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网资讯
icon
搜索文档
新突破!广州科研团队用莲藕接骨“塑肉身”,冻豆腐、枸杞、油柑都在研究之列
环球网资讯· 2025-06-04 13:55
再生医学材料创新 - 莲藕因其天然多孔中空结构被证实为理想骨修复支架材料 显微镜下显示完美导管结构 可促进血管神经生长及养分交换[4][6] - 经冻干矿化处理的莲藕支架强度达人体骨骼水平 生物相容性优异且降解速度可调控 相比骨水泥材料减少炎症风险[6][7][9] - 小鼠实验中莲藕支架治疗组颅骨缺损愈合率达50% 显著高于未处理对照组 证实其加速骨再生能力[13] - 团队计划推进羊等大动物实验 目标攻克人体大段骨缺损修复难题[14][16] 食源性生物材料应用扩展 - 冻豆腐蜂窝结构可制成创伤敷料 实验显示其能促进组织愈合并减少疤痕形成[17] - 枸杞油柑外泌体提取物正研究用于皮肤修复及美白 潜在化妆品产业应用价值[17] - 研究理念源于自然仿生学 团队筛选进化成熟的植物材料进行生物医学开发[17] 干细胞技术突破 - 广州健康院首创尿液细胞重编程技术 实现无创获取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 周期短且安全性更高[19][20] - iPS细胞可分化多种功能细胞 团队已构建血液免疫细胞技术体系 包括NK细胞巨噬细胞等[21] - 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果聚焦重编程机制 推动干细胞临床应用转化[20]
环球圆桌对话:“中美人工智能决斗”是误导性叙事
环球网资讯· 2025-06-04 07:12
美国核电发展政策 - 美国新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计划在未来25年内将民用核电产能翻两番通过简化审批程序提供财政支持和推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重振核电产业 [1][2] - 美国拥有94座运行中的核反应堆数量全球领先但过去几十年发展因高成本严格监管和公众疑虑放缓 [2][9] - 行政命令动用《国防生产法案》以依赖中俄铀浓缩和核燃料加工为由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9] 核电与AI发展的关联 - 全球数据中心2022年耗电量占全球电力需求1%-2%预计2030年可能翻倍核电因其高能量密度和低碳特性成为理想选择 [2] - 美国AI年耗电量可能到2028年达全美22%家庭用电量总和数据中心对电力需求量大且稳定性要求高 [11] - 华盛顿将核电与AI发展挂钩旨在通过能源优势巩固美国在AI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2][12] 中美AI竞争格局 - 2023年全球AI专利申请中国占约40%美国为15%中国在算法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拓展展现优势 [2][12] - 美国通过出口管制供应链重组和投资审查限制中国获取先进AI技术包括AI芯片出口管制和扩散规则 [7][8] - 中国公司DeepSeek突破美国封锁引发美国内对技术封锁政策有效性的质疑 [6][8] 美国核电发展面临的挑战 - 美国铀矿开采加工能力弱制造业空心化导致核能项目成本高企沃格特勒核电项目成本超预算2倍达300亿美元 [13] - 核电建设人才储备不足实操能力受限项目推进受多方利益博弈和资金短缺影响 [13][14] - 基础设施建设依赖进口成本不确定性高近20年仅批准建设一个核电项目 [13][14] 中美核能与AI合作潜力 - 美国在核安全标准和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领先中国在建设效率和成本控制占优双方可通过技术交流联合研发实现互补 [4] - 中美可建立核能创新联盟聚焦小型反应堆商业化应用降低全球核电建设成本 [4] - AI领域需全球治理合作中美可共同制定国际AI伦理与技术标准应对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挑战 [4] 历史与战略背景 - 美国战略界沿用冷战思维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通过斯普特尼克时刻激发公众焦虑 [6][7] - 拜登政府实施小院高墙政策包括出口管制金融制裁和高额关税限制中美科技交流 [7] - 新政府引入科技界巨头成员但政策仍以对抗中国为主轴未跳出零和博弈思维 [8][9]
英媒:“小电驴”推动中国替代电池研发热潮
环球网资讯· 2025-06-04 07:12
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公司在钠离子电池大规模生产方面已取得领先优势 这种技术可减少对关键矿物原材料的依赖 [1] - 钠离子电池正被应用于电动两轮车和电网储能电站 以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 [1] - 中国正在建设多个大型钠离子电池生产工厂 部分已投入运营 [2] 钠离子电池技术优势 - 钠元素储量约为锂的400倍 原料更易获取且大规模生产成本可能更低 [2] - 钠离子电池化学性质更稳定 相比锂离子电池更不易过热和燃烧 [2] - 钠离子电池在寒冷等恶劣条件下性能更稳定 [2] 电动两轮车市场应用 - 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庞大 钠离子电池正逐步替代传统铅酸电池 [1] - 当前钠离子电池在电动两轮车领域主要竞争对手是铅酸电池 后者价格更低但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较差 [2] - 典型钠离子电动两轮车售价在300-500英镑区间 已在杭州等城市开展推广 [1] 供应链与产业化进展 - 钠离子电池技术有助于突破当前电池行业的供应链瓶颈 [2] - 亚洲庞大的电动两轮车数量为钠离子电池实现规模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2]
抽一次血预知百病成为现实!我国AI蛋白质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环球网资讯· 2025-06-03 20:20
