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研究人员开发出高效非贵金属阳极催化剂
科技日报· 2025-07-22 09:38
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开发出铜掺杂改性的钼镍基合金催化剂,解决了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启停过程中的阴极腐蚀难题 [1] - 该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氢氧化反应催化活性和对氧还原反应的惰性 [1] - 催化剂能够有效抑制启停阶段由寄生氧还原反应引发的瞬时界面电位骤升,从而保护阴极 [1] 性能表现 - 使用该催化剂的电池在启停过程中阴极电位跃迁从1.4伏特大幅降低至安全范围 [2] - 经过10次启停循环后,阴极催化剂层厚度几乎保持不变 [2] - 峰值功率密度保持率达61%,显著优于铂/碳的28%和未掺杂钼镍合金的47% [2] 行业影响 - 氢燃料电池的耐久性和成本是规模化应用的主要瓶颈 [1] - 启停过程中的反向电流衰减现象导致的阴极腐蚀是影响耐久性的关键问题 [1] - 传统解决方案依赖惰性气体吹扫等复杂系统或昂贵的抗腐蚀材料,增加了系统复杂性和成本 [1] - 新催化剂无需复杂的系统改造即可显著提升电池耐久性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AI“辅导员”助毕业生高效就业
科技日报· 2025-07-22 09:20
这种双向画像的匹配效果十分显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学生刘缘的成长档案显示,她 在"果树生理与栽培"课程中表现突出,但沟通能力评分较低。系统据此为她推送了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 艺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助理岗,并建议优先参加AI言语表达训练营。"过去我一直觉得自己适合研发, 现在才知道企业更看重'技术+沟通'的复合能力。"刘缘说。 他的经历正是该校将AI大模型、数字人等技术深度融入就业育人全链条,构建数智化就业服务体 系的生动写照。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式对外发布AI大学生成长档案赋能系统,经过一年的试运 行,一场以"精准匹配"为核心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变革正在这里悄然发生。 打破就业"信息差" "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招聘科研技术员……"记者看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学生周 佳辉的手机上刚收到一条岗位推送信息。他正有意寻找一份酒企科研技术岗的工作,而AI大学生成长 档案赋能系统经过筛选后推送的岗位,与他心仪的地区、专业方向高度契合。 "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太多了。以前我们找工作就像大海捞针,浪费很多时间,也不见得适合自 己。"周佳辉说。 在传统就业服务中,学生"海投"简历、企业"盲选"人才的现象十分常见。那 ...
冷中暑:冷热交替导致血管痉挛
科技日报· 2025-07-22 09:20
冷中暑的病理机制 - 长时间身处空调房后突然进入高温环境 人体难以迅速适应超过5℃的温差变化 导致脑血管痉挛并诱发急性脑梗 [1] - 冷环境进入热环境时体内热量剧增 超过体温调节能力 使体温调节系统失灵引发冷中暑 [1] - 冷热环境转换时饮用凉饮料会造成血管痉挛 引发头痛流泪恶心呕吐等症状 称为"脑结冰" [3] 冷中暑预防措施 - 空调温度设置应与外界温差不超过5℃ 避免冷风直吹 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渐调低温度 [2] - 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调房间 每隔2至3小时开窗通风或适当外出走动 [2] - 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5升 少量多次喝温水 避免大量饮用冰饮 [2] - 游泳后需先将身上水擦干 休息15分钟并洗温水澡后再进入高温环境 [2] 症状处理方式 - 出现头晕恶心等冷中暑症状时 需解开领口纽扣腰带 擦掉汗液并通风 少量多次补充温水 [2] - "脑结冰"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止冷饮摄入 头部疼痛剧烈可适当按摩或小口饮用温水 [3] - 若头痛伴随视力模糊或持续时间较长 可能是脑血管收缩异常表现 需及时就医 [3]
我科学家提出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科技日报· 2025-07-22 09:20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园园)7月19日,记者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研究员周挺团队揭示了树 突状细胞在组织间隙迁移过程中被肿瘤微环境抑制的新机制。他们还提出利用Pde5抑制剂——西地那 非,恢复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相关研究日前刊发在《自然》期刊上。 "作为免疫系统的'情报员',树突状细胞负责将肿瘤抗原信息传递至引流淋巴结,激活T细胞发起攻 击。"周挺介绍。既然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的关系如此密切,它在肿瘤免疫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西地那非的免疫学机制,为人们使用西地那非作为免疫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理 论基础。"周挺说,这项研究有望为肿瘤免疫机制研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胰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样本发现,随着肿瘤进展,引流淋巴结中成熟 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他们尝试采用全基因组编辑筛选方法,探寻树突状细胞减少的原因。 研究团队发现,磷酸二酯酶家族成员Pde5是树突状细胞进入引流淋巴结最显著的调节因子。周挺解 释说,实验证实敲除Pde5可显著促进树突状细胞进入引流淋巴结。 研究团队还发现,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可显著提升树突状细胞迁移能力,增强肿瘤特异性T ...
夏季大量出汗能排毒养颜?
