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搜索文档
消费微力量撬动大市场
中国青年报· 2025-04-29 09:12
野菜经济兴起 - "打野"(挖野菜)从小众爱好发展为大众休闲方式,年轻人参与度显著提升,如北京90后宝妈计划带孩子体验挖野菜[1] - 挖野菜话题在小红书浏览量达2亿次,形成"野菜社交圈",年轻人通过挖野菜获得治愈感[2] - 挖野菜工具销售火热,部分商家月入10万元,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推出挖野菜旅游专线,如成都200多元"治愈之旅"套餐含挖野菜活动[2] 露营经济带动产业链 - 露营形式多样化,出现"营地+研学教育""营地+音乐会"等新业态,吸引更多人参与户外活动[2] - 便携式储能电源需求激增,湖南纽思曼公司研发轻量化高储能移动电源,去年跨境电商海外销售额达2.8亿元[3] - 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1.44万亿元[3] 宠物经济与露营融合 - 带宠物露营成新趋势,年轻人视宠物为家人,推动"它经济"与露营经济融合[6] - 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数量达1.2亿只[6] - 企业加速布局人宠共同出行产品,如智能宠物行李箱和宠物友好露营地[6] 国潮文化消费增长 - 国产IP"谷子"(周边商品)交易额反超日本IP,达后者的1.2倍,哪吒IP销量激增2346.2%[7] - 浙江温州水头镇转型宠物用品生产重镇,利用皮革边角料生产狗咬胶,诞生两家上市公司[7] - 山东曹县汉服产业年销售额12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开启全球化进程[8] 新消费推动经济回升 -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消费成为增长主引擎[4] - 年轻人"小需求"催生新业态,如"挖野菜+"旅游、汉服产业等,推动消费市场多元融合[8]
AI赋能 消费焕新
中国青年报· 2025-04-29 09:12
文章核心观点 人工智能在消费世界探索成为更懂人的智能助手,中国制造业具备智能化变革实力,消费结构升级带来变革,年轻群体推动消费新场景,人工智能助力消费品工业焕新及中国制造转型 [1][2][5][7] 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应用 智能汽车 - 汽车智能座驾发生变化,人在座舱说话表达体验感受,大模型理解后形成任务清单调动车上单元执行,想象空间无边界 [1] 数控机床 - 数控机床因智能数控系统软硬件搭配有自主学习能力,从执行者变思考者,提升加工效率和精度,推动多领域智能化变革 [1][2] 宠物用品 - 智能宠物用品探索解决宠物主出差痛点问题 [3] 运动装备 - 智能运动手表监测身体指标,AR智能眼镜针对不同运动场景迭代升级,能定制训练计划并实现交互 [3] 文旅领域 - 景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带来文旅消费新可能,如江苏景区虚实结合体验、多地景区“AI玩法”及上海将举办VR艺术大展和项目 [3] 中国制造业现状 - 中国制造规模保持全球第一,2010 - 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升至34%,实现全产业链全覆盖,4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2] 消费结构升级 居民消费结构 - 服务性消费占比上升,交通、教育等领域需求增长显著,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使消费偏好转向情绪价值和质价比,健康与数字消费理念渗透各年龄段 [5] 消费者需求趋势 - 情绪价值、质价比及可持续消费成核心诉求 [5] 年轻群体消费特点 投资领域 - 年轻人舍得投资领域依次为体验消费、个人成长、生活方式、兴趣爱好 [5] 消费偏好 - 年轻人为情绪和快乐付费,追求体验至上,智能家电成交额倍增,3D真人手办受青睐 [6] 对消费市场影响 - 年轻人从功能满足转向体验升级、追求个性,给消费市场带来机会与挑战,未来消费市场将成情感交流和文化创造平台 [6] 未来发展趋势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促进“人工智能 + 消费”,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人机协作消费生态加速重塑,助力中国制造转型 [7]
“五一”将至,请看这份消费避“坑”指南
中国青年报· 2025-04-29 07:19
"网红探店"滤镜碎了一地?"超值套餐"暗藏强制消费?"盲盒"爆款可能是智商税?新消费形态花样百 出,但也要小心暗礁,以免陷入商家的消费套路! "五一"小长假到来之际,中国青年报结合政策新规、热点案例,出炉一份消费避"坑"指南,助你一键识 别套路话术、拆解隐藏条款、预警高风险场景,炼就"火眼金睛"。 警惕健康食品"伪科学"营销 近日,北京等15地消协、消保委联合发布了涉厨店、文旅等领域的消费洞察报告。其中指出,"买保健 品上当"不再是老年人专属,26至45岁的群体在营养健康消费市场中占比达79.8%,而商家宣传的"速成 健康""速成美丽""速成减脂"等成了年轻消费群体不可逾越的"坑"。同时,营养健康消费纠纷呈现出虚 假宣传技术升级、非法添加隐蔽化、新型消费场景风险集中三大特点。 你会在直播间跟风"买买买"吗?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4月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全国 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862.5万件,其中网购投诉举报1318.6万件,同比增长4.6%。 在网购的诸多形式中,网红带货、店主直播、导购直播等多样化的网络直播纷纷涌现,虚假宣传、质 量"翻车"、退换货困难等诸多问题成为诉求热点。2 ...
