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嗅
icon
搜索文档
坏了,以色列怎么变成“正义使者”了?
虎嗅· 2025-07-18 09:31
短短几天,叙利亚南部的苏韦达省从一场部落间的抢劫报复,演变成席卷全省的血腥冲突。德鲁兹人与贝都因人的枪声尚未停歇,叙利亚新政府的安全部 队却调转枪口,与贝都因民兵联手,将屠刀挥向德鲁兹社区。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血腥画面,控诉着这场发生在眼皮底下的悲剧。 就在国际社会几近沉默,对西方支持的叙利亚新政府屠杀行为袖手旁观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色出手了——以色列战机呼啸而至,空袭大马士革军事目 标,意图切断叙政府军增援苏韦达的通道。这个在加沙被描绘成"恶魔"的国家,此刻竟成了德鲁兹人眼中唯一的"保护者"。 为何叙利亚政府要对自己宣称要保护的少数族群痛下杀手?为何以色列会罕见地为保护邻国少数派而跨境干预?这戏剧性的一幕,瞬间牵动了中东地缘政 治最敏感的神经,更将以色列推上了一个充满讽刺与悖论的"道德高地"。 争夺再起 2025年7月11日,一位德鲁兹商人在经过叙利亚苏韦达省的一个检查站附近时遭到贝都因部落人员的袭击和抢劫。作为报复,德鲁兹武装人员"扣留"了数 名贝都因部落人员。随后,双方冲突升级,并从苏韦达省东部穆卡瓦斯地区蔓延至苏韦达省西部和北部地区,导致激烈交火,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以朱拉尼为代表的叙利亚新政府迅速宣布 ...
电商巨头梭哈外卖?还是太年轻了
虎嗅· 2025-07-18 08:33
外卖大战的业务逻辑 - 外卖被视为类似短视频的流量入口 能够吸引并留住用户 为平台其他业务创造流量 [3] - 抖音电商和腾讯游戏的崛起验证了该逻辑 即利用自有流量入口进攻新市场 [4] - 外卖作为超高频刚需赛道 比游戏和视频更具稳定性 每天产生两次固定流量入口 [6][7][8]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和阿里采取激进策略 分别推出百亿和500亿补贴 电商高毛利支撑其补贴能力 [16][17] - 美团被迫参战 7月5日单日即时零售订单达1.2亿 其中餐饮订单超1亿 市场份额稳定在70% [27][29] - 淘宝闪购依托饿了么基础设施 日订单达8000万 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 日活用户超2亿 [44] 商业模式差异 - 外卖单均利润仅1元多 需平衡商户、骑手、平台、用户四方利益 利润率难超5% [20][21][22] - 外卖具有30分钟时效强约束 需本地化即时调度 与电商可延迟发货的模式存在本质差异 [38][39][40] - 美团配送体系成熟 0元自提券成本仅10元 大额补贴券单均亏损超10元且影响体验 [31][33][35] 核心竞争壁垒 - 外卖需构建商家-平台-骑手协同体系 涉及独特算法和区域订单平衡能力 [37][38][41] - 电商配送员无法满足外卖时效 而外卖骑手可兼容电商配送 形成单向竞争壁垒 [43][44] - 美团宣称其配送网络可承接大规模订单 且亏损幅度小于竞争对手 [49][50] 战略考量 - 巨头需评估外卖能否复制短视频的导流效果 以及补贴效率的可持续性 [46][47] - 多线作战压力显著 涉及双十一、AI、出海等战略方向资源分配 [48] - 美团定位为防御性参战 强调其"善战不好战"的运营哲学 [48][50]
你不是没准备好,只是太害怕开始
虎嗅· 2025-07-18 08:26
过度准备的心理机制 - 完美主义倾向导致对控制变量的过度追求 通过拖延保留"控制一切"的可能性 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12][16][17] - 逃避思考带来的生理性痛苦 大脑通过拖延缩短直面问题的时间以降低痛苦感受[19][21][23] - 自我妨碍心理通过人为制造时间不足 为潜在失败预设合理化借口[29][30][31] 过度准备的负面影响 - 未解决事项持续占用大脑后台资源 导致认知负荷过重和效率下降[7][8] - 长期拖延导致最终执行效果远低于初始预期[5][24] - 形成恶性循环 加剧焦虑和精力耗竭[9][22] 行动力提升方法论 - 过程导向思维 接受系统演化中的试错与调整 替代完美主义[35][37][39] - 最小可行原则 优先完成核心目标的基本要求 再考虑优化[40][42][43] - 任务拆解技术 将复杂事项分解为低阻力微步骤[44][46][47] - 成就记录体系 积累正向反馈增强行动信心[49][50][51] - 长期视角转换 弱化短期失败恐惧 强化未来价值认知[53][55][56] - 认知重构策略 将困难重新定义为成长机会[58][59][60]
