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搜索文档
坤河旅游描画文旅融合新图景
消费日报网· 2025-06-05 10:57
公司发展历程 - 2009年成立以来以"文旅+"战略为引擎,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黄河国际生态城打造文旅产业矩阵 [1] - 2011年首期项目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开业创下单日3万人次接待纪录 [2] - 2014年投资建设欧乐堡梦幻世界,2020年打造生态型动物王国,2024年构建温泉度假综合体,形成阶梯式投资模式 [2] 文旅产业布局 - 通过"主题公园+文化博览+生态度假"立体布局建立四季无休的文旅矩阵:春季博物馆群、夏季水上世界、秋季动物王国、冬季温泉度假 [3] - 2020年华林园风景区项目启动,融合清华大学古建科研成果与20个主题展馆,形成"文化+娱乐"双核驱动 [3] - 度假区年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次 [3] 政企合作与区域经济影响 - 齐河县提供从土地供应到项目审批的全方位支持,华林园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仅用时8个月 [4] - 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带动周边土地增值、基建升级及餐饮、交通、文创等配套产业链发展 [4] - 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形成以文旅产业撬动城市能级提升的可复制经验 [4] 战略定位与社会价值 - 构建"可游、可学、可研、可商"的文旅生态系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 在产城融合、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多维度展现民营企业的时代担当 [4]
“水运江阴”暖心服务再升级 15项措施绘就船民“幸福航线”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7:08
5月30日,江阴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江阴海事局、夏港街道三元村等单位,在三元村船民驿站开展"水 运江阴"暖心服务船民"一件事"若干措施发布暨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发布四大类共15项暖心服务举措, 通过"数字赋能+民生关怀"打通服务船民"最后一公里",让长江航运一线的"流动主力军"真切感受 到"家"的温度。江阴市副市长六扬出席活动。无锡市交通运输局、江阴海事局、江阴市交通运输局、无 锡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江阴市纪委监委、市政协第八民主监督员小组、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江阴市 夏港街道党工委相关领导、江阴邮政公司相关负责人及部分单位党员志愿者、特邀船民代表共同见证。 发布会上,各部门详解服务举措,构建"航行、政策、生活、监督"全周期服务网。 航行服务更高效——江阴船闸与海事部门联合优化长江锚地调度机制,通过"海事通"APP实现待闸 船舶"分区停泊、就近分配",300个泊位保障让船舶"待闸有地停";每日公布"通闸时间窗",破解船民 待闸时间不确定难题;超大集装箱船舶可享"申请即响应"全程护航;待闸区增设系缆设施及红绿灯,通 过"红绿灯控制+远程无线高频"模式高效分段放行;建立"内河-长江"全流程应急通道,确保船舶受 损、船员 ...
宿迁:白酒之都精绘“酒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0:51
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 宿迁正在全力推动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以白酒为重点、多品类酒竞相发展的产业集群,白酒行业产值占江苏近八成、占全国5 8% [2] - 洋河股份智能酿酒115车间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生产效率提高2 5倍,用工节约80%,出酒率提高2%—3%,优级率提高10%—15%,吨酒成本降低35 5% [2] - 宿迁市锚定"千亿级白酒产区"建设目标,2024年酿造(酒)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 4%,正朝着千亿级目标稳步迈进 [2] 酒旅融合发展 - 宿迁通过白酒文化与旅游体验的深度结合,让游客沉浸式感知酿酒工艺精髓,解码中国酒文化基因 [5] - 洋河酒厂景区和项王故里景区深度融合酒文化与历史文化,五一假期期间演艺演出由日常17场增加至60余场 [4] - 乾隆江南御酒庄园集白酒酿造、生物科技研发、酒道文化传播、体验式旅游与场景文化消费等功能于一体,以酒庄模式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5] 产业与城市融合 - 宿迁正把酒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酒都公园、洋河大道、金樽坊酒街、"红高粱"酒文化体验基地等标志性工程建成运行 [5] - 洋河酒厂、双沟酒厂创成全国酒文化工业旅游示范点,洋河酒厂文化旅游区创成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5] - 宿迁正在多样化、差异化打造酒文旅项目,推动"酒旅融合"走得更深 [5] 经贸合作与平台建设 - 第七届运河电商大会签约128个项目,涉及新材料、机电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以及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宠物经济等新经济业态 [1] - 中国(宿迁)白酒之都文化旅游节已连续成功举办5届,成为彰显酒都品牌效应、推介宿迁文化旅游资源、开展经贸招商的重要平台 [1]
搪瓷行业深入开展绿色低碳行动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0:51
同时,加快搪瓷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十分重要。宋玉平表示,企业在数字化技术推动转型中,要规划好 数字化转型方案,整合好数字化资源,应用好数字化先进技术,利用好数字化平台,维护好数字化信息 安全。 "协会已就开展搪瓷行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启动工作做出工作部署,'绿色创新·数智赋能'是瓷釉行业高 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搪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瓷釉专委会主任贾力锋指出,未来,行业要坚持 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化制造,拓展市场空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 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倒逼行业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通过增强 行业内生动力,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推动搪瓷行业实现稳步高质量发展。 "报告为行业发展指明了两点方向,积极推进绿色制造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 值。" 中国搪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宋玉平告诉记者。 "当前,深入开展绿色低碳行动,推动企业向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化方向升级发展,是实现行业高 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宋玉平表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行业低 碳绿色生态水平的主要内容。企业在绿色低碳推进中,要注重方法探讨和做法 ...