蛋白质研究行业 - 人类目前仅了解20万~30万个蛋白质结构,占总数比例极低,AI正加速这一探索过程[1] - 蛋白质研究是破解人类疾病的终极钥匙,AI技术显著提升了研究效率[3] - 全球公开蛋白质结构数据积累达23万~30万个,成为AI大模型训练的重要语料库[12] AI蛋白质预测技术 - AlphaFold模型通过预测蛋白质静态结构获得诺贝尔化学奖[4] - 中国研发的OpenComplex2模型可预测动态蛋白质结构,功能超越AlphaFold[6] - 微观生命大模型不仅能预测蛋白质形状,还能模拟其随时间的变化和相互作用[8] - 新型AI算法将蛋白质序列预测精度提升45%,速度加快80倍[35] 医疗应用突破 - 通过单次血液蛋白检测可预测数百种疾病风险,研究成果登上《细胞》封面[17] - AI算法可高效提取蛋白质特征,构建精确疾病预测模型[17] - 已建立1706种人类疾病与蛋白质表达的关联数据库[19] - 发现帕金森病新基因靶点,相关药物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24][26] 蛋白质设计技术 - Venus大模型可优化改造蛋白质,满足产业需求[36] - AI系统具备"挖酶"和"定向进化"两种能力,可筛选和改造功能蛋白[39] - 训练数据库包含近90亿条蛋白质序列和数亿功能标签[41] - 设计结果可在12小时内返回,经2-3轮微调即可获得优质突变体[43] 产业化成果 - 8个AI设计蛋白已进入产业化阶段[45] - 耐碱性抗体稳定性提高4倍,年节省成本上千万元[45] - 急性胰腺炎检测酶成本降至国际同类产品10%,实现吨级生产[45]
“C3安全大会·2025”在江苏南京举行
环球网资讯· 2025-06-03 16:48
行业动态 - C3安全大会·2025在江苏南京召开,主题为"安全+数智,AI赢未来",设置主论坛、五场分论坛及数智展区,吸引2000余位嘉宾参与 [1] - 2024年全球新公开生成式AI专利4.5万件,中国占比达61.5% [3] - 南京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打造中国(南京)软件谷等重点园区,出台万亿级软件产业行动方案 [5] 技术发展 - 亚信安全发布AI XDR联动防御系统、第12届世界运动会网络安全重保体系等5项新产品 [5] - 亚信安全与合作伙伴联合发布"安全+数智一体化能力体系"、"联信一体化安全检测与响应服务平台"等4项解决方案 [5] - 亚信安全TrustOne鸿蒙版应用上架,同步发布《新一代终端安全鸿蒙化白皮书》 [5] 专家观点 -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魏亮提出AI网络安全四大要素:智能底座、安全应用、技术标准、能力评估 [3] - HydroX AI CEO李濯、亚信安全CDO吴湘宁等专家发表专题演讲 [3] - TCL科技、深圳国家基因库等机构专家探讨AI技术落地挑战、网络安全威胁演进等议题 [3]
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5机甲大师赛开幕
环球网资讯· 2025-06-03 15:37
赛事概况 - 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5机甲大师赛(东部赛区)开幕式在苏州科技大学体育馆举行,1000余人参加[1] - 赛事由苏州科技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赛程延续至6月2日[3] - 来自32所高校的1200多名师生参赛,比赛将全程直播[3] 政府与产业支持 - 苏州市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并建设高能级机器人创新平台和产业园[2] - 苏州高新区支持光子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签署光子研究院成果转化基地合作协议[2] 企业与高校合作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RoboMaster高级运营总监表示赛事致力于培养工程思维人才,将继续与高校合作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2] - 苏州科技大学将搭建共性服务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探索转化难题[3] 赛事意义 - 机甲大师赛深度融合机械设计、嵌入式系统、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是技术创新试验田和青年工程师成长练习场[1] - 苏州科技大学校长提出通过赛事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1]
AI点亮童心——广西移动“四束光”温暖儿童节
环球网资讯· 2025-06-03 13:54
广西移动"六一"公益活动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科技+公益"模式开展四项儿童关爱活动 结合AI技术、劳模精神、特殊群体关怀和乡村教育支持 形成全方位儿童成长守护网络 [1][17] 活动内容分类 第一束光:科技教育 - 策划"AI送课进校园"活动 将人工智能、劳模工匠精神与大思政课结合 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和桃源路小学开展科技启蒙课程 [3] - 自治区劳模何新际以"神奇的手机通信之旅"为主题 通过沉浸式场景还原展示基站通信原理和应急车功能 用"花盆守护者"比喻传递基站维护匠心精神 [4] - 现场使用机器狗等科技教具 激发学生提问热情 实现劳模精神与科技知识的双重传播 [5] 第二束光:AI职业体验 - 在玉林市福绵区第二小学举办"AI童行 智启未来"活动 通过AI技术将儿童笑脸与梦想职业图像合成 强化职业理想认知 [7] - 防城港上思县思阳镇第二小学开展5G科技课堂 覆盖115名留守儿童 通过智能机器狗、AR眼镜、无人机等设备展示通信技术 [9][11] 第三束光:特殊群体关怀 - 在玉林市福绵区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关爱障碍儿童"项目 志愿者携带学习用品与听障、自闭症、脑瘫儿童互动 协助完成手语交流、手工创作及康复训练 [13][15] 第四束光:乡村教育支持 - 在博白县凤坪小学启动"梦想书屋"计划 联合青年企业家协会改造楼梯间旧书角 新增大量藏书并开设"梦想课堂" 讲述《半条棉被》等励志故事 [15][17] 社会影响 - 活动覆盖南宁、玉林、防城港、博白等多地 形成跨区域公益联动效应 直接提升儿童科技素养与阅读条件 [9][15][17] - 公司计划持续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与社会力量 扩大科技公益项目的覆盖范围与实施深度 [17]