大V的邪教本质
虎嗅· 2025-07-18 08:07
知识付费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 行业头部公众号单篇付费文章可实现五万以上流量和过万付费用户,形成高转化率变现模式 [2] - 核心商业逻辑在于精准捕捉用户焦虑情绪,通过"缓解焦虑-制造新焦虑"的循环机制实现持续盈利 [2] - 主流变现渠道包括付费文章、会员订阅、课程销售及线下活动,形成多元化收入结构 [7] 内容生产者运营策略 - 头部账号普遍采用"党同伐异"的社群运营策略,通过培养核心粉丝群体强化传播影响力 [3][7] - 建立权威人设是关键成功要素,采用确定性话术(如"最懂/最正确"等)增强用户粘性 [7] - 评论区管理呈现高度控评特征,形成单向度赞美生态以维护创作者权威形象 [4][8] 行业生态现状 - 当前媒体生态中真正的内容创作者占比不足,多数从业者实质为流量导向的内容营销商 [9] - 内容生产呈现快餐化趋势,主流产品形态为两千字短文或五分钟短视频,深度内容稀缺 [10] - 成功账号普遍采用NPD(自恋型人格)式表达风格,通过心理操控实现用户留存 [7] 用户行为特征 - 当代用户核心需求为情绪价值,焦虑成为最易变现的基础情绪 [2] - 用户普遍存在"权威崇拜"心理缺陷,易被确定性话术吸引 [7] - 粉丝社群表现出强烈的趋同效应,对异见容忍度极低 [4][6] 内容创作本质探讨 - 优质创作应平衡自我表达与读者视角,技术层面需掌握节奏/语感等基础要素 [11][12] - 真正创作者区别于营销者的核心在于不以流量变现为首要目的 [11][13] - 行业存在表达技巧与商业目的的根本性冲突,后者往往压倒前者 [7][9]
字节终于出手了
虎嗅· 2025-07-18 00:25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在线酒旅市场呈现"7+2+1"格局:携程系(携程+去哪儿+同程)占据70%份额,其中携程以56%的GMV市占率稳居第一;美团位列第二梯队;抖音作为新兴OTA掌控直播带货等新场景份额 [12] - 携程核心竞争力在于全面覆盖高星酒店、强大旅行社网络及完善交通服务体系,2024上半年预订模式履约率高达90%,远超抖音30%的履约率 [30] - 美团差异化切入中低星酒店及本地生活场景,与携程形成错位竞争;抖音通过直播带货和限时特价聚焦度假属性更强的中低星酒店市场 [14][26] 平台战略举措 - 抖音2024年7-8月投入亿级补贴,推出6折起特惠订房价格,覆盖华住、凯悦等六大酒店集团,同步上线新客专享价、会员体验券包等权益 [2][4] - 京东高调进军酒旅业务,采取3年0佣金策略,覆盖数十万家酒店民宿,近期加大人才招募力度并从飞猪、携程等平台高薪挖人 [15][20][23] - 同程通过收购万达酒管业务补充供应链,斥资24.9亿元增强酒店线上预定业务自由供给,巩固微信九宫格流量入口优势 [30] 市场动态与趋势 - 抖音酒旅业务增长迅猛:2023年动销商家数量同比增长7倍,支付GMV同比增长超30000%,直播支付GMV同比增长超20000%;2024年预计GMV达900亿元(同比+50%) [34][37] - 新兴渠道(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合计抢食超过12%的酒店预订份额,推动行业向"超级平台+垂直联盟+私域矩阵"多元生态演化 [43] - 用户多平台比价心智成熟促使美团、抖音通过更低分销价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美团特别强化到店优惠促进低价策略 [32] 平台优劣势对比 | 平台 | 核心优势 | 主要短板 | | --- | --- | --- | | 携程 | 高星酒店全覆盖、商旅客群粘性高、国际业务领先 | 中低端市场被侵蚀、新场景布局弱 | | 美团 | 本地生活渗透深、中低端酒店覆盖广 | 高星酒店资源不足 | | 抖音 | 流量效率高、内容触达强、网红打卡点孵化 | 供应链深度不足、履约率低 | | 京东 | 高净值用户多、本地生活增速快 | 酒旅供应链薄弱、供给结构复杂 | | 同程 | 微信流量稳定、下沉市场渗透深 | 依赖携程供应链 | [26][28][30]
