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搜索文档
在书香中,读懂四川的安逸与活力
四川日报· 2025-10-18 03:51
书展活动与发布 - 2025年度桂冠童书“百强名单”在书展发布 [1] - 首届“天府文学周”依托书展平台正式启动 [1] - “一带一路”出版合作交流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1] - “AI伴我学”系列融合出版项目在书展正式发布 [1] - 多场新书发布会及图书分享会同步举行 包括《刀锋刻史——李少言抗战版画艺术》分享会和《1932—1945年日本生物战部队在中国进行的医学人体实验》中英文版首发式 [1] 书展规模与参与 - 书展主展场设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1号 2号及3号馆 展览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 [2] - 书展汇聚全国近600家出版单位 [2] - 书展邀请阿来 徐则臣 杨红樱等百余名作家及文化名人参与 [2] - 年度主宾团山东出版集团携9家单位1300余种鲁版好书参展 [3] - 永久主宾团中国出版集团组织23家出版单位携4000余种精品图书亮相 [4] 办展特色与创新 - 书展创新办展模式 新增银发阅读区等特色展区并首次设立法兰克福书展图书区 [2] - 书展兼顾线上线下联动 线上云世界主展场策划话题挑战赛及达人直播大赛等活动 [4] - 线下以“书香七进”为抓手推动阅读活动进社区及校园 并同步开展“成都读书月”千余场活动 [4] - 书展举办阅读形象大使聘书颁发仪式 6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受聘以多元视角拓展阅读边界 [4]
最高年薪150万元 四川面向海内外博士(后)提供5654个需求岗位
四川日报· 2025-10-17 15:02
该活动由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共同主办,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紧 扣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六大优势产业及"15+N"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设置博士(后)招引进 站、博士(后)"揭榜领题"、博士(后)引才三大活动,邀请海内外应往届博士毕业生、拟出站或已出 站博士后,其他有意愿来川发展的留学回国人才及海外留学人才参加。这些需求岗位中,最高年薪达 150万元,年薪30万元以上的岗位占比达76%。一些单位还提供专项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奖励、一次性 安家费等配套支持。"揭榜领题"项目最高计划投入经费达1200万元。(记者 刘春华) 10月16日,首届"博聚天府·共创未来"博士(后)招引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向海内外发布需求岗 位5654个,涵盖医药健康、高端能源装备、人工智能、文化旅游、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其 中,博士(后)招引进站需求岗位2845个、博士(后)引进需求岗位2809个。此外,现场还发布博士 (后)"揭榜领题"亟待解决技术难题14项。 ...
我省2025年敬老月暨“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启动 多项福利惠及全川老年人
四川日报· 2025-10-17 15:02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还发布了四川省老年游学基地名单、"银发列车"旅游路线,公布了四川省银发 经济场景应用中心首批入驻企业,推出了"居家适老化改造以旧换新"与"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 消费补贴"两项核心政策。 "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面向经能力评估为中度以上失能的老年人,可通过 民政部"民政通"小程序或APP,按月获取电子消费券。补贴项目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电子 消费券可以对补贴项目范围内的养老服务消费金额予以抵扣,抵扣比例为养老服务消费金额的30%— 60%,其中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消费券最高补贴500元,机构养老服务的消费券最高补贴800元。(记 者 李丹) 本次活动将持续至12月,其间,全省各地将组织开展国情教育、走访慰问、宣传推广、健康促进、 权益保障、文化体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 10月15日,以"孝亲天府·敬老共融"为主题的四川省2025年敬老月暨"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在成都 启动。活动旨在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孝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持续增强全省老年人的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 "居家适老化改造以旧换新"项目,按照"一户一人"方式,通过四川省消费品 ...
聚焦节粮减损 川渝陕甘跨区域合作
四川日报· 2025-10-17 15:02
活动现场,川渝陕甘四省市签订了《川渝陕甘粮食监测服务节粮减损战略合作协议》。四地计划建 立区域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粮食质量安全数据互通,提升隐患排查、预警分析和风险 防控能力。同时,建立区域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在重大事件中协同开展检验检测、数 据分析和风险评估。 "还将组织开展技术交流,分享先进检验检测技术和管理经验,联合开展人员培训、能力验证和考 核,提升检验检测人员专业水平。"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四地还将依托 区域特色优势粮食油料开展联合攻关,探索区域性地方标准制定,推动区域标准互认共建。 10月16日,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四川主会场活动在巴中市南江县举行。今年全国粮 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近年来,全省粮食和储备系统围绕"全链条"这一关键精准施策,直面设施老化、技术滞后、服务断 层等突出问题,努力攻克节粮减损的难关。修订《四川省国有粮油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实施办法》,制定 出台《四川省粮油仓储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为粮库的"退城进郊、汰旧换新"提供政策依据和规范 指引;省级财政精准帮扶,累计投入补助资金8.52亿元 ...