科技日报· 2025-07-22 09:20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桑拿馆推出"夏季汗蒸排毒养颜"项目,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然而,近期各大医 院因过度出汗就诊的患者不断增多,其中不乏连续汗蒸数小时导致脱水的案例。专家提醒:夏季适当出 汗有利于健康,但切勿盲目追求"大汗淋漓"。 "微似汗出"才祛病 一周前,王女士因连续三天在桑拿馆汗蒸超过8小时,出现头晕、心悸症状,检查显示其体内钠离 子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无独有偶,哈尔滨市民马先生在桑拿馆连续汗蒸数小时后突发昏厥,送医时血 压降至80/50mmHg,诊断为"重度脱水合并电解质紊乱"。 "夏季适当排汗确实有益健康,但过度则适得其反。"黑龙江省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护理门诊副主任医 师刘平说。流汗可以润泽皮肤,保持毛孔通畅,还有助于排出体内废物,舒筋通络,使气血流畅。此 外,研究还发现,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抵御病毒、细菌和真菌。 二是半身汗,也叫偏汗,表现为上半身出汗而下半身不出汗,或者左半身出汗而右半身不出汗。这 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 适当出汗还能稳定血压。"运动出汗有助于扩张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弹性,从而 达到降低血压目的。"刘平说。 三是出冷汗,出冷汗主要表现为畏寒、精神不振、面色 ...
创新实验教学,锻造新工科人才
科技日报· 2025-07-22 09:20
近日,2025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工作年会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哈尔滨工程 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等全国6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 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新工科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实验教学新风向。 在新工科加快建设的背景下,实验教学进行了哪些改革,积累了哪些经验?面向未来,如何发挥国 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推进新工科实验教学改革?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聚焦创新人才培养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方面 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2005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决定 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评审建立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旨在推动高等学校加 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 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随后,教育部分批发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华 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 ...
推动更多“创新变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科技日报· 2025-07-22 09:20
无疑,科技发展将持续扩大优质供给,带动消费升级。今年2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支 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提 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 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像耳环一样的AI(人工智能)耳机,帮助人"脱稿"演讲的AR(增强现实)眼镜,能感知每种食材 存储状况、提供个性化饮食搭配方案的冰箱……眼下,不少融合了前沿技术的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 者的青睐。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 重。提振消费,一方面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要在供给侧上下功夫,激发消费需求,激活消 费潜力。这当中,以科技创新带动的新消费展现出巨大空间。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培育壮大,新的市场空间在 不断拓展。科技赋能下,各类产品和服务不断向新向智发展,重塑消费模式和消费体验:技术创新解决 了制造卡点,让产品功能更强大,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数实融合丰富了消费场景, ...
我国互联网发展多项指标全球领先
科技日报· 2025-07-22 09:14
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 - 截至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1] - 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1.61亿人,农村网民3.22亿人 [1] - 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达52%,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9.2%,较2024年12月提升1.9个百分点 [2]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90% [1] - 移动用户上网流量连续6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开展万兆光网试点,有序引导万兆光网从技术试点逐步走向部署应用 [1] -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深入实施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 [2] 人工智能发展 - 截至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备案 [3] - DeepSeek上线不足20天全球日活跃用户突破3000万,登顶全球140个国家及地区的应用市场 [3] - 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4] - 国产人工智能产品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 [4]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 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比例达80.9% [4] - 人工智能与办公协同、教育普惠、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深度融合 [4] - 构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智能应用生态 [4]
国际首台高时空分辨 布里渊显微镜制成
科技日报· 2025-07-22 09:11
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功研制国际首台高时空分辨布里渊显微镜,成像速度提升两个数量级,实现亚毫秒时间分辨与亚微米空间分辨的三维力学成像 [1] - 该显微镜采用780纳米波长、267瓦峰值功率的低占空比脉冲光纤激光系统,结合高抑噪自平衡探测方案,噪声抑制超过31分贝 [1] - 在30毫瓦平均功率下,成像速度达到每像素仅200微秒,领先现有技术水平 [1] 性能验证 - 科研人员在单细胞、类器官、斑马鱼胚胎及卵泡等生物样本上验证系统性能,观测到斑马鱼胚胎中双布里渊峰,揭示异质性细胞外基质与腔体的力学差异 [2] - 在秀丽隐杆线虫胚胎发育过程中实时捕捉早期细胞分裂的力学动态变化,展现出色时空分辨能力 [2] 应用潜力 - 布里渊显微成像技术具有全光学、非接触、三维力学成像特性,在力学生物学、肿瘤学与眼科学等领域展现潜力 [1] - 该系统有望成为揭示生命力学机制、探索疾病发生、研究组织和器官发育的全新工具,推动技术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拓展 [2]
【科技日报】双极膜重水解离技术实现低成本制备氘代酸碱
科技日报· 2025-07-22 08:55
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利用双极膜实现重水高效解离,发现核量子效应导致氘离子迁移速率反超氢离子,颠覆了"重水解离速率比水慢"的传统认知 [1] - 研究阐明了双极膜解离重水的核心机理,在反向偏压作用下双极膜中间层离子定向迁出,氘离子/氘氧根离子生成速率是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1.25倍 [2] 生产工艺 - 新技术以廉价无机盐和重水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一步生成高浓度氘代酸碱,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1] - 双极膜重水解离技术平均生产成本仅为传统工艺的五分之一,无需使用强腐蚀性试剂或重金属催化剂,排放趋近于零 [2] - 技术已成功完成3吨/年氘代酸碱的中试放大,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2] 产品应用 - 氘代酸和氘代碱是合成氘代药物、进行氢/氘交换反应的关键原料,在OLED器件寿命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 技术可制备氘代硫酸、氘代盐酸、氟化氘、氘代硝酸、氘氧化钾、氘氧化钠等一系列氘代酸碱试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