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搜索文档
三大目标引领产业升级 工美博览新约再续
消费日报网· 2025-07-28 10:33
行业规模与展会影响力 - 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年收入超3万亿元,滋养1300万从业者 [6]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吸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50余个特色展团、2000余家工美企业与大师工作室参展,展出12万件作品 [1] - 展会4天吸引8万现场观众、680万人次云端观展,达成1.45亿元意向订单 [1][6] 展销与市场表现 - 展会现场成交额约3000万元,线上预售1530万元,直播销售480万元 [6] - 潮州展团总交易额近百万元,两件高温七彩曜变天目天球瓶以50万元高价成交 [6] - 温州展团黄杨木雕、瓯塑文创、瓯绣等产品销售额持续走高 [6]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苏州工艺美院展示3D打印陶瓷胎体,无锡工艺职院呈现数字化绣稿与新材料研发成果 [4] - 德化白瓷将千年柴烧工艺与3D打印、釉下彩绘数字技术结合,并通过动画IP联名实现破圈传播 [9] - "百鹤杯"设计创意大赛收到2800多件报名作品,评选出545件获奖作品,展现题材、材料、技法的创新突破 [8] 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 - 青田石雕展区开展"师带徒"实践教学,北京团青年设计师与国大师合作将景泰蓝、雕漆融入现代生活美学 [4] - 河南华夏铜艺成型技术研究院设置"阳燧取火"文化宣讲与"巧手印铜华"体验区,推动中原青铜文化传播 [4] - 泉州作为主宾城市展示德化白瓷创新成果,潮州工艺美术通过博览会平台扩大市场影响力 [9] 媒体传播与社会关注 - 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100多家媒体追踪报道,全网信息总阅读量超1.2亿人次 [9] - 展会汇集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宜兴紫砂、苏绣、扬州玉雕、醴陵陶瓷等传统工艺,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传播 [9] - 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2026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福州举办,持续推动产业创新 [10][11]
户外灭蚊如何安全高效?专家称: 使用方法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灭蚊效果
消费日报网· 2025-07-28 10:33
行业趋势 - 灭蚊灯行业技术迭代方向从单纯灭蚊转向安全高效智能的综合体验[4] - 主流产品关键词包括智能仿生静音等功能升级[4] - 应用场景已覆盖家庭社区公园学校医院酒店等多领域[4] 技术发展 - 头部企业采用二氧化碳空气诱捕与UVC-LED光波引诱的多维度诱捕系统[4] - 专利技术通过富集自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达到诱蚊浓度[4] - 产品具备定时灭蚊睡眠模式紫光自动调节等智能化功能[4] 市场现状 - 灭蚊灯价格区间从几元到万元价差显著[6] - 宁波消保委测试显示80%产品蚊虫捕杀率低于70%的行业效能阈值[6] - 仅3款测试样品达到捕杀率显著标准[6] 产品使用 - 灭蚊灯需放置在0.8-1.2米高度以优化效果[7] - 使用环境受其他光源或空调风扇干扰会导致效果下降[7] - 行业建议选择技术成熟且具备完善售后服务的品牌产品[7] 应用案例 - 北京社区采用照明灭蚊二合一设备显著降低蚊虫密度[3] - 成都兴隆湖湿地公园已部署智能灭蚊灯[6]
守护“夕阳红” 向数字“坑老”亮剑
消费日报网· 2025-07-28 10:33
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开展全国范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 [1] - 监管重点从线下会销转移至私域数字渠道 包括微信企业微信群 网站平台小程序直播间等 [1] - 违法行为呈现高度组织化特征 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 导致发现追踪取证查处难度增加 [1] 欺诈手段 - 主播伪装专家身份 使用精心设计话术和虚假实验鼓吹产品功效 诱导线上订单或线下消费 [1] - 通过私域流量构建信任闭环 创建信息茧房屏蔽外界质疑声音 [1] - 利用老年人健康需求 权威信赖及数字平台认知局限 捏造包治百病逆转衰老等虚假宣传 [1] 社会危害 - 导致老年人可能停用正规药物 依赖无效保健品 