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搜索文档
投资者需求“迭代” 券商财富管理多维破局寻增长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 谭楚丹 孙翔峰 2024年"9·24"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以来,A股市场回暖,日均成交额明显增长,且已站稳2万亿元关口。 ETF投资崛起与配置觉醒 多位券商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过去一年,伴随A股吸引力上升,投资者的投资习惯、配置需求、投资偏好发 生显著变化。 "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配置热情显著增强"是多名受访人士观察到的明显变化。中泰证券首席财富官胡增永谈到, 当前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呈现"指数化""机构化""配置化"三条较为清晰的主线,"指数化"带来低成本的β(贝 塔)收益,"机构化"解决了产品选择与风险控制,"配置化"则实现收益增强与风险对冲,协同推动个人投资者 从"追涨杀跌"的1.0时代,迈入"资产配置"的2.0时代。 其中,ETF成为备受追捧的投资工具。"个人投资者对ETF等工具的认可度大幅提高,特别是宽基指数和行业主题 ETF。"兴业证券首席财务官许清春表示,这一变化主要源于投资者对指数产品分散风险、运作透明、成本低廉等 特点的认同。从数据上看,同一时期兴业证券非货ETF的参与客户数量提升了11倍。 多名受访券商 ...
减少无效投资 “放水养鱼”激活市场活力——专访深圳市前副市长唐杰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5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如此总结。 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基础研 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 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 提升,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成长;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不断增强,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 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但在创新生态建设中,企业和政府仍面临激励不足、定位模糊等问题。而以高校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则 面临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和利益分配机制不畅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十五五"我国完善和提 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近日,就创新生态建设,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其中的 定位和作用,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深圳市前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 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 要因地制宜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世界 ...
烽火通信拟斥资不超1.5亿元回购注销股份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5
回购计划详情 - 公司计划以7500万元至1.5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 [2] - 预计回购185.05万股至370.1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146%至0.291% [2] - 设定回购价格上限40.53元/股 不超过董事会决议前30日交易均价的150% [2] 资金与财务影响 - 按最高回购金额1.5亿元测算 占公司总资产0.35% 占净资产1.07% 占货币资金4.16% [3] - 回购资金不会对经营、财务、研发、偿债能力及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 - 回购完成后不会影响上市地位、股权分布及控制权稳定性 [3] 实施安排与目的 - 回购股份将全部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2] - 回购期限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6个月内 [2] - 回购目的系基于对公司发展信心与股票价值判断 旨在维护投资者利益与增强市场信心 [2]
物流无人车商业化提速 多方合力破解运输降本“最后一公里”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3
末端配送成本占到物流总成本超30%,且随着人力成本持续上升,无人配送需求日益迫切。据了解,在 政策、市场、成本三方面加持下,无人车在医药、重物配送、快递等领域纷纷落地,商业化取得显著成 果。这背后,出现了不少上市公司的身影。 行业按下加速键 日前举行的2025全球智慧物流峰会无人车论坛上透露了一组数据:截至2025年9月,中国3600个区县 中,超1900个已支持无人车上路,占比过半,政策支持范围仍在持续扩大。 市场需求爆发成为行业发展的"助推器"。无人车论坛上,中盈医药集团董事长庄怀凯深有体会:"在医 药流通中,配送对药品质量至关重要,但传统隔日、次日达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需求。尤其是加急 药品,客户对时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末端配送成本占物流总成本比例超过30%,且人力成本持续上升,而即时零售市场规模的扩 大,进一步加剧了运力缺口。润泽汇数字科技控股集团董事长毛中吾跨界进入物流行业后,也发现了重 物配送的痛点:"全国有70万个水站,销售一桶水的物流成本很高,同时水店从业者年龄偏大,送水体 力消耗大,这些都需要技术来解决。" 成本下降则为行业商业化扫清了障碍,目前无人车已进入价格快速下降通道。 ...
交投低迷 年内20家港股公司私有化退市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2
在这一低成交背景下,虽然近一年长虹佳华股价累计涨幅已超过100%,但想要将获利落袋为安并不容 易。四川长虹的下属全资子公司安健控股作为长虹佳华的重要股东就表示,"长虹佳华股价长期低于净 资产,难以利用港股平台进行资本运作,上市公司平台优势难以体现,公司也无法通过港股上市地位实 现持股的理想退出;为维持长虹佳华上市地位,受限于公众持股量等规定,目前安健控股所持可转换优 先股转换为普通股在操作上受到限制。" 在交投低迷之下,不少港股公司都选择了私有化退市之路。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有20家 港股公司以私有化的方式退市。最新一家完成私有化退市的是晋安实业,其在今年9月19日实现私有化 退市。 选择私有化退市的港股公司,其原因几乎都离不开股票交投低迷、丧失应有的融资能力以及继续维持上 市地位和合规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此前一家从港股退市的公司负责人就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港股市场作为一个极为市场化的市场,往往 只有头部公司才能获得资金青睐,无论是二级市场还是融资都是如此。虽然港股有闪电配售等极为便利 的融资制度,但一旦丧失资金青睐,任何便利的制度都不起作用,我们上市十多年一直没有融到资,未 来也看不到希望,只能 ...
