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宇MedTech

搜索文档
获批CE!新一代颈动脉支架系统
思宇MedTech· 2025-06-24 17:06
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骨科大会、心血管大会、医美科技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将于2025年7月17日召开 [1]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3-5日举行 [1] InspireMD公司动态 - 公司新一代颈动脉支架CGuard Prime获CE批准上市 [2] - 该产品是CGuard支架的升级版,优化了递送和释放性能 [4] - 采用独有的MicroNet微网技术,可防止斑块脱出和栓塞 [4] - 计划2024年晚些时候在美国上市(需获FDA批准) [6] 颈动脉支架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12亿美元,预计2033年达25亿美元 [10] - 2026-2033年CAGR为9.2% [10] - 美国约有1820万成年人患有冠状动脉疾病 [9] -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患病率上升和医疗技术进步 [9][12] CGuard Prime产品特点 - 采用SmartFit技术:利用镍钛合金记忆性能自动调节尺寸 [17] - 双层设计:结合开放式和闭合式网格结构 [19] - MicroNet技术:PET材料制成,孔径150-180µm [19] - 临床优势包括降低中风风险、优化手术效果等 [28] 临床试验结果 - C-GUARDIANS IDE研究纳入316名患者 [24] - 12个月随访显示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仅1.95% [25] - 创所有类似枢纽试验最低纪录 [27] - 6个月内原发通畅率达100% [28] 公司背景 - InspireMD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以色列 [30] - 201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30] - 专注于MicroNet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 [30] - 主要产品为基于MicroNet的颈动脉支架系统 [30]
光学生物测量仪季度中标分析:谁拿单最多?
思宇MedTech· 2025-06-24 17:06
行业活动与会议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骨科大会、心血管大会、医美科技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将于2025年7月17日召开 [1]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3-5日举行 [1][18] 市场规模与格局 - 2025年Q1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中标110台,覆盖92家单位,总金额0.74亿元 [1] - 市场呈现"高端集中、低端分散"格局,国产品牌在中低端加速放量 [1] - 高端市场由蔡司主导,但局部区域出现国产替代迹象 [1] - 测量技术与图像成像能力成为核心竞争焦点 [1] 品牌竞争格局 - 蔡司、图湃、多美为市占率前三品牌,占比分别为56.81%、12.31%、6.33% [2] - 前三品牌合计占比75%,市场集中度高 [2] - 蔡司主力型号为IOLMaster 700,图湃自2023年取得扫频OCT注册证后持续放量 [2] - 其他品牌如莫廷、索维、尼德克等影响力多局限于部分省份 [2] 区域市场分析 - 广东、河南、云南为中标金额前三省份,占比分别为10.96%、9.06%、9.01% [5] - 广东市场蔡司占比78.89%,为全国最高 [7] - 河南形成尼德克、图湃、多美共存格局 [7] - 云南呈现蔡司与图湃"双寡头"结构,图湃份额超40% [7] 产品与技术特点 - 蔡司IOLMaster 700金额占比84.3%,均价97.35万元 [9] - 图湃ZW-30系列实现分层布局,均价86-112万元 [9] - 多美OA-2000、莫廷Colombo系列、索维SW系列主攻中低端市场 [9] - 蔡司IOLMaster 700基于扫频OCT原理,几乎成为术前测量标准配置 [13] - 图湃"子午"系列为国产品牌首个获得扫频OCT注册证的测量仪 [14] - 莫廷哥伦布系列将频域OCT与光学测量结合,提升眼组织穿透性 [16] 应用场景与价格梯度 - 医院场景以白内障术前评估为主,价格通常在40万元以上 [11] - 