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嗅
icon
搜索文档
豆瓣6.7,姜文的新片很难评
虎嗅· 2025-07-21 09:48
电影制作与发行 - 姜文新作《你行!你上!》由大虫影业出品,大虫影业是姜文新注册的公司,取代了此前的不亦乐乎公司 [1] - 电影采用暑期档上映策略,但票房表现不及同期动画片《罗小黑战纪2》 [2] - 电影采用姜文标志性的全流程控制模式,包括自编自导自演自剪辑 [1] 内容与风格分析 - 电影以郎朗自传《千里之行》为故事来源,但进行了姜文式的艺术加工 [4] - 延续姜文标志性的民国叙事风格,但首次尝试当代名人题材 [4] - 电影中大量运用姜文过往作品的标志性元素,包括天台场景、太阳意象、夸张人物造型等 [9][10][11] - 音乐处理采用非常规手法,钢琴演奏刻意制造"打砸抢"的躁动感而非悦耳效果 [6] - 视觉上延续姜文式的夸张表现手法,如飞机冲破云层的镜头 [10] 市场反应与评价 - 电影自点映起即呈现口碑两极分化现象 [2] - 影评认为该片可能像《让子弹飞》一样需要时间沉淀才能获得更高评价 [8] - 部分观众认为电影视觉冲击力过强,产生被阳光直射的不适感 [10] 文化符号与隐喻 - 电影通过饺子隐喻创作过程的纯粹性 [2][3] - 用钢琴替代枪炮延续《让子弹飞》的戏谑精神 [4][5] - 片中多次出现中国经典乐曲如《浏阳河》《黄河大合唱》作为文化符号 [13] - 通过《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曲等怀旧元素构建时代记忆 [12] 角色塑造 - 葛优角色延续姜文电影中知识分子讽刺形象 [6] - 女性角色塑造体现姜文对母亲形象的复杂情感 [14][15][16] - 雷佳音、王传君等配角采用夸张造型快速建立人物特征 [11]
大牛扎堆进入具身智能,智驾不香了吗?丨车圈脉动 Vol.6
虎嗅· 2025-07-21 09:28
自动驾驶人才转向具身智能领域 - 前华为车BU首席科学家陈亦伦、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负责人李震宇联合创立的"它石智航"完成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具身智能领域最大天使轮纪录 [1] - 地平线创始成员余轶南、原小米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刘方等人入局具身智能创业 [1] - 中国具身智能领域创业公司超过300家,创始团队多为企业的AI、自动驾驶技术高管 [1] 具身智能赛道吸引力 - 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 [2] - 具身智能领域创业公司数量已超过300家,超过2018年创业造电动车的公司数量 [2] - 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岗位需求同比激增409%,5年以上经验者月薪5万仍"一人难求" [6] - 清华、北大学历只是面试门槛,美国卡耐基梅隆、普渡大学等院校毕业的博士更抢手 [7] 技术复用性 - 具身智能和自动驾驶都需要基于对环境的交互,借助海量传感器数据感知外部信息,实时构建环境模型 [3] - 特斯拉的机器人Optimus项目利用了自动驾驶系统中的视觉、导航和AI算法技术 [4] - 机器人大脑模型的主流技术路线VLA已在自动驾驶领域广泛应用 [5] 行业变革 - 2024年开始,端到端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模块化流程,车企缩减高阶智驾编制,尤其是感知团队 [8] - 智能驾驶已有较为清晰的技术实现路径,而具身智能领域技术路径尚不清晰 [9]
为什么GDP增速5.3%,通信运营商却陷入滞涨?