世纪之交的上海之夏
虎嗅· 2025-07-17 22:06
气候与市民生活 - 上海6月29日出梅后气温迅速攀升至39-40°C [5] - 迪士尼等乐园游客流行领取冰块降温 [6] - 市民调整作息避开高温时段 清晨买菜 夜间散步 [8] - 极端高温下出现趣味测温现象 电动车座椅等表面温度被测量 [10][12] 时尚产业变迁 - 1990年代墨镜从时尚符号转为大众消费品 巴黎三城等品牌进驻上海商圈 [35] - 1980年代"蛤蟆镜"通过影视文化传入 成为时尚启蒙单品 [34] - 西装短裤配长袜、吊带裙等穿搭反映当时市民对场合着装的讲究 [20][25] - 老头衫作为基础款持续流行 云章袜衫厂1896年已生产同类产品 [41][42] 家电与基础设施 - 1993年空调售价达7290元 但电力配套不足导致安装困难 [49][50] - 1997年上海电网改造投入39.8亿元 百户空调拥有量突破60台 [51] - 早期用户因电费高昂限制使用 转向商场等公共场所纳凉 [53][55] 城市空间利用 - 1990年代市民习惯街头乘凉 竹躺椅等成为典型装备 [60][61] - 荷兰摄影师记录南京东路居民夜间占用公共空间纳凉场景 [55][58] - 当代市民延续乘凉习惯 但场景转为咖啡馆外摆区等现代空间 [62]
少年之恶,是谁的错?
虎嗅· 2025-07-17 21:18
法律修订与未成年人犯罪治理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于2026年1月1日施行 针对未成年人调整行政拘留执行条件并强化公安机关介入校园欺凌事件的职责 [1] - 法律修订背景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上升且低龄化 部分情节严重者未受有效制约 现行"一味宽容"政策未能实现保护与预防效果 [1] - 2024年最高检已优化对不满十四岁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核准追诉 显示治理方向转向强化法律威慑力与完善体系衔接 [1]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根源 - 青春期生理特征表现为大脑额叶皮层发育不足 情绪调节能力弱 易出现焦虑抑郁及冲动行为 生物机制增加犯罪风险 [4] - 社交网络成为未成年人霸凌工具 网络暴力通过隐私曝光、言语攻击和群体孤立造成心理创伤 甚至导致自杀 [14] - 暴力行为具有习得性 网络匿名性为未成年人提供宣泄出口 国内案例显示13岁儿童已能实施"开盒"等网络暴力 [15] 家庭教育与代际隔阂 - 父母普遍缺乏对青春期子女心理状态的认知 两代人语言体系差异导致沟通失效 形成平行宇宙般的隔阂 [11] - 传统家庭教育模式失效 父亲角色常表现为"沉默的旁观者" 工作投入与情感疏离并存 错失干预关键节点 [12] - 父母受限于自身经验 无法理解子女面临的网络时代新挑战 如色情内容接触、Incel群体文化等 [9][13] 性别对立与厌女文化影响 - 厌女理论通过网红传播 鼓吹性别对立与情感操纵 男性青少年可能将女性视为"征服对象"与自尊衡量标准 [16] - 国内网络环境出现厌女情绪泛化现象 如游戏《捞女游戏》强化性别偏见 将情感纠纷归咎于女性 [17] - 未成年人同时成为厌女文化受害者与加害者 女性遭遇荡妇羞辱 男性因"非自愿单身"标签遭受社交攻击 [6][15] 系统性解决方案 - 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避免青少年为迎合单一标准扭曲自我 文化环境应包容非强势群体 [20][21] - 法律干预需超越个案正义 关注滋生犯罪的文化土壤 遏制倚强凌弱的价值导向 [19][20] - 家庭必须提升青春期教育能力 突破代际经验局限 构建有效沟通机制 [21][22]
稳定币:中美时代的“铸币权战争”
虎嗅· 2025-07-17 20:59
