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搜索文档
大连女孩只是成了它们续命的工具
虎嗅· 2025-07-15 14:48
媒体报道现象分析 - 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面临生存危机,被迫在社交媒体平台与自媒体竞争流量和话语权 [13] - 数百家大型媒体突然集中报道大连女孩事件,形成非自然发酵的热搜现象 [6][9][11] - 媒体选择报道具有争议性的个体事件而非严肃议题,通过制造性别对立等话题获取流量 [15][17][18] 事件传播机制 - 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公告原始阅读量仅5000+,但经媒体放大后成为全民焦点 [9][24] - 媒体报道时未对当事人信息进行脱敏处理,且将校规中的"有损校誉"曲解为"有损国格"进行传播 [27][28][31] - 传播过程中事实被简化重构,演变为性别对立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口 [36][37] 行业运作模式 - 传统媒体采用"献祭普通人"的运营策略,通过放大个体瑕疵制造社会争议来维持影响力 [15][21][25] - 内容生产呈现碎片化特征,同一媒体账号在不同议题间快速切换,缺乏连贯的编辑逻辑 [9] - 自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强化单一叙事框架,将复杂事件简化为性别对立等二元对立模式 [37][38] 校方背景补充 - 大连工业大学严苛校规源于历史事件,2010年代曾因"艳照门"事件导致校誉受损 [33] - 现行校规包含"与外国人不正常交往"和"未婚性行为"等争议条款,但未明确界定"有损国格"标准 [28][32]
聊聊AI与内容创作:为啥TikTok要死磕Editor Pro?
虎嗅· 2025-07-15 14:03
TikTok编辑器发展历程 - TikTok编辑器从简易工具发展为国际内容平台中最全面的inapp视频编辑器Editor Pro [3][5] - 经历了基础能力整合、轻资产上线策略、体验迭代+产品化增长、搭建AI工具矩阵四个阶段 [21][22][23][24] - 2023年底上线独立编辑容器页面Editor Tab,整合创作+灵感跟拍+互动功能 [27][28][29] 核心产品策略 - 战略定位为专注于TikTok生态的智能、简洁且免费创作工具,形成差异化优势 [8][10] - 通过Magic功能实现数据反转,该功能采用"抽象爆款内容+原子功能组合+一键生成式体验"框架 [14][16][19] - 产品演化遵循内容生态四阶段:日常记录→完整故事线→提升画面质量→AIGC生成式内容 [27] 关键创新点 - Magic功能上线后带来用户LT和大盘投稿天收益,并反哺Editor Pro数据 [18] - Editor Tab创新性地将工具页升级为"工具&内容跟拍"入口,显著提升用户主动投稿量 [31] - 发布页预览增加Post button和退出清屏icon等微创新,大幅降低用户流失率 [42][43][44] AI与未来创作趋势 - AI将实现表达平权,使人人成为创作者,降低爆款内容创作门槛 [46][47][48] - 未来创作工具将演变为"隐形工具链",AI成为无感助手嵌入每个创作环节 [50][51][53] - 内容消费者与创作者的界限模糊化,创作将塑造数字化人格 [55][56] 产品方法论 - 坚持"先做出粗糙原型再持续改进"的迭代理念 [37] - 产品成功往往源于演变而非计划,需保持大方向正确 [38] - 产品经理需转型为系统设计师+策略共创者+创新决策者 [60] 行业影响 - TikTok编辑器生态发展已引发同业模仿,如Instagram推出类似Magic功能 [3][18] - 公司通过自建创作工具获取用户行为数据,为平台发展提供关键洞察 [9] - 形成"工具提升内容质量→内容增强互动反馈→反馈刺激创作意愿"的价值飞轮 [11][12]
当代中小学生三把刀:治近视、整牙、身高管理
虎嗅· 2025-07-15 13:11
