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阳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做算法的猎物还是成为知识时代的造物主 | 2025年职场人阅读报告
重阳投资· 2025-04-24 14:57
职场人阅读现状 - 2025年职场人年均阅读量为17.09本,较2024年的18.46本下降7.4% [11][12] - 职场人年均阅读量显著高于国民人均8.15本的水平 [12] - Z世代(25-29岁)阅读人口占比从21.49%降至19.9%,而85后(35-39岁)从18.81%升至21.49%,显示代际迁移趋势 [15][16] - 阅读方式分布:纸质书77.9%、电子书67.52%、有声书18.19%、播客9.97% [18] 阅读偏好与行为 - 阅读题材TOP5:商业管理34.23%、文化读物33.2%、经典名著29.88%、人文社科26.76%、金融经济24.27% [19][21] - 日均阅读时长:43.59%职场人每天阅读30分钟-1小时,50%律师日均阅读超1小时 [24][25] - 阅读场景选择:周末/假期53.94%、睡前52.07%、通勤44.19% [46][47] - 购书决策:男性43.32%选择大促时购买,女性46.81%倾向于即时购买 [52][53] 阅读消费特征 - 月均阅读开销:30.91%花费51-100元,28.01%花费101-300元 [29] - 北上广深职场人月均购书支出50元,仅占平均月薪1.16万元的0.43% [31] - 购书渠道:当当59.34%、京东54.56%、出版公司自营34.23% [49][51] - 知识付费平台TOP5:微信读书67.8%、喜马拉雅45.61%、B站41.59%、得到37.56%、樊登读书27.56% [57][58] 阅读与技术影响 - 仅16.39%职场人使用AI获取阅读建议,43.36%仍依赖行业人士推荐 [35][36] - 61.83%职场人拒绝因AI改变阅读习惯,显示认知主权意识觉醒 [70] - 视频购书渗透率提升,从未通过视频买书用户从36.66%降至28.22% [61] - 职场人最期待提升的软实力:独立思考79.09%、主动学习76.5%、情绪情感44.81% [71][73] Z世代阅读特点 - 73%Z世代在社交平台分享书评,24.32%选择沉默阅读 [74][76] - 13.51%Z世代年均参与超5次读书活动,阅读量是普通群体3倍 [78] - 文化读物45.95%与经典名著35.14%是主要偏好题材 [79][80] - 擅长通过短视频、播客等碎片渠道获取知识,面临注意力分散挑战 [82]
做“赚钱的笨蛋”的7个投资习惯︱重阳荐文
重阳投资· 2025-04-21 15:12
核心观点 - 投资应避免过度追求前瞻性、弹性和操作难度,转而建立稳健体系,聚焦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和认知差异带来的机会 [9][10][34][39] - 成功的投资需要接受亏损作为必要成本、放弃证明正确性的执念、减少无效操作频率 [12][14][16][21][23][26] - 策略选择需在"买到"与"买便宜"间明确取舍,避免同时挑战宏观择时与个股选择双重难题 [29][30][33] - 冷门标的往往蕴含超额收益机会,但需解决持有耐心与基本面跟踪的平衡问题 [41][44] 分项总结 前瞻性陷阱 - 市场仅有极少数人具备有效的前瞻能力,多数所谓前瞻性操作实际导致亏损 [9] - 过度前瞻易引发纠错机制失效,且验证周期可能长达数年,时间成本过高 [9] - 认知差异带来的套利空间会随市场进化逐渐收窄,需警惕"妙计"的普遍性失效 [9] 亏损管理 - 应将单笔亏损视为经营成本而非错误,50%胜率下若盈利超亏损30%仍可实现15%收益 [12][13] - 投资体系需保证总体盈利覆盖亏损,类似企业经营中的收入成本关系 [13] 操作哲学 - "长线持有+滚动操作"实际降低收益,既消耗短线能力又削弱长线优势 [23][24] - 量化交易崛起使传统短线策略失效,盘中激情交易加剧亏损 [25] - 有效决策应建立在百个观点分析、十个判断筛选的基础上,保持低操作频率 [23] 策略选择 - 宏观贝塔与个股阿尔法难以兼得,需明确主攻方向避免两头落空 [29] - "买到"与"买便宜"的取舍能检验对标的真实信心程度 [30][32] - 弹性标的伴随更大波动风险,普通投资者更易在急涨急跌中犯错 [35][36] 冷门机会 - A股机构行为短期化导致持续存在"献血板块",其中优质个股存在估值修复机会 [41] - 低换手组合策略历史年化收益达15%,显著跑赢大盘指数 [42] - 冷门标的需解决持有耐心、基本面跟踪、仓位管理三重挑战 [43]
如何解读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重阳问答
重阳投资· 2025-04-18 16:00
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解读 经济超预期回升 - 2025年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4% 超市场预期 中国经济迎来开门红 [1] - 工业增加值3月上升至7.7% 新能源汽车 金属切削机床和太阳能电池等新动能产量同比均超15% [1] - 3月出口交货值增速达7.7% 与海外客户抢出口现象相印证 [1] - 3月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同比上升至12.6% 财政资金逐步落地 基建投资延续高增长 [1] -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升5.9% 显著高于市场预期 家电家具等品类延续高增速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现 [1] 价格与结构性问题 - 一季度GDP平减指数-0.8% 仍在负值区间 3月CPI同比-0.1% PPI同比-2.5% 价格疲软反映国内需求仍需提振 [1] - 一季度产能利用率74.1% 处于季节性偏低位 供需缺口待弥合 [1] - 3月规模以上发电量同比仅1.8% 显著低于工业增速 反映地产及高耗能行业弹性不足 [1] - 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18.1% 施工面积持续收缩 房企资金到位同比-3.9% 投资端仍处磨底状态 [1] 政策展望 - 一季度经济改善部分依赖海外抢出口 美国对华关税逐步落地后外贸将承压 [1] - 为实现5%经济增长目标 扩大内需是可持续增长最优解 促消费政策需提速加码 [1] - 市场期盼降准降息政策加快实施 4月底政治局会议是观察政策导向重要窗口 [1]