贻误治疗时机造成病情恶化 [2] - 消耗老年人成千上万元存款用于购买保健品理疗器械 引发家庭矛盾 [2] - 对老年群体身心健康与财产安全造成远超普通消费欺诈的严重侵害 [2] 平台责任 - 网络平台需加强私域流量入口管理 抖音微信企业微信等应升级技术手段识别监控异常群组 [2] - 电商平台和小程序服务商需对老年人健康产品直播间进行严格前置审核与动态巡查 [2] - 建立快速下架封停机制 特别警惕养生讲堂健康咨询等敏感名称直播间 [2] 监管协同 - 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部门需深化协同 建立涉老网络欺诈专项情报共享与联合执法机制 [3] - 提升电子证据固定分析能力以应对快闪战术 重罚商家并追究技术支持支付通道提供方责任 [3] - 优化老年人网络举报渠道 开发一键举报和语音举报等简便功能 [3] 社会共治 - 子女需承担数字反哺责任 帮助父母识别网络风险并解释常见骗术 [3] - 社区老年大学公益组织应开展银发族数字素养与防骗知识普及活动 [3] - 通过监管严查 平台尽责 社会共治 家庭关爱等多维度措施构建防护网络 [3]
《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将有效解决残膜污染土壤问题
消费日报网· 2025-07-28 10:24
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现状 - 目前中国生物降解地膜年覆膜面积接近300万亩,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应用于玉米、番茄、甜菜、辣椒等10余种作物 [1] - 根茎类作物使用生物降解地膜后既解决残膜污染又实现增产,水稻使用除草膜可节约除草剂成本并提升绿色品性,旱稻种植中降解性能优势更显著 [1] - 全国传统地膜年用量超145万吨,覆盖土地2.5亿亩,长期使用不可降解地膜导致土壤污染问题 [1] 政策支持与标准实施成效 - 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支持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应用,已积累丰富经验 [2] - GB/T 35795标准2018年实施后推动行业三大变化:推广面积快速扩大至北方干旱区及特色作物区、形成全链条创新体系、生态效益显著改善土壤质量 [3] - 标准促进生产成本降低和技术突破,包括原料合成、改性加工等环节,为大规模替代传统PE地膜奠定基础 [3] 标准修订进展 - 现行标准存在降解性能国际衔接不足、材质种类待更新、需建立追溯机制等问题,2025年2月获批修订计划 [4] - 修订讨论聚焦标准名称、技术指标等9项内容,已完成共识讨论,预计8月中旬形成征求意见稿 [4] - 修订工作包括完善附录内容、补充实验验证数据及编制说明 [4]
多部门印发通知促进养老服务领域供需适配
消费日报网· 2025-07-25 14:04
政策动态 - 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明确补贴对象为经评估为中度、重度和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 [1] - 补贴项目涵盖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其中居家和社区服务包括助餐、助浴等"六助"服务及康复护理、日间托养,机构服务分为长期(30天以上)和短期(30天以内)两类 [1] - 政策旨在减轻失能老年人照护负担,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1] 行业背景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比例22% [2] - 国家卫健委同期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2] 市场影响 - 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预计带动社会资源投入,加速行业发展并提升服务效率,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1] - 政策将助力养老服务行业与市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与民生双重效益 [1]
以优质产品激发“银发消费”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7-25 14:04
