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科技日报】原子核质量测量发现新质子幻数
科技日报· 2025-07-22 08:55
研究背景与意义 - 首次精确测量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并发现质子数14是新幻数 [1] - 幻数(如2、8、20、28、50、82、126)代表原子核相对稳定的性质 由壳模型解释形成机制 [1] - 新幻数研究多集中于中子数(如14、16、32、34) 质子幻数实验证据罕见 [1] - 理论基于氧-22中子幻数14的镜像对称性 预言硅-22存在质子幻数14 [1] 实验方法与技术突破 - 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 采用改进磁刚度识别等时性质谱术 [2] - 克服参考核极少的不利条件 成功测量硅-22基态质量 [2] - 将硅-23质量测量精度提升近7倍 [2] 研究成果与发现 - 新质量数据证实硅-22中质子数14为幻数 获先进核理论模型计算支持 [2] - 发现硅-22与氧-22具相似双幻特性但存在轻微对称性破缺 [2] - 深化奇特原子核结构认知 对理解核子相互作用及原子核存在边界探索具重要意义 [2]
科学界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
科技日报· 2025-07-22 08:55
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 - 科学界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旨在构建沿东经120度、西经60度两条经线的空间天气"监测圈",对日地空间环境开展全天候"三维扫描"[2][3] - 该计划以地基探测为主,因其具有连续、方便、可控、可信和成本低的优势,是开展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3] - 东经120度—西经60度子午圈区域的陆地最完整,沿此部署地基观测设施可实现全纬度覆盖,形成闭合的地基"监测圈"[4] - 随着地球自转,观测设施可对日地空间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形成不间断的多尺度立体成像数据,实现全纬度、全天候的立体观测[5] 研究内容与目标 - 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空间系统,即从地表100公里以上到约10个地球半径的区域,包括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6] - 科学目标是认知地球空间系统、厘清"天上来的影响"和"地上来的影响"两类影响、破解空间环境多尺度特征等三大难题[6][7] - "天上来的影响"指太阳活动剧烈时向地球喷出大量物质和能量,直接冲击地球空间[7] - "地上来的影响"指地球上的大地震、火山喷发、雷暴和强台风等活动搅动地球空间环境[7] 中国子午工程的贡献 - 子午工程二期已建成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是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实施的核心基础[8] - 子午工程沿东经100度、120度及北纬40度、30度布局31个台站、282台监测设备,形成对日地空间全圈层的立体式监测能力[8] - 自主研发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大型监测设备,在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基本物理问题的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8] - 培养了一批在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和技术攻关队伍[8] 国际合作与实施 - 已有36个国际组织和国外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或确定合作意向[9] - 计划将至少执行11年,完成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以上的日地空间环境探测和研究[9] - 全球性布局和多样化观测手段有望助力人类空间天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9]
浙江工业经济向高向新向智发展成效显著
科技日报· 2025-07-22 08:48
浙江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 浙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5004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 8% [1] - 工业经济向高 向新 向智发展成效显著 高技术制造业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 7% 12 0% 11 1%和9 8% [1] 工业经济高端化发展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7%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 2% [1]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0%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 1% [1]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 1%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5%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8%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 5% [1] 工业经济新型化发展 - 1至5月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 0% 增速比营业收入高2 1% [1] -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 08% 同比提高0 06% [1] - 六大科创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 84% [1] 工业经济智能化转型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企业 [2] - 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 可穿戴智能设备 智能手机等商品零售增速远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 [2] 经济展望 - 浙江将持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
“硬科技”打开西藏产业发展新天地
科技日报· 2025-07-22 08:31
