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日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第三十九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下月举办
消费日报网· 2025-05-27 10:39
展会概况 - 第39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将于6月18日—21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A区举办 [1] - 展会由七家行业权威机构联合主办 [1] - 预计展览规模超过80000平方米 [1] - 汇聚中外展商800多家 参展品牌900多个 [1] - 将吸引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内观众与专业买家约10万人次 [1] 展会内容 - 设置8个展厅 涵盖陶瓷机械设备 陶瓷原辅料 智能化数字技术等全流程产品与服务 [1] - 覆盖建筑陶瓷 卫浴陶瓷 日用陶瓷 艺术陶瓷 园林陶瓷 电力陶瓷 高技术陶瓷 玻璃 石材等产品生产企业 [1] - 为生产企业提供先进设备材料 前沿工艺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 [1] 展会主题与特色 - 紧扣"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融合化"的转型升级主题 [2] - 提供降本增效和提升品质的先进技术与创新工艺 [2] - 材料方面提供更低成本的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和新型环保材料 [2] - 装备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 [2] - 技术方面将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陶瓷生产 [2] - 工艺方面提升产品品质和文化附加值 [2] 同期活动 - 主办方将携手多家知名媒体举办十多场高品质会议论坛 [2] - 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分享最新技术工艺 未来发展趋势 创新经营理念 市场竞争策略等前沿观点 [2] - 旨在挖掘行业发展新机遇 提升品牌价值与核心竞争力 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拉布布“出海”:中国文化输出路径渐趋多元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1:16
拉布布IP全球影响力 - 拉布布IP海外销售额2024年增长超60%,成为泡泡玛特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形象之一 [1] - 该IP在泰国被白领视为"缓解职场焦虑的陪伴",在欧美成为街拍达人生活美学的一部分 [1] - 通过社交平台的"晒娃""安利""众筹"形成共同体文化符号,打破语言和种族壁垒 [1] 泡泡玛特运营模式 - 采用限量发售和盲盒机制创造产品稀缺感 [1] - 通过消费者社交分享实现潮流引领 [1] - 扩展IP衍生品生态圈,打造"玩物可玩,亦可观,还可藏"的多维体验 [1] 文化输出新路径 - 拉布布代表中国文化输出路径多元化,从传统电影服饰转向潮玩载体 [2] - 通过本地化策略如泰国泰丝版、巴黎艺术家联名等拉近文化距离 [2] - 展示中国品牌全球化视野和柔性多元的文化表达方式 [2] 潮玩行业演变 - 从小众圈层爱好演化为"轻量级生活方式"代表 [3] - 强调个性表达、审美体验、情绪消费和社交延展 [3] - 构建从"玩"到"穿"再到"用"的全链路生态,代表未来消费文化方向 [3] 中国IP新定位 - 摆脱"廉价生产"和"简单模仿"标签 [3] - 依靠创意、文化与情感链接赢得全球消费者 [3] - 成为"可触摸的文化符号"和中国文化名片 [3][4]
多方合力推动提升PET饮料包装回收率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1:16
PET饮料包装回收现状 - 2021-2023年中国PET饮料包装年均消费量达447.78万吨,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率高达96.48% [1][2] - 未被回收的PET包装主要流向垃圾焚烧厂(最大流失出口)、填埋场、厨余处理厂及自然环境,逆向核算显示回收率区间为96.86%-97.63% [3] - 2022年全球瓶级PET市场需求达3293万吨,较2014年增长70%(1934万吨→3293万吨)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支撑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采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通过正向+逆向双线核算,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调研面积58602.57平方公里,涉及588个乡镇和4240.12万人口 [2][3] - 