视光门店及基层机构主要用于近视防控,价格6-15万元 [11] - 高端市场设备要求测量精度与成像清晰度高 [11] - 基层市场采购量快速增长,形成高端稳定、低端增量结构 [11] 行业趋势与展望 - 预计未来5年行业将保持1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17] - 国产设备有望在二三线城市公立医院及民营机构加速渗透 [17] - 图湃"子午"系列为国产替代提供范例,将带动更多厂商投入SS-OCT研发 [17] - 国产厂商需克服品牌认知度不足、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挑战 [17] - 下沉市场价格竞争可能压缩利润空间,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 [17]
获批FDA!肺部超声床旁检测AI应用
思宇MedTech· 2025-06-23 16:23
文章核心观点 - Exo Imaging Inc 的手持超声平台 Exo Iris 中的两项肺部 AI 功能获得美国 FDA 510(k) 批准,用于检测胸腔积液与肺实变/肺不张,标志着肺部影像辅助诊断进入智能化新阶段 [1][4] - 这是全球首个获得 FDA 批准、可用于床边实时检测肺部疾病征象的超声 AI 应用,具有无延迟、无网络、无专家依赖的特点 [1][4] - 此次获批使 Exo Iris 已获得监管许可的 AI 指标数量扩展至 14 项,巩固了公司在手持超声与嵌入式 AI 结合方向的领先地位 [1][4] AI 嵌入式识别技术 - Exo Iris 中的 AI 功能基于大规模急诊和 ICU 临床图像训练而成,可在无需联网条件下直接在设备端运行,对实时获取的肺部图像进行结构识别与病变标记 [4] - 该 AI 在检测胸腔积液方面的敏感性为 97%、特异性为 91%;在识别肺实变或肺不张方面,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7% 和 94% [4] - AI 模型采用高度解释性架构,可将判断依据可视化,辅助医护人员进行追溯验证,对经验有限的初级临床使用者尤为重要 [7] 临床验证路径 - AI 模型训练集来源于超过 10 万张 ICU 与急诊场景下的肺部超声图像,涵盖不同机型、操作者与病种异质性 [11] - 在多读者多病例(MRMC)研究中,AI 辅助显著提高了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在胸腔积液识别中,AUC-ROC 提高 3.5%,敏感性提升 18%;在肺实变或肺不张识别中,AUC-ROC 由 92%上升至 99%,敏感性提升 16% [14] 临床应用场景 - 在急诊与重症监护场景中,AI 辅助超声的使用减少了约 20% 的胸片需求,并显著缩短了肺炎患者从入院到初步治疗的时间 [8] - 在基层与远程地区,Exo Iris 可实现由全科医生或护理人员操作,在无需互联网条件下完成肺部异常检测,2024 年已在美国乡村卫生站点完成超过 1000 台设备的部署 [9] - 在国际合作项目中,Exo 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在非洲和东南亚的结核病防控项目中部署其肺部 AI 应用,2024 年已有超 5000 名患者通过 AI 超声参与筛查,确诊率提高约 30% [10] 差异化竞争优势 - Exo 构建"AI 原生"平台,其 14 项 FDA 批准的 AI 应用均可脱网运行,支持包括心脏、肺部、膀胱、甲状腺等多个器官系统的结构识别与定量分析 [12] - 相较于 X 光 AI,Exo 的肺部 AI 超声具有更强的场景适配性,其最低可识别 5–20 毫升积液,而胸片通常需 250 毫升以上液体方可识别异常 [12] - Exo Iris 是一款单一探头结构的手持超声设备,通过整合曲线阵、线阵与相控阵成像能力,使医生无需更换探头即可完成多区域扫描 [16] 公司发展概况 - Exo Imaging 成立于 2015 年,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专注于开发面向 point-of-care 场景的手持超声系统与配套软件 [13] - 公司已推出工作流管理工具 Exo Works,构建了"设备+AI+管理"一体化 SaaS 架构 [18] - 截至 2025 年 6 月,Exo 已获得 14 项 FDA 510(k) 批准的 AI 应用,正在研发基于生成式 AI 的自动报告系统,预计于 2027 年前后申请监管审批 [18] - 公司 2024 年已完成 Pre-Series C 轮融资,2025 年 5 月有新闻报道三星电子旗下投资机构正在洽谈参与 Exo 最新一轮约 1 亿美元的私募融资 [19][20]
报名:医保、市场准入政策培训交流会
思宇MedTech· 2025-06-23 16:23