近视治疗行业 - 全飞秒激光手术费用约18000元,适合近视小于1000度的患者[16][17] - ICL人工晶体植入术费用约35000元,可矫正高达1800度近视[25][27] - OK镜龙头企业欧普康视2024年营收18.14亿,同比增长4.4%[30] - OK镜原材料供应商昊海生科2024年营收26.98亿[30] - 青少年近视业务占比超30%的爱尔眼科2024年营收209.83亿[30] 牙齿正畸行业 - 传统钢型牙套价格约25000元,隐形牙套约40000元,舌侧矫正约60000元[34] - 全口牙齿种植费用高达10万元[38] - 时代天使2023年营收20.3亿元,青少年业务贡献超60%[43] - 欧普康视2023年青少年齿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44] 身高管理行业 - 生长激素治疗每月费用约5000元[48] - 生长激素龙头企业金赛药业2024年营收106.7亿,未成年人客户占比62%[56] - 汤臣倍健增高产品年销18亿[56] - 2023年中国儿童身高管理市场规模达80-120亿,年复合增长率超25%[56]
一张私密照掀起高校信任危机
虎嗅· 2025-07-15 12:45
社交媒体传播机制 - 事件从小众圈子通过截图、翻译、上传至微博/贴吧/B站等平台实现破圈传播[5][6][7] - 平台算法优先推送八卦、冲突性内容和情绪化标签(如女大学生+外国男人+电竞圈)[9][10][11] - 用户停留、评论、搜索等行为会被算法识别为热度信号并放大推送[14][15][17] 品牌舆情管理策略 - 负面舆情黄金响应窗口期为48小时内,需设立关键词监控和快速响应机制[18][19][20] - 情绪主导阶段需避免过度解释,应提前识别情绪信号并在升温前干预[31][32][33] - 通报需体现共情与行动信号(如"已启动调查程序")而非仅陈述结果[58][59][60] 跨文化传播风险 - 语言翻译偏差导致文化冲突(如"China girl is easy"在电竞圈属调侃但中文语境被视为歧视)[36][37][39] - 不同平台规则差异显著(Reddit开放表达 vs 微博/B站的公共规范约束)[44][45][46] - 跨国传播需本地化团队进行文化审查,避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误判[47][48][49] 机构声誉重建路径 - 法律合规性无法替代公众情绪管理,需平衡程序正义与品牌损失[54][55][56] - 危机后应系统性推出隐私保护、舆情响应等机制重建信任[61][62][63] - 长期需通过价值观重申实现从"灭火"到"立信"的转变[60][61][62]
别找借口,企业死亡只有一个原因
虎嗅· 2025-07-15 11:53
企业生存率分析 - 2000年成立的企业5年内死亡率31.1%,9年内50.4%,13年内61.2%,3-7年为死亡率最高瓶颈期[1] - 2024年数据显示企业死亡率前移至前三年,淘汰率分别为8.2%、9.4%、6.4%[1] - 中小企业平均存活时间仅2.5年,每分钟2家倒闭,5-10年存活率约7%,10年内优秀民营企业占比不足2%[2] 企业家精神核心 - 向内求解:将外部环境视为既定条件,通过自我修炼提升竞争力,如甲老板主动降价10%以上淘汰同行[13][14] - 悲观预期与乐观主义:华为任正非强调危机感,海尔张瑞敏以"如履薄冰"态度推动创新[15] - 避免"冷热病":过度依赖环境利好会导致情绪化经营,需保持战略定力[16] 企业破产本质 - 破产法定义核心为收入与支出长期倒挂,导致资不抵债[19] - 失败唯一原因是核心竞争力不足,资金断裂、渠道受阻等均为表象[20][22] - 行业存续期仍有企业存活,淘汰本质是市场对生存能力的筛选[23] 经济周期与企业策略 - 上行周期比拼发展质量,下行周期暴露生存能力差异[4] - 案例显示主机厂压价10%时,具备竞争力的供应商通过主动降价实现行业出清[9][11] - 企业家需预判环境严苛性(如甲老板"未入冬"论断),提前制定应急预案[12][15]
20年前的金三顺,是最被低估的女主角
虎嗅· 2025-07-15 11:47
