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搜索文档
清退“沉睡”就诊卡传递民生温度
北京青年报· 2025-09-01 08:54
医院预交金清退政策 - 安徽多家医院发布清退门诊预交金公告 全面清理"沉睡"就诊卡余额[1] - 预交金制度曾提升就医效率但导致资金沉淀问题 余额清退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1] - 部分医院存在利用预存资金池缓解现金流压力 "强制预存"和"余额不退"等行业潜规则[1] 医疗制度变革影响 - 取消预交金有助于推动医疗资源公平配置 扩大患者选择医院自主权[2] - 资金沉淀减少倒逼医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将更多精力投入诊疗质量提升[2] - 国家卫健委持续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聚焦群众就医痛点堵点[2] 地方创新实施方式 - 合肥推出"线上+线下"双轨制退款通道 阜阳通过多渠道公示确保信息触达[2] - 清退过程全程透明公开 消除群众对资金流向疑虑并增强政府公信力[2] - 从"一卡通"到"零门槛" 就诊方式变迁见证医疗卫生事业进步[3] 公共服务优化方向 - 公共服务优化需敏锐捕捉群众需求 制度创新需要勇气魄力和系统思维[3] - 民生工程价值在于能否触及百姓需求 而非规模大小[3] - 清退举措获得市民正面反馈 体现政府贴心服务[3]
北京文化消费焕发新动能 地标撑起消费“新骨架”
北京青年报· 2025-09-01 08:5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1-6月北京接待游客1.8亿人次同比增长7.1% 实现旅游总花费3381.7亿元同比增长8.8% [1] - 文旅融合新业态 城市更新新地标 首店经济新动能共同推动文化消费市场量质齐升 [1] 演艺旅游业态 - 上半年大型演出活动102场同比增长13% 票房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35% [2] - 五月天鸟巢演唱会举办13场吸引73万人次观众 创5.4亿元票房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消费 [2] - 推出音乐地图上线20个京彩户外音乐会点位 累计开展400余场户外音乐会 [2] 文旅产品创新 - 上线主题游线路105条及乡村漫游线路25条 包括跟着电影去旅游等主题 [3] - 王府井商业街区等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全市总数增至7家 [3] - 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实现现场销售额2.11亿元 [3] 城市更新项目 - 中海大吉巷改造为36万平方米复合型城市综合体 包含文物保护商业办公等多功能 [4][5] - 项目商业空间8万平方米 首店及定制店比例超50% 包括全国首店东方境等150多个品牌 [5] - 开业首日客流量突破20万人次 端午假期达22万人次 累计客流超500万人次日均超6万人次 [5] - 修复48处历史院落包括康有为故居 采用传统工艺还原历史风貌 [5] 隆福寺项目进展 - 隆福寺聚焦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 包含开心麻花剧场等演艺消费业态 [6] - 引进7mesh骑行主题店中国首店 红星前进鲜奶蛋糕全国首店等特色品牌 [6] - 计划9月17日全面开业 9月19日启动大促并推出慢闪街区美食嘉年华等活动 [7] - 联动服贸会北京时装周等平台资源 强化时尚潮流与生活美学聚合功能 [7] 传统文化赋能 - 北京中轴线365项非遗项目成为旅游体验新亮点 打造文化展示新空间 [2] - 隆福寺保留天宫藻井等历史元素 在梅潭村糕饼铺等商户中复刻传统文化符号 [6]
破解身心调适密码 元气满满迎开学
北京青年报· 2025-09-01 08:54
身体机能调整 - 采用倒推法调整睡眠节律 开学前3天每天将入睡时间提前30分钟并同步调整起床时间[2] - 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设备或佩戴防蓝光眼镜 避免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2] - 晨间进行3分钟阳光浴并饮用300ml温水 配合5分钟拉伸运动激活代谢系统和肌肉群[2] 作息规律优化 - 午休采用90分钟完整睡眠周期或20分钟快速眼动期前睡眠 避免醒后昏沉[3] - 使用蒸汽眼罩配合白噪音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禁止趴桌午休以防压迫神经[3] - 设定双闹钟唤醒机制 第一重音乐闹钟置于床尾 第二重5分钟后振动手环强化清醒[2] 营养管理方案 - 早餐遵循3:2:1黄金比例:3份碳水化合物 2份蛋白质 1份果蔬[7][8] - 午餐采用彩虹饮食法:红色食物(番茄)绿色食物(西兰花)黄色食物(南瓜)[8] - 晚餐增加三文鱼、核桃等Omega-3脂肪酸摄入 促进神经发育和大脑功能[9] 健康零食替代 - 将薯片替换为冻干水果脆片 奶茶改为自制红枣桂圆茶 含糖饮料换成无糖椰子水[9] - 学习能量包包含混合坚果(杏仁+核桃+腰果)黑巧克力(可可≥70%)风干牛肉条[9] - 每日饮用2000ml肠道清道夫饮品:晨起柠檬温水 上午蒲公英茶 睡前洋甘菊茶[10] 体能恢复训练 - 每小时进行1分钟靠墙静蹲和座椅扭转动作 缓解久坐导致的腿部疲劳和腰背僵硬[4] - 每天完成3组平板支撑-臀桥-深蹲循环训练 唤醒核心肌群提高身体稳定性[4] - 校园场景训练包括两步一阶上下楼 课间靠墙天使动作 放学后15分钟变速跑[5] 运动防护措施 - 按足弓支撑指数选择运动鞋 扁平足学生避免硬底板鞋以防增加足部负担[6] - 运动前进行高抬腿、开合跳等动态拉伸 比静态拉伸更能预防肌肉拉伤[6] 心理适应策略 - 采用SMART原则制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限性目标[11] - 使用4-7-8呼吸法缓解焦虑:吸气4秒 屏息7秒 呼气8秒 重复3次[11] - 建立情绪日记记录压力源 周末回顾找出高频触发点并制定解决方案[11] 社交连接重建 - 提前联系3位好友组织开学前茶话会 分享假期趣事重建社交连接[12] - 准备3个破冰话题(新电影、校园趣事、学习计划)应对新同学交流[12] - 练习积极倾听四要素:眼神接触、点头回应、重复关键词、开放提问[12]