年度活动回顾 - 公司成功举办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及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1] 会议议程 - **领导致辞**: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用评价分会会长蔡葵发表开场讲话 [2] - **医院新产品准入流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副院长郑蕴欣解析医疗机构新产品引入机制 [2] - **创新医疗器械准入与评估**:北京友谊医院医学工程处张璐璐探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创新器械的医院准入标准 [2] - **物价提单流程**:北京大学海淀区医学装备科主任赖雪蕾详细说明医院耗材定价申报要求 [2] - **VBP政策解读**:医保政策专家介绍带量采购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2] - **市场准入规划**:行业代表强调准入策略在医疗器械推广中的核心作用 [2] - **全链条准入介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陈辰系统讲解从研发到落地的市场准入全流程 [2] - **耗材收费政策**:会议下半场聚焦医疗器械耗材的收费政策与操作细则 [2] 参会信息 - 会议注册费用为1200元/人,需通过指定链接或二维码报名 [4]
30亿新厂开建!跨国医疗巨头重仓中国
思宇MedTech· 2025-06-23 16:23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与未来会议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骨科大会、心血管大会、医美科技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将于2025年7月17日召开 [1]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3-5日举行 [1][19] 罗氏诊断苏州新项目概况 - 新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占地108亩,首期用地55亩 [2] - 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含厂房、办公楼、质检楼、仓库等 [2] - 首期投资30亿元人民币(约3.83亿瑞士法郎),累计投资将达10亿瑞士法郎 [2][4] - 2024年8月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签署协议,2025年5月举行奠基仪式 [4] - 2025年6月21日取得施工许可证,预计2027年竣工,2028年投产 [8] 新项目战略意义 - 引入国际领先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线,覆盖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治疗监测 [4] - 投产后可生产超过400种试剂和仪器产品 [6] - 提升亚太地区生产能力与供应链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4][6] - 服务亚太地区核心医院、实验室及病理机构 [6] 罗氏在中国发展历程 - 1997年在上海建立首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 [9] - 2015年成立苏州基地,为亚太首个生产研发中心 [9] - 2018年启动亚太研发中心,2021年投产诊断系统试剂制造基地 [9] - 2023年建立亚太仪器生产基地 [9] - 2024年签署苏州新投资项目协议 [11] - 2025年宣布投资20.4亿元在上海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 [11] 体外诊断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IVD市场估值1080-1167亿美元,预计2025-2035年CAGR为3.61%-8.4% [12] - 亚太地区(尤其中国)为增长最快市场,预计2025-2034年CAGR达6.64% [12] - 分子诊断、NGS、AI和POC测试为技术发展方向 [12] - 2025年推出NGS创新测序平台和VENTANA MET RxDx伴随诊断试剂 [12] - 收购LumiraDx增强POC技术能力,支持本土化生产 [13] 罗氏诊断苏州公司定位 - 成立于2015年,是罗氏诊断在亚太首个集生产研发一体的战略基地 [16] - 2024年推出首款本土设计研发的免疫诊断产品Elecsys CA 242 [16] - 2025年5月获批第二款本土产品Elecsys PGI/PGII,用于胃癌风险评估 [18]
最新!2款创新器械获批上市!