韩剧《我叫金三顺》的核心价值 - 该剧颠覆传统韩剧模式,聚焦平凡微胖女性金三顺的成长历程,展现其职业理想与情感主动性 [4][6][23] - 女主角金三顺被塑造为韩国女权主义觉醒符号,传递"无需在意他人目光"的新女性价值观 [22][76] - 剧中探讨亲密关系的本质,提出"外在条件匹配不如相处舒适度重要"的观点 [45][48][53] 角色塑造创新性 - 金三顺打破韩剧女主刻板形象:素颜微胖、职业理想明确(成为顶级糕点师)、情感处理果断 [6][8][13] - 女二号俞熙真摒弃传统"恶女"设定,呈现为坚强独立的病患角色,引发观众共情 [31][33][37] - 所有角色均无绝对善恶对立,体现"两种正确之间的冲突"的戏剧张力 [26][27][40] 市场表现与文化影响 - 2005年播出期间创下平均收视率37.7、大结局50%的纪录,成为现象级作品 [41][42] - 在中国豆瓣平台获得8.6分高分,近20万用户参与评价,形成长效口碑效应 [43] - 推动韩国影视行业转向女性内心探索题材,间接促进"素颜运动"等社会风潮 [76] 叙事结构与艺术手法 - 采用慢镜头等视听语言细腻呈现情感流动性,展现爱情产生与消亡的自然过程 [56][57][58] - 通过荷尔蒙理论等科学比喻解构爱情本质,强化剧作现实主义基调 [60][61] - 开放式结局突破传统圆满套路,突出"活在当下"的成长主题 [69][72][74] 价值观输出 - 肯定女性职业追求(糕点师梦想)与情感自主权 [8][14][22] - 传递"认真生活必有收获"的朴素哲学,所有角色最终均实现自我成长 [66][67][68] - 引用诗歌《去爱吧》强化积极生活态度,形成跨时代精神共鸣 [77][78]
平台说我可以给你流量,但内容归我,账号也归我
虎嗅· 2025-07-15 11:20
数字经济与法律规则演变 - 数字经济从无规则阶段发展为特殊规则林立状态,数字化生产方式推动法律规则改变[2][3] - 互联网账户所有权问题凸显,用户拥有多个社交媒体和电商账户但权属不明确[4][5] - 虚拟物品所有权从占有转向访问权,平台规则限制用户对数字内容的处置权[6][7] 数字化生产方式的兴起 - 数字化生产方式突破物理空间限制,通过手机和电脑实现灵活劳动[14][15] - 初期通过低成本获取生产资料实现"非法兴起",挑战传统行业规则[16][18] - 盗版内容在2000-2010年间为互联网提供低成本内容基础,奠定免费商业模式[19][20] 法律对新经济的回应 - 专门立法创设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新规则,承认新兴业态合法性[27] - 司法将数字争议转化为合同问题,保护平台自主经营权[28][29] - 通知删除规则(避风港规则)保护平台利益,与传统版权授权模式相反[24][25] 虚拟财产权属变革 - 数字内容从所有权转向租用模式,用户仅获得有限使用权[38][45] - 平台用户协议规定账号使用权归用户,所有权和内容处置权归平台[54][55] - 《个人信息保护法》允许近亲属继承数字信息,但未解决多方权益问题[56][57] 数字劳动形态 - 劳动过程碎片化,通过算法协调工作进度并实时测量劳动价值[74][75] - 平台对劳动者分级管理,优先激励高产出者[76] - 骑手工伤认定存在形式标准与组织标准争议,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效果有限[79][80][82] 未来发展趋势 - 数字规则尚未稳定,技术和商业模式持续变化带来新问题[83] - 需平衡平台、政府和个体利益,关注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保障[84][85] - 深圳可能率先解决部分技术创新带来的规则挑战[86]
在S+古偶剧组干了180天后,一个追星女火速逃离内娱
虎嗅· 2025-07-15 10:48
行业现状与结构 - 娱乐行业竞争激烈,宣传岗位收到三千多份应届生简历,反映行业吸引力与高门槛[2] - 横店剧组呈现明显阶级分层:顶层为艺人及团队,中层为制片与导演,基层90%为场务、摄影等普通工作者[11][12] - 行业存在熟人社会固化现象,新人因缺乏人脉易被淘汰,资源集中在少数"老人"手中[13] 工作内容与压力 - 剧组宣传需负责全链路工作,包括预热物料、花絮拍摄及后期短视频制作,时间紧凑且常需连续12小时高强度作业[3][6][7] - 基层工作者面临严苛环境,如灯光学徒双手老茧、场务扛数十公斤道具,部分因健康问题被劝退[12] - 工作压力来自多方:场务、制片等现场责骂,公司领导及粉丝远程施压[8][9] 行业运作逻辑 - 流量至上主导项目决策,艺人热度优先于剧本质量,制片方倾向选择"听话"的编剧而非实力派[15] - "炒CP"成为核心宣传手段,宣传人员需刻意捕捉艺人互动细节以制造话题[14][15] - 