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财经

搜索文档
护肝意识催生需求 我国肝脏健康市场今年有望突破800亿元
贝壳财经· 2025-06-26 21:57
肝脏健康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我国有超1.5亿人存在脂肪肝、肝炎等肝脏健康问题 [1][2] - 2023年我国肝脏健康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 [1][5] - 护肝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自2012年以来快速增长 [4] 消费人群特征 - 90后买走了45%的护肝片,15%的护肝片下单于凌晨 [2] - 35%的护肝营养品消费群体集中在26岁-35岁 [4] - 护肝人群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中青年男性工薪阶层和中老年群体占比较大 [4] 产品类型与消费趋势 - 90后最热衷的养生产品中阿胶、枸杞、养生茶、红枣、蜂蜜占比达55.21% [2][4] - 电商平台护肝产品包括养肝茶、护肝片、护肝胶囊及保健软糖等 [6] - 富含天然成分的护肝产品备受青睐 [4] 渠道变化与品牌表现 - 电商渠道在保健品市场占比逐渐提升 [7] - 多个本土品牌保健品2023年度成交额突破5亿元 [7] - 江中牌肝纯片在2023年中国护肝类保健食品市场销量排名第一 [7] 产品功效与技术 - 江中牌肝纯片每100g含总黄酮达30g [7] -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急性酒精肝损伤、睡眠剥夺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7]
亚投行年会聚焦区域互联互通 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受关注
贝壳财经· 2025-06-26 21:57
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性 - 提升区域互联互通可发挥资源互补优势,促进经济可持续高效发展及社会稳定性[1] - 亚投行将跨境互联互通与区域合作列为四大业务优先方向之一,目标2030年项目占比25%-30%[1] - 2024年亚投行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比已达33%,提前超额完成目标[1]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 大规模区域电网等能源领域合作项目备受重视[2] - 东盟电网建设正积极推进,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3] - 到2050年部分区域能源需求可能扩张至现在的3倍,需建设能源网[4] 多领域互联互通 - 推进互联互通包括道路、金融、数字化发展等多个领域[5] - 基础设施如走廊、道路、电网将提升人民生活和企业发展机会,增强经济韧性[6][7] 推进互联互通的挑战 - 最大挑战是政治风险,需各国政策框架和执行能力一致[8] - 需在监管、行业标准等方面达成一致[8] - 2018年报告指出到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缺口达15万亿美元[9] 多边合作与融资 - 多边机构可提供担保、风险投资等支持[9] - 多边机构可运用PPP模式加强私营部门合作[10] - 金融机构可提供更多金融工具降低项目风险,吸引私营资金[9]
亚投行刮起“中国风”:非遗技艺惊艳亮相,外国嘉宾直呼“真棒”
贝壳财经· 2025-06-26 21:43
亚投行年会非遗展览概况 - 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期间,12家代表性企业以"非遗技艺+老字号品牌+文创IP"形式打造沉浸式文化展览,吸引超千人次中外嘉宾参与[2][3] - 参展企业覆盖传统工艺、文房四宝、服饰、健康四大类,包括同仁堂、瑞蚨祥、荣宝斋等老字号及"北京礼物"运营商[4] - 展会实现非遗产品生活化转型,冰箱贴、胸针、茶具等文创产品三日售罄,部分企业月库存量被清空[3][4] 参展企业创新实践 - 一得阁突破传统墨业边界,推出"墨分五色"香薰蜡烛、洗手液及"肚里有墨水"饮用水等跨界文创[6] - 珐琅厂以景泰蓝技艺开发饰品与冰箱贴,瑞蚨祥推出盘扣胸针、蚕丝发簪等"国潮美学"产品[6] - 菜百首饰与颐和园等文化地标合作,用黄金珠宝演绎皇家纹样及动物IP形象[7] - 荣宝斋00后传承人现场演示木版水印技艺,吴裕泰展示宋代点茶,同仁堂进行手工搓丸等沉浸式体验[10][11] 文化出海与传承创新 - 企业强调文化出海需以需求为导向,通过赋予产品文化符号激发外宾兴趣,如欧洲嘉宾购买文房四宝让孩子体验东方文化[9][10] - 老字号加速年轻化转型:一得阁开发香水文创,瑞蚨祥采纳年轻人建议设计"直上云霄"小象造型产品[11] - 传承人提出"三心一敬"理念(耐心、静心、恒心、敬畏),认为非遗传承需兼顾技艺与匠人精神[11][12] 非遗产业转型趋势 - 展览显示非遗可通过现代设计焕发新生,如明十三陵凤冠冰箱贴、中轴线主题文创成为城市文化名片[5] - Z世代推动老字号创新,年轻消费者从文化接收者转变为传统再造者,与企业形成互动共创模式[10][11] - 行业共识认为传统与创新需相互赋能,例如将宋代点茶与现代茶饮结合,实现"在传统主干道上再创新"[10][12]
回应经济形势、“两新”政策实施进展等问题,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声
贝壳财经· 2025-06-26 18:34
经济形势与政策 - 国内经济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宏观政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 - 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预测,发改委有信心将外部冲击影响降到最低 [2] - 以工代赈政策加力扩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支持重点群体就业 [2][3] 以工代赈政策进展 - 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65亿元,支持3900多个项目,解决38万困难群众就业 [3] - 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由30%以上提高至40%以上 [3] - 