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晚点Auto
icon
搜索文档
独家丨7 家主机厂已承诺经销商返利期限缩短至 60 天
晚点Auto· 2025-06-13 16:58
包括宝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等。 文 丨 曾兴 编辑 丨 龚方毅 6 月 10 日起,东风、广汽、比亚迪、奇瑞等 17 家车企先后声明,承诺将对供应商的支付账期 统一至 60 天内。汽车产业链的下游渠道端也在发生变化。 我们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宋涛处独家获悉,近期有不少于 7 家主机厂商承诺在 60 天 内向经销商支付销售奖励及返利,目前承诺的厂商包括宝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广汽新 能源、广汽丰田、一汽奥迪和悦达起亚。 据我们了解,广汽丰田对经销商的返利将转变为月结,即当月销售的车辆在次月返利,并以现金形式 支付。具体操作中,80% 至 90% 的返利在次月(30 天内)支付,10% 至 20% 的返利在 2 个月内支 付。 一家传统豪华品牌的经销商对我们说,他所经营的品牌是在新车销售三个月后,支付 60% 的返利,剩 下 40% 统一在次年年中支付。据他了解,目前返利的形式大部分并非现金,而是红字发票,用于此后 经销商继续购车时抵消车款。 宋涛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品牌经销商分会秘书长,长期和各大汽车经销商交流。他表示,"返利期限问 题一直困扰经销商群体,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持续协同推进缩短返利 ...
独家丨智界、尚界将设独立销售渠道,正筛选经销商资质
晚点Auto· 2025-06-12 22:45
编辑 丨 龚方毅 当鸿蒙智行扩充至 "五界",华为渠道端也在进行一系列调整。 我们从多位信源处独家获悉,智界、尚界品牌将建设独立销售渠道。5 月中旬智界、尚界举办 专网经销商招商大会,目前仍在筛选经销商资质中,未来和 AITO 问界用户中心类似,智界、 尚界将有单独销售各自车型的门店。 享界也正在筹划单独建网。 文 丨 曾兴 全国营收规模第二大、总部位于上海的永达汽车是参与尚界专网的经销商之一。接近北汽的人士告诉 我们,享界也正在筹划单独建网。另据我们了解,华为现阶段对经销商的要求 "以快速进入经营为 主,不需要太复杂的装修。" 一位同时经营问界和鸿蒙智行用户中心的经销商说,当前华为倾向于在现有经销商体系内拓展渠道, 即已经获得授权的经销商拓展更多门店。 从共享门店到品牌专网 鸿蒙智行销售网点可以按照门店功能分为体验中心(商超店)和用户中心。其中,体验中心定位为销 售及产品体验,提供试驾、汽车及相关产品销售。用户中心则覆盖前端销售、中期新车交付及售后等 业务,更接近传统 4S 店。 体验中心来自华为 3C 渠道的商超门店(包括华为直营店和加盟店),展示面积有限,一家门店通常 可以摆放 2-3 台车。随着鸿蒙智 ...
独家丨阿维塔组建座舱和智驾自研团队,为加速出海做准备
晚点Auto· 2025-06-11 22:54
公司自研进展 - 公司正在智能驾驶领域推进自研方案,计划在Momenta方案基础上开发并搭载于下一代海外车型[1][2] - 公司同时推动智能座舱领域自研,组建涵盖智能空间、底盘、架构等的研发团队,团队规模接近300人[2] - 公司智能化自研团队和非自研团队已合并到平台技术开发部下,原自研负责人调任母公司,智能化团队现由副总裁负责[2] - 公司回应称智能化团队总人数(自研和非自研)远超过300人[4] 行业合作与供应商 - Momenta是国内头部智驾供应商之一,客户包括上汽、比亚迪、奔驰、丰田等十多家车企,2023年收入超过3亿元[4] - 基于供应商方案自研在业内较普遍,车企通常在硬件、传感器等部分引入供应商[4] - 公司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共同发起,采用华为HI模式,目前在售四款车型均使用华为鸿蒙座舱和乾崑智驾[5]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公司扩大自研力度可能与其全球化布局有关,去年进入东盟、独联体、中东非、拉美四大市场,今年5月进入中国香港市场[5] - 下一阶段公司将登陆欧洲市场,目标覆盖约50个国家[5] - 由于部分地区对华为软硬件的准入限制,公司提高自研比重作为替代方案以确保产品上市节奏[5] 与华为的合作关系 - 2023年8月公司以115亿元收购华为子公司深圳引望10%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6] - 双方合作从HI模式升级为HI PLUS模式,华为参与从零部件供应到营销的全流程[6] - 公司多次辟谣与华为"脱钩"传言,强调华为是其"最亲密的战略合作伙伴"[6] - 在新车发布会上多次强调与华为的合作关系,称产品为"华为最美轿车"[6]
独家丨理想新设两大机器人部门,加速推进 AI 战略
晚点Auto· 2025-06-10 11:25
加码人工智能产品研发,理想成立空间机器人、穿戴机器人部门。 范皓宇曾在去年 8 月的一次视频采访中提到,传统的车机系统功能主要集中于屏幕和仪表盘显示,较 为单一。但随着技术发展,车机系统的功能不断拓展,其概念外延已远超传统定义。因此,在 2020 年至 2021 年间,理想汽车将 "车机" 或 "智能座舱" 的概念升级为 "智能空间",以更准确地体现其在 车内空间智能化方面的工作实践。 理想汽车创始人兼 CEO 李想近期也多次公开强调空间体验创新的重要性。他在去年 12 月的 AI TALK 中提出,人工智能是 "造车往下延续的必经之路",AI 对理想来说意味着未来的全部。"汽车将 从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进化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 在 2023 年秋季战略会上,理想将智能空间明确为公司层面的第二战略,第一和第三战略分别为智能 辅助驾驶(当时内部仍称 "智能驾驶")、智能电动。 在 2024 年四季度业绩会上,李想提出,理想应该做 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通用人工 智能)时代的终端企业。比如,可以把所有在物理世界存在的 AGI 终端想象成机器人,它们 ...