无人机产业 - 西藏创博通航专注于研发适应高原环境的无人机产品,已开发出多款型号并在飞控算法、动力系统、通讯抗干扰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2] - 公司自主研发的飞控算法可实时感知海拔、气压、风速等参数,动态调整旋翼转速与飞行姿态,技术能力国际领先[2] - 公司在当地构建完整无人机产业链,涵盖研发设计、配件生产、组装测试、交付售后等全链条,并引入五轴激光切割机床、碳纤维生产设备等[2] - 配套企业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已在附近建厂,未来将有更多配套企业入驻[3] - 公司提供无人机教培服务,学员以藏族同胞为主,推动当地低空经济人才培养[3] 智算中心建设 - 雅江计算在山南建设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雅江1号",一期规划算力达2000P(1P为每秒计算1000万亿次)[4] - 山南低温、低氧、低硫、低湿的环境可降低服务器运行损耗,提高设备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全年PUE值仅为1.15左右[4] - 当地丰富的清洁能源为智算中心提供稳定电力支撑,政府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发展[4] - "雅江1号"可为大模型训练提供算力支撑,已有20余家企业表达合作意向,涉及大模型、智能驾驶、游戏等领域[5] - 未来将服务东部地区市场并赋能西藏本地企业,如处理西藏创博通航的无人机数据,推动当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5]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
科技日报· 2025-07-22 08:06
项目概况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首个投产送电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 - 该项目是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直流受入工程[1] - 工程起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四川,止于重庆渝北区渝北换流站[1] - 采用±800千伏额定电压、800万千瓦额定容量的"双八百"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1] - 输电距离2260公里,总投资286亿元[1] 技术特点 - 配套1420万千瓦电源,位于新疆天山北麓戈壁基地[1] - 风电、光伏、光热装机达102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1] - 新设计大风区跳线串和多自由度的调距线夹[2] - 在强腐蚀地区试点应用硅烷浸渍防腐技术[2] - 在戈壁碎石土区域创新开展表层砾幕剥离技术[2] 战略意义 - 推动哈密能源资源开发与外送[1] - 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1] - 提高重庆电力供应保障能力[1] -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1] - 有效带动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发展[1] - 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1] - 支撑新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 - 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1] - 满足重庆度夏高峰负荷需求[1] 建设成就 - 2023年7月获国家核准[2] - 可支撑哈密地区超过1000万千瓦装机的新能源外送[2] - 助力新疆形成外送规模超3000万千瓦的"两交三直"输电通道[2] - 覆盖西北、华中、华东、西南电网[2] - 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2]
“科技+”带火消费“新四样”
科技日报· 2025-07-22 07:19
科技赋能消费增长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科技为消费增长提供强势支持[1] - "科技+"催生消费新产品新场景,网医疗、智养老、数家居、创文旅成为最火"新四样"[1] 网医疗行业 - 清华大学"紫荆AI医生"系统覆盖21个科室300多种疾病,诊断呼吸道疾病准确率达93.06%[2] -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8亿人,占网民37.7%[2] - 预计2030年互联网医院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占医疗总支出15%,AI医生参与80%初诊[3] - 智慧医疗有望解决医疗供需矛盾和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3] 智养老行业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占全国22%,银发经济迎来发展机遇[4] - 一季度老年人养护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5%,健康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增长41.6%[5] - 智能康复、AI照护、智慧康养旅行推动消费范式从"被动养老"向"主动享老"升级[5] 数家居行业 - 海尔累计申请专利11.3万余件,主导参与国际标准120项,200余项原创科技被行业模仿[7] - 1-5月家用电器出口18.4亿台,同比增长6.1%,价值约410亿美元[8] - 预计未来十年数字智能家居将覆盖90%以上新建住宅[8] 创文旅行业 - 敦煌研究院运用三维建模、VR等技术提供4K高清壁画和藏经洞沉浸体验[10] - 2024年数字化文旅产业营收58902亿元,同比增长9.8%[11] - 《印象·妈祖》融合AR技术,首演季度营收3000万元,观众互动参与度提升60%[10]
智能拆除“神器”施展绿色“魔法”——“焕新城市·科技筑家”系列报道
科技日报· 2025-07-21 17:16
智能拆除机器人技术应用 - 智能拆除机器人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精准切割提升拆除效率并消除安全隐患 [2] - 机器人配备伸缩臂、履带系统和传感器 支持远程遥控和复杂地形作业 [2] - 上海锦沧文华广场改造项目采用国产履带式机械手拆楼机器人 实现360度回转切割与5吨载重一体化操作 [3] - 该技术使噪声和粉尘污染显著降低 提升既有建筑绿色化改建技术水平 [2][3] 绳锯切割技术创新 - 绳锯切割技术由金刚石绳索、驱动和冷却系统组成 通过水冷降温和高速研磨实现静音切割 [4] - 较传统方式降低80%以上噪声 适合城市中心区等对环境要求高的区域应用 [4][5] - 切割效率大幅提升:1立方米梁切割仅需45分钟 而传统人工需1-2天 [5] - 切割后混凝土块形状规整 便于废料回收加工 [5] 再生混凝土技术发展 - 建筑垃圾经筛选、破碎和打磨后可转化为再生骨料 替代天然砂石生产混凝土砖块 [6] - 每立方米再生混凝土减少1吨天然砂石消耗 碳排放比传统工艺降低20% [6] - 北京工人俱乐部改造项目累计使用再生混凝土2000余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00吨 [6] - 废旧木材和钢材等建筑材料通过分类回收实现循环利用 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7] 城市更新技术综合效益 - 智能机器人、绳锯切割和再生混凝土技术改变传统拆建模式 实现高效环保施工 [1] - 技术应用使施工现场无尘低噪 破碎混凝土获得二次生命 [1][6] - 600余户居民居住环境从墙体斑驳、管道锈蚀状态得到根本改善 [1]