“票根经济”“粉丝经济”成为商家核心运营策略 一场演唱会为何能成为“行走的GDP”
四川日报· 2025-10-17 10:51
演艺活动的经济拉动效应 - 截至6月25日,东安湖体育公园举办19场大型商业演出,票房收入约2.445亿元,吸引观众约44.2万人次,拉动综合消费超16.626亿元 [1] - 一场大型演艺活动带动上万人衣食住行,有效撬动城市消费热情 [1] 酒店行业的业绩提升 - 张学友演唱会期间,木棉花酒店接待客流量达1500至2000人次,日均收入增长近10万元,外地客人占比提升80%至90% [2] - 去年1月至9月,酒店承接25场演唱会活动,场均创收约30万元,带动酒店日均收入提升一倍以上 [3] - 酒店通过定制票根、特色房卡套及组织余兴派对等方式,将服务延伸至演出结束后,将酒店变为情绪消费场所 [2] 零售商业的客流与销售增长 - 演唱会期间,龙湖成都东安天街商场客流较平时增长超45%,餐饮业绩涨幅超30% [5] - 因演艺经济带来的直接营业额提升,商场每月在250万元以上 [5] - 演唱会期间,商场内好利来门店交易笔数较平时增加100至200笔,烤匠门店每日客流稳定增加几十桌 [5] 商业运营策略创新 - 商场将票根经济和粉丝经济作为核心运营策略,顾客出示演唱会电子票根可获商家折扣,最大折扣达八折 [5] - 商场针对不同明星和粉丝群体设计消费福利,部分餐饮品牌安排粉丝专属接送车及延时经营服务 [5] - 东安湖体育公园高频演艺活动吸引陶德砂锅、达美乐、祐禾等餐饮品牌入驻,带动区域首店经济效应 [6]
从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变化看行业风向标 艺术的盛会 与人民共享
四川日报· 2025-10-17 10:50
活动概况与核心目标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致力于打造"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目标为"观百部大戏、赏千件展品、汇万众活力" [1] - 活动推出一批把握时代脉搏的精品力作,通过一系列惠民活动共享艺术成果,为行业发展树立风向标 [1] - 活动亮点包括打造"没有围墙的剧场和展馆",将文艺成果拓展边界、服务社会 [5] 文华奖评比变化 - 文华奖是我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本届评比将参评剧目首演时间范围从近5年拓展至近10年,提倡"十年磨一戏"的精品意识 [2] - 本届文华奖同步提高了演出场次要求,鼓励作品开展常态化演出 [2] - 奖项设置首次增设文华评论奖,并针对小戏小品和歌曲舞蹈等节目首次增设15个文华节目奖,引导不同类型艺术作品协调发展 [2] 群星奖规模与参与度 - 群星奖是面向群众文艺爱好者和文化工作者的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评奖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群众合唱、广场舞六大门类 [3] - 本届群星奖参与规模为历届最大,共有来自1996个演出单位的5039个作品(团队)参加初选,参与创作、演出及辅导人员共约29.5万人 [3] - 初选阶段各报送单位共举办基层惠民演出约2.3万场,演出场次为历届最高 [3] 基层惠民与资源下沉 - 艺术节开幕前已开展一系列配套联动活动,如川渝非遗曲艺展演、青年艺术周等,将文艺惠民成果延伸到更广领域 [5] - 在四川,文华奖、群星奖参评作品的惠民舞台从剧场搬到社区,并持续举办"乡村艺术节""天府百姓大舞台"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5] - 重庆作为承办地之一,免费发放群星奖颁奖晚会观演票,叠加本地文旅惠民政策,开展惠民巡演、艺术普及展览等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5] 线上传播与渠道拓展 - 群星奖持续拓宽线上传播渠道,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开设云端专题,直播群星奖终评演出、颁奖晚会等 [5]
一场文艺盛宴,助力德阳消融文旅“温差” 跟着秋晚,打卡不一样的德阳
四川日报· 2025-10-17 08:29
假期文旅业绩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德阳市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31万人次,同比增长6.58% [5][8] - 同期门票收入超过1133万元,增幅达14.57% [5][8] - 2025年央视中秋晚会全球触达受众超19.8亿人次,举办地德阳的城市地标获得巨大曝光 [5] 核心发展战略与举措 - 公司尝试借力流量平台推动全市文旅协同发展,从景点各自为战迈向全域“系统成景” [6][9] - 以“三星堆+”为统揽推出资源整合规划,开通三星堆博物馆至周边县区的直达旅游客运,串联差异化资源打造8条跨区域主题游线 [9][10] - 推出4条“秋晚+”精品主题线路和秋晚主题巴士,将晚会点位与本地文旅资源深度融合 [9] - 在服务端实现“三星堆+县域”联票预订与智能行程规划,全市25家A级景区实现预约导览一体化 [10] 品牌延续与消费场景创新 - 计划常态化运营“跟着央视秋晚游德阳”主题巴士专线,设计沉浸式体验产品,使秋晚线路成为常驻文旅名片 [11] - 深化“文旅+”业态融合,升级剑南春酒旅园区等工业旅游项目,并开发“秋晚星空露营”等新业态 [12] - 将三星堆面具文化周等现有品牌活动与“秋晚IP”结合,打造文旅消费矩阵以持续激活市场需求 [12] 服务优化与长效发展 - 公司将对标国际标准完善旅游设施,并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拓展虚拟打卡等数字服务优化体验 [12] - 目标是吸引游客从“打卡秋晚”转变为“深度游德阳”,使其成为“回头客”与“宣传员” [12]
四川“十四五”时期扩大内需主要成就公布 消费投资两手抓 “双引擎”驱动稳增长
四川日报· 2025-10-17 08:26