利益链稳定但内容质量下滑,编剧缺乏生活经验仍主导爱情剧创作,导致观众审美降级[15][16] 从业者生存状态 - 部分工作者通过高强度连轴转获取高收入,如剧照师半年收入可支撑全年生活[13] - 行业吸引力的另一面是"油水"机会,如餐饮供应商年收入可购车,但分配不均[13] - 从业者易陷入职业倦怠,原热爱追剧的受访者因工作机械化最终离职[18][19] 国内外对比与反思 - 韩国娱乐业强调创作情怀,从业者以作品为精神动力,与内娱流量逻辑形成反差[17] - 内娱被描述为"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标准扭曲导致努力易被磨灭,虚浮氛围蔓延[21][22] - 行业缩影当代职场恶劣风气,但表现更为尖锐,促使部分从业者选择退出[22]
投资机构们,又开始假装招人了
虎嗅· 2025-07-15 10:28
行业招聘现象分析 常青树岗位现象 - 部分投资机构长期挂出招聘岗位但从不实际招人 通过持续面试维持机构活跃形象并获取最新简历资源 [4][6][8] - 此类岗位通常以"寻找顶尖人才"为名义 实际为低成本市场信号传递工具 [7][9] 项目信息套取 - 部分面试过程实质为项目尽职调查 机构通过深度提问获取候选人参与的未公开项目核心信息 [10][11][12] - 典型表现为聚焦项目细节而非候选人能力 后续跟进转为项目投资流程而非招聘流程 [13] 投后方案白嫖 - 机构以能力考察为由要求候选人制作完整投后管理方案 实际将方案直接用于被投企业 [15][17][18] - 案例分析要求通常包含20页PPT的市场竞争分析及解决方案 时间周期压缩至一周内 [15][18] 行业研究型面试 - 新兴领域招聘存在"战略性约会"现象 传统基金借面试名义与专业人士进行行业认知交流 [20][21][22] - 尤其出现在AI等前沿技术领域 机构通过高频面试构建初步行业认知 [19][22] 行业运作特征 - 投资机构存在多种非招聘目的的面试行为 包括信息收集、方案获取及行业研究 [8][13][18][22] - 新能源与AI等新兴领域出现岗位需求与真实招聘脱节现象 [19][20][22]
最近,皇家加勒比游轮被骂惨背后
虎嗅· 2025-07-15 10:09
事件概述 - 皇家加勒比游轮海洋光谱号因天气原因临时将7月4日上海至日本航线的停靠港从冲绳改为长崎,且仅提前一天通知[2][3] - 乘客因提前预订冲绳不可退款的包车、餐厅、门票等造成损失,但公司未提供差价补偿或消费券等补救措施[4][11][12] - 事件引发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大规模差评,并扩散至财经媒体[5][12] 行业对比分析 - MSC地中海邮轮去年因台风改港时提供每人几百元船上消费金,爱达邮轮也有类似补偿操作[13][14] - 皇家加勒比坚持按合同"不可抗力"条款免责,但未考虑中国市场对服务补偿的预期差异[16][18][37] - 同行案例显示适度补偿可缓解危机,而皇家加勒比此次处理可能损失品牌口碑[19][21] 公司战略变化 - 疫情前亚洲区主席刘淄楠主导时期采取柔性政策,如退差价或发放抵用券以维护客户关系[27][28] - 疫情后中国区总裁博杰明推行直销比例提升至60%的目标,导致代理渠道边缘化和服务决策扁平化[32][33][36] - 管理层更迭后公司更强调全球统一政策,忽视中国消费者对高价邮轮体验的高期待[36][40][41] 市场环境差异 - 美国邮轮市场成熟,消费者接受"不可抗力"条款;中国市场处于培育期,乘客对服务中断容忍度低[38][39][40] - 公司早期通过"亚洲最大最豪华"营销抬高期待,但大船运营复杂度导致服务一致性难以保障[42][45][46] - 当前中国市场竞争格局中,皇家加勒比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主导,但服务质量下滑可能削弱长期竞争力[59][63] 产品服务问题 - 乘客反映餐饮质量下降(如刺身解冻味、牛奶兑水)、服务响应慢(主餐厅等菜40分钟)[53] - 船上附加服务定价不合理(电影收费十几美元/部),与国内消费习惯脱节[53] - 票价波动剧烈(旺季三口之家3-4万元 vs 淡季五六千元),但服务品质与价格不匹配[5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