镇静药会让人变傻吗
北京青年报· 2025-09-01 08:54
镇静药物使用必要性 - 镇静药物用于缓解ICU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异常反应 改善治疗配合度并减少耗氧量[2] - 机械通气过程中镇静治疗可改善患者痛苦 促进睡眠 诱导遗忘消除病痛记忆[2] - 预防管路滑脱坠床等不良事件 保证患者安全 同时降低代谢速率减轻器官负担[2] 常见药物类型及特性 - ICU常用镇静药物包括地西泮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啶 作用为使大脑和身体暂时休息[3] - 麻醉性镇痛药含可待因双氢可待因羟考酮吗啡等 具有强镇痛效果和潜在成瘾性[3] - 药物作用类似深度睡眠 药效消退后24至72小时内大脑功能完全恢复 无永久损伤[3] 用药安全管控措施 - 镇静药物剂量和时间严格管控 针对急性病情非长期使用 几乎不会导致药物依赖[4] - 长期认知障碍主要与疾病本身全身炎症及住院时长相关 非镇静药物直接作用[4] - 实施个体化镇静策略 根据体重肝肾功能选择药物剂量 实时调整镇静深度[4]
3项国际传播项目在北京大学启动
北京青年报· 2025-09-01 02:00
项目启动 - 北京大学启动三个国际传播项目 包括斯诺国际学者项目 国际友人研究数据库建设项目 新时代斯诺全球媒体采访计划项目 [1][2] - 斯诺国际学者项目每年选择1-2名海外专业人士 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平台开展学术研究和国际传播活动 [3] - 国际友人研究数据库建设项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国际友人开展研究和展示传播 [3] - 新时代斯诺全球媒体采访计划项目每年设定特定主题 组织全球媒体和专业人士来华采访交流 [3] 历史背景 - 抗日战争时期包括斯诺在内的大批国际友人来华 向世界介绍真实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 [1] - 斯诺夫妇协助发起一二·九学生运动并争取张学良支持 后者发起西安事变改变中国抗战历史 [2] - 《红星照耀中国》让西方世界认识毛泽东并首次让中国民众了解毛泽东领导的革命队伍 [2] 学术建设 - 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1993年成立 系统开展斯诺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 [2] - 研讨会通过主旨演讲和专题分享等形式回顾国际友人在抗战国际传播中的重要贡献 [1] - 人文交流中以共同记忆人物构建平台 需要代代重复推陈出新的人文交流活动 [2]
首批128名专业树木医生持证上岗
北京青年报· 2025-08-31 14:31
记者近日从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获悉,全国首批13家树木医院在北京建成并投入使用,首批128名 专业树木医生也已通过严格考核持证上岗,标志着我国树木健康管理领域迈入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新阶 段。 "这批树木医生大多拥有丰富的园林绿化工作经验,部分还具备园林绿化高级职称。"北京树木医学 研究会副理事长、培训部部长林巧玲介绍。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培训,这些树木医生已成长为具 备园林绿化树木健康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为树木提供科学精准的健康服务。 林巧玲表示,建设树木医院的核心目的,是通过专家服务团为树木开展"健康诊断",提前掌握树木 健康状况与生存风险,进而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同时,医院还将围绕树木复壮、灾害预警等关键领域 开展技术研究,提供技术咨询,并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最终为城市植物资源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维护 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首批投用的13家树木医院中,有6家为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范围覆盖海淀、朝阳、大兴、 顺义等9个区,将为区域内树木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而128名持证树木医生的上岗,实现了我国树 木健康从业者从传统劳务工、技术工人,正式升级为具备专业资质的"树木医生专家"。 ...