政策导向与行业支持 - 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优质老年用品"惠老助企"活动的通知》,重点推动老年用品产业六大行动:产品创新、产业升级、建标准促认证、优品推广、供需对接及产融合作、数字温情行动[1] - 政策鼓励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建设老年群体行为特征数据库并发布需求洞察报告,引领产品发展趋势[1] - 支持认证机构依据适老化需求开展自愿性认证,增强产品认知度和信任度[1] - 鼓励行业协会等组织开设"银龄数字课堂"提升老年群体数字适应能力[1] 市场推广与消费激励 - 将组织开展优质适老产品遴选活动,发布《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 - 优质产品将择优推荐纳入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并鼓励地方政府将其纳入促消费补贴范围[2] - 计划联合举办"孝老爱老购物节""重阳敬老消费周"等主题活动,激发银发消费活力[2] - 鼓励线上线下渠道设立银龄专区,重点促进健康养生、家居优品、智能照护等主题消费[1][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政策鼓励老年群体和养老机构优先采购获认证产品,提升企业参与认证积极性[1] - 通过供需对接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升老年用品供需适配能力[1] - 支持建立产融合作机制,为老年用品企业提供金融支持[1]
汉庭登顶全球客房数榜首,把4.0发布会开成了一场游园会
消费日报网· 2025-07-25 13:54
公司表现与市场地位 - 华住集团旗下汉庭酒店以359,475间客房规模荣登2024年度"全球TOP50酒店品牌"榜首,成为全球客房规模最大的酒店品牌[1] - 汉庭酒店覆盖全国1000多个城市,拥有4200家门店,每年服务超1.5亿人次,是国内体量最大的单一酒店品牌[24][27] - 汉庭4.0南京首店开业三天即满房,出租率达103%,会员间夜占比71.5%,部分门店综合RevPAR突破360元[27] 产品升级与用户体验 - 汉庭4.0采用低饱和粉蓝配色设计,大堂配备云朵灯、小马自助站(10秒入住)、多功能卡座、自助咖啡与充电站[11][12] - 客房升级包括万元级家用床垫、0压记忆枕、高星级白鸭绒被、智能加热马桶及天然精油配方洗护用品[13][19] - 早餐引入"明档现做"模式和"一城一味"地域特色,并联合米其林必比登推荐美食打造"国民小馆"[13][17] 商业模式与运营效率 - 汉庭4.0实现100%模组化施工,通过工厂预制部件降低造价波动,施工周期缩短50%[28] - 人房比优化至0.17,借助华住GOP数字化管理工具提升单店盈利能力[29] - 依托华住会2.8亿会员流量,构建"低成本、快回报"模型,成为连锁酒店投资首选[27][28] 品牌定位与社会价值 - 汉庭开创酒店大堂免费开放先河,提供自习室、避雨间、充电站等公共服务,成为城市基础设施[24] - 定位"国民酒店",在高考、春节等场景提供静音楼层、免费热水等支持,年服务1.5亿人次[24][26] - 以200元左右价格提供体面住宿体验,形成"选汉庭不会错"的国民共识[27][29] 行业影响与创新 - 汉庭4.0重新定义经济型酒店标准,从舶来品模仿转向满足中国人本土化需求[18][20] - 通过供应链规模效应和数字化运营,建立行业新标杆,RevPAR表现超越同赛道竞品[27][28] - 20年持续迭代产品(1.0至4.0),聚焦中国旅人真实痛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20][26]
日用玻璃行业绿色转型蹄疾步稳
消费日报网· 2025-07-25 11:38
行业绿色转型 - 中国日用玻璃协会通过《全氧燃烧玻璃窑炉设计规范》团体标准技术审查 全氧燃烧技术可大幅降低废气量和氮氧化物排放 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1] - 行业近年来在能效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实现全面转型 积极探索绿色生产力发展路径 [2] - 生态环境部2019年出台政策加速淘汰落后工业炉窑 推动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 [3] 电熔技术突破 - 永胜玻璃率先完成"电代煤"改造 引进全国首台60平方米乳白玻璃电熔炉 跳过天然气过渡阶段直接实现电能替代 [3] - 华富玻璃全电熔窑炉解决氮氧化物/氟化物外泄问题 其研发的玻璃棉电熔窑炉日产量达96吨 单位电耗0.8千瓦时/千克 较传统电炉降低0.2千瓦时 [3][6] - 华富玻璃已开发化妆品瓶、乳白酒瓶等多条电熔生产线 累计完成近百项技术创新 获3项发明专利和18项实用新型专利 [6] 轻量化技术应用 - 轻量瓶较传统产品减重20%以上 节能15%以上 实现能耗与成本双降 [7] - 华兴玻璃全球最大轻量化玻璃生产基地月产1.4亿支啤酒瓶 通过小口压吹工艺使255克玻璃瓶减重50克(20%) [7] - 轻量瓶已应用于青岛啤酒等企业 并向白酒、调味品领域扩展 海天味业2023年通过3款轻量瓶减少玻璃用量7000吨 [7]
古城烟火变文旅消费“热浪”
消费日报网· 2025-07-24 11:17