虎嗅· 2025-07-21 09:09
宏观经济与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 同比增长5.3% 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1] - 同期电信业务收入累计7488亿元 同比仅增长1.4% 增速显著低于GDP水平 [1] - 数字经济规模2024年同比增长12% 通信行业增速落后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失衡 [8] 传统业务瓶颈 - 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8亿户(人均1.28张SIM卡) 固定宽带用户近6亿户 渗透率接近饱和 [2] - 流量业务收入持续负增长 增量不增收成常态 移动数据业务占通服收入超三分之一 [2] - 语音业务萎缩与宽带边际收益递减共同压缩利润空间 "靠流量吃饭"模式难以为继 [2] 市场竞争困境 - 个人市场产品高度同质化 5G套餐/家庭宽带等领域陷入价格战 ARPU难以突破 [3] - 政企市场竞争模式复制个人市场 如煤矿5G改造项目竞标价差不足10% [4] - 营销费用居高不下但客户获取效率降低 增长潜力已被提前透支 [3] 数字化转型挑战 - 产业数字化收入增速从三位数回落至个位数 新业务增长乏力 [5] - AI大模型/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尚未突破实验室阶段 规模化商用进展缓慢 [6] - 缺乏垂直行业Know-How 政企客户更倾向专业工业软件公司而非运营商 [6] - 5G基站/算力网络等重资产投入回收周期长达3-5年 短期业绩压力制约长期投入 [6] 基础设施与价值分配矛盾 - 运营商承担5G/千兆光网/算力网络建设重任 但数字应用价值多被互联网平台捕获 [7] - 电信业务收入对GDP拉动效应从1:1.7降至1:0.8 行业贡献度边际递减 [9] 转型路径建议 - 商业模式需从"卖管道"转向"卖服务" 如5G+工业互联网实现煤矿自动化生产 [10] - 加强6G/卫星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投入 构建技术护城河 [11] - 推动生态协同 典型案例显示"运营商+华为+中控"联合方案使港口效率提升40% [11]
“疯狂”的夏至菇
虎嗅· 2025-07-21 08:56
鸡枞菌,在广东省韶关市又被称作"夏至菇"。在邓巧芸的记忆里,第一次摘夏至菇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是一段"出力不讨好"的经历。 作为"过山瑶"的后裔,1998年,邓巧芸一家从深山瑶寨搬至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红岭村定居,结束了流动迁徙的"过山"生活。当过山瑶不再"过山",邓 巧芸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改变,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她从刚结识的汉族朋友口中了解到夏至菇的存在。"那时村里的路边上有好多菇子,朋友说要 采一些带回家吃,他们摘我也跟着摘。"可由于此前在山里从未见过夏至菇,邓巧芸的父母对此十分警惕,纵使她百般解释,父母依然坚持"此菇可能有 毒"的想法,不肯煮给全家人吃,而那些辛苦摘来的菇子也被父亲一股脑地送给了朋友。 直到同从瑶寨搬迁而来的邻里们都开始尝试吃夏至菇,邓巧芸父母的态度才有所改观,围绕"夏至菇到底能不能吃"的讨论终是有了答案。在当时,即便知 道夏至菇可以作为食材,也没有谁刻意去采摘,大多数人都是抱着"碰到了就摘一点"的想法,菇子数量多,有一些来不及被采摘的夏至菇便随意地烂在了 地里。 夏至菇之后的"一夜翻红",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邓巧芸不知道其中的缘由,甚至也说不上来发生这一转变的具体时间。只知晓 ...
Nature刊文称“AI可模拟人类心智”,Science同日强烈质疑
虎嗅· 2025-07-21 08:43
