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

搜索文档
呼伦贝尔推动生态治理向“大生态”转型升级
内蒙古日报· 2025-06-09 14:49
生态治理科技创新 - 呼伦贝尔市运用三维地图实时监控系统对全域生态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并联合执法部门对重点排污企业开展无人机航拍取证[1] - 该市整合56类4100条生态数据构建"生态一张图"体系,涵盖121个环境风险点、237个环境敏感点、378个问题清单及212家排污单位数据[1] - 通过4940块耕地排查数据与平台系统对接,为生态治理提供精细化数据支撑[1] 生态监管体系构建 - 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管网络,整合280个视频监控设备覆盖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地等敏感区域[2] - 打通市-旗-乡镇三级执法网络,建立毁林毁草、生态赔偿等联合执法机制,2023年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抽查企业75家[2] - 综合指挥平台实现执法全流程数字化办理,执法效能显著提升[2] 生态监测与数据协同 - 统筹森林草原、大气水环境等24项生态监测内容,实现保护-监管-修复全链条覆盖[2] - 推动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门数据协同,完成跨领域数据深度融合[2] - 通过"大生态"治理模式推动传统监管向科学决策转型升级[2] 生态资源禀赋 - 呼伦贝尔拥有12.6万平方公里森林、10万平方公里草原、2万平方公里湿地及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1] -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被列为区域发展核心任务[1]
“北疆工人大思政课”为职工传经送宝
内蒙古日报· 2025-06-08 12:27
劳模精神宣讲活动 -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组织劳模先进工作者宣讲团,覆盖12个盟市,包含制造业、科技创新、新就业形态等领域代表[3] - 宣讲采用"事迹报告+互动访谈"形式,举办13场综合宣讲和36场分众化宣讲[3] - 活动深入企业车间、快递园区等生产一线,线上线下结合覆盖2万多名职工群众[1][3] 宣讲形式创新 - 开设"车间课堂",结合工作场景讲述奋斗故事[5] - 在学校举办"劳模与学生面对面"活动,通过问答交流拉近与青年学子距离[5] - 运用新媒体平台全程直播宣讲活动,扩大覆盖面[5] 劳模先进事迹 - 全国劳动模范郭晋龙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工人发明家",擅长维修全国铁路钢轨焊接设备[1] - 快递员李晓望保持零投诉、零差错的优质服务,认为快递员是美好生活创造者[3][6] - 一线工人创新实施"低能耗冶炼法",完成29项自主改善项目[6] - 森林工作者27年保持一类伐区水平,完成125万亩森林抚育和9万亩植树造林[6] 活动持续影响 - 各盟市陆续开展劳模事迹宣讲活动,掀起学习劳模热潮[9] - 内蒙古总工会打造"北疆工人大思政课",组建百名专家名师库,培训百名宣讲骨干[11] - 通过职工书屋、文化宫等阵地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思政教育[11]
颠覆性生物冶金技术在包头落地!强强联合将有效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内蒙古日报· 2025-06-08 10:57
北方稀土研发中心揭牌 - 北方稀土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生物冶金联合研发基地在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华美公司)正式揭牌 [1] 稀土生物冶金技术 - 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稀土生物冶金联合研发基地专注于开发稀土生物分离技术,利用微生物合成等先进手段构建工程化微生物体系,实现对稀土尾矿及城市稀土废料的高效浸出、富集与分离 [3] - 基地旨在回收制备高纯度稀土原材料,构建从原料到产品的一站式生物浸提分离工艺,并建立相应基础设施与技术路线 [3] - 目前已完成年处理10吨级稀土尾矿示范线与年处理吨级稀土废料示范线的搭建与试验验证 [3] - 该技术将为稀土尾矿/废料的绿色高效分离提供创新支撑,显著提升稀土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及产品附加值 [3] 技术合作与产业化 - 清华大学与北方稀土合作开发稀土生物绿色分离技术,具有选择性高、环境友好、成本低等优势,利用微生物特殊代谢特性实现稀土元素高效富集与分离 [5] - 清华大学将与北方稀土合作推进稀土生物冶金的千吨级处理能力验证 [5] - "高校前沿创新+企业产业落地+平台协同赋能"的合作模式整合了清华大学国际领先的合成生物驱动稀土回收技术、北方稀土全产业链应用场景与配套服务、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的技术转化平台 [5] - 该合作将有效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5] 未来发展展望 - 北方稀土希望借助稀土生物分离技术将白云鄂博尾矿进一步充分利用 [6] - 北方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将承接技术转移转化及项目中试验证孵化,持续推动三方深化合作,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 [6] - 该合作将为"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和我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6]
