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1.45万亿精准医学投资浪潮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2:18
精准医学的经济效益 - 未来十年精准医学预计为中国制药价值链带来1.45万亿元人民币(2000亿美元)直接经济投资 [1] - 在中国制药价值链创造14.2万个高技能岗位,诊断和医疗系统将新增就业机会 [1] - 通过产业带动产生8.7万亿元人民币(1.2万亿美元)间接经济效益 [1] - 目标患者寿命累计延长920万年,减少2160亿元人民币(300亿美元)医疗支出 [1] - 带动100亿至140亿元人民币(14亿至19亿美元)规模的临床试验活动 [1] 投资与细分领域 - 研发与商业化环节将获得最大资金投入,靶向抗体药物是重点投向领域 [2] - 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及伴随诊断技术成为快速增长领域 [2] - 约4000种细胞与基因疗法推动精准医学时代到来 [2] - 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临床研究机构、高端生产制造平台等将受益 [2] 精准医学的定义与价值 - 精准医学通过个体化差异制定健康干预策略,包含精准诊断、治疗和预防三部分 [4] - 相比传统医学可优化诊疗效果、减少资源浪费和无效医疗 [4] - 研发周期长且失败率高,但长期投资将推动医疗基础设施升级和医务人员能力提升 [4] 癌症治疗与商业化进展 - 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及靶向疗法已进入商业化阶段,7款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上市 [5] - 近200家企业布局细胞治疗研发管线,更多创新药物将加速落地 [5] - 政府需优化审批监管、定价和医保报销机制以促进精准医学价值实现 [5] 医疗保障体系发展 -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减轻患者负担 [6] -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 [6] - 惠民保和商业保险等补充机制满足多样化医疗需求 [7] 监管与政策支持 - 监管机构优化审批流程,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实施优先审评 [9] -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 [9] - 罕见病用药注册检验批次从3批缩减为1批,用量从三倍降为两倍 [9] 数据与技术挑战 - 医疗机构数据孤岛现象限制临床和基因数据利用 [10] - AI技术为精准医学带来机遇,但需遵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规 [11] - AI驱动的药企优化研发流程,有望缩短周期并降低成本 [11]
金光集团APP副总裁翟京丽:探路跨国资源协同,织就纸业绿色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2:18
公司参展情况 - 公司作为第三届链博会合作伙伴,以"链动生态,金彩世界"为主题第二次参展,展台设计延续可持续理念和绿色景观,中央搭建"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巨木艺术装置 [3][6] - 公司副总裁翟京丽表示本届链博会规模更大、关注度更高,产业链加速向共赢链升级 [3] - 公司首次集中展示全球各事业部特色产品,并首发整合中印尼全系产品的"APP全球电子目录",以数字化工具赋能全球销售体系 [6] 双循环跨国产业链战略 - 公司在中国和印尼构建完整自有产业链,通过延链固链强化上游资源自主可控,依托两地产业特点打造优势互补协同模式,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竞争优势 [3] - 重点展示"双循环跨国产业链"版块,融合印尼自然资源与中国制造技术及市场渠道,深化双边及"一带一路"多链合作 [6] - 印尼环保包装纸品牌Enza Shield高阻隔牛皮纸完成中国首秀,采用100%原生木浆和无塑涂层,具备可生物降解、可回收特性 [8][9] 绿色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 "绿智赋能生态链"板块展示公司整合资源推动协同创新的实践,包括与跨界伙伴联合开发零塑水性阻隔食品卡,该产品可回收、可降解、可堆肥,已于2024年初规模化量产 [11] -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森林认证原料采购比例、接轨国际标准等措施,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产业链各环节,推动低碳化、循环化升级 [12] - 构建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嫁接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联合高校建立院士工作站攻克绿色技术难题,实现产业链、金融链、技术链、人才链协同 [12] 链博会平台价值 - 链博会连续举办呼应跨国企业"稳合作、谋发展"需求,穿透产业边界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14] - 参展后公司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提升,合作机会多元化,客户结构从"点对点"发展为上下游网络化,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15] - 公司期待通过链博会平台与更多伙伴协同共进,发挥"链"的作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16]
A股“分红大户”董事长遭留置,最新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2:18
