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搜索文档
【华创医药】归创通桥-B(02190.HK)深度研究报告:神经和外周介入第一梯队,受益集采,布局海外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2025-04-01 12:47
神经+外周介入双引擎驱动 - 公司专注于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领域,拥有"归创医疗"和"通桥医疗"两大品牌,产品线布局全面,截至2025年3月20日共战略布局66款产品及候选产品,已在国内商业化47款 [3][6][9] - 2021-2024年公司收入CAGR达131%,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1亿元,账上资金总额25亿元 [3] - 2024年海外收入2258万元,同比增长58.2%,已有20款产品在24个海外国家或地区实现商业化 [3][27][30] 神经介入领域 - 国内神经介入手术渗透率低,2023年出血性脑卒中手术渗透率13.8%,远低于美国的65.3%,2024H1国产化率约26% [4][34][39] - 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从2017年32.2亿元增长至2022年66.8亿元,CAGR 16% [34] - 公司神经介入产品组合丰富,2024年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38.4%,占公司总收入67.7% [17] - 公司产品已进入多个省际联盟集采,如蛟龙取栓支架、凤弹簧圈系统等,2024年弹簧圈市场份额已超10% [50] - 后备管线充裕,2024年获批的麒麟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已在安徽、河北集采中选,预计2025-2027年还将有6款新产品获批 [54] 外周介入领域 - 国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数量从2015年4480万例增至2019年4950万例,预计2030年达6230万例 [59] - 外周动脉介入市场规模从2017年9.9亿元增至2021年21.7亿元,CAGR 21.7%,预计2030年达68亿元 [59] - 公司外周介入产品2024年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74.5%,占公司总收入32.3% [17] - 公司与美国Avinger合作,获权在大中华区代理其OCT引导外周血管斑块旋切器械等创新产品 [75] - 预计2027年前将有11款外周新产品获批,包括外周点状支架系统和外周球扩覆膜支架系统等重磅产品 [75][78] 集采影响 - 集采推动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提升,公司通过集采加速产品入院,如DCB产品在河南集采后市场份额达70% [71] - 2024年底至2025年初,公司多个外周产品在国家集采和河北27省联盟集采中中标 [71] - 集采下公司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2024年为71.6%,销售费用率下降至22.3% [20]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48%,经营现金流净额1.74亿元 [17][22] - 预计2025-2027年总收入分别为10.55、14.01、18.53亿元,CAGR约33% [79]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59、2.50、3.87亿元,同比增长59%、57%、55% [4]
华创医药周观点:2025Q1医药业绩前瞻2025/03/29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2025-03-29 16:58
行情回顾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1.04%,跑赢沪深300指数1.03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位 [9] - 本周涨幅前十名股票为怡和嘉业(28.58%)、润都股份(21.83%)、德源药业(19.07%)、智翔金泰-U(18.34%)、河化股份(16.23%)等 [6][9] - 本周跌幅前十名股票为ST香雪(-40.82%)、创新医疗(-22.74%)、爱朋医疗(-17.96%)、*ST龙津(-14.97%)、东方生物(-13.01%)等 [6][9] 整体观点和投资主线 - 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配置处于低位,对2025年医药行业增长保持乐观 [12] - 创新药行业正从数量逻辑向质量逻辑转换,看好国内差异化和海外国际化管线 [12] - 医疗器械领域影像类设备招投标量回暖明显,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有补贴政策推进 [12][18] - 创新链(CXO+生命科学服务)海外投融资回暖,国内投融资有望触底回升 [12][22] - 特色原料药行业成本端有望改善,估值处于近十年低位 [12] - 中药领域关注基药、国企改革、医保解限等机会 [12][30] - 药房板块处方外流+格局优化逻辑增强,估值处于历史底部 [12][28] - 医疗服务领域反腐集采净化市场环境,民营医疗竞争力有望提升 [12][29] 细分领域业绩前瞻 - 创新药:诺诚健华预计25Q1收入增速100%,归母利润增速30% [13] - 医疗器械:维力医疗预计25Q1收入增速约15%,利润增速约20%;迈普医学预计25Q1收入利润增速均30%+ [13] - 原料药:天宇股份预计25Q1扣非利润增速10-20% [13] - 生命科学上游:百普赛斯预计25Q1收入增速30%左右,利润增速20%左右 [13] - 中药:东阿阿胶预计25Q1收入增速15%,利润增速20-30% [13] - 医疗服务:爱尔眼科预计25Q1收入利润增速均为10-15% [13] 重点公司分析 - 诺诚健华血液瘤布局全面,自免领域开启第二成长曲线,实体瘤首款产品即将报产 [14] - 迈瑞医疗影像设备受益招投标回暖,25年业绩有望体现 [18] - 鱼跃医疗家用医疗器械受益补贴政策,海外业务放量可期 [18] - 维力医疗低值耗材海外去库存影响出清,国内产品迭代升级 [19][20] - 药明康德CDMO在手订单金额24Q3达438.2亿元,增速35% [25] - 华海药业特色原料药向下游制剂延伸进入兑现期 [34] 行业热点 - 赛诺菲tolebrutinib治疗多发性硬化症获FDA优先审评 [37] - 恒瑞医药与默沙东就Lp(a)抑制剂HRS-5346达成17.7亿美元合作 [37] - Exelixis卡博替尼获FDA批准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 [37]
【华创医药】健友股份深度研究报告:高端注射剂领航,生物类似物蓄势待发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2025-03-27 23:22
高端注射剂平台建成,健友股份3.0 To 2030 - 公司前身健友生化厂成立于1991年,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已形成无菌注射剂、肝素原料药、CDMO及生物药创新的多元化业务布局,立足中美并拓展全球市场[6] - 公司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肝素原料药为1.0时代、肝素制剂出口为2.0时代,当前正进入以大分子/生物药创新驱动的3.0时代[8]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30.88亿元(同比持平),归母净利润6.06亿元(同比下滑27.83%),其中制剂业务收入占比72.2%,原料药占比24.9%[10] -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董事长唐咏群及其母谢菊华合计持股47.01%,沿海集团持股21.30%[12] 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 - 作为肝素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龙头企业,公司构建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16] - 原料药业务:2024年肝素出口单价3992美元/千克,处于2008年以来14.6%分位数低位,公司2024年度拟转回存货跌价准备1.6-2.4亿元[20] - 国内制剂业务:2024年前三季度核心4个产品贡献88%收入,2024年获批10个新品种包括伏立康唑、奥沙利铂等大品种[22][26] - 公司国内获批25个注射剂品种(以通用名计),对应2023年院内市场规模近150亿元[26] 制剂出口业务发展 - 依诺肝素制剂自2019年起在欧美等主流市场获批,并通过收购美国Meitheal建立本土化营销体系[29][33] - 截至2024年末拥有82个美国ANDA品种,年均新增约10个,加速向欧洲及新兴市场渗透[34] - 参考美国注射剂龙头Hikma:其拥有246个注射剂批文,2023年注射剂收入12亿美元,毛利率53%,运营利润率28.4%[47][49] - 公司计划到2027年ANDA数量达120个,对应收入有望达6亿美元(按单品种500万美元测算)[52] 生物类似物布局 - 生物类似药与注射剂在生产技术、管控要求等方面高度相似,公司凭借注射剂优势切入该领域[53] - 2024年6月以4000万美元收购Coherus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Yusimry,获得美国市场入场券[62] - 与通化东宝合作开发甘精、门冬和赖脯三种胰岛素,获得美国独家商业化权益[66] - 布局白蛋白紫杉醇纳米制剂(2023年BMS全球销售额超10亿美元)和利拉鲁肽类似物[67][7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6/11.08/14.78亿元,对应EPS 0.51/0.69/0.91元[77] - 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28/21/16倍,给予2025年30倍PE,目标价21元[77] - 增长驱动来自:肝素原料药价格修复、高端注射剂出口放量、生物类似物商业化突破[76]