内蒙古政策护航助力企业稳岗育人才
内蒙古日报· 2025-06-07 12:24
高校毕业生招聘与培养 - 公司2023年通过专项招聘吸纳高校毕业生130余人 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20人 [1] - 2024年计划新增40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力度 通过《管培生培养方案》制度保障考评定岗 [1] - 建立管理 技术 生产三大晋升通道 近两年引进的高校毕业生多数已成为科研青年骨干力量 [1][2] 人才政策与补贴支持 - 包头市人社部门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24个月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 [1] - 内蒙古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 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 释放政策红利13 1亿元 [3] -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 41亿元 金融助企稳岗扩岗专项贷款2 29亿元 全区经营主体达295 12万户 [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推行"人才飞地"模式 实现"研发在北上广 转化生产在包头"的柔性引才机制 [1] - 通过"英思特企业学堂"构建线上+线下培训体系 覆盖公司级 车间级 班组级多层次 [2] - 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建立双向技术需求对接和人才交流机制 [2] 岗位扩容与产业布局 - 公司计划加大新材料研发 非标自动化设计 智能制造等领域岗位供给 [2] - 围绕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目标 系统性吸纳和培养专业人才 [2] - 内蒙古全链条优化惠企政策 包括稳岗返还 技能提升补贴等 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民营企业 [2][3]
兴安盟27条硬核举措助企惠企
内蒙古日报· 2025-06-07 09:29
兴安盟助企行动实施方案 - 出台《兴安盟助企行动实施方案》从8个维度精准发力 涵盖27条具体措施 包括帮企业找订单 清理拖欠账款 打造高效政务服务等 [1] - 方案直击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靶向施策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稳健前行 [1] 敬业集团案例 - 敬业集团是总部位于河北石家庄的以钢铁为主的跨国集团公司 2014年落户兴安盟 现已成为当地最大工业企业 [1] - 5月25日兴安盟委与敬业集团就项目建设 绿色低碳发展等达成共识 将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1] - 企业表示政府主动上门服务 在要素保障和政策兑现方面给予精准有力支持 增强了发展信心 [1] 政企互动措施 - 组织开展20多场次"书记早餐会""企业家服务日"和"接热线、办实事"活动 收集88个企业问题和诉求并推进解决 [1] - 组建135名帮办代办专员队伍 提供全流程一对一服务 [1] - 开展"千企万户结对帮扶"行动 促成332家企业与2213家个体工商户建立结对关系 [1] 金融支持成效 - 为1.64万户小微企业投放贷款55.14亿元 有效缓解融资难题 [1] 长效机制建设 - 发挥盟旗两级领导包联和"一企一策"机制优势 持续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2] - 以27条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
呼和浩特牛乳制品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名单
内蒙古日报· 2025-06-07 09:29
行业概况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39个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 覆盖全国28个省区市 涵盖乳制品制造 饮料制造 酿酒工业等核心领域 [1] - 我国现有特色食品产区超450个 产业规模突破2 5万亿元 食品工业整体规模达9 8万亿元 稳居全球第一 [1] 呼和浩特牛乳制品行业 - 呼和浩特牛乳制品入选首批重点培育名单 作为"中国乳都" 其良种奶牛存栏量 牛奶产量 人均牛奶占有量 牛奶加工能力等稳居全国首位 [1] - 呼和浩特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2家世界乳业10强企业的城市 构建了从牧草种植到物流销售的完整乳业全产业链 [1]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落地 持续推动全产业链技术升级 乳制品品质与工艺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1] 未来发展机遇 - 呼和浩特牛乳制品入选是对其全链条产业实力的认可 未来将进一步擦亮"中国乳都"名片 [1] - 产业升级持续推进 呼和浩特将引领中国乳制品行业向更高质量迈进 [1]