深化“十五五”时期未来产业领域方向遴选工作
科技日报· 2025-07-21 15:41
未来产业战略布局 - 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根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1] - "十五五"时期需科学遴选和动态优化未来产业方向,抢占科技制高点[1] - 未来产业具有前沿性、成长性、颠覆性特征,需把握全球科技趋势,通过"干中学"实现能力跃升[3] 产业遴选依据与历史沿革 - 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以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为遴选依据[2] - "十二五"布局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 - "十三五"新增数字创意产业,"十四五"首次提出未来产业六大方向(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2] 当前挑战与问题 - 国家层面缺乏统一指导,部委和地方政策存在差异,导致产业布局"小而散"[6] - 地方布局趋同,未结合本地基础,出现资源错配和重复化问题[7] - 缺乏科学遴选标准,评估方法不统一,产业分类维度混乱[7] 优化遴选路径 - 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出台指导意见并建立动态监测评估体系[8] - 地方需立足科技水平、产业基础,聚焦不超过三个主导产业形成差异化布局[8] - 建立科学量化评价体系,统筹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完善全链条发展路径[9]
科学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三组关系”
科技日报· 2025-07-21 15:2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二者互为支撑,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产业创新推动商业应用[1] - 当前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汇期,新产业、新技术涌现加速了二者融合[2] - 融合发展需把握前瞻性与实践性、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公共性与独占性三大原则[4][5][6] - 资金、人才、数据是推动融合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分别起到资源配置基础、桥梁纽带和新型生产要素作用[7][8] 历史发展逻辑 - 第一次科技革命中蒸汽机技术突破催生机械化大生产体系,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规模化扩张[2] - 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内燃机技术提升效率,战后"军转民"技术带动消费升级与产业更新[2] - 第三次科技革命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重塑产业生态,形成科技与产业双轮驱动模式[2] 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跃升关键变量,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可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3] - 中国实践分三阶段:计划经济重建科技体系、改革开放技术引进再创新、21世纪自主创新战略推动成果转化[3] - 新时代在新发展理念下,融合发展的理念认识、推进路径和保障举措发生根本性转变[3] 关键实施原则 - 前瞻性需对接国家战略布局重大项目,实践性需遵循规律编制符合实际的规划[4] - 政府应通过财税政策引导企业主体作用,重点支持"一化三新"(信息化、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领域[4] - 需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和专利制度,平衡技术独占性与产业扩散需求[5][6] 核心要素作用 - 资金要素是资源配置基础,支持研发项目开展并推动新兴业务投资[7] - 人才要素连接科研与产业,通过引育人才可做强产品、做大企业、支撑产业[7] - 数据要素在数字化时代具有可共享性和无限供给特点,能优化生产结构和催生新产业模式[8]
以科创板新政为指导,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科技日报· 2025-07-21 15:07
三是有利于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稳增长+调结构时代,科创板承担了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 展的重要任务,也汇聚了领跑国内甚至全球的科技先锋。《意见》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 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公司的上市诉求。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主要适用于产 品技术复杂、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的企业,目前已在生物医药领域落地,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年 来,一些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的企业也提出了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诉求。设立科创 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满足这些企业的现实需求,可极大提升科创板对新质生产力的支 持力度。科技与资本的高效融合,将进一步打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 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推出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这标志着我国科技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迈出 关键一步,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科创成长层"是重大制度创新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是监管层为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而设立的专门层次,主要服务于技术有 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