公司股价与高管变动 - 富森美7月25日开盘竞价跌停,午间收盘跌幅收窄至4.48%,总市值93亿元 [1] - 公司董事长刘兵被成都市郫都区监察委员会留置,由副董事长刘云华代职 [1] - 公司表示控制权未变化,其他高管正常履职,生产经营不受重大影响 [1] - 工作人员称留置事件仅涉及刘兵个人,与公司业务无直接关系 [1] 股权结构与分红情况 - 刘兵与代职的刘云华、董事兼总经理刘义为姐弟关系,三人合计持股80.11% [2] -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4次共46.68亿元,分红率达68.03% [2] - 2024年现金分红8.08亿元,分红比例达117.11%,股息率约8% [2] - 2022-2024三年累计现金分红24.25亿元 [2]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2024年营收14.3亿元同比下降6.18%,归母净利润6.9亿元同比下降14.39% [2][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3亿元同比减少13.19%,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21.06% [3] - 公司租赁服务收入占营收87.2%(2024年12.47亿元),装饰装修工程收入仅占6.59%(0.94亿元) [3] - 工作人员表示租金收入稳定,现金流净额保持稳定,分红政策将保持连续 [3] 公司背景与融资历史 - 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装饰建材家居卖场运营商和泛家居平台服务商 [2] - 2016年11月上市,首发募资10.34亿元,此后未进行直接融资 [2] - 刘兵1968年生,1998年起创办多家木业公司及富森美 [1]
泰国与柬埔寨发生交火,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紧急提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0:52
泰柬边境冲突事件 -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发布公告提醒在泰中国公民避免前往泰柬边境七个府有关区域[1] - 泰国国家旅游局发布信息提示游客避免前往泰柬边境区域[1] - 泰国与柬埔寨在边境地区发生交火双方互指对方率先开火[3] 冲突具体情况 - 泰国陆军称柬埔寨方面率先开枪导致冲突一名泰国士兵受伤[4] - 冲突发生在素林府达蒙通寺附近柬方使用BM-21火箭炮[5] - 柬埔寨国防部称泰军首先发动武装攻击柬军采取自卫行动[6] - 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表示柬边境地区遭到泰国炮击[6] 外交关系变化 - 泰国宣布降低与柬埔寨外交关系等级召回驻柬大使驱逐柬驻泰大使[7] - 柬埔寨采取对等回应措施将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召回驻泰外交官[8] - 双方外交关系降级源于此前泰国士兵在边境踩中地雷事件[7] 政府表态 - 泰国代理总理普坦表示将捍卫国家主权并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5] -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表示柬方坚持和平解决问题但被迫武力回应[6]
外贸城市十强榜:深圳第一,东莞、金华等增速跑赢全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0:52
全国主要外贸城市上半年进出口情况 - 上半年全国进出口规模前10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北京、苏州、东莞、宁波、广州、金华、厦门、青岛,其中苏州、东莞、宁波、广州、金华5座城市进出口增速跑赢全国2.9%的增速 [1] - 深圳进出口总值达2.17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9.9%,进出口、出口规模居内地城市首位 [6] - 东莞进出口7492.8亿元,同比增长16.5%,超越宁波重回"外贸第五城" [7] - 金华进出口5086.8亿元,同比增长20.1%,超越厦门、青岛位列全国第八 [8] - 广州进出口6050.5亿元,同比增长15.5%,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 [7] 外贸大市表现亮眼的原因 - 企业"抢出口"策略有效拉动出口增量,叠加多元国际市场展现出的强劲韧性 [2] - 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2] - 深圳"内外双因"驱动:外部受季节性生产变化和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内部"深圳制造"产业链韧性与比较优势持续释放 [6] - 广州连续13个月保持增长,二季度出口创季度历史最高值,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4%,集成制造技术出口增长51% [7] - 东莞连续15个月同比增长,主要增量来自"潮玩"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玩具出口99.7亿元增长6.3%,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3.4% [8] 出口结构转型升级 - 上海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5.2%,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出口占全国近四成,手术机器人出口增长3.9倍 [12] - 北京汽车出口126亿元增长48%,汽车零配件出口120.2亿元增长24.5%,平板显示模组出口59亿元增长35.1% [12] - 苏州装备制造业出口占近八成,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长16.6% [12] - 