶与集卡运营[6] - 船体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能耗,运行噪声显著低于传统柴油拖轮[4] - 项目作为"双碳"标杆案例,将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推动行业绿色升级[6]
新制冷涂料为电力设备降温5℃至16℃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17
技术突破 - 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成功研发出兼具优异降温性能和良好防腐性能的环保型辐射制冷涂料技术 该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1] - 技术通过涂层方案设计及组分调控实现 采用高带隙 高折射率的纳米复合颜填料替代传统材料 并优化成膜物质和助剂体系 [1] - 涂料可实现无须能源输入的高效被动散热 解决了电力设备和建筑物在极端炎热环境下的散热控温难题 [1] 应用效果 - 工程试点显示 应用该涂料后箱体等内部温升可降低5℃至16℃ 有效缓解设备过热并提升运行寿命 [2] - 涂料可直接涂装于GIS 汇控柜 变压器 建筑物等表面 施工简便且无须清除原有涂层 [2] 行业影响 - 技术对节能降耗 保障电力设备安全 建设零碳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1] - 推广应用将为低碳高效 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提供技术保障 支撑绿色电网和零碳建筑建设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 行业背景 - 我国用电增长叠加极端天气导致电力设备及建筑物内部高温问题突出 影响效率 增加能耗 加速老化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1] - 传统散热方式存在设备多 能耗大 成本高 效果有限等缺点 [1]
220千瓦氢能“充电宝” 保障电网掉线“不断电”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11
氢能应急发电系统技术突破 - 西南地区首套220千瓦高安全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应急发电系统在成都微网优联Wi-Fi智能终端产业园示范应用[1] - 系统由荣创新能牵头联合厚普清洁能源和成都集氢科技共同研制 提前8个月完成[1] - 采用"燃料电池+固态储氢"一体化设计 集成五大技术创新 实现电网掉线后不间断供电超2小时[1] 燃料电池技术参数 - 额定点发电效率突破48% 峰值效率超65% 解决效率损耗问题[2] - 采用大功率高效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实现220千瓦发电功率[1] - 精准控制氧气供应 提升发电效率[2] 固态储氢技术特点 - 储氢压力低于4.0兆帕 较传统高压储氢安全性大幅提升[2] - 实现吸放氢快速响应及"放氢零能耗"[2] - 可存储32千克氢气 满足200千瓦额定功率下持续供电2小时以上[2] 系统应用前景 - 预留绿电消纳接口 远期可构建"光伏制氢—谷电储氢—应急用氢"闭环体系[2] - 为"成渝氢走廊"建设提供场景支撑[2] - 采用标准集装箱组装 可在线更换固态储氢模块 实现毫秒级无缝更换[1][2]
水电领域最深大直径竖井浇筑完工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03
7月17日获悉,广东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竖井圆满完成混凝土衬砌浇筑施工,该井将调压井和竖 井合二为一,填补了国内同类规模超深竖井的施工技术空白。 抽水蓄能电站利用山上山下两座水库,在用电低谷时,用富余的电能把水抽到山上;在用电高峰时,再 放水发电。输水系统是整个抽水蓄能电站的枢纽,引水竖井则是这个枢纽的核心区段,保障水能和电能 的安全平稳转换。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竖井高达536米,相当于180层楼高,最大直径达15.9米, 为我国水电领域最深大直径竖井。 "该井属于超硬岩地层深竖井,岩石抗压强度最大超过200兆帕,相当于1平方米面积就承受近2万吨重物 的压力。"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肇庆浪江抽蓄项目部总经理郑智介绍,针对该蓄能电站竖井开挖 地段岩石硬度高、地下水丰富、超深作业面出渣困难、通风散烟条件差等复杂施工条件,团队巧妙地将 75米高的调压井与461米高的竖井同轴结合布置,创新采用国内首创的正反井结合法进行分段开挖支 护。 据介绍,"上段"调压井安装应用V型井架、主副提升系统、稳车群、伞钻等正井法成套施工设备,从上 至下开挖;"下段"竖井引入高功率反井钻机作业,运用2.5米直径的钻头进行反井法扩 ...