烽火通信拟斥资不超1.5亿元 回购注销股份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1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计划以7500万元至1.5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回购股份 回购价格上限为40.53元/股 [1] - 预计回购185.05万股至370.1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146%至0.291% [1] - 回购期限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6个月内 全部股份将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1] 回购资金财务影响 - 按最高回购金额1.5亿元测算 占总资产比例0.35% 占净资产比例1.07% 占货币资金比例4.16% [2] - 回购资金不会对日常经营、财务、研发及债务履行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 - 回购实施后不会影响公司上市地位和控制权变化 [2] 回购动机 - 基于对公司未来稳定发展的信心和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 [1] - 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并增强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1]
社保险资持仓市值创新高 耐心资本成A股“压舱石”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1
证券时报记者 陈见南 去年9月24日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以后,以国家队、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为代表的耐心资本持续加码入市,持仓 市值攀升至历史高位。 这不仅为市场注入稳定增量资金,更通过长期投资逻辑平抑短期波动,成为A股百万亿元市值生态背后的核心"压 舱石"。 耐心资本持仓创新高 与耐心资本积极入市形成呼应的是,个人投资者开户数在"9·24"以来也迎来大幅增长,成为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 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单月A股投资者账户新开户数达684.68万户,环比增加274.67%,创2015年6 月以来的新高。今年以来,A股新开户数经历了较为明显的起伏,2025年3月开户数大幅增长,达到306.55万户, 创出年内新高,也创出"9·24"以来的单月次高。8月市场行情爆发,开户数进一步增长到265.03万户。 与2024年10月单月684万户的开户规模相比,今年8月A股新开户数仅约为其38%左右。这表明当前个人投资者入市 节奏仍相对温和,散户入场行为仍处于理性区间。从整体来看,"9·24"以来A股新增开户数达2879万户,较此前11 个月累计开户数大增超80%。 两融持续扩容 融资融券作为反映市场信 ...
电力市场化改革涉深水区 电价下行重构行业格局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10
核心观点 - 电力市场化交易比重提高推动电价下行趋势 对发电企业收益和投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 [1][2][3] - 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导致市场供大于求 光伏电价降幅尤为明显 [6][7] - 发电企业需通过成本控制、交易能力提升和商业模式创新应对市场挑战 [8][9][10] 电价下行表现 - 龙源电力上半年所有发电业务平均上网电价399元/兆瓦时 同比下降23元/兆瓦时 其中风电下降16元至422元/兆瓦时 光伏下降5元至273元/兆瓦时 [2] - 大唐新能源上半年净利润率从29.90%下降至27.89% 主要受电价下滑影响 [2] - 山东2025年新能源竞价中光伏机制电价0.225元/kWh 较煤电基准价0.3949元/kWh下浮43% 风电机制电价0.319元/kWh下浮19.2% [1][6] 电价下行驱动因素 - 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60.9% 1-6月全国市场交易电量2.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 [4][5] - 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电量无差别参与市场交易 推动电价由市场供需决定 [2] - 动力煤价格中枢下移使火电成本下降 火电企业以地板价竞争挤压新能源电价空间 [3] - 光伏装机迅猛增长 上半年全国太阳能新增装机2.12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 [6][7] 市场改革进展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获批 建立跨网交易目录电价和统一结算规则 [5] - 19个省级现货市场试运行 山西广东等6省现货市场正式运行 省间区域省内中长期交易常态化 [5] - 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公布新能源机制电价的省份 为后续省份提供重要参考 [1] 企业应对策略 - 发电企业重构光伏项目测算模型 加强靠近负荷中心项目开发 分析各省交易规则开发新模式 [1][10] - 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建设运营成本 提升电力交易能力 调整电源结构和投资策略 [9][10] - 利用储能参与峰谷价差套利 布局虚拟电厂参与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市场 [8] - 探索长期购电协议锁定稳定电价收入 拓展投融资渠道 [10] 行业影响展望 - 新能源占比扩大将加剧电价波动 目前风电光伏占电力总装机比重不到20% [8] - 电价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 整体面临下行压力但部分时段区域可能上涨 [10] - 需关注新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数据中心等绿电消费新增长点 [8]
新能源时代电价将走向何方?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07
未来,电价是上行还是下行? 根据这一派的观点,过高、过低的电力价格都不利于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保持电价平稳、理性、有序 的上涨预期,不仅是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实现高 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应成为政策制定和市场机制设计的核心共识。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高雨禾表示,观察未来电价的变化,应置于一个明确的框架下看待,即中 国新增电力需求将全部被新能源满足,新能源将逐步替代煤成为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在新能源发电 的技术成本进一步下降、新能源电价进入市场后,电价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2025年'136号文'的落地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保量保价'的时代已经结束。"高雨禾指出,今年以来,央国 企新能源投资战略已从分布式与集中式并重,转向侧重大规模集中式项目。从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已经 出台的新能源入市的执行细则来看,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光伏项目全额上网可能性极低,户用光伏面临并 网容量限制,分布式项目普遍存在消纳难、现货价格低等问题。相比之下,集中式项目凭借规模化效应 和跨省交易进一步放开的利好趋势,成为投资项目的"香饽饽"。 另外,由于新能源项目不再"保量保价",发电企业的业务 ...
两部委明确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07
一方面,部分园区存在主导产业模糊、同质化竞争突出问题,有的园区同时布局十余个产业,资源分散 导致"样样有却样样不精";另一方面,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足、数字化转型滞后、绿色低碳设施缺位等 问题,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要求存在差距。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从特色化、集约化、数智化、绿色化、规范化五大方向入手,明确7个方面、19个发展导向,为工业园 区从"量的快速增长"转向"质的有效提升"提供行动指南。 业内专家分析,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有力推动工业园区做强特色产业、优化空间治理、培优市场主体、 提升创新能力、强化绿色安全,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载体支撑。 作为工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我国工业园区已形成规模效应,但随着内部改革深化与外部环境变化,发展 瓶颈逐步显现。 业内专家认为,零碳园区的跨界创新不仅是企业间融合,更包括产业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耦合。目前,江 苏苏州工业园区、云南宜良产业园区等已率先探索零碳转型,通过产业与能源系统深度耦合,实现碳排 放强度持续下降。 此外,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开展产业转移发展对接,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