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壳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眼健康科普系列活动启动,聚焦白内障等老年群体高发眼疾
贝壳财经· 2025-06-06 19:56
眼健康科普活动升级 - 国家老年大学启动"2025年眼健康科普系列活动",主题为"清晰全视觉,健康万里行",覆盖范围从省级拓展至地市级,联动31家体系单位构建科普网络[1] - 活动聚焦白内障、老花眼等老年高发眼疾,通过三甲眼科专家开展线下科普讲座与筛查,辅以线上讲座,已在四川内江等地开展10余场试点,惠及超千人[1] - 活动将专业眼健康服务送至老年群体,为提升基层眼健康服务水平奠定基础[1] 老年人眼健康现状 - 白内障、老花眼等眼疾普遍困扰老年人,不及时干预将影响日常生活,定期检查可及时发现潜在眼部问题[3] - 视力模糊导致老年人难以阅读、操作手机、看清教材,增加跌倒或交通事故风险,还可能引发孤寂感和自信缺失[4] - 老年大学课程及日常生活如驾驶、做家务等场景均需要良好视力支持,许多老年人渴望摆脱眼镜束缚[4] 眼疾治疗技术发展 - 白内障必须通过晶体置换手术解决,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可提供单焦点、双焦点、全视觉三焦点等人工晶体选择[5] - 人工晶体国家集采政策落地降低了功能性人工晶体价格,提高了"质价比",使全程视力更加可及[5] - 现代人工晶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通常可终身使用,建议患者在视力影响生活时及时就诊[5] 眼疾认知误区 - 白内障是自然老化现象,不可避免,按摩、眼贴等治疗方法缺乏科学依据[5] - 白内障手术必须植入人工晶体,否则眼睛将处于高度远视状态,仅能感知光感[5]
迈普医学拟“完控”易介医疗,布局神经介入领域
贝壳财经· 2025-06-06 19:56
交易概述 - 迈普医学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 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1] - 同时拟向控股股东袁玉宇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用于支付现金对价等 [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因交易对方中包括控股股东控制的企业及关联方 [2] 公司业务 - 迈普医学专注于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研发 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膜补片等四大类产品的企业 [1] - 易介医疗主要从事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销售 产品包括神经介入导管 导丝 球囊扩张导管等 [1] - 收购后可将公司生物合成材料技术由植入领域扩展至介入领域 布局可降解密网支架等新型耗材 [1] 行业前景 - 中国神经血管病介入治疗耗材市场规模从2017年32亿元增至2022年67亿元 复合增长率15.7% [2] - 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432亿元 复合增长率36.5% [2] - 神经介入手术正成为脑血管疾病主流治疗方案 [2] 标的公司经营 - 易介医疗2023年营收1194.19万元 2024年营收2441.36万元 [3] - 2023年净亏损2951.42万元 2024年净亏损2615.8万元 [3] - 面临"带量采购"政策压力及市场竞争挑战 [3] 市场反应 - 迈普医学复牌首日股价下跌8.31%至58.25元/股 [4]
减重公益行走近职场人士,专家建议:通勤多走路、拒绝报复性饮食
贝壳财经· 2025-06-06 19:56
新京报讯(记者张兆慧)6月6日,由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 谊医院主办,望京SOHO联合主办,中国肥胖联盟学术支持、首都14家大型医院参与的"科学减重蓝蜻 蜓行动"之"首都减重名医面对面咨询公益行"活动在望京SOHO中央广场举办。本次活动旨在推进落 实"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群众体重健康意识,推动肥胖症的科学防治。 "情绪型肥胖、外卖、久坐等都是导致职场人士肥胖的常见原因,而肥胖可能导致人们出现血脂异常、 脂肪肝、高尿酸、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张鹏建议,职场人士应把运动融入工作中,每工作半个小时就 离开座位站一站、蹲一蹲、跳一跳;上下班不要长时间开车,可以选择公交、自行车等方式,或者将车 停远一点,给自己留一段走路的距离;注意调节情绪,尽量避免在过度高兴或过度伤心时报复性饮食。 肥胖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张鹏表示,本次"首都减重名医面对面"活动有效科普了 体重管理理念,可以提高人们对体重管理的重视度,并为有减重需求的人士提供科学指导。未来,中国 肥胖联盟还将持续推动"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开展更多线上线下健康科普、社区健康咨询等公益活 动,推动 ...