AI模型Centaur的研究成果 - 跨国团队推出名为"Centaur"的AI基础模型,宣称能模拟人类认知并高准确率预测人类行为[7][9] - 模型基于Meta开源大模型Llama 3.1 70B,采用量化低秩适配技术微调,仅需0.15%参数即可模拟人类行为[16] - 配套开发小型版本Minitaur,基于Llama 3.1 8B,可在Google Colab免费GPU实例运行[17] 技术实现与数据基础 - 使用Psych-101数据库,涵盖160项心理学实验、超6万名参与者、1000万次选择及2.54亿文本tokens[10][12] - 将实验数据人工转录为标准自然语言文本,使模型能像阅读故事般学习人类行为细节[14] - 模型内部表征与人类大脑神经活动存在相关性,预测fMRI数据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优于基础模型[33][35] 模型性能表现 - 在未训练过的"魔毯探险"等新场景中保持准确预测,证明理解任务内在结构而非表面故事[21] - 在LSAT逻辑推理、道德决策等全新领域表现优异,展现通用认知模型潜力[23][24] - 能模拟人类探索策略和学习模式,且可预测人类反应时间[26][28] 科学界争议 - Science杂志同日刊文质疑,学者指出行为匹配不等同心智模仿,模型本质仍是统计匹配机器[46][51] - 测试显示模型存在"超人"能力,如记忆256位数字、1毫秒反应时间,与人类认知局限性不符[54][55] - Psych-101数据库虽庞大,但仅覆盖人类认知的有限片段,泛化能力存疑[58] 应用价值 - 通过"科学遗憾最小化"方法优化决策模型,发现人类在权威专家意见使用上的灵活策略[43][44] - 帮助构建可解释的加权平均决策机制,新模型预测准确度接近Centaur但保持可解释性[45]
今年暑期,自驾游干翻酒店、旅行社
虎嗅· 2025-07-21 08:04
旅游行业现状 - 敦煌莫高窟游客量达每天7万人打底,景区拥堵严重[3][4] - 酒店价格大幅下跌,敦煌合作酒店从去年650元/晚降至280元/晚仍无人入住[6] - 甘南扎尕那民宿价格腰斩,从去年700-900元降至200元左右,部分需路边拉客[10][11][12] - 川西香格里拉镇酒店收入减半,65间房酒店周末仅收入4万元,去年可达8万元[13] 消费行为变化 - 自驾游游客选择睡车上或支帐篷,避开酒店住宿[16] - 成都3人自驾团队14天行程人均花费仅3500元,全程无酒店住宿[20][21] - 游客自带帐篷、锅具,利用公共设施洗澡,大幅降低住宿成本[48] - 国内旅游单项服务人次同比上升26.7%,显示游客更倾向自主安排行程[36][37]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全国旅行社总数达64616家,年增8341家,但平均利润下降11.9%至58505元/家[25][26] - 星级酒店新增近500家,平均出租率从50.7%降至49.2%,总营收缩水[29][30] - 非星级民宿大量涌入市场,加剧行业竞争[31] - 旅行社和酒店陷入价格战,利润空间被压缩[32] 结构性趋势 - 传统打包游模式衰退,自由行和单项服务成为主流[38][39] - 住宿需求被车床、帐篷、营地等替代方案分流[43][44] - 小型旅游团需转型为动态陪跑式服务,适应游客个性化需求[51] - 自驾游改变行业格局,标准化产品吸引力下降[53][54]
姜文不行!别上!
虎嗅· 2025-07-21 07:38
姜文导演风格分析 - 个人风格鲜明且坚持魔幻主义 充满雄性荷尔蒙的视听语言和时代隐喻 [2] - 作品产量极低 七年仅推出《你行!你上》一部新作 [5][6] - 早期作品如《让子弹飞》获得广泛认可 后期作品转向争议性创作 [7][10] 《你行!你上》电影内容 - 表面讲述郎朗成长故事 实际聚焦父亲角色塑造 主角郎朗性格刻画单薄 [19][23][26] - 电影时长140分钟 技术层面存在剪辑美术等多方面缺陷 [36] - 采用"醋与饺子"比喻 被批评为只有隐喻表达而缺乏故事本体 [15][16][41] 市场反应与评价 - 豆瓣出现大量一星差评 同时存在维护导演的争议性评论 [12][13] - 被指"90%观众看不懂" 隐喻设计过于明显且缺乏深度 [14][43] - 与前作相比 失去故事吸引力 仅剩抽象表达 [35][36] 导演创作背景 - 曾有两个项目因题材敏感被搁置 最终选择郎朗题材 [52][53][54] - 创作受到妻子周韵影响 与早期支持者刘晓庆关系密切 [55][60][62] - 采访中表现出强势态度 被批评为"爹味"过重 [74][75][76] 行业趋势观察 - 观众对传统雄性叙事和权威表达接受度降低 [66][78] - 明星与家庭压迫关系成为社会关注话题 [69][70] - 导演个人风格与市场偏好出现明显脱节 [79][80]
中产怎么总在“破防”?