华创医药周观点:2024年零售渠道中成药表现2025/03/21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2025-03-21 21:51
医药行业整体表现 - 中信医药指数本周上涨1.08%,跑输沪深300指数0.03个百分点,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8位 [8] - 涨幅前十股票包括康惠制药、*ST景峰、荣昌生物等,跌幅前十包括倍益康、无锡晶海、中科美菱等 [8] - 医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配置较低,对2025年行业增长保持乐观 [9] 中成药零售市场表现 - 2024年中成药零售渠道销售额1680亿元,同比下滑3.6%,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2.2% [16] - 感冒用药/清热类销售额281亿元同比下滑8.4%,其中感冒灵颗粒增长5.4%,连花清瘟胶囊下滑39.9% [15][17] - 滋补保健类销售额249亿元同比下滑1.5%,复方阿胶浆增长14.8%,气血康口服液增长37.1% [20][24] -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销售额195亿元同比下滑5.9%,安宫牛黄丸下滑10.5%,牛黄清心丸(局方)增长192.5% [23][25]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创新药 - 国内创新药行业向质量逻辑转换,关注恒瑞、百济、信达等具备差异化管线企业 [9] - 诺诚健华血液瘤产品奥布替尼适应症拓展,自免领域布局多款差异化小分子药物 [53][55] 医疗器械 - 影像类设备招投标回暖明显,家用医疗器械受益补贴政策,关注迈瑞、联影、鱼跃等 [59] - 发光集采加速进口替代,国产企业海外业务进展迅速,推荐迈瑞、新产业、安图 [57][58] - 低值耗材海外去库存影响出清,新产品迭代升级,推荐维力医疗 [60] CXO及生命科学服务 - 海外投融资回暖趋势明确,CXO订单面改善明显,25年有望重回高增长 [62][66] - 生命科学服务行业需求复苏,供给端出清,长期国产替代空间大 [69] 中药 - 基药目录预期带来增长机会,关注昆药、康缘、康恩贝等 [70] - 国企改革推动基本面提升,重点关注昆药、太极集团、东阿阿胶等 [70] 医药工业 - 特色原料药行业成本端改善,估值处于低位,关注同和药业、天宇股份、华海药业 [71][75] - 2019-2026年全球近3000亿美元原研药专利到期,仿制药替代空间大 [72]
华创医药周观点:神经介入行业近况更新2025/03/15
华创医药组公众平台· 2025-03-15 14:44
神经介入行业近况更新 - 全球25岁以上人群终生卒中风险为24.9%,东亚地区风险最高达38.8%,中国2021年脑卒中发病人数达517万人,预计2026年和2032年将分别增长至605万人和724万人[16][17][18] - 神经介入手术渗透率显著提升:中国出血性脑卒中手术渗透率从2015年2.9%提升至2023年13.8%,缺血性脑卒中从0.3%提升至6.2%,但仍远低于美国65.3%的水平[21][23][25] - 国产化率快速提升:神经介入器械国产化率从2020年11%提升至2024H1的26%,其中微创脑科学市场份额从4%提升至9.09%[23][24] -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7-2022年神经介入治疗耗材市场规模以16%的CAGR从32.2亿元增长至66.8亿元[25] - 集采推动行业变革:神经介入产品集采平均降幅46%-71%,但头部企业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2020-2023年微创脑科学、归创通桥、沛嘉医疗、心玮医疗、赛诺医疗的CAGR分别为44%、168%、88%、149%、33%[28][29][30] 医药板块整体观点 - 医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低,对2025年行业增长保持乐观[13] - 创新药行业从数量逻辑向质量逻辑转换,关注国内差异化和海外国际化管线[13] - 医疗器械领域关注影像类设备招投标回暖、发光集采加速进口替代、骨科集采后恢复增长、神经外科创新产品放量[13] - CXO行业海外投融资回暖,订单和业绩有望逐步改善,25年或重回高增长[13][48][49] - 中药行业关注基药目录、国企改革和OTC龙头企业[13][55] - 药房板块受益处方外流提速和竞争格局优化,估值处于历史底部[13][53] 重点公司推荐 - 神经介入领域建议关注微创脑科学、归创通桥、沛嘉医疗、心玮医疗、赛诺医疗[36] - 医疗器械推荐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维力医疗、春立医疗、爱康医疗等[40][43] - 创新药推荐诺诚健华,其血液瘤布局全面,自免领域开启第二成长曲线[35][37] - CXO推荐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等[49] - 中药推荐昆药集团、康缘药业、康恩贝、片仔癀、同仁堂等[55] - 药房推荐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漱玉平民等[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