发改委将推动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挖掘用工岗位规模并提高劳务报酬比例 [3] "两新"政策实施 - 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000亿元,第一批1730亿元已安排到7500个项目 [4] - 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3000亿元,前两批1620亿元已下达 [5] - 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4万亿元,家电、家具、通讯器材销售快速增长 [5] 下一步政策计划 - 7月将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5] - 设备更新将推出贷款贴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 [5] - 分领域制定"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政策有序实施 [5]
数据看五年食品安全形势,全链条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贝壳财经· 2025-06-26 18:06
食品安全总体形势 - 2021-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样品合格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2024年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2%,消费者投诉举报增速实现五年来首次大幅下降 [1][3][39] - 粮、油、肉、蛋、奶等五大类食品2023年抽检合格率首次全部超过99%,其中乳制品和蛋制品合格率分别达99.87%和99.86% [3][6]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12类食品连续三年抽检合格率超99%,保健食品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9%以上 [1][6][30] 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 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占比从2021年26.38%升至2023年37.66%,成为不合格首要因素 [7][10] - 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占比波动上升,2023年达13.08%,2024年成为不合格首要因素(占比34.84%) [7][12][19] - 微生物污染占比连续三年下降,从2021年22.40%降至2023年18.81% [7][15] 重点品类抽检情况 - 餐饮食品连续三年为不合格率最高品类(2021-2023年不合格率6.84%-8.07%),餐饮具是主要问题细分项 [6] - 2024年特殊膳食食品不合格率最高达26.23%,调味品、水果制品、糕点不合格率均为7.38% [19][24][26] - 婴幼儿配方奶粉和食糖不合格率最低(<1%),酒类、饼干、蜂产品不合格率<2% [19][26] 新业态监管动态 - 2024年网售食品不合格批次占比38.93%,其中食品添加剂滥用占不合格项目的50%以上 [20][32] - 2025年专项抽检显示直播带货等新渠道不合格产品中,食品添加剂问题占比近40% [32][33] - 监管部门计划2025年部署600余万批次抽检任务,重点加强网络销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覆盖 [31] 政策与标准更新 - 2025年2月实施的食品添加剂新国标(GB 2760-2024)禁止在面包糕点中使用脱氢乙酸等防腐剂 [35][36] - 新国标实施后专项抽检307批次中仍检出2批次违规使用脱氢乙酸的酱腌菜和糕点(不合格率0.65%) [36] - 《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提出21项措施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 [2][39]
专家谈食品添加剂行业趋势:监管趋严,技术升级,消费者更理性
贝壳财经· 2025-06-26 17:59
食品添加剂行业现状与重要性 -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涉及面包、糕点、饮料、乳品、速冻食品等多个环节的质地、色泽、保鲜和营养强化 [1] - 行业面临公众认知分歧,如"海天味业双标事件"等舆情反映消费者对添加剂的担忧,但专家指出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安全性有保障 [2] "十四五"期间行业变化 - 法律法规监管趋严:近3年批准100项添加剂相关调整,涉及营养强化剂21项、加工助剂9项、酶制剂32项、功能型添加剂38项,聚焦应用范围、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革新 [4] - 技术升级:加工方法从粗放转向精细化,如新萃取和生物合成技术提升效率与环保性,人工智能加速产业智能化进程 [4] - 标志性政策:2024版GB 2760标准禁止脱氢乙酸钠用于烘焙食品,罐头防腐剂清零,2025版GB 7718禁止"零添加"等标签用语 [4] 消费者认知演变 - 从"妖魔化"转向理性:70%消费者已认知合规添加剂的安全性,但舆情事件(如"海克斯科技")仍引发短期恐慌 [5][6] - 科普效果显现:消费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关注,但需持续教育以澄清量效关系误区(如阿斯巴甜争议) [10] 添加剂功能与安全机制 - 核心作用:延长保质期(防腐剂)、改善感官品质(如冰淇淋乳化剂)、营养强化及辅助加工 [8] - 安全评估体系:GB 2760-2024严格规定种类、用量及标签要求,参考FDA/EFSA国际标准,动态调整(如脱氢乙酸钠禁令基于消费量变化) [9] 未来趋势 - 健康化:天然添加剂(罗汉果糖苷、甜叶菊)需求增长,昆虫蛋白等新型原料或纳入安全评估 [11] - 智能化:AI技术用于风险预警数据库建设,提升监管效率 [12] - 可持续化:细胞农业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减少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与污染 [12]