研究选取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华南五大片区9个典型城市(含北京、内蒙古、山东、重庆等),覆盖城乡及偏远地区 [2] 回收技术及产业链应用 - 再生PET瓶片通过拆包、分类、破碎、沉浮分离等工序处理,瓶盖/标签纸等低密度塑料通过浮选分离 [4] - 再生PET材料应用广泛:服装面料(最大应用领域)、食品级包装容器("瓶到瓶"工艺)、非结晶片材、汽车/家电注塑件(经玻璃纤维增强)、合金复合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 [4] 政策与行业协同效应 - "禁止洋垃圾进口"政策推动国内PET包装回收率提升,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优化源头分类效率 [5] - 国务院及地方行政部门出台再生资源回收方案,废弃塑料使用标准规范回收环节,下游产业链拓展(如再生利用方式多样化)共同促回收率从2020年94%升至96.48%+ [5] -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建议消费者压扁空瓶、配合分类、践行"光瓶"行动以提升运输回收效率 [6]
广绣潮新承非遗 消费焕活聚青春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1:10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与非遗传承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5月30日至6月2日举办,与端午佳节结合,增强文化氛围并推动非遗技艺创新 [3] - 博览会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交流合作的"大平台"和展示创新成果的"大舞台",成为年度工作总结与检阅的重要场合 [1][3] - 广绣传承人王新元将在博览会展出《蛇转乾坤》《红荔有余》等新作,融合摄影、国画、油画等艺术形式,展现技法与题材的多元化 [3] 广绣技艺的创新与跨界发展 - 王新元独创"圈圈针法",将油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形式与广绣结合,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6] - 拓展广绣题材至中外名画、历史青铜器、人物肖像等领域,突破传统花鸟主题,增强视觉冲击力与应用场景 [6] - 通过"非遗+文创""非遗+跨界"模式,与腾讯、东方甄选等企业合作,利用互联网推动年轻化转型 [7] 非遗产品商业化与社会价值 - 推出"广绣艾香礼"端午文创产品,包含手工广绣香囊、姜艾精油和刮痧板,融合非遗技艺与养生文化 [6] - 香囊采用岭南传统"虎镇五毒"图案,寓意健康平安,每件均为纯手工制作,兼具艺术与实用功能 [6] - 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在贵州、广东等地开班授艺,惠及超2000人,带动400余名困难群众创造经济收益260多万元 [9] 广绣行业现状与传承挑战 - 广绣面临生存危机,国家级大师仅1位,省级传承人平均年龄超71岁,远低于湘绣的12位国大师和年轻传承人规模 [8] - 王新元通过"非遗进校园"担任10余所小学辅导员,并在高校授课,扩大传承队伍 [9] - 提出"百年广绣"计划,目标延续广绣的"神"与"魂",强调"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核心理念 [8][10]
中国工美产业发展论坛将于本月三十日举办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1:10
行业概况 - 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年产值近3万亿元 直接从业人员超650万人 关联从业者逾1300万 [1] - 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 技艺传承断层 国际话语权缺失等挑战 [1] - 工艺美术产业兼具经济价值与文化属性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 [2] 展会与论坛信息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2025年5月30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1] - 主题为"工美中华 向品而兴" 同期举办中国工美产业发展论坛 [1] - 论坛将探讨非遗IP化 轻奢美学 跨境出海等议题 [1] - 泉州作为主宾城市将分享"海丝起点"文化底蕴与跨境电商融合经验 [3] 品牌化战略 - 品牌化是突破同质化竞争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 - 需打造"一城一品"产业集群 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升级 [3] - 通过非遗技艺IP化 提升年轻群体文化认同感 [4] - 借力跨境电商与国际联名 推动中国品牌进入全球高端市场 [4] 产业升级路径 - 需精准定位产业集群优势 依托区位条件与资源禀赋 [3] - 以市场为导向 园区为载体 龙头企业为牵引 建设中小企业群落 [3] - 论坛将邀请5位行业专家分享传统工艺振兴 品牌创新等经验 [4] - 同步发起工艺美术品牌发展主题征文活动 征集学术论文与案例研究 [4] 政策与趋势 - 中央提出"振兴传统工艺产业"重大决策推动行业繁荣 [1] - 消费升级与文化复兴背景下 品牌化成为必然选择 [2] - 品牌化是突破发展瓶颈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 [5]