白银将复制黄金涨势?现货价格创13年新高,多只个股涨停
贝壳财经· 2025-06-06 19:13
有色金属板块表现 - 现货白银价格创下13年来新高,带动有色金属板块走强,多只白银概念股大涨 [1] - 白银有色(601212 SH)、盛达资源(000603 SZ)、湖南白银(002716 SZ)涨停,兴业银锡(000426 SZ)涨8 21% [1] 白银涨势原因分析 - 白银期货和现货价格上涨联动效应推动从事白银业务的公司股价上涨 [2] - 资金对"金银比"的主动修复是此轮白银涨势的核心动力,此前该数值处于高位 [3] - 黄金高位震荡后,资金关注金银比修复机会,流动性逐步倒向白银 [3] - 白银突破技术图表关键关口后,量化资金涌入放大上涨幅度 [3] 白银价格对公司影响 - 湖南白银表示股价上涨增强投资者信心,但对公司业绩实际影响不大 [2] - 湖南白银原材料主要来自外部采购,白银价格上涨增加成本压力,公司正推动自有矿山复工复产以提高资源自给率 [3] - 盛达资源作为矿企,自有矿山,白银价格上涨可提升产品销售价格,对业绩增长有利 [4] 白银后续走势展望 - 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认为金银比修复进程尚未结束,白银相对黄金可能继续保持强势 [3] - 广发期货分析师指出避险和工业属性驱动白银大涨,光伏新能源行业生产有望维持高增长 [5] - 欧洲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提振工业和投资需求,伦敦及中国等地库存维持低位 [5] - 白银突破34 8美元阻力位后,短期有望持续走高至38美元/盎司附近 [5]
4批次喜马拉雅粉盐风味海苔未准入境,产品涉及的粉盐非食用盐
贝壳财经· 2025-06-06 16:36
2025年4月未准入境的食品信息显示,4批次喜马拉雅粉盐风味海苔未准入境。图/海关总署官网截图 对于其营养功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曾解释,"玫瑰盐"的确富含镁、钙、铁和硅等元素,但人们的食盐摄入量有限,依靠食 用玫瑰盐来补充营养元素效果微乎其微。食品科普学者云无心也表示,"玫瑰盐"所谓的"附加"功能大多是营销噱头,由于我们日常盐的摄入量有限,它并没 有太多补充镁、铁等元素的功效。 国内权威科普平台"科普中国"文章指出,食盐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钠,"网红盐"实为杂质较多的粗盐。其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日食盐摄 入不超过5克,从食盐中摄入的微量元素极其有限,反而通过科学搭配日常膳食,人们能够更有效获取钙、镁、钾等必需营养元素。 编辑 唐峥 校对 杨利 新京报讯(记者刘欢)6月6日,新京报记者获悉,海关总署新一批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4批次喜马拉雅粉盐风味海苔未准入境,原因系喜马 拉雅粉盐(食用盐)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具体来看,4批次不合格喜马拉雅粉盐风味海苔均产自泰国,贸易公司为广州恒俞食品有限公司。资料显示,喜马拉雅粉盐(也称"玫瑰盐")是一种天然岩 盐 ...
商超持续创新转型,北京丰台首家永辉超市自主调改门店开业
贝壳财经· 2025-06-06 15:31
门店调改升级 - 永辉超市千禧街店完成调改升级后开业,成为丰台区首家自主调改门店 [1] - 此前学习胖东来模式的北京7家门店调改效果显著,端午假期客流较同期平均增长70%以上 [1] - 调改内容包括空间、商品、服务全方位优化:主通道扩宽到3米、货架高度统一降至1.6米、收银机台增加到24台、取消强制动线 [1] - 商品结构方面新增高质价比商品,食用百货类新增商品占比达47.1%,进口商品占比近20%,现制现售比例放大至20%左右 [1] - 调改后的商品结构达到胖东来商品结构的80%以上 [1] 销售业绩表现 - 端午期间永辉全国调改店总销售额同比增长85%,客流量同比提升超50% [2] - 单品销售表现突出:妃子笑荔枝销量上涨68%,麒麟瓜销量增幅达80%,YH Bakery榴莲千层蛋糕与蒜蓉小龙虾分别实现132%、120%的增长率 [2] 门店扩张计划 - 千禧街店开业后永辉全国调改门店数量达96家 [2] - 预计7月底调改门店将达到150家,2026年农历春节前目标锁定300家 [2] 社会公益活动 - 永辉超市全国所有门店将在高考期间开放办公室、会议室等空间,为考生及家长提供临时休息和茶歇服务 [3]
北汽集团零部件企业重组启幕,欲加速电动智能化转型
贝壳财经· 2025-06-06 12:45
公司停牌与重组计划 - 渤海汽车自6月3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筹划涉及关联交易的重大资产重组 拟收购海纳川持有的4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股权并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1] - 收购标的包括北京北汽模塑科技51%股权 海纳川安道拓座椅51%股权 英纳法智联科技100%股权 廊坊莱尼线束系统50%股权 [2] - 渤海汽车与海纳川同属北汽集团旗下 海纳川持有渤海汽车23 04%股权 北汽集团持有海纳川60%股权 [3] 公司财务与亏损背景 - 渤海汽车连续4年亏损 2021-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0 9亿元 0 62亿元 1 99亿元和12 64亿元 累计超16亿元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跌超5倍 [2] - 亏损主因包括德国子公司破产计提减值 出口影响 市场需求低迷 轮毂业务收入下降及铝价上涨 [2] - 2024年3月公司提出估值提升计划 包含寻求并购重组机会 [2] 收购标的业务与优势 - 4家标的公司分别专注汽车外饰件 汽车座椅系统 智能网联技术研发 汽车线束系统 在细分领域具优势 [3] - 北京北汽模塑科技2024年净利润4 54亿元 同比增长12 75% [3] 行业转型与战略意图 - 收购重组旨在改善业绩并推进电动化 智能化转型 顺应汽车行业变革趋势 [5] - 传统零部件业务受电动化 智能化冲击 企业需加速转型以保持竞争力 [5] - 标的公司中部分已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此次整合或助力渤海汽车向轻量化 智能化 新能源领域转型 [5] 重组进展与不确定性 - 交易处于筹划阶段 未签署正式协议 具体方案仍在论证中 [6] - 重组完成后能否带来业绩改善仍存不确定性 [6]