宁波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6%,其中家用电器增长4.6%,汽车零配件增长9.9%,汽车增长32.3% [12] - 厦门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6%,船舶增长16%,平板显示模组增长23%,汽车增长90.8% [12] 新兴市场成为重要增量来源 - 东莞对东盟、印度、中东、拉美、中亚五地进出口分别增长43.5%、21.5%、31.5%、13.1%、63.6% [14] - 苏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732.2亿元增长14.5%,其中对东盟进出口2841.2亿元增长27.3% [14] - 宁波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645.7亿元增长13.4%,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042.8亿元增长20.8% [14] - 厦门对17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实现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7.6%,其中对东盟增长15%,沙特阿拉伯增长27.3%,阿联酋增长39.4% [14] 进口表现分化 - 上海、宁波、青岛进口增速分别为-3.6%、-1.6%、-2.6% [9] - 宁波铜材进口增长13.3%,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18.9%,但铁矿砂进口下降24.6%,煤及褐煤进口下降30.2% [9] - 进口下降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国内投资恢复不均衡、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 [9]
几十万元买的车,中控屏感觉不是自己的,蔚来、奔驰、宝马等都被投诉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0:52
车机广告争议现状 - 深蓝汽车48万车主遭遇全屏购车券弹窗广告 引发大规模投诉 公司后续将此类内容定义为"权益提醒信息"并道歉 [3][5][6] - 行业现象始于2021年 涉及长城 蔚来 一汽大众 广汽丰田 奔驰 比亚迪 宝马 沃尔沃等主流品牌 广告形式包括抽奖活动 第三方应用推送等 [6][7] - 2024年全球汽车显示器市场规模达160亿美元 预计十年后增长至489亿美元 车机屏幕成为类似手机的"超级入口" [6] 用户控制权问题 - 车主发现广告授权隐藏在APP《隐私政策》中 不同意协议将导致游客模式功能受限 如无法使用远程空调控制 充电桩服务等核心功能 [9][10][11] - 法律界认为车机系统控制权应归属用户 但当前行业生态封闭 车主既无法选择广告推送逻辑 也不清楚运行机制 [11][12] - 部分车主投诉后仅获"责令改正"等模糊回应 反映出行业规范缺失导致维权困难 [11] 广告推送机制分析 - 车机广告来源分两类:第三方APP内置广告(如喜马拉雅 百度)和车企系统级推送(如深蓝购车券) 后者需承担底层系统管理责任 [12] - 车企类比手机应用商店对第三方APP设审核机制 但实际执行中合规体系不完善 存在驾驶安全风险 [12] - 行业处于探索阶段 缺乏统一技术细则 各企业对P档弹窗 行驶中禁推等规则执行标准不一 [18] 法律合规争议焦点 - 现行监管沿用互联网广告规范 要求显著标注"广告"字样 支持一键关闭 不得干扰驾驶操作 但车企常将商业推送包装为"服务通知"规避授权 [15][16][17] - 《广告法》明确商业目的内容均属广告 而《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服务必需信息"与商业推送的界定存在执行争议 [16][17] - 举证难问题突出 行驶中广告干扰难留存证据 增加前期规范必要性 [18] 行业发展阶段类比 - 当前车机广告乱象类似智能手机早期阶段 弹窗横行 诱导点击等问题待解 [19] - 汽车涉及人身安全属性 需建立比手机更严格的约束机制 行业规范细化迫在眉睫 [19]
机器人企业扎堆奔赴港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0:52
机器人行业IPO热潮 - 移动机器人龙头极智嘉在港交所上市募资超27亿港元成为迄今最大机器人H股IPO也是2025年以来香港最大非"A+H"科技企业IPO [1] - 2024年至少有13家机器人公司申请港交所上市其中9家集中在6月递交申请 [1] - 拟上市企业中仅石头科技、兆威机电、广和通三家实现盈利多数仍处于亏损状态 [1]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待上市企业主要覆盖移动、工业、服务三大场景商业化路径清晰但普遍面临高研发投入与市场开拓导致的持续亏损 [1] - 移动机器人领域市场分散2024年全球AMR市场前四大参与者份额仅23.5% [6] - 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2023年AMR销量同比翻倍但2024年增速骤降至10.64%融资难度加大 [6] 典型企业财务表现 - 云迹科技2022-2024年营收从1.61亿元增至2.45亿元(CAGR 23.2%)但同期亏损从3.65亿元收窄至1.85亿元 [5] - 极智嘉2022-2024年营收从14.52亿元增长至24.09亿元净利润亏损从15.67亿元缩窄至8.32亿元 [5] - 服务机器人头部企业通过场景延伸(如酒店送餐到清扫)实现收入增长但价格战加剧行业压力 [3][4] 港股政策红利与资金用途 - 港交所18C章政策允许未盈利特专科技企业上市翼菲智能、斯坦德机器人等2024年刚达上市门槛 [9]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研发升级(如云迹科技改进智能体技术)和补充营运资金部分用于偿债 [10] - 已上市企业股价表现强劲越疆机器人2025年涨幅近1.5倍优必选涨超50%三花智控港股较IPO价涨25% [10] 行业未来挑战与机遇 - 上市被视为打破"增收不增利"困局的关键需形成技术迭代与资本关注的正向循环 [11] - 企业短期亏损被视作战略投资极智嘉预计通过订单增长和运营优化实现未来盈利 [5] - "A+H"上市模式受追捧三花智控半年内完成两地上市埃斯顿等A股企业加速赴港 [10]