张照楠:让大豆上演“七十二变”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01
大豆蛋白创新应用 - 大豆蛋白具备高溶解性、强凝胶性及模拟肉类纤维质感的特性,成为植物基食品研发的核心原料 [2] - 科研团队通过"高水分植物肉制备新工艺"解决传统植物肉口感粗糙、结构多孔的技术痛点 [2] - 独创梯度控温控压技术与动态配比工艺,使植物肉兼具高蛋白营养、逼真纤维纹理和爆汁口感 [2]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团队攻克大豆蛋白组分分离、功能基团修饰、高湿挤压等关键技术,并配套开发新型加工设备 [2] - 袋装植物基午餐肉已实现产业化,线上销售表现良好,主要吸引健康生活方式消费者 [3] - 与安琪酵母、上海植冉等企业建立合作,覆盖植物肉、植物奶、植物饮料等多品类开发 [3] 研发扩展与未来方向 - 团队将研发延伸至植物发酵领域,探索大豆蛋白转化为植物基酸奶、冰淇淋及发酵乳的可能性 [3] - 高湿挤压技术参数的系统梳理为行业提供理论支撑,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一区论文 [3] - 科研转化采用"接力赛"模式,确保实验室技术突破能高效对接企业生产需求 [3] 行业潜力与创新空间 - 植物基食品边界持续拓展,大豆蛋白分子结构的可塑性为产品创新提供无限可能 [4]
干细胞移植实现无毒预处理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01
抗体疗法突破 -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发的抗体疗法在Ⅰ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疗法不依赖传统有毒的白消安化疗或放疗即可为患者干细胞移植做好准备 [1] - 研究以范可尼贫血患者为试验对象 但预期方案有望惠及更多遗传性疾病患者群体 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 安全性和有效性或带来范式革新 [1] - 创新性采用靶向CD117抗体的治疗方案 成功为3名儿童患者完成移植 通过注射新型抗体"布利奎利单抗"精准清除患者自身干细胞且避免遗传毒性损伤 [1] 技术机制 - CD117是造血干细胞表面的关键蛋白质 抗体疗法通过靶向该蛋白实现定向清除 [1] - 传统移植预处理需使用放疗与白消安化疗 对脆弱患儿风险巨大 新策略以更温和方式清除骨髓环境 为健康干细胞植入创造理想条件 [1] - 新抗体药物像"精准导弹"仅清除病变细胞 显著降低毒性 使身体条件差的患者也能获得移植机会 [3] 临床效果 - 3名接受治疗的患儿均已度过两年随访期 健康状况稳定 [1] - 范可尼贫血患者若未及时移植将面临致命出血或感染风险 该试验为挽救脆弱患者提供重大希望 [1] 应用前景 - 抗体疗法未来有望扩展至更多适应症 让更多患者受益于低毒高效的移植方案 [2] - CD117靶点广泛存在于造血干细胞 定向清除法有望治疗更多血液病甚至其他类型癌症 [3]
我科学家发现调控水稻抽穗期关键基因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01
水稻抽穗期基因研究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克隆了长日照条件下特异性调控水稻抽穗的基因ELD1 该基因可调控水稻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的mRNA剪接 影响水稻抽穗期 [1] - ELD1基因功能完全缺失会导致水稻胚胎死亡 但特定氨基酸突变时能显著促进抽穗且不出现明显农艺性状缺陷 [1] - 在全基因组范围内 ELD1能调控上千个基因的可变剪接 尤其在生物钟核心基因OsCCA1上介导多个位点的剪接事件 [1] 光信号调控机制 - 光信号通过光敏色素phyB调控ELD1 再影响OsCCA1 从而调控水稻抽穗期 形成ELD1-OsCCA1-Hd1通路 [2] - 研究揭示了光信号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全新机制 在分子育种上取得突破 [2] 育种应用价值 - 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对ELD1关键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 为宁粳7号、宁粳4号等品种培育早抽穗新种质开辟新路径 [2] - 研究为解决籼粳杂交F1代超亲迟熟问题提供重要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 对培育广适性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2]
AI助力打造“花园式”污水处理厂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01