消费市场表现 - 消费市场连续四年年均增长7.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总量跃居全国第五位[3][4] - 汽车、家电数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换新量达1319万辆(件),带动消费超1327亿元,综合拉动比1:9.82[4] - “以旧换新”政策累计吸引2.6万家经营主体参与,惠及消费者1300万人,家电参与门店数量达5.4万余个、居全国第一位[4] 新能源汽车与大宗消费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由2020年末的17万辆增加至目前的180余万辆[4] - 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中占比由2020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40%以上[4] 文化演出市场 - 作为中西部地区营业性演出最大票仓,演出场次、票房收入等均居于全国第一方阵[5] - 今年1至9月共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10场,吸引观众210多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4.6亿元,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综合消费约100亿元[5] - 30余组具有较强市场号召力的艺人明确将四川纳入2025—2026年巡演计划[4] 住房与保障体系 - 全省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36.7万套、累计销售商品房4.2亿平方米[5] - 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7725套[7] 固定资产投资 - “十四五”以来全省项目投资年均增长10.5%,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万亿元[5] - 纳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万亿元[5] - 投资规模从2021年的4.5万亿元增长至今年的5.4万亿元[8] 基础设施建设 - 铁路运营里程近7000公里,已建和在建铁路覆盖全省21个市(州)[7] -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历史性突破1万公里,覆盖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7] 高技术产业投资 - 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0.8%[7] -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通过国家验收,全省国家大科学装置达到10个[7] 社会民生与城市更新 - 改造老旧小区2.98万个,改造各类城市管网5.2万公里[7] - 建成养老服务机构2596家、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65万张,新增托位18.6万个[7] 安全能力建设 - 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6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8] - 新建高标准农田1328.9万亩、改造提升444.3万亩[8] - 长江、黄河干流四川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8]
蜀道迎宾 川渝共启艺术盛会
四川日报· 2025-10-17 08:26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于10月16日在四川大剧院开幕 [3] - 该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时隔28年再次回到成都举办 [3] - 本届艺术节首次采用川渝两地共同承办形式 在四川启幕 在重庆闭幕 [3] 开幕式亮点 - 开幕式上演了四川原创舞蹈诗剧《蜀道》 该剧以李白诗篇和五丁开道等典故演绎古蜀道历史 [4] - 演出内容涵盖李冰治水 文翁化蜀 剑阁峥嵘等巴蜀文化元素 [4] - 演出尾章展现了蜀道从天堑变为通途的古今对比 获得全场热烈掌声 [4] 活动内容与特色 - 艺术节期间将举办文华奖评选 特邀剧目展演 惠民演出 美术展览及艺术评论等一系列活动 [4] - 川渝两地携手推出“戏剧双城记” 美术作品展 杂技魔术展演 以及非遗展 数字艺术展等多元内容 整体活动将持续至年底 [4] - 艺术节广泛采用“互联网+演艺”模式 以增强年轻群体参与感 打造全民艺术盛会 [5] 文旅融合举措 - 艺术节成为“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与“雄奇山水·新韵重庆”携手共建巴蜀文旅走廊的亮眼名片 [3] - 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 川渝共同推出“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游川渝”100个文旅特色场景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文旅线路 [4] - 通过拉近艺术与公众距离 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在更大范围释放节会效应 [4]
“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第五场发布 多措并举扩内需 投资消费双丰收
四川日报· 2025-10-17 08:26
扩大有效益投资 - 项目投资年均增长10.5% [1] - 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万亿元 [1] - 纳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万亿元 [1] - 通过推动实施“铁公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四川造”重大科技项目、社会民生项目等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促进消费发展 - 消费市场连续4年年均增长7.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1][2] - 消费总量跃居全国第五位 [1][2] - 出台支柱性政策,举办标志性活动,创新打造120个消费新场景 [2] - 离境退税商店超600户,“即买即退”商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1] 支持住房消费 - 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36.7万套 [1][2] - 累计销售商品房4.2亿平方米 [1][2] - 建立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2] - 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统筹民生和住房消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