连续三日股价异动,科兴制药:多个创新药项目尚处于临床前阶段
贝壳财经· 2025-06-06 12:24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 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 属于异常波动情形 [1] - 公司自查显示日常经营正常 未发生重大变化或行业政策调整 [1] - 目前不存在并购重组、股份发行等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1] 创新药研发进展 - 在研创新药共10款 其中9款处于临床前阶段 研发进程存在不确定性 [2][6] - 2024年研发投入1 99亿元 同比下降42 31% 研发占比从27 39%降至14 14% [6] - 研发人员从2022年208人缩减至138人 博士研究生减少6人 [7] 业绩与产品结构 - 2017-2019年利润从0 59亿元增至1 6亿元 年均增速超70% [4] - 2020-2022年净利润持续下滑 2022年亏损9029 52万元 [4] - 2024年营收14 07亿元(同比+11 75%) 归母净利润3148万元 扭亏为盈 [4] - 已上市自有产品6款 引进产品16款 覆盖肿瘤、糖尿病等重点领域 [5] 研发策略与国际化 - 采用CADD和AI技术优化研发费用 管线聚焦不影响核心推进 [7] - 5款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包括Ⅲ期抗病毒药物shen26等 [7] - 推进国际化战略 加强海外BD合作 多个项目进入洽谈阶段 [8]
监管部门回应康方生物“临床试验抗癌药流入市场”:正展开调查
贝壳财经· 2025-06-06 12:24
事件概述 - 重庆宫颈癌患者李某美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期间,通过主治医生李某介绍,花费79320元从康方生物医药代表处购买6支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后续使用约70支药物,其中约60支为标有"仅供临床研究使用"的白色小包装药物 [1][2] - 康方生物声明称,重庆销售人员伪造研究立项文件及医院伦理批件,以临床研究名义骗取公司药物并无偿提供给患者使用 [1][4] - 另一名宫颈癌患者也在相同医院通过医生推荐接触康方生物医药代表冉某元,使用了标有"仅供临床研究使用"字样的药物 [8] 涉事药物信息 - 卡度尼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开坦尼)是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创新双特异性抗体,靶向人PD-1和CTLA-4 [3] - 该药于2022年6月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3] - 2024年10月获批用于一线胃癌治疗,目前正针对其他适应症开展多项三期临床研究 [3] - 该药宫颈癌适应症于2025年1月1日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3] 公司回应 - 康方生物表示患者李某美通过DTP药房购买的6支药物价格为13220元/支,共计79320元 [4] - 公司称2024年6月至2025年1月期间患者从销售人员处获得9次标有"仅供临床研究使用"的药物,但公司未收取任何费用 [4] - 销售人员称无偿提供药物是因考虑患者支付能力有限且用药疗效较好 [4] - 公司表示将尽快与相关患者沟通,维护患者权益 [5] - 公司声明未在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仅向媒体提供 [6] 监管调查 - 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对康方生物医药代表冉某元展开调查,并向公司所在地监管部门发送协查函 [8] - 重庆市药监局表示正依法依规调查事件,后续结果将及时公布 [8] - 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注意到相关事件,但尚未收到协查函 [8] 法律风险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需对药品全周期管理负责 [9] - 若企业对临床试验用药管理不善,可能面临责令改正、警告、罚款(10-200万元)等处罚,严重者可被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9]
饶毅:麦角硫因就是“假药”
贝壳财经· 2025-06-05 21:10
保健品行业乱象 - 麦角硫因被指为"假药",因缺乏足够证据获得药监部门批准而以保健品形式销售[1][4][5] - 保健品行业存在道德滑坡现象,部分商人通过夸大宣传和不当营销手段欺骗消费者[8][12] - 部分保健品公司采用男性裸体表演等极端营销方式推广产品,引发争议[9][10][11] 真药与假药对比 - 伟哥作为真药,通过严格科学实验和双盲测试获得监管部门批准[2] - 真药需要提供足够证据证明其有效性,而假药因缺乏证据只能以保健品形式存在[3][5] 消费者行为分析 - 购买麦角硫因等保健品被视为容易受骗的表现[13] - 用保健品孝敬父母被批评为"费钱"而非真正的孝敬,建议多陪伴父母[13][14] 商业伦理问题 - 企业家与商人存在本质区别,企业家创造真实价值而商人只关注推销[6][7] - 部分商人采用极端营销手段显示其心理上的"厚脸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