为平台经济注入“公平”基因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0:51
平台经济监管新规出台背景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平台收费应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并禁止八类不合理行为[1] - 平台经济已成为中国数字经济重要支柱,直接带动就业超40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1亿人[1] - 2023年中国网络零售额达15.4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持续提升[1] 新规核心内容 - 要求平台在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收费项目、规则、标准,标明不同交易条件下的收费标准[2] - 严禁重复收费、只收费不服务等行为,倒逼平台提高透明度和服务质量[2] - 制度依据包括《价格法》《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核心法律,为监管提供执法边界[3] 对行业的影响 - 将改善中小商户面临的"平台困局",如服务套餐复杂、广告捆绑销售、营销资源内卷等问题[2] - 推动平台从"加价收费"模式转向"降本增效",构建更合理的商业闭环[4] - 借鉴欧盟2019年《促进在线平台商业用户公平处理法案》经验,体现治理现代化理念[4] 长期发展意义 - 标志着平台经济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治理"阶段[4] - 通过制度注入"公平"基因,有望激活市场活力、增强社会信任[4] - 在流量红利退潮背景下,促进平台经济长久可持续发展[4]
端午假期出游“新风尚”激发消费“新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0:38
端午假期旅游市场概况 - 端午小长假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6.57亿人次,日均2.19亿人次,同比增长3.0% [1] - 短途游、周边游仍是主流,同时划龙舟和文化研学成为新兴旅游方式 [1] - 北京市公园接待游客449.21万人次,同比增长14.67%(2024年为391.74万人次) [3] - 北京游客量前三的公园:天坛公园30.48万人次、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28.7万人次、颐和园26.34万人次 [3] 文化体验活动表现 - 太行水镇推出六大主题活动与全天候沉浸式演艺,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融合 [1] - 北京各市属公园推出科普游园会、艺趣游园会、文化游园会等系列特色活动 [3] - 2025千帆音乐季·奇遇海音乐节吸引近7万人到场,首次融合音乐、电竞、文旅 [8] - 音乐节共有19组音乐人和2支电竞战队参加,创新打造多元文化盛宴 [8] 龙舟运动发展情况 - 龙舟观赛最火爆城市:广州、佛山、杭州、岳阳、成都 [7] - 龙舟观赛人群中外地游客占比18%,境外游客规模较平日增长64% [7] - 广西(钦州)-东盟海上龙舟公开赛有16支国内外队伍参赛,包括东盟地区队伍 [7] - 俄罗斯交换生参与龙舟比赛,显示这项运动正在国际化 [7] 旅游消费新趋势 - 游客更倾向于穿着古装游览景区,体验历史文化 [3] - 太行水镇活动呈现"白昼市井烟火,星夜光影传奇"的沉浸式体验 [1] - 音乐节创新性地将电竞与文旅结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8]
从草原到维园:跨越2000公里的文化对话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6:27
活动规模与参与度 - 第三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行 省级同乡社团参与数量增至30个 较去年增加2个 [1][6] - 活动摊位数量近300个 较去年220个摊位增长36% 规模创新高 [1][6] - 去年第二届活动吸引超过20万人次入场 本届预计客流规模进一步扩大 [1] 内蒙古特色展区内容 - 香港内蒙古社团联谊总会设置3个特产摊位(ZA01-ZA03) 提供风干牛肉 奶干 奶酪等草原特色食品 [3] - 设立2个熟食摊位(FB29-FB30) 首次推出烤羊腿和内蒙古咖啡 同时供应羊杂汤 肚包肉等传统硬菜 [3] - 设置运动娱乐摊位(YD06) 开展羽毛球游戏互动环节 参与者可获精美奖品 [3] 文化表演活动 - 6月2日晚举办内蒙古专场文艺演出 国家一级演员齐峰现场演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代表作 [5] - 内蒙古艺术剧院呈现蒙古族民歌 马头琴演奏 呼麦演唱及民族舞蹈等多元节目 [5] - 蒙古族歌手在熟食摊位旁现场献唱 营造沉浸式草原文化体验 [3] 活动特色与创新 - 本届新增创科体验区和体育竞技区 活动种类较去年进一步丰富 [6] - 实现一站式体验全国30省份美食 特产及民俗文化 促进跨地域文化交流 [6] - 通过美食 表演 互动游戏等多维度展现内蒙古草原文化特色 [3][5]
泉州漆线雕万象 AR数字焕千秋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1:04