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会不会发生碰撞?研究称可能性或比预估更小
环球网资讯· 2025-06-03 11:12
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未来三种可能的碰撞情景。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北京时间6月2日夜 间在线发表一篇天文学论文称,研究人员通过开展一项新的模拟研究发现,银河系与邻近的仙女座星系 发生碰撞的可能性,或比此前预估的更小。 该论文介绍,银河系正在宇宙中运动,其轨迹受到附近星系(如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和大麦哲伦星 系)的引力共同作用。过去10余年的研究一直认为,银河系在约50亿年后与仙女座星系发生碰撞并形成 新星系"Milkomeda"的可能性极高。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芬兰赫尔辛基大学Till Sawala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利用欧 洲盖亚太空望远镜和美国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最新数据,以及对本地星系质量的修订估算,模拟了银河系 在未来100亿年内的运动轨迹。他们发现,在此期间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发生碰撞的概率约为50%。 论文作者表示,将此前未考虑的大麦哲伦星系(一个环绕银河系的小型星系)的引力作用纳入计算,并考 虑不确定性因素,可能解释了碰撞概率降低的原因。他们还指出,银河系与大麦哲伦星系的合并几乎肯 ...
AI赋能健康专业大模型、智能体多场景应用
环球网资讯· 2025-06-02 11:29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 - 专注于儿童脑健康的AI大模型"启智"在上海启动,由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相关科技企业共同开发,通过患者上传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帮助医生快速识别脑部异常,实现智能鉴别诊断并提供疑难杂症诊断线索,尤其提升基层医生诊疗能力 [1] - 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观心大模型CardioMind"面世,具有多模态数据整合、深度推理及复杂罕见病诊断能力,在通用基座模型基础上接受大量医学数据训练,实现从病史采集到辅助诊断的全流程智能化,且模型每日更新,其"慢思考"与深度推理机制可减少误诊、提升诊断精准度 [1] - "肿瘤心脏病人工智能联合体"诞生,整合多项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新指标,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理解"抗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变化-心肌损伤"复杂因果链,为解决肿瘤患者免疫性心肌炎救治难题提供支撑 [2] AI医疗的多场景拓展 - AI大模型、智能体正逐渐进入学校、社区和家庭,"启智"可赋能家庭、学校多场景儿童脑健康评估和筛查,专家以数字分身让科技更有温度 [2] - "智慧明眸精灵"AI眼健康智能体亮相,是上海首个AI眼健康智能体,可即刻回答民众护眼问题 [2] - "肿瘤心脏病人工智能联合体"研发团队正建立覆盖医院-居家的智能监测网络,实现对高危患者的全程管理 [2] AI医疗的技术挑战 - 大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在临床应用中需解决患者对数字医生的信任度、确保模型符合伦理和监管标准等问题 [3]
福建发布孤独症AI智能体 早筛准确率达85%
环球网资讯· 2025-06-02 11:16
产品发布 - 由福建省与你孤独症儿童服务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孤独症AI智能体StellarCare AI(星启诶艾)正式面向社会发布 [1] - 该产品融合多模态数据,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致力于破解孤独症早期筛查与干预难题 [1] - 目前StellarCare AI对孤独症的诊断准确率约85% [1] 技术特点 - 在家庭端提供"行为分析-个性化干预-24小时AI答疑"全链条服务 [2] - 在医疗端赋能基层医院,提高筛查效率和准确率,打破临床数据孤岛 [2] - 在社会端以"AI+"协同政府、医院、科研机构与公益组织,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网络 [2] 应用价值 - 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全链条智能化解决方案 [1] - 可实现低成本、自动化、无需专业培训的社会面孤独症普筛 [2] - 未来如能与医疗机构系统连接,可实现分级分类、多指征筛查,弥补筛查不均衡问题 [2] 行业影响 - 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目前主要治疗途径是康复训练 [1] - 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3岁前接受科学干预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儿症状和预后 [1] - 科技正缩短社会与孤独症儿童的距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