琅琊古城旅游区表现 - 2024年2月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 [1] - 2024年"五一"假期游客突破30万人次,同比增长46%,单日最高接待量达7.8万人次 [1] - "琅琊古城和古风的适配度"话题进入抖音全国种草榜TOP10,全网综合曝光量超5.2亿次 [1] - 景区内七大核心街区采用全园沉浸理念,推出《国秀·琅琊》等大型演艺,累计演出超3万场次,其中《国秀·琅琊》演出超1100场次,观演人数达200万人次 [1] 琅琊古城运营模式与发展规划 - 采用"大型室内旅游演艺+沉浸式全景式演艺街区+N"模式,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体验引流—消费转化—复购增收"闭环 [2] - 正在实施演艺提升、业态提升等"六大工程",建设马战秀场、马戏大剧院等"十大项目",2027年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带动就业5000余人 [2] 滨河旅游带发展策略 - 以文化艺术体验为主线,打造观光、休闲、运动、美食、民宿于一体的文旅产业带 [3] - 河东区推出8条区级特色旅游线路和6条镇街特色旅游线路,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1-3天,2025年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452.8万人次,同比增长13.34% [3] - 依托河湾公园发展城市近郊游,上半年举办露营季等活动80余场次,吸引游客11万余人次 [3] - 升级12个红色研学主题产品,优化3条红色精品线路,建设"沂蒙红"思政教育综合实践基地 [3] - 围绕龙园博物馆群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举办"花朝节"等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展演售卖 [3] 汤泉旅游度假区发展举措 - 汤头温泉为全国"四大天然甲级温泉"之一,山东省唯一温泉类省级旅游度假区 [4] - 聚焦"温泉+康养",临沂市人民医院在观唐温泉设立中医馆,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进驻龙园景区 [4] - 年均输送康养人才160名,建立艺校、财校研学实习基地 [4] - 打造在地文化IP,创排小剧《赶头汤》等,落地12家非遗体验项目 [4] - 举办温泉季、音乐季等活动,策划琅琊勇士冰雪嘉年华,打造3条特色街区(康养、购物、美食) [5]
福建南平做活“一瓶水”文章
消费日报网· 2025-07-24 11:17
行业投资动态 - 福建省南平市集中签约12个水产业项目,涵盖茶饮品、包装饮用水和水科技研发等领域,总金额达13.59亿元 [1] - 南平市政府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水产业研究、政策制定、市场拓展等方面深入合作 [1] 资源禀赋优势 - 南平年均水资源总量275.1亿立方米,占福建省23.06%,人均水资源量1.18万立方米,是全国6.1倍 [3] - 南平已建成水库472座,总库容18.1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6.58% [3] - 南平水质优异,主要流域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Ⅰ-Ⅱ类水质比例持续保持100%,已探明47处优质矿泉水点,偏硅酸含量普遍高于30mg/L [3] - 南平茶叶面积占福建省五分之一,是红茶、乌龙茶、白茶的重要产地 [3] 产业发展现状 - 南平形成"一区、多点"现代水产业空间布局,武夷新区水产业园占地4600多亩 [4] - 麻阳溪引调水工程每日输送27万吨原水,吸引华润怡宝、农夫山泉等龙头企业入驻 [4] - 产业链延伸至医疗用水、化妆品等领域,温泉康养、功能性饮用水等"水+"产品持续开发 [4] - 2024年1-5月南平市水(酒)产业产值1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8家,产值12.73亿元 [4] 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 - 南平建立"链长+链主+专班"工作机制,设立四大惠企平台提供全链条服务 [5] - 出台《南平市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产业扶持政策 [5] - 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强化生态优势转化 [5]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天然饮用水、茶饮料、功能饮料等健康饮品制造 [6] - 拓展温泉康养旅游产业,推动"水+"产业向医疗功能水、化妆品延伸 [6] - 通过钓鱼大赛、体育赛事等促进水资源与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6] - 创新"河湖+"经济模式,推进生态价值转换与区域发展融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