AI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 采用人工智能水务系统实现污水处理可视化、可预测、可控制和可预警,从自动化迈向智能化 [1] - 人工智能通过全方位自动采样和智能分析,使全工艺流程"看得清",水质取样点从10个提升到100个 [1] - 系统通过算法模型实现水质"猜得准",预测进水量、出水量及各项水质指标 [1] 水质预测数据的价值 - 作为安徽省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天40万吨,实际进水量波动在20-50万吨/天 [2] - 初期预测准确率80%,通过数据训练和算法优化,未来目标达到98%准确率 [2] - 预测数据帮助运营团队提前掌握水质波动情况,应对季节和天气因素影响 [2] 污水处理智能化升级 - 实现所有环节自动化智能调节,包括水泵开启、药剂量增减、曝气控制等 [3] - 调节频率从人工最快半小时一次提升至系统每两分钟一次 [3] - 在线预警算法可24小时识别水质超标、数据异常等情况,提前预警提示人工干预 [3] 运营效率提升 - 传统方式依赖人工调节,现实现类似"自动驾驶"的精细控制模式 [3] - 智能系统可精准识别设备仪表异常、工艺参数偏离、能效异常等问题 [3] - 通过精细化水质数据采集和智能检测技术优化运营管理 [1][3]
渐进式修复为河流“疗伤”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01
原标题:渐进式修复为河流"疗伤" 人类活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河流生态。 刘俊国在2024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会上说:"全球近50%的河流因水坝、引水工程 等导致连通性减弱,超过一半的河流生物多样性已发生显著变化。"从非洲尼罗河到欧洲莱茵河,从中 国长江到北美密西西比河,这一现象普遍存在。 应对这场危机,现有理论在用于我国河流修复时面临双重困境:国外主流"自修复"理论对于已高度 退化的河流来说,如同"让重症患者自愈";而国内曾过度依赖的工程手段虽能短期改善水质,却忽略了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有些河流看起来'干净了',但水生生物多样性并未恢复——因为水流的自然节律 被破坏,水生生物的产卵场、栖息地消失了。"刘俊国说。 气候变化也在改变河流生态。刘俊国形象比喻道:"就像人有昼夜节律,河流也有'四季脉搏'。"河 川径流季节性变化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生命线",但气候变化正悄然改变这一规律。"此前,学界一直没 彻底弄明白,气候变暖到底让河流的季节水量改变了多少?是怎么改变的?"他坦言,"这让我们在修复 河流时像盲人摸象,找不到精准靶点。"在该领域的认知空白,也让现有修复理论受到挑战。 从分析节律到理论创 ...
国家外汇管理局:三方面措施促进外贸和外资稳健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7-23 08:55
外贸和外资发展措施 - 外汇局通过扩大贸易便利化、推进跨境投资融资便利化、拓展外汇展业改革三方面措施促进外贸和外资稳健发展 [1] - 鼓励转变传统贸易审核方式,通过科技赋能电子订单审核 [1] 贸易便利化政策 - 持续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和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将更多"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范畴 [1] - 上半年全国共办理相关便利化业务达700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11% [1] - 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批量自动审核电子订单,为中小微跨境电商提供高效结算服务,上半年全国办理相关业务达5.1亿笔 [1] 跨境投资和融资便利化 - 2024年末在19地试点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惠及600多家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 取消外商来华投资前期费用登记,外国投资者可直接在银行开立账户接收前期费用资金,大幅缩短资金周转时间 [2] 外汇展业改革 - 银行对优质一类客户实行凭企业指令即可办理外汇业务,业务办理时间缩短50%以上 [2] - 参与外汇展业改革的银行达22家,覆盖各类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拓展到全国 [2] - 参与银行评定一类客户2万多家,较2024年末增加23% [2] 下一步计划 - 外汇局将加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赋予诚信合规主体更高便利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