稳定币的崛起与影响 - 稳定币实现10亿美元级跨境转账仅需32个字符的哈希值,无需传统银行或SWIFT系统参与[1][4] - 2025年中美欧将稳定币纳入国家金融战略,规模从2014年不足1亿美元增长至2500亿美元[24][28] - 核心功能包括秒级全球支付、降低跨境成本、规避金融制裁,案例显示中越迪拜巴西贸易4秒到账[25][26] 中美货币体系博弈 - 美国通过科技资本重构金融体系,铸币权从高盛/摩根向亚马逊/沃尔玛等消费巨头分散[34][35] - 中国以稳定币破局美元体系,通过A+H股双重IPO和电商巨头试点构建金融出海战略[15][36] - 双方差异体现为美国放权式创新与中国突破式突围,争夺下一代全球货币定义权[6][65] 全球产业格局演变 - 美国呈现三重分裂:民主党技术多样化、共和党美国优先、特朗普实用主义贸易政策[9][10] - 中国面临产能过剩历史机遇,复制1945年美国马歇尔计划、1995年日本南美扩张路径[13][56] - 企业出海浪潮加速,美的港股上市和消费刺激政策显示国内造血强但需求不足[16][17] 货币属性与技术迭代 - 稳定币具备价格锚定、流通媒介、数字货币过渡三大核心属性,支持特斯拉/私人飞机交易[29][32] - 俄乌冲突期间稳定币对俄交易量超越传统支付系统,成为规避制裁新渠道[27] - 纽约交易所将推5x24小时交易,全球资本流动进入全天候数字化阶段[38] 地缘政治与金融权力转移 - 地缘政治衰退推动产缘政治崛起,美国电商金融并进,中国聚焦一带一路法币稳定[42][43] - 新加坡成USDC亚洲枢纽,迪拜将稳定币写入数字战略,印度测试数字卢比[64] - 铸币权历史性下放,托管账户与算法发行主体取代传统央行职能[49]
被优绩主义困住的人,无法好好吃饭
虎嗅· 2025-07-17 20:45
职业转型与个人品牌建设 - 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因职业倦怠转向美食创作,通过每日早餐记录开启转型之路 [2][3][4] - 2016年出版首本菜谱书后正式离职,进入自媒体领域,当时行业收入模式尚不成熟 [4][26][27] - 以"田螺姑娘"网名活跃十余年,建立专业美食作家形象,菜谱以细致严谨著称 [6][7] 内容创作与用户互动 - 早期早餐内容呈现理想化与现实的落差,实际体验包含疲惫与挫败感 [19][20][21] - 读者通过"交作业"形式反馈菜谱实践成果,形成创作者与用户间的良性互动 [6] - 近年内容拓展至食物文化领域,2023年出版散文集探讨人与食物关系 [7] 烹饪行为的社会意义 - 家庭烹饪传统形成味觉记忆模板,影响后代烹饪学习方式 [29][30][33][34] - 厨房劳动长期面临性别标签,常被归类为家庭角色义务而非创作行为 [36][37] - 当代社会存在"饮食实用主义"倾向,将烹饪视为低价值的时间投入 [47][48][49] 行业运营模式观察 - 自媒体从业者依赖社交平台正反馈维持创作动力,家庭场景缺乏持续激励 [51] - 菜谱内容从技术指导转向情感连接,强调烹饪作为社交载体的功能 [52][53] - 美食内容创作者面临内容同质化挑战,需不断寻找厨房新鲜感维持创作 [50]
街头搭讪“神秘组织”:专门“狩猎”女性,培训4小时998元
虎嗅· 2025-07-17 20:3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白粥,头图来自:AI生成 "你参加过非诚勿扰吗,不然怎么那么像我的心动嘉宾呢?" "美女,感觉你气质很不错,可以加个微信认识一下吗?" "可以加你微信吗?我第一次来深圳,有机会一起玩。" 相信在深圳被搭讪过的人,都对这套语录不陌生,从七八年前搭讪培训班被起底之后,搭讪学员仍然活跃在深圳的各大商圈,套路一成不变。 不排除部分普通人真的遇到了心动嘉宾,鼓起勇气搭讪,但更多的是搭讪"熟练工",将搭讪作为一种任务,以"广撒网"的形式收集并贩卖"猎物"的信息。 更有甚者,身上隐藏了微信摄像头,记录搭讪的过程,用以作为搭讪课程,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他们花重金从搭讪培训班学来的"技巧",却使人反感、令人排斥。不仅剥削其他普通人的搭讪资格,更影响了被搭讪对象的公共空间安全感。 一、搭讪当"捕猎落单女性为"猎物" "大概从去年开始,地铁、商场,都有遇到搭讪的,话术还都一样,最常见的就是问路…" 刚开始她还会热心指路,后来短时间经历了数次同样的搭讪,有一次那个路标显而易见,还有人这样问她,要加她微信,她便清楚了:这些都是搭讪组织 出来的,拿她练手。 一回生二回熟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