思宇MedTech· 2025-06-23 16:23
医疗器械创新产品获批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5年6月20日批准两款创新医疗器械注册,分别为深圳市罗伯医疗的"一次性使用消化道内窥镜组织钳"(国械注准20253011149)和苏州思纳福医疗的"数字PCR分析仪"(国械注准20253221148)[1][2] - 截至2025年6月,我国累计上市创新医疗器械达356项[1] 一次性使用消化道内窥镜组织钳 - 产品由罗伯医疗研发,适用于食管、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通过自然腔道进入人体实现病变组织钳夹与提拉,配合公司此前获批的国内首个消化内镜整合型机器人使用[3] - 配套的消化内镜手术辅助操作系统采用微型连续体柔性机械臂设计,直径仅3mm,实现4自由度精准控制,具有不改变传统内镜结构、兼容多品牌设备、成本优势等特点[4][6]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技术源自瑞士洛桑理工和哈工大,在柔性机械臂、并联机器人设计等领域有技术积累,产品覆盖心血管、消化等多临床领域[7] 数字PCR分析仪 - 思纳福医疗研发的产品由温控、液滴生成、光学等六大模块组成,基于数字PCR技术通过液滴分割实现白血病融合基因绝对定量检测,灵敏度与准确性优于传统qPCR技术[8][9][13] - 数字PCR技术采用泊松分布模型计算核酸拷贝数,在肿瘤筛查、精准治疗等领域加速应用,公司2020年推出首款系统Sniper DQ24,2025年新一代产品获三类证[9][11][14] - 公司成立于2018年,核心团队来自分子诊断领域,通过振动注射、模块化设计等技术构建国产平台型路线,形成仪器-试剂-耗材闭环[12][14] 行业会议动态 - 2025年将举办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17日)和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3-5日)[1][15]
最新!达芬奇老将加入单孔机器人公司
思宇MedTech· 2025-06-23 16:23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将于2025年7月17日召开 [1][17]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3-5日召开 [1][17] Virtual Incision公司高管变动 - 2025年6月18日任命Jim Alecxih为新任CEO,接替任职13年的John Murphy [1] - 此次人事变动正值公司推动MIRA手术机器人平台商业化和下一代产品开发的关键时期 [1] Jim Alecxih职业履历 - 医疗设备行业经验超过30年,专注手术机器人领域 [4] - 曾任Intuitive Surgical美国销售领导,推动da Vinci手术机器人在美广泛采用 [4] - 曾任DH Medical首席执行官,该公司专注AI医疗软件开发 [4] - 认为Virtual Incision技术具有前瞻性,可使机器人手术更易用灵活 [4] MIRA手术机器人技术特点 - 微型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重约2磅(900克),体积小适合狭小空间 [7] - 首创微型机器人设计,无需专用空间,具有完整机器人功能 [7] - 系统由微型臂、配套手推车和医生控制台组成 [7] - 机械臂具有六个自由度,配备全高清(1080p/60Hz)自动跟踪摄像头 [7] - 医生控制台提供触觉反馈和四个脚踏板控制能量输出 [13] MIRA临床应用与认证 - 主要用于腹腔镜手术,应用包括疝气修复、胆囊切除等腹部手术 [14][15] - 已获美国FDA临床研究用器械豁免(IDE)认证 [15] - 正在美国少数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15] Virtual Incision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06年,源自内布拉斯加大学分支机构 [16] - 开发了全球首个小型机器人辅助手术(RAS)平台 [16] - 由工程学教授Shane Farritor和外科医生Dmitry Oleynikov共同创立 [16] - 正在开发下一代M2系统,旨在降低大型手术机器人成本复杂度 [16]
投资人报名通知:药、械项目融资路演第42期
思宇MedTech· 2025-06-20 19:19
路演活动概览 - 活动由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和思宇MedTech主办,集智未来和启迪之星协办,定于2025年6月26日下午14:00举行,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线下地点为北京市量子银座,线上通过腾讯会议进行 [1] 路演项目详情 项目1:启维医疗技术(深圳) - 融资轮次为A轮,专注于心衰介入治疗器械研发,产品包括房间隔药物球囊、动脉给药微导管和前列腺药物球囊导管套组 [1] - 前列腺药物球囊项目正在招募临床实验患者,旨在挑战前列腺良性增生微创治疗金标准 [1] - 房间隔药物球囊为国际首创技术,采用二代无植入方式治疗心力衰竭 [1] 项目2:无锡年欢科技 - 融资轮次为A轮,专注于康养系列机器人开发,由太湖英才A类人才李照博士牵头创立 [2] - 研发团队由多名博士组成,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资源,在机器人和外骨骼领域拥有核心技术 [2] - 产品包括多功能智能助行机器人,已在国内多个地区投入使用并获得国外用户好评 [2] 项目3:安徽硕金医疗 - 