21社论丨海南封关运行,打开中国外资外贸新通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07:45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核心政策 - 全岛封关运作将于2025年12月18日启动 实施"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 岛内自由"政策体系 [1] - "一线放开"特征为海南与境外之间实行零关税自由便利进出 [1] - "二线管住"对进入内地的货物实施精准管理 防止冲击内地市场 [1] - "岛内自由"实现要素自由流动 企业间交易零关税货物免进口环节税 [1] 全球要素集聚机制 - 零关税负面清单覆盖74%商品税目 8个一线口岸对合规货物径予放行 [2] - 人员流动方面实施85国免签入境政策 [2] - 资金流动方面实现跨境资金自由划转 [2] - 数据流动方面采用出境负面清单管理 [2] - 产业维度取消60类旧机电产品进口许可 允许38类产品开展保税维修 [2] 供应链价值提升路径 - 零关税商品及加工制品可在岛内企业间自由流转免补税 [2] - 形成"原料-加工-组装-服务"全链条增值生态 [2] - 加工增值30%以上可免税进入内地 构成核心价值杠杆 [2][3] - 建立"东南亚原料-海南加工-全球分销"的RCEP枢纽路径 [3][4] 跨境金融创新 - 健全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EF账户) [4] - 开展跨境资产管理试点 [4] - 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创新 [4] 产业影响 - 概念股出现21只涨停现象 [5] - 封关后货物零关税政策正式实施 [5] - 与内地人员往来便利度显著提升 [5]
饿了么前CEO被抓细节曝光,4000万元贿款物藏多个出租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07:45
饿了么高管受贿案件 - 上海警方通报一起互联网企业高管受贿案件 抓获七名犯罪嫌疑人 涉案金额达4000余万元 [1] - 涉案人员为饿了么物流前主管韩鎏 利用职权帮助供应商获取业务资格并收取贿赂 [1] - 韩鎏等三人30余次收受供应商行贿款物 要求供应商按利润比例分成 [1] - 受贿手法隐蔽 通过宴请收取财物 赃款分散存放于多处租住房屋 [3] - 供应商行贿目的包括保留资格和改善经营状况 [3] 饿了么公司处理情况 - 饿了么内部调查发现韩鎏涉嫌职务犯罪 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 [4] - 公司声明对触碰红线行为绝不姑息 坚决依法依规处理 [4] - 韩鎏2024年3月升任饿了么CEO 2025年2月改任分管即时物流中心 [4] 涉案人员背景 - 韩鎏为"80后" 曾任职京东商城和京东物流 2019年加入阿里巴巴 [4] - 在阿里历任饿了么资深副总裁 即时零售业务负责人 蜂鸟即配总裁等职 [4]
上市公司严监管新信号,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07:45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趋势 - 2025年初以来因重大违法进入退市程序的上市公司达9家,包括锦州港、卓朗科技、普利制药、广道数字等 [2] - 青岛中程、紫天科技、九有股份、东方集团实际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但因先触及其他退市类型退市 [2] - 2014年退市制度改革后5年仅3家公司因重大违法退市,2020年改革后康得新、斯太尔等被摘牌,2025年退市案例显著增加至9家凸显监管决心 [11] 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机制 - 监管趋势从行政处罚为主转向行政、民事、刑事同步追责,金通灵、瑞斯康达等案例显示"处罚三件套"成为标配 [5][6] - 金通灵2017-2022年财务造假被罚款570万元(2024年1月),2024年12月进入民事赔偿阶段,2025年进入刑事起诉阶段 [6] - 瑞斯康达因专网通信虚假业务2019-2020年虚增业绩被罚770万元(2023年9月),2025年7月董事长李月杰等被刑事拘留 [6] 上市公司首恶刑事处罚案例 - 起步股份5名高管及供应链总监被起诉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等(2025年7月11日) [7] - 锦州港副总裁宁鸿鹏、曹成被逮捕(2025年7月4日),博天环境实控人赵笠钧被批捕(2025年6月) [7] - 东方时尚实控人徐雄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刑6年6个月并罚1.7亿元(2025年7月),卓翼科技实控人夏传武判刑7年罚4500万元(2025年4月) [7] 配合造假第三方追责新规 - 越博动力案首次对两名配合造假第三方个人分别罚款200万元、30万元(2025年6月27日) [3][14] - 2024年6月《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意见》明确打击配合造假方,将通过立案处罚、移交刑事等手段强化追责 [15] 投资者保护措施升级 - 美尚生态、东旭光电、太安堂等案例中投服中心通过代表人诉讼、代位诉讼帮助投资者追偿 [15] - 2025年5月最高法与证监会联合发文支持先行赔付制度,*ST广道保荐机构已声明先行赔付适格投资者 [16] 退市制度政策基础 - 2024年4月新"国九条"及《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2025年7月《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意见》强化退市制度执行 [10][15] - 未达重大违法量化标准的公司给予ST警示及整改机会,整改后可能脱星摘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