虎嗅· 2025-07-21 07:19
中产阶级身份解构 - 中产阶级作为稳固社会实体的概念被质疑,人类学家认为其是被建构的意识形态而非客观存在[3] - 该概念通过"中间"定位许诺向上流动梦想,同时淡化阶级对抗性[8] - 身份认同基于原子化个体在市场自由沉浮的叙事,而非实际权力或生产关系[10] 系统性风险转嫁机制 - 核心资产(房产)本质是30年债务合同,价值受利率/货币政策支配而非居住属性[12] - 教育被异化为"人力资本"投资,亲子关系卷入经济计算[13] - 职业稳定性被"优化"叙事瓦解,劳动者成为可替换零件[14] 媒体与消费主义共谋 - 平台将复杂社会问题简化为情绪化"破防"产品,形成焦虑贩卖闭环[22] - 小红书等平台提供像素级身份说明书,构建"制造焦虑-贩卖解药"商业模型[23] - 消费主义通过身份符号商品(如溢价商品)维持叙事吸引力[33][34] 个体认知行为割裂 - 口头拒绝中产标签但行动仍遵循其剧本,体现意识形态内化[32] - 教育投入案例显示理性认知与实际行动间的鸿沟[34] - "躺平"现象反映意识觉醒后缺乏可行替代方案的主体性危机[38] 新叙事构建路径 - 建议从纵向竞争转向横向联结,重构价值评估体系[42][43] - 资产定义应转向可迁移技能(编程/写作/手工),摆脱平台依附[43] - 建立非功利性社群关系(育儿小组/读书会)增强抗风险能力[44] - 自我价值重塑强调内在标准(学识/创造力)替代消费符号[45]
宇树终于坐不住了
虎嗅· 2025-07-20 20:02
公司上市进程 - 宇树科技于2025年7月7日签署上市辅导备案报告,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计划冲向A股 [1][3] - 辅导机构将于2025年10月至12月对公司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 [5]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兴兴直接持有23.8216%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控制10.9414%股权,合计控制34.7630%股权 [2][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26日,注册资本36.401.7906万元,注册地址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2] - 公司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 [2] - 公司员工规模约1000人,已连续五年盈利,年度营收达到"十来亿元" [6] 市场表现与业务 - 2024年宇树机器狗年销量2.37万台,占全球市场69.75%份额,覆盖教育、工业、农业等领域 [6] - ToC市场表现突出,Unitree H1和G1人形机器人上线后迅速售罄,G1机型预售9.9万元,黄牛价炒至88万元 [6] - 公司采取ToB和ToC市场兼顾的策略 [5] - 过去五年与中国政府及高校达成至少90份合同,总金额逾3900万元人民币,超半数收入来自2024年 [6] 重大项目与行业地位 - 与智元机器人共同中标中移(杭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2亿元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 [5] - 其中宇树科技中标4605万元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采购包 [5] - 公司估值已超百亿元人民币 [5] - 智元机器人估值达150亿元,显示具身智能赛道热度 [5] 融资历程 - 2025年上半年完成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 [5] - 融资方包括深创投、中网投、美团龙珠、海克斯康、吉利汽车、腾讯、阿里、蚂蚁集团、中国移动、小米等 [7] - 早期获得尹方鸣200万元个人种子轮投资,占股20%,2020年8月尹方鸣以5倍收益退出 [7] - 2017年获得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投资 [8] - 2019年末获得红杉中国Pre-A轮投资 [10] - 后续获得顺为资本、经纬创投、深创投、源码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投资 [11]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王兴兴从小对科技极度痴迷,硕士期间为做机器人主动申请延毕 [11] - 凭借延期毕业作品参加创业比赛获二等奖,获得8万元奖金作为第一桶金 [11] - 早期因学历背景不符合投资人预期,融资困难 [7]
史上引用量第一的论文,是哪篇?
虎嗅· 2025-07-20 19:55
哪篇科学文献的被引数量第一?估计没几个研究者知道这个。答案是一篇1951年发表于《生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论文,该文 介绍了一种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1]。截至统计时,此文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被引次数已超过35万次。WoS数据库的论文收录量达 9800万篇,其中论文年代可追溯到1900年。 WoS数据库的所有者是跨国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该公司向《自然》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高引论文中,有关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论文占据了大头。此 外,被引次数前100名中还有人工智能(AI)、研究软件和统计方法相关的论文。 此次榜单是对2014年《自然》发布榜单的更新。当年,高居榜首的论文都是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工具(见 Nature514, 550– 553; 2014)。这当中,此次有一半让位于后来发表、引用量激增的论文。2014年,进入前100名需要约1.2万次引用;现在这一门槛已升至3万次以上(为 与2014年数据比较,此处的被引次数指文章被WoS核心合集[Core Collection]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