厦门工艺美术协会展团:守正创新 “闽”艺生辉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1:03
行业趋势与展会价值 -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作为国家级标杆平台,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是行业展示创新成果、对接资源的重要舞台[1] - 展会汇聚国家级大师作品、产学研对接活动和前沿趋势论坛,为展商提供精准触达专业藏家、跨界合作方及年轻消费群体的高效渠道[1] - 厦门工艺美术协会第五次参展,携千余件作品亮相90平方米展位,涵盖玉石雕、金属工艺、云肩、陶瓷、木雕等非遗技艺及跨界联名新品[1][2] 厦门展团核心理念与创新实践 - 参展核心理念为"守正创新",通过"非遗活化+科技赋能+在地叙事"模式推动传统工艺当代转化[2] - 运用AI辅助和3D打印技术创作工艺品,如熊猫雕刻系列采用圆雕与微雕技法,结合分阶打磨工艺实现黑曜石材质的镜面抛光与原始纹理对比[2] - 云肩作品融合闽南清代刺绣工艺与现代美学,采用新型环保面料替代传统丝绸,使传统云肩转型为现代时尚单品[3] 产品与技术突破 - 熊猫雕刻系列通过材质处理创新(镜面抛光与天然纹理对比)展现立体层次,传递和平友好理念与东方美学意境[2] - 云肩作品对传统吉祥纹样进行现代抽象化处理,保留文化韵味的同时增强流动感与几何美感,符合当代设计潮流[3] 合作与产业化方向 - 重点拓展三类合作:与文旅机构开发非遗体验项目、与设计品牌孵化联名产品、与科技企业共建数字化工艺生态[5] - 目标是通过国家级平台提升闽南非遗IP全国影响力,推动传统工艺从地域文化符号向当代生活美学转化[3][5] 参展筹备与展示策略 - 筹备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优化展位动线设计以提升观众观展体验[1] - 展品涵盖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融合的跨界新品,强化"厦门工艺"行业辨识度[1][3]
福建莆田展团:良材妙造 以木塑“灵”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1:03
公司参展情况 - 公司第三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展品包括木雕作品《妈祖巡游》和三件家具作品《齐云》竹节棂官帽椅、《绛云千福》大漆紫檀马蹄腿平头案和《风骨》沙发单人座 [3] - 展品结合精湛雕刻工艺与当代审美的新中式风格 成为福建莆田展团亮点 [1] - 公司坚持物尽其用理念 致力于打造兼具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家具产品 [3] 创始人艺术理念 - 创始人林庆财倡导"用、藏、美"三者俱佳原则 其木雕作品融通国画艺术 构思布局巧妙 走刀雕刻细腻 [5] - 创始人认为雕刻是传统家具不可或缺的部分 运用雕刻工艺可提升艺术感 满足消费者、鉴赏者和收藏者需求 [5] - 公司以国画笔法融入雕刻艺术 以雕刻工艺融入家具制作 呈现清雅、古朴、精巧的中式美学意韵 [7] 技术创新与行业贡献 - 公司在传承传统雕刻工艺同时不断创新 创新包括表现内容创新和表现形式创新 [7] - 创始人作为总设计师 潜心技术攻关和新设备、新材质应用推广 创新开发新中式家具 为行业发展注入生机 [7] - 公司多件精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百余次 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场馆收藏 [7] - 公司视工艺美术博览会为行业盛会 希望通过平台交流学习 推动雕刻工艺创新发展 创作符合时代韵味的作品 [7]
五赴盛会展鎏金 数智点“珐”焕新生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1:03
博览会概况 - 2025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5月30日至6月2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题为"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交融" [4] - 博览会被誉为国内工艺美术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平台,优势在于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兼具行业标杆与国际化窗口功能 [1][5] - 安徽东方嘉典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将第五次参展,展出铸胎掐丝珐琅、大型铜铸雕塑等非遗精品 [4] 公司背景 - 安徽东方嘉典成立于1996年,拥有国家级工艺技师50余名、专业设计师60余名,产品涵盖八大系列3000余种,远销欧美、东南亚 [5] - 公司掌舵人王金林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深耕行业40余年,以复兴失传技艺和创新表达闻名,持有128项外观专利 [4][5] - 核心业务覆盖珐琅鎏金、仿古、铜鎏金三大领域,作品包括人物、动物及大型铜雕系列 [4] 参展亮点 展品特色 - 铸胎掐丝珐琅系列:复刻明清宫廷技法,如金鼎奖作品《景象香亭》,工序涵盖铸胎、掐丝、珐琅填充与烧制 [7] - 大型铜雕系列:包括美国亚特兰大《猛龙过江》群雕模型,展现国际项目成果 [9] - 现代创新系列:融合传统与科技,如佛顶宫21.8米舍利金塔微缩模型及岩彩铜像新作 [9] 技术创新 - 复活失传数百年的铸胎掐丝珐琅工艺,独创耐1200℃高温的矿物釉料配方 [10] - 运用3D建模预演雕塑结构应力,实现大型作品零误差铸造 [10] - 精准控制珐琅层厚度至0.2毫米,如《百鸟朝凤》屏风结合生态保护主题 [10] 展陈设计 - 结合3D光影技术打造动态展陈空间,营造沉浸式观赏体验 [6] - 调试环境灯光与展品位置,优化千年古法技艺的呈现效果 [6] 战略目标 - 品牌升级:强化"中国铜艺领军者"形象,目标达成超1000万元意向合作 [11] - 场景化合作:推动珐琅体验馆模式复制,寻求与文旅综合体、博物馆等机构合作 [11] - 人才培养:计划与高校共建"数字非遗实验室",年内培养30名青年珐琅技师 [11] 行业展望 - 中国非遗进入黄金时代,需通过"铜铸的史诗"与"科技的笔触"增强文化自信 [1][12] - 探索"非遗元宇宙""智能工匠"等新赛道,推动珐琅艺术从殿堂走向大众 [12] - 博览会定位为传统工艺破圈的"点火器",促进行业创新与国际化传播 [1][12]
以体育之笔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0:51
日前,2025年"寻找美丽中华"全国乡村定向系列赛事在北京密云圆满举办,这场赛事吸引了近500名来 自京津冀地区的运动员和定向运动爱好者踊跃参与。选手们穿梭在金叵罗村的田园与小道间,感受着乡 土魅力。据悉,金叵罗村是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近些年通过定向运动等体育赛事实现"体育引流、产 业增值"的良性循环。密云区体育局数据显示,在各项体育赛事期间,当地民宿入住率超95%,农产品 销售额也大幅增长,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例。 近年来,从贵州"村BA""村超"的火爆,到如今密云乡村定向赛的举行,这些现象表明,体育正成为乡 村振兴的有力引擎。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吸引大量消费者纷至沓来,带动乡村旅游、餐饮等产业的蓬勃 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如贵州"村BA""村超"的举办,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直接带动了消费。 相关数据显示,榕江县"村超"自开赛至总决赛期间,吸引游客338.42万人次,带动引流到周边县市游客 176.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34亿元,同比增长164.05%。湖北浠水第二届乡村铁人三项公开 赛,以"水库游泳+旅游路骑行+乡村跑"的特色赛道,吸引了全国10余省市400名选手参赛。赛场外,98 ...
艺献八闽 “豫”见美好
消费日报网· 2025-05-23 10:51
博览会概况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5月30日在福州开幕,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 [1] - 河南展团展览面积较上届增加近40%,展示品类覆盖玉雕、陶瓷、刺绣、烙画、铜艺礼器、砚台等 [1][2] - 展团目标包括"摘金夺银"和借助博览会平台进行多角度宣传 [2] 河南工艺美术行业特色 - 河南工艺美术承载华夏文化基因,以深厚底蕴、独特艺术魅力和匠心传承著称 [1] - 形成平顶山汝瓷、禹州钧瓷、洛阳唐三彩、开封汴绣等特色区域品牌 [4] - 通过区域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形成20余种工艺美术特色品类 [4] 代表性艺术家与作品 - 王冠军大师独创密玉俏色雕刻技法,作品《唐宫夜宴》获"百鹤奖",工作室培养600余名人才并带动4万从业人员 [5] - 韩玉琴带领的韩氏女红汴绣继承北宋技法,开发现代元素作品,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7] - 柴战柱守护绞胎瓷非遗技艺,企业获"中华老字号"等称号,成为传统技艺现代化转型标杆 [8] 参展策略与行业影响 - 博览会成为河南工艺美术"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促进传统技艺创新传承 [2] - 展团获得省内各级大师和知名企业支持,展出作品涵盖国家级、省级大师创作 [2] - 通过博览会平台展示中原文化底蕴,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繁荣发展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