融资轮次为A轮,专注于磁共振兼容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将磁共振应用从诊断拓展至治疗领域 [3] 项目4:江苏精策医疗 - 融资轮次为A轮,主要产品为无创血糖仪 [3] 项目5:娜斯嘉生物科技 - 融资轮次为A轮,研发治疗病理性高度近视及其眼底病变的"眼巩膜生物补片" [4] - 产品属于动物源性植入型三类医疗器械,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4] - 创始团队由视光医学专家组成,具备手术、技术、培训和营销全策略能力 [4] 项目6:浙江影加医疗 - 融资轮次为A轮,专注于支气管镜放置导航设备及一次性使用定位器的研发生产 [5] - 产品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总例数150例,已完成20多例 [5] 往期活动记录 - 活动已连续举办41期,前期主题包括医疗器械、生命科技和数字医疗等方向 [10][11] - 往期活动形式包括医疗健康专场、康复辅助器具创新技术路演和中英体外诊断行业合作等专题 [11]
MedRobot Next | 下一站技术未来: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6-20 19:19
活动概况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以"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手术系统的系统化升级、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 [1] - 活动将于2025年9月4日-6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 [1] - 大会不仅是手术机器人整机企业的舞台,更是技术路线、供应链变革、医院系统升级、国际趋势对话的交汇点 [1] 核心议题 技术系统与智能演进 - 探讨下一代手术机器人的核心架构趋势 [7] - AI+手术机器人如何提升自主性与系统协同效率 [7] - 术中导航×影像×控制:机器人协作的"中台化"演进 [7] 商业化与医院系统落地 - 手术机器人与医院系统的融合挑战 [7] - 医院采购决策全解析:从"设备"到"系统"的评估逻辑 [7] - 日间手术与基层市场:机器人普惠路径探索 [7] 全球化战略与出海路径 - 欧美、东南亚、中东:不同市场对手术机器人的真实需求 [7] - 国产机器人如何实现FDA/CE/NMPA多地同步认证 [7] - OEM与联合推广:国际合作新范式 [7] 研发与医工融合 - 临床需求如何精准转化为工程目标 [7] - 医院研发团队如何嵌入机器人产品开发 [7] - 真实世界数据(RWD)如何助推注册与优化 [7] 供应链与生态体系 - 如何构建完整医疗机器人产业链闭环 [11] - 从减速器、电机到编码器:国产核心部件机会与瓶颈 [11] - 国内外供应链协同机制对比与最佳实践 [11] 行业价值 - 大会已成为中国医疗机器人领域最受关注的技术奖项之一 [12] - 参与者可了解"医疗系统如何被技术重构"的第一现场 [12] - 帮助识别真正"能落地、可持续、有协同"的未来技术伙伴 [12] 往届回顾 - 首届大会成功举办,聚焦人机交互体验优化路径及细分术种的机器人进化逻辑 [11] - 第二届大会探讨手术机器人与医疗成果转化等议题 [13]
展位有限!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招商进行中
思宇MedTech· 2025-06-20 19:17
大会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1] - 主办方:思宇MedTech [1] - 会议时间:2025年7月17日(周四) [8] - 会议地点: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2号) [6] - 参会规模:约500人 [8] - 会议主题:前沿技术 · 从研发走向临床应用 [1] 大会内容与议程 - 重点探讨话题包括:AI与智能系统、医疗AI与大模型的落地挑战、多模态数据融合与系统集成、如何嵌入医生工作流 [7][9] - 其他专题:影像设备与平台升级、高值耗材与介入创新、能量平台与术中设备、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 [10][11][12][13] - 圆桌讨论主题:创新产品怎么真正进入科室、用得起来 [14] - 议程拟邀请方向:影像设备、AI平台、高值耗材、能量系统、材料技术等领域的上市公司、创业企业 [6] - 分享内容:产品创新、技术落地、医工协同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6] 参会权益与招商信息 - 参展权益:主题演讲、大会现场品牌展位、企业宣传资料发放、活动现场环节嵌入品牌标识 [4] - 招商状态:已经开始,展位有限 [1] - 商务合作联系方式:工作微信号suribot22、手机号13552754250、可直接联系主编赵清、Alice、Jacky、Ziana等团队成员 [1] 其他活动信息 - 重磅奖项评选:全球医疗科技创新成果将在大会主舞台集中展示与颁奖 [8] - 嘉宾阵容:来自政府、医院、龙头企业、技术初创、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跨界代表 [8] - 报名方法:可通过链接https://hdxu.cn/1fwan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15] 主办方背景 - 思宇MedTech每日报道全球最新医疗科技动态 [17] - 旗下拥有思宇MedTech、MedRobot、眼未来、心未来、骨未来、医影像、探美医界等十多个内容号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