中茶协王庆: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茶产业应加强协同发展
贝壳财经· 2025-06-26 17:14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 行业认可与监管加强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际关注度提升[1] - 茶叶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左右,食品安全稳中向好[1][7] - 2024年9月6日起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茶叶》(GB31608—2023),为强制性国标,规范市场并促进行业发展[1] 食品安全管理进展 - 行业食品安全意识快速提升,全链条监管强化,从茶园到消费环节实现系统治理[6] - 茶企主体责任增强,严控原料安全、生产条件、添加剂使用、标签标识、出厂检验及追溯体系[8] -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参与法规制定、抽检计划、标准修订,组织培训并发布自律倡议引导行业[9] 产业发展挑战 - 消费增长趋缓,产大于销局面未根本改变,供给侧与需求侧问题待解[11] - 产品结构处于新旧转换期,需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11][12] 未来发展方向 - **新质生产力应用**:深化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提升生产效率[13] - **优质供给创新**:强化产业链适配性,优化消费体验,推动企业向现代化食品转型[13] - **品牌与文化赋能**: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产业价值与文化内涵双提升[10][13] - **协同发展策略**:立足农业根基,强化制造业支撑,推动技术创新与数智化转型[12][13]
快手上线AI单元剧,AIGC内容如何商业化落地
贝壳财经· 2025-06-26 16:02
AIGC内容商业化进展 - 行业当前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商业模式,团队正在尝试IP层面的打造[1] - 多家视频模型厂商推出创作者扶持计划,正在争夺AI创作者[1] - 可灵AI与创作者合作旨在帮助其找到广告、宣传片等商业化机会,建立繁荣生态[1] AI在影视行业的应用现状 - AIGC内容目前无法与实拍内容百分百相似[3] - AI能以30%-50%制作时间、15%-40%成本达到70%实拍效果[3] - AI已开始生成空镜、打斗等场景,但距离替代荧幕画面仍有差距[3] - 在科幻、概念型题材上降本效果明显,传统制作成本可能是AI的100倍[3] 视频生成模型发展趋势 - 大模型行业迭代趋势显示模型成本将大幅下降,可灵在价格方面会更激进[4] - 可灵AI全球用户突破2200万,累计生成1.68亿个视频及3.44亿张图片[4] - 可灵AI一季度营收超1.5亿元,70%来自专业用户付费订阅[4] 可灵AI未来发展方向 - 首要任务是做好基础模型,提升表达、稳定性、可控性[5] - 产品核心思路是交付结果导向,将推出更多产品形态[6] - 积极探索智能体在视频创作中的价值[6] - 行业需要解决视频放大后出现的问题等优化空间[5]
涉及安克、罗马仕,这些充电宝不能上航班
贝壳财经· 2025-06-26 15:42
民航局新规 - 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1] 罗马仕充电宝召回事件 - 多所高校要求师生停用罗马仕20000毫安充电宝 因校方检测显示该型号充电宝在充电时自燃概率超行业均值300% [2] - 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召回2023年6月5日-2024年7月31日期间制造的部分罗马仕ROMOSS牌移动电源 三款产品共计491745台 [2] - 召回原因是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 极少数产品可能存在过热现象 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 [3] 安克创新充电宝召回事件 - 安克创新主动召回部分批次基础款移动电源产品 涉及型号A1642/A1647/A1652/A1680/A1681/A1689/A1257 [4] - 媒体拆解发现召回充电宝的电芯供应商为安普瑞斯 [5] - 安普瑞斯名下70多张电池与电芯3C认证证书被标注为暂停或已过期 [5] - 6月21日安普瑞斯"ISO三体系认证"被暂停 [5] 行业监管政策 - 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 [4] - 自2024年8月1日起 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相关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使用 [4]
国际清算银行警告:稳定币不稳定 存多重系统性风险
贝壳财经· 2025-06-26 15:42
稳定币的不足与挑战 - 稳定币作为可靠货币形式存在不足 缺乏监管会对金融稳定和货币主权构成风险 [1] - 稳定币在三项重要测试中表现糟糕 充其量只能扮演辅助角色 [2] - 稳定币在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三个关键测试中未达到成为货币体系支柱的要求 [3] 稳定币的单一性问题 - 稳定币类似于数字无记名票据 行为类似于金融资产 无法通过单一性测试 [3] - 各种类型的稳定币出现与票面价值的大幅偏差 凸显挂钩的脆弱性 [3] 稳定币的弹性问题 - 发行人资产负债表无法随意扩张 额外供应需要持有人全额预付 缺乏杠杆空间 [3] 稳定币的完整性问题 - 稳定币在抵御非法活动方面表现不佳 [4] - 稳定币可以跨境自由流通 容易在KYC合规方面存在漏洞 [5] - 稳定币持有者可能并非发行机构客户 发行机构可能不知道持有者是否已进行身份验证 [6] - 稳定币可能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金融犯罪 [7] 央行在金融体系转型中的作用 - 各国央行可以采取大胆行动 推动金融体系转型 [8] - 各国央行可推进数字化中央银行系统 整合央行储备、商业银行存款和政府债券 [9] - 各国央行可以阐明代币化生态系统中必须复制的关键特征 提供必要的监管和法律框架 [10] - 各国央行可以提供代币化金融体系所需的基本资产和平台 促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