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新动能
中国青年报· 2025-04-29 07:12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 [4] - 政策多措并举推动不同年龄人群"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包括育儿消费补贴、休息休假权益保障、适老化改造等 [4] 育儿补贴政策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与山东青岛出台实施细则,生育三孩及以上家庭最高可申领10万元育儿补贴 [5] - 飞鹤、伊利、君乐宝等奶粉企业推出总额超40亿元的生育补贴计划,伊利和君乐宝为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发放不少于1600元补贴 [5] 休假权益保障 - 《行动方案》明确保障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与小长假连休,促进错峰出行和消费 [6] - 政策落实让上班族通过"拼假"灵活规划假期,释放消费潜力,例如员工利用年假与"五一"连休实现错峰旅行 [6] 银发消费市场 - 政策推进适老化改造,发展银发旅游产业,例如Y419次"美丽中国乡村"康养专列提供全链条适老化服务,配备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 [7] - 适老化改造覆盖社区设施和文旅服务,如口袋公园增设适老化设施,旅游专列优化食宿行医等环节 [7][8] 企业响应 - 婴幼儿产品企业如飞鹤、伊利、君乐宝积极参与生育补贴计划,总额达40亿元 [5] - 旅游行业推出银发专列服务,例如Y419次专列针对老年人需求设计行程,提升出行体验 [7]
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首都共青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青年报· 2025-04-29 06:4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 旨、加强道德修养。"团北京市委始终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在"学查改"上见真章,在学干结合上求 实效,高质量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学细悟"学"有深度,领导班子领学 促学,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为分管领域讲党课等方式,带领党 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学 出坚强党性、学出使命担当。对标对表"查"准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全面深入查摆问题,高度重视纪 检监察、监督巡查、审计监督、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信访等途径反映的问题,逐项查找在落实中央八 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建立问题清单。精准施策"改"出成效,系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持之以恒正风肃 纪,党风政风焕然一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团北京市委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全面 领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深远用意。提高政治站位,充分 ...
高校网络育人能力提升研讨会在南航召开
中国青年报· 2025-04-28 17:4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伟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仟煜 记者 李超)4月26日,高校网络育人 能力提升研讨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16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全 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等省内外高校思政工作骨干参会。 研讨会现 场。主办方供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甄良在致辞中表示,南航始终秉承"航空报国、贡献国防"的光荣使命,坚持 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徐川思政工作法"为代表的思政品牌,构建了南航特 色"大思政课"体系。他希望大家以研讨会为契机,充分交流经验、分享智慧,共同探索深化网络思政育 人模式,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鲤鲤在致辞中指出,为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做到 把握时代脉搏,主动超前布局,营造数字思政"新生态";聚焦思想引领,有力应对变局,奏响网络育 人"主旋律";坚守育人初心,奋力开拓新局,汇聚立德树人"强动能"。 南航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川流不息"思政团队负责人徐川汇报了"南航徐 川"公众号运营十周年的成果。自2015年创立以来 ...
“手机戒断”小组找到了“天然解药”
中国青年报· 2025-04-28 10:01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对于被手机和网络牢牢绑定的数字原住民来说,或许是一种独特的生命 体验,一种对技术异化的反思与纠偏——将目光拽进辽阔天地,重新激活身体感官,去认真打量、触 摸、连接一个真实的自然世界,一个再逼真的数字建模也无法复制的世界。 慷慨的大自然仿佛自带"疗愈"功能,是人们天然的"能量补给站"。对此,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生物 学家等都曾试图给出科学的解释,甚至在有的国家,医生会给患者开出"自然处方",国家公园也成"处 方药"的一种。这或许并不难理解,人类从自然中演化而来,我们的祖先曾跟随二十四节气感受自然的 律动,在四季枯荣中领悟生命的哲学,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早已刻进我们的基因。 除了"打鸟",还有人爱好观云,"收藏"不同形态的云彩;有人沉浸于户外徒步,行走在山川湖海间;有 人在荒野中搭建帐篷观察星空,也有人对挖野菜、户外野餐乐此不疲……年轻人以不同的方式奔向旷 野、重返自然,除了对自然的本能亲近,也是一种连接其他生命的需要。 在《亲生命性》一书中,作者、社会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认为,人类潜意识中寻求与其他生命的联 系,人类关注自然和其他生命形式并与之联系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有遗传基础。 ...