公司参展情况 - 公司首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携15件漆线雕作品亮相 [1] - 由国家级高级技师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非遗传承人黄培聪带队参展 [2] - 参展作品包括《憧憬》《盛世唐朝 百年好合》等代表作 [3] 核心工艺技术 - 漆线雕以精细漆线为材料 采用"盘 结 绕 堆"等传统技法 实现"以线代画"的艺术效果 [2] - 独创蓝紫色漆线配方 突破传统金线范式 精准还原青花瓷神韵 [6] - 将漆线雕与陶瓷 玉石 木雕等材质跨界融合 拓展工艺表现维度 [6] 代表作品分析 - 《憧憬》以"中国白"瓷雕为基底 采用蓝紫色漆线演绎青花瓷韵味 塑造凝望少女形象 [5] - 《盛世唐朝 百年好合》选用中国红瓷为载体 融合金箔技艺与漆线缠绕技法 展现盛唐气象 [5] - 作品多次获全国展赛金奖 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等机构收藏 [2] 行业发展策略 - 计划开发AR漆线雕体验程序 实现纹样动态演绎 增强观赏互动性 [7] - 持续开展材料创新 将新型复合材料与传统技艺相结合 [7] - 未来将开发"海上丝路"系列作品 以闽商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 [7] 非遗传承举措 - 开展"传统手工艺技艺进课堂"公开课 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6] - 秉持三大创作理念:坚守文化根脉 传承匠人精神 追求守正创新 [6] - 漆线雕发源于福建泉州 有1400多年历史 是中国漆艺文化瑰宝 [6]
磁州窑火融今技 瓷枕健康应时需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1:04
磁州窑文化传承与创新 - 磁州窑是世界最大的民窑体系,中国艺术陶瓷的起源,肇始于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鼎盛于宋金元明时期,至今窑火不断 [3] - 磁州窑以白地黑绘技法开创文人水墨瓷画先河,诗书画印与陶瓷的完美融合将中国陶瓷画艺术推向了巅峰,白地黑绘、红绿彩是中国彩绘瓷之鼻祖,对后世青花瓷、五彩瓷的发展影响深远 [3] - 磁州窑的装饰技法蔚为大观,为世界陶瓷装饰技法之冠,涵盖文学、民俗等领域,被美、英、法、德、日等国的30余家世界顶级博物馆珍藏 [3] 公司产品与技术创新 - 大家陶艺有限责任公司携梅瓶、瓷枕、茶具等百余件经典与创新之作首度亮相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以沉浸式宋韵展台展示磁州窑"守古韵、开新篇"的工美故事 [2] - 磁州窑紫金茶道系列坚守传统工艺内核——全手工拉坯而成,融入创新设计——以太行山优质瓷土与西藏观音山之土入泥,釉质丰厚温润,精华内敛 [4]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安际衡将古法汉方与氛香疗法融入瓷枕,研发出凹形双峰结构瓷枕,结合人体工程力学防落枕设计,枕内暗藏药仓,可置入云南白药特制四季养生药包 [4] 行业发展趋势与品牌建设 - 本届博览会以"工美中华,向品而兴"为主题,强调工艺美术产品需具备艺术品质与文化内涵,并通过品牌化建设提升行业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5] - 磁州窑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传统工艺保护与非遗传承人培养,结合现代技术提升产品工艺与设计水平,打造研学、旅游、电商运营一体化,推动磁州窑文化与产业向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5] - 展出的磁州窑作品《祥龙纹瓶》深植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原件收藏于日本神户白鹤美术馆,将龙的威严与灵动巧妙融入瓶身设计,瓶肩与瓶底以菊花瓣纹覆盖支撑,夔龙目圆齿尖、须发飘逸 [5]
让传统节日释放消费新动能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1:03
传统节日消费创新 - 端午节消费空间被低估 传统观念局限于吃粽子、划龙舟等活动 但实际存在大量待开发细分市场[1] - 艾草制品形成特色产业 贵州省务川县开发出艾条、艾茶、艾浴包、艾草精油等40余种产品[1] - 手工艺品市场活跃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工坊制作端午香囊等手工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1] 文旅融合消费场景 - 龙舟赛事带动多元消费 广州组织超20场龙舟民俗活动 推出"观赛+旅游+购物+美食"定制产品[1] - "节日+非遗+民俗+演艺"模式兴起 多地通过创新形式激发非遗产品消费活力[1] - 亲子游需求旺盛 端午节恰逢儿童节 亲子游和家庭游成为出行主力军[2] 旅游及娱乐消费 - 周边游热度飙升 马蜂窝数据显示各地"周边游"热度平均涨幅超过50%[2] - 影院票房表现亮眼 2025年端午档新片预售总票房(含点映)突破1000万元[2] - 传统食品消费增长 粽子、咸鸭蛋等节日美食及餐饮、礼品市场迎来消费热潮[2] 消费模式创新 - 打破传统思维限制 通过创新形式开发端午节消费市场潜力[1][2] - 构建多元消费场景 将传统节日与旅游、购物、美食等元素相结合[1][2] - 特色主题产品受追捧 本地民俗游等特色产品预订热度高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