独家丨卓驭获北汽产投与广汽资本投资,合计数亿元
晚点Auto· 2025-06-06 19:13
融资进展 - 卓驭科技近期新增北汽产投与广汽资本两大投资方 合计金额达数亿元 [2] - 一汽拟控股卓驭的方案仍在接触中 尚未达成一致 投资占比未敲定 [1][2] - 公司累计融资已超25亿元 投资方包括比亚迪、上汽恒旭资本、国投招商等 [3] 技术方案与产品布局 - 公司以低算力(32TOPS)双目视觉方案起家 实现高速领航驾驶和城市记忆领航功能 是目前市面上能实现这两大功能的最低算力方案 [4] - 推出基于高通8650芯片的中算力(100TOPS)方案 支持城区NOA功能 [4] - 正在布局英伟达Thor平台的VLA大模型和高通8775P舱驾一体方案 后者将于年内搭载北汽车型 [5] 市场竞争环境 - "智驾平权"趋势下 高速领航功能成为10万元级车型标配 Momenta、轻舟智航等竞争对手在中算力方案(84-128TOPS)获取新定点 [4] - 高算力方案价格下沉 双Orin X方案已下探至12.98万元车型 带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进入15万元级别市场 [5] - 32TOPS方案产品力面临挑战 公司计划下半年进行优化 [5] 商业合作与量产情况 - 已与9家车企达成合作 包括大众、比亚迪、一汽、上汽通用五菱等 [5] - 累计量产20余款车型 未来将有30多款新车型量产落地 [5]
穿越低谷,长城魏牌如何重塑品牌价值?
晚点Auto· 2025-06-03 23:13
洞察细分需求、技术强化与渠道革新。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可能是当下汽车行业最敢对外发声、批评行业乱象的高层。近日,他在接受媒 体采访时再谈价格战,以及在高度竞争中衍生的过度宣传、零公里二手车等现象。 魏建军认为 "求是,才能让行业得到健康发展",而针对长城自身的问题,他也并不避讳。他曾在 5 月 20 日魏牌品牌焕新发布会上说,"前几年新能源转型、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我们有点跟不上节 奏,走得不够稳。" 今年 5 月,长城累计卖出 10.2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11.8%。具体到各品牌,其中主力品牌哈弗与坦克 销量分别为 5.8 万辆和 2.1 万辆,除欧拉外所有品牌均同比增长,尤其是魏牌。 | | 销量 | | | | | --- | --- | --- | --- | --- | | 子品牌 | 5月 | | 今年累计 | | | | 销量 | 同比增减 | 销量 | 同比增减 | | 哈弗 | 57693 | 22.58% | 259031 | 2.79% | | WEY | elei | 115.27% | 24297 | 43.53% | | 长城皮卡 | 15510 | 2.71% | 8301 ...
蔚来给自己留足悬念 | 一分钟财报
晚点Auto· 2025-06-03 23:13
同时,李斌给出蔚来四季度盈利路线图。 文 丨 赵宇 编辑 丨 龚方毅 今年四季度盈利是当前蔚来全公司都在为之努力的目标。上周,蔚来创始人兼 CEO 李斌还在一场 "斌 哥面对面" 用户交流活动上说,蔚来能够、也必须在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 今晚的业绩会上,李斌谈了蔚来怎么在四季度盈利:"三个品牌合计月销量达 5 万辆以上,同时将毛 利率控制在 17% 至 18%、销售管理费用率 10% 左右、研发费用率 6% 至 7%。" 他安抚投资人蔚来曾 在 2021 年实现过 20% 以上的毛利率,过去几年是高投入期,今年二季度进入收获期。 但如果不能盈利,按照李斌上周的说法,"三个品牌都已经发布,主力车型也已完成更新或迭代,最新 的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也已上车。如果到四季度,在所有这些举措都推出后仍然无法实现盈利,那 和去年没有盈利完全不一样。" 悬念又回来了。 今年一季度,蔚来的汽车毛利率环比降低 2.9 个百分点、至 10.2%,整体毛利率则是 7.6%。研发费用 率是 26.4%。 李斌在业绩会上对于毛利率的问题解释说,由于前期存在清库和促销活动(压低了售价、影响了毛利 率),实际上二季度蔚来新车的平均售价已经提 ...