给年轻人更多机会,他们定不负所望
北京青年报· 2025-08-29 02:40
文艺演出行业青年参与趋势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首次启用80后艺术家担任总导演 大批90后编导参与创作 00后演员占比超50% [1][2] - 青年文艺工作者运用多元艺术表现形式 灵动舞台装置变化和丰厚情感力量提升创新能力 [2] - 晚会需呈现14年抗战恢弘历史与动人片段 兼顾历史缅怀与新时代展望 创演难度显著 [1] 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新表现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长安三万里》实现票房突破 舞蹈《只此青绿》展现舞美创新 [3] - 青年群体在非遗技艺传承 文创新品开发 数智技术嵌入式应用及汉服古筝文化推广领域表现活跃 [3] - 青年通过新兴技术感知与优秀文化创新理解 展现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创新创造活力 [3] 青年群体跨行业创新贡献 - 航天领域(天宫/北斗/嫦娥) 基建工程(港珠澳大桥)出现青年创新创业者 [3] -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 农产品带货直播等新兴领域涌现青年骨干力量 [3] - 青年群体正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核心动能 体现跨领域创新实力 [3]
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设计方案征民意
北京青年报· 2025-08-29 02:39
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展 - 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从五个应征设计方案中选出三个优胜方案 优胜方案于8月28日起在首都博物馆专题展展出并征询公众意见[1] - 琉璃河遗址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和早期都城 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遗址公园建设旨在助力申遗工作[1] - 国际征集工作于2025年3月正式启动 评审委员会通过视频介绍和模型展示等方式评估设计方案 重点关注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1] 优胜设计方案特点 - "雄浑绵长·鼎天鬲地"方案构建"一园三片一环一区两核"总体框架 通过六大场景风貌实现"镇园融合" 馆站设计融合燕周文化菁华并采用展研功能一体化设计[2] - "燕都肇始·文脉赓续"方案采用"一心两翼"布局与五大功能分区 设立三大展区和22处体验点 馆站以"双脊之形"凸显北京三千年建城史[2] - "燕都溯源·文明新章"方案以五大遗产价值为基础 以金文"匽"为设计概念统领九大主题展示分区 馆站建筑演绎"封燕建城"历史过程[3] 专题展览活动 -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展出180件(套)珍贵文物 其中113件(套)为首次展出 包括堇鼎、伯矩鬲等镇馆之宝[4] - 展览采用"封疆—营都—立制—保护"主线 通过四个单元系统呈现考古成果 运用三维投影和数字沙盘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4] - 设置文创精品展售区展示房山区非遗工艺品 策划"遇见伯矩鬲"等教育活动解读青铜器铸造工艺与礼乐文明 展览持续至11月28日[5][6]
上合组织国家首次在京举办文物联展 220件文物珍品展现璀璨文明
北京青年报· 2025-08-28 14:53
展览概况 -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藏文物联展于8月2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期持续至2025年11月16日 [1] - 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 白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 伊朗国家博物馆 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等10家文博机构承办 [1] - 展览精选上合组织各成员国10家文博机构的文物珍品220件(套) 包含各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的符号性文物以及历史交往互动的代表性文物 [1] 展览主题与内容 - 展览以"尊重多样文明 谋求共同发展"为主题 展现中华文明 中亚文明 古印度与南亚文明 古波斯与西亚文明 古斯拉夫文明等多样璀璨文明 [1] - 展览按照各国文明发展简史独立成单元呈现 全景式展示各国文化独特发展历程和文化交流互鉴历史 [1] - 这是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文博机构首次在北京举办文物联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珍贵文物在同一时空集中展示 [2] 文明交流意义 - 展览根植于亚欧大陆古老文明沃土 展现绵延万里的文明星河 [1] - 博物馆作为历史物证的守护者与讲述者 肩负推动文明对话的使命 使珍贵文物迸发出与众不同时代光芒和更强大生命力 [2]
格局初显 北京迈向博物馆之城
北京青年报· 2025-08-28 14:48
国家自然博物馆发展 - 特展"时空和鸣"吸引15万人次参观 超越预期参观人数[2] - 特展展示70件标本 23组达·芬奇设计还原实物 6组古书籍原件 74组数字修复手稿 1件真迹 11组中西古代发明模型首度亮相[2] - 博物馆之夜活动推出14项近220场次晚间科普活动 一个月接待观众4.3万余人[2] - 馆藏标本以每年约3万件速度增长 预计2029年新馆开放时达60万件 2035-2040年间突破百万件[3] - 新馆将建设成为南中轴地区博物馆群文化地标[3] 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建设 - 博物馆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 展陈面积2800平方米[4] - 依托千余件文物展示汉代文化 基本陈列分为三大板块[4] - 采用OLED透明屏 CAVE沉浸空间 藻井投影等技术增强展示效果[4] - 开馆不到3个月接待观众近13万人次[4] 北京博物馆体系发展 - 备案博物馆达246家 类博物馆56家 总数全国首位[5] - 推动高校博物馆开放 支持企业办馆 引导民间收藏馆纳入培育体系[5] - 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 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5] - 通过"北京博物馆云"小程序集成全市博物馆资源[6] - 京津冀协同发展设立专题展厅 举办联动活动[6] - 与大兴国际机场等枢纽合作举办展览及文创市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