111万尾鱼苗放流黄河
内蒙古日报· 2025-06-06 21:27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 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举行,111万尾鱼苗被放入黄河 [1] - 放流现场人头攒动,水运车辆有序停靠,临时鱼池里鱼苗欢腾跳跃,通过特制滑槽滑入黄河水中 [3] - 放流鱼苗包括26万尾黄河鲤鱼、15万尾白鲢和70万尾鳙鱼,均为适应性强、生态价值高的品种 [6] 生态修复成效 - 鄂尔多斯市实施"以鱼养水、以鱼净水"生态工程,过去五年累计开展30余次增殖放流行动,投放各类苗种超过1000万尾 [8] - 黄河鄂尔多斯段水域环境正在改善,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渔业资源逐步回归 [8] 社会参与 - 市民积极参与放流活动,认为保护生态是每个人的责任,希望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5]
呼伦贝尔爱心送考温暖启程
内蒙古日报· 2025-06-06 09:12
据悉,呼伦贝尔爱心送考活动已连续开展了18年从未间断,为考生铺就充满爱与希望的赶考之路。 6月5日上午9时,"护航梦想路 爱心助考行"——呼伦贝尔市2025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送考志愿服 务活动启动仪式在海拉尔区举行。 活动现场,铁骑队员、出租车司机及社会各界爱心送考志愿者齐聚。本次活动共召集110台爱心车 辆,为送考工作提供保障。活动中,主办方授予爱心商家旗帜、给予爱心车队荣誉,彰显社会各界对公 益事业的支持。嘉宾与司机为车辆系上绿丝带、贴上爱心车贴。爱心司机和商家代表表示,将以实际行 动做好送考工作,延续爱心,回馈社会。高考期间,考生和家长可拨打电话提前预约;呼伦贝尔市交投 集团爱心车队还会在海拉尔第二中学考点驻点服务,考生凭准考证,可免费乘坐贴有"爱心送考"标识、 系有绿丝带的车辆。 ...
递进式培养,为青年干部成长成才铺就“快车道”
内蒙古日报· 2025-06-05 20:30
昆都仑区年轻干部培养体系 - 创新构建"首课必修、专业赋能、实战领航"三阶递进式培养体系,推动年轻干部在政治淬炼、专业深耕、实践磨砺中成长 [1] - 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第一课",邀请党校教师、高校教授、党政领导、行业专家联合授课 [1] - 深挖本土资源,打造6个现场教学点并开发《追寻红色印记》等10余门沉浸式课程 [1] 干部教育培训创新举措 - 联合高校共建"学术课堂",组织年轻干部走进企业生产一线和研发中心 [2] - 创新推出"比学课堂",通过辩论对抗、圆桌论坛等形式促进干部经验交流 [2] - 靶向实施"一纵一横"双线实战培养计划,纵向选派30余名年轻干部到一线挂职锻炼,横向组织50余名干部赴重点经济部门跟岗实训 [2] 干部培养成效 - 推动年轻干部成长为懂产业规律、精基层治理、善改革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3] - 挂职干部深入基层,有效宣传"三农"政策并获得村民认可 [2]
四道 “防线”阻黄沙
内蒙古日报· 2025-06-05 12:52
转自:草原云 "沙上房顶住不成,十年种地九年空,家家户户往外逃,黄沙漫漫无影踪。刮得沙山没了顶,刮得沟壑 填了个平,刮得碾盘翻烧饼,刮得碌碡耍流星。"这首流传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民歌,是群众对库 布其黄沙肆虐的形象描述。 蒙西基地 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资料图) 库布其沙漠东西直线长400公里,南北平均宽40公里,如一条黄龙蜿蜒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脊线北部、 黄河南岸,与九曲黄河并行。历史上,库布其沙漠以每年10米的速度持续北侵,极端年份向黄河输沙量 高达1.6亿吨,严重危及黄河安澜。 仲夏时节,一场喜雨过后,记者乘车顺着沿黄公路由准格尔旗向杭锦旗一路西行。放眼望去,一行行高 大的树木在风中摇曳生姿,绵延的网格沙障延伸到天际,成片的沙柳和柠条等固沙植物高低错落、吐出 油绿的新芽。眼前这条将沙漠与黄河隔开的"绿色长城",就是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 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敖特更花带着治沙工人团队正用"微创气流植树法"和"螺旋钻孔植树法"栽种沙 柳。"以前人工挖坑种树,一天种不了几棵,现在用这新技术,效率提高十倍。"敖特更花擦着汗笑着 说。 达拉特旗 沿黄公路左侧是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右前方是光伏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