高举 AI、产品为本:理想的两幅面孔丨一分钟财报
晚点Auto· 2025-05-29 23:47
李想已将 AI 升格为公司一号工程,但至少在今天,他仍在以汽车产品为本。 文 丨 赵宇 编辑 丨 龚方毅 最近两场业绩会,理想汽车董事长兼 CEO 李想变回人们原来熟悉的样子:谈论怎么做车、做什么 车。 本月,理想完成了 L 系列的年度改款车型上市。从 4 月的上海车展预热开始,到改款上市后,理想周 度交付量总体保持稳定。一位完整观察了去年理想 L 系列改款过程的投资人告诉我们,理想今年的改 款称得上 "丝滑" 。 理想当季车辆毛利率仍保持在 19.8%,同比提高 0.5 个百分点,高于管理层年初给的指引。当时理想 汽车 CFO 李铁预警 "一季度本就是淡季,适逢春节(放假导致订单量和交付量偏低),春节后又有促 销活动,所有因素叠加在一起,预计车辆毛利率在 19% 左右。" 此前,我们从两个独立信源处获悉,理想不久前重启了轿车研发的讨论,首款车型极可能与增程式 SUV 理想 L6 一样,归属于理想第三产品线。但消息人士也对我们说,定价、能源形式还不能确定, 是否启动研发也未完全确定。 理想上次暂停轿车研发是在 2023 年下半年,一位接近理想的人士告诉我们,当时理想暂停轿车研发 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中国市场售价 ...
裁员计划逼近 10 万,海外车企集中 “瘦身”
晚点Auto· 2025-05-27 23:44
当行业进入收缩期,大多数企业无法独善其身。 最近几年,全球汽车产业开始面临电动化趋势放缓、需求萎缩、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国际贸易环境不稳 定等一系列挑战。为应对挑战,多数海外汽车品牌不得不采取裁员、收缩业务等措施,以期实现降本 增效,等待新一轮产业扩张周期的到来。 我们通过梳理近一年海外车企的裁员信息发现:在头部海外车企和供应商已公布的裁员计划中,累计 涉及的员工总数已接近 10 万人,中国、北美、欧洲、日本等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均有涉及。 | 公司名称 | 裁员时间 | 涉及人数 | 裁员原因 | 涉及部门/地区 | 后续计划 | | --- | --- | --- | --- | --- | --- | | 大众 | 2030年前 | 计划裁员3.5万人, | 成本削减、竞争加剧、 | 绝大部分 | 推进成本削减; | | | | 已裁7000人 | 排放罚款等 | 位于德国 | 暂不关闭德国工厂 | | 奔驰 | 2024年2月 | 中国区15%员工 | 提高效率、优化流程 | 销售和 汽车金融业务 | 整合冗余职位; 继续业务整合 | | 福特 | 2024年11月、 | 在欧洲裁员4000人 | 市场紧张、 ...
小米卢伟冰谈 SU7 竞争力:市面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丨一分钟财报
晚点Auto· 2025-05-27 23:44
"只要产品力足够强,盈利就不是问题。" 我们了解到,高速事故发酵后,小米暂停了高密度的宣发,一些门店在 4 月有半个多月都没有再进行 直播,SU7 的锁单量确实曾下滑。但据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透露,截至 5 月 26 日,小 米 SU7 Ultra 的最新锁单数已超过 2.3 万台。 分析师们当下更在意的是 7 月上市的 YU7 对 SU7 的潜在影响,以及 YU7 标配激光雷达后对盈利与 定价策略带来的变化。此前 SU7 的智驾分为纯视觉与激光雷达两种配置。 卢伟冰对该问题的回复较简单,他以小米 SU7 为例,表示:只要产品力足够强,盈利就不是问题。 "SU7 去年 3 月 28 日 上市之后,时隔 14 个月了,但是今天市面上有哪一个产品是 SU7 的对手?一 款都没有。我想你们也看到了,(SU7)曾经有无数的对手,但是到今天你会发现一个能打的都没 有。" 卢伟冰说,没有对手,就保证了定价权,有了定价权,就有了合理的利润率。 文 丨 郭瑞婵 编辑 丨 龚方毅 在 SU7 的高销量驱动下,小米不出意外地又交出了公司历史以来最佳的一季报。今年前 3 个月,小米 一共交付了 7.6 万台新车,环比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