仨理工科女生易拉罐巧做“凤冠”变废为宝
中国青年报· 2025-04-28 07:48
环保创意与传统工艺融合 - 安徽工业大学3名大一女生耗时4周用20个废弃易拉罐制作珠翠凤冠,融合传统美学与环保理念,在校园和网络引发关注[1] - 创作源自学校"创造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开发"课程作业,要求利用废品再造新物,同时团队对传统工艺有共同热爱[1] - 课程通过"每日一设想、每周一交流、每学期一创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1] 材料与工艺创新 - 使用易拉罐金属质感模仿传统金属饰品效果,蓝色翠羽部分通过裁剪、喷漆模仿点翠工艺,凤凰纹样需绘制、裁剪、喷涂金漆并镶嵌立体鳞片[2] - 创新采用快递包装泡沫小球仿制珍珠配饰,借鉴景泰蓝掐丝珐琅技法用金属细丝装饰翠羽边缘以增强层次感[2] - 凤冠形制参照明代样式,融入艺术家王依雅《繁空录》设计元素,并通过历史文献雕琢细节[3] 制作挑战与非遗传承思考 - 制作过程中面临胶水控制不当导致漆色脱落、挑牌承重问题等挑战,最终通过铁丝加固解决[3] - 团队认为传承非遗需融入现代理念而非简单复刻,用易拉罐制作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形式[4] - 尽管简化工艺,团队仍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的复杂性和非遗传承人的匠心[4] 传统美学内涵与传播价值 - 凤冠采用红、金等象征吉祥的鲜艳色彩,龙凤云纹承载美好寓意,线条设计展现独特艺术韵味[4][5] - 短视频平台千万级粉丝量显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热潮,团队认为数字媒介能助力非遗在当代找到新传承人[5] - 作品超越课堂作业意义,承载环保理念与传统工艺现代转化的双重价值[5]
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上?
中国青年报· 2025-04-28 07:48
文章核心观点 AI技术为解剖学传统课程带来新空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通过标本数字化、构建教学系统、引入AI导师等改革举措,提升解剖课教学效果,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大量投入,期望建成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国家标准推动学科发展 [1][3][4][6] 分组1:解剖学现状与问题 - 解剖学是医学重要基础学科和医学生入门必修课,但长期面临“大体老师”紧缺、标本资源稀缺与自然损耗难题 [1] 分组2:交大医学院的改革举措 - 4年前萌发对人体陈列馆2500多个瓶装标本进行数字化建设构想,3年前开始首批400多个标本数字化工作,未来计划完成全部藏品数字化存档 [1][2] - 建成具有颅骨自主知识产权的“裸眼3D层次教学系统”,数据库涵盖22个解剖部位、990余层结构,二维效果可在线查看,裸眼3D效果需专用设备观察 [3] - 解剖课改革第二步是3D打印器官模型,学生可借回宿舍研究 [3] - 引入AI导师,研发全国首个“多模态智能导师”辅助教学系统,将传统解剖课堂升级为沉浸式智能学习空间 [4] 分组3:改革成效与学生反馈 - “裸眼3D层次教学系统”已运行3年,参与自主学习学生达2000余人,2024年全年平台预约人数接近万人次 [6] - 学生认为通过系统能更全面理解知识,学习过程更生动深刻,智能化学习方式超出想象 [4] - 新的裸眼3D系统和AI导师为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5] 分组4:后续投入与期望 - 交大医学院对“AI解剖课”投入巨大且后续还会增加投入,目前人体构造教学团队持续推进AI智能数字化教学改革,已获4项教学课题项目支持,发表3篇相关论文,但后期仍需大量投入 [6] - 希望早日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国家标准,促进解剖学学科发展 [6]
观鸟、“打野”、赏花,年轻人为何从旷野得到快乐
中国青年报· 2025-04-28 07:41
新型社交方式 - 年轻人将春日户外活动如观鸟、赏花、"打野"等发展为新型社交方式,形成"春天快乐型人格" [1] - "打野"(挖野菜)和"打鸟"(拍摄鸟类)成为年轻人社交新媒介,带动线下聚会和线上攻略分享 [1][2] - 95后群体通过集体户外活动告别冬日,开启全年生命力旺盛的开端 [1] 消费趋势 - "打野"热潮推动锄头、小铁锹等装备销量快速提升,形成新消费趋势 [2] - 自然主题文创产品如鸟类毛绒挂件、"鸟类身份证"等成为高销量商品 [8] - 文创品牌"菲羽文创"通过鸟类主题设计吸引手账爱好者、博物馆爱好者及儿童群体 [8] 心理动机 - "具身认知"理论解释年轻人通过生理体验(如挖野菜、观鸟)激活心理放松感 [5] - 户外活动满足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成为人际交流的新话题 [2][4] - 年轻人追求"松弛感",通过自然接触平衡工作与生活压力 [6] 社交与商业结合 - 观鸟社群规模达300多人,成员从学生到教师,线下活动频繁并衍生恋爱关系 [5][6] - 公益与商业结合,如"爱鸟周"活动设计趣味机制吸引打卡,提升公众参与度 [8] - 艺术创作与生态保护结合,如鸟类表情包、科普海报等实现广泛传播 [8] 行业创新 - 高校社团(如北京林业大学观鸟协会)推动民间观鸟交流,形成专业化社群 [5] - 设计师创立"菲羽文创"品牌,开辟自然艺术创业路径,产品覆盖线上线下 [8] - 观鸟活动衍生科普教育,如防鸟撞行动网络,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