AI时代,阅读仍是职场人的最大复利行为 | 求知与创富
重阳投资· 2025-04-16 14:21
职业形态演变 - 职业边界从稳定明确转向模糊流动 组织形态和工作方式被重构 人与AI的边界逐渐消融[2] - 职场人需在稳定与流动间寻找职业韵律 不再执着单一赛道 需具备硬技能与软智慧的跨界切换能力[2][7] 阅读价值重构 - 阅读意义超越信息获取 成为认知慢呼吸和思维抗眩晕训练 需在碎片化时代保持专注深度[4][5] - 真正的阅读者是思想冲浪者 能辨别新知暗流 避免成为算法猎物 转向成为知识时代造物主[5] 职场核心竞争力 - 职业安全感源于永不落伍的思维而非永久工作 阅读是思维训练的最佳场域[8][9] - 职场人作为社会生产中坚力量 其阅读思考凝聚为个体与集体进步的蓝图[9] 行业调查倡议 - 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指导 湛庐联合36氪、腾讯研究院、微信读书等30余家机构发起第七届职场人阅读调查[11][12] - 调查旨在探索职场人终身学习路径 寻找个体与组织进步可能 参与者可获得阅读大礼包[11][13] - 调查数据将形成《2025年职场人阅读报告》 于世界读书日期间通过多平台渠道发布[15]
关税战硝烟四起,从达尔文那里回看投资的本质︱重阳书享
重阳投资· 2025-04-14 15:24
核心观点 - 投资本质在于应对不确定性,通过复利思维、逆向思维、风险思维和股权思维四大核心策略实现长期稳健收益 [3][7][10][14][22] - 生物进化规律与投资策略高度相通,达尔文进化论为投资决策提供底层逻辑支撑 [3][6][9][12][16] 复利思维 - 曼彻斯特胡椒飞蛾案例显示微弱优势(颜色变异)在长期环境变化中可形成种群级优势,1848-1895年间黑色突变体占比从0%升至98% [6] - 澳大利亚狂兔案例揭示复利威力:24只兔子66年后繁殖至100亿只,前36年数量不足100万只,后期呈指数级爆发 [6][7] - 10万元本金按年化20%复利计算,30年后可达2374万元,巴菲特96%财富在60岁后获得印证复利后期爆发力 [7] 逆向思维 - 周期蝉17年蛰伏策略体现"捕食者饱和效应",类比投资需克制频繁交易冲动 [9] - 那烂陀资本2018-2020年投资额波动显著(3400万/6600万/前五年总和45%),通过长期等待捕捉3次重大机会 [10] - 芒格"坐等投资法"与利弗莫尔"坚持不动"策略显示逆向操作对收益的贡献 [10] 风险思维 - 红鹿求偶行为显示进化最优解:避免I型错误(冒进受伤)比容忍II型错误(保守错失)更重要,仅5%雄鹿在争斗中永久受伤 [12][13] - 熊蜂实验证明规避致命风险的生存价值,与巴菲特"保住本金"原则一致 [14] - 重阳投资"绝对收益"理念强调风险控制优先,宁少赚勿大亏 [14] 股权思维 - 绿蛙与招潮蟹案例揭示市场信号真伪辨别难题,44%雄蟹使用"纸老虎"钳子进行欺骗 [16][17] - 企业ROE/ROCE等长期财务数据为高成本真实信号,巴菲特研究可口可乐70年年报即为典型案例 [18] - 那烂陀投资三步法:规避风险→合理价格买入优质股→长期持有,体现股权思维核心 [19][20][21]
如何解读特朗普对等关税及其影响︱重阳问答
重阳投资· 2025-04-11 14:35
特朗普关税政策解读 - 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对中国等贸易逆差国征收不同对等关税,并对其他贸易伙伴征收10%全面关税,随后中国采取强硬对等关税反制,导致全球风险资产大幅下跌 [2] - 4月9日特朗普宣布除对中国维持125%关税外,其余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延期90天执行,仅维持10%全面关税,全球风险资产开始修复跌幅 [2] - 特朗普政策的反复无常体现其政策讹诈本质,其执政基本盘在于增加美国财政收入和推动制造业回流,但政策操之过急且不尊重经济规律,美股美债市场暴跌证明其政策不可持续性 [2] 中国应对策略与内需潜力 - 中国在实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已进行多年努力和艰难取舍,如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并已取得显著成果,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使经济结构性矛盾大大缓解 [2] -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例为55.6%,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显示中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空间巨大,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也同样巨大 [2] - 在外贸明显承压背景下,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最优解,中国有足够政策储备对冲外部冲击,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政策有望提速加码,市场期盼的降准降息政策有望加快实施 [2] 中国资产投资展望 - 2021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调整时间和空间都很充分,当前估值较全球主要市场仍有相当有利的性价比 [2] - 中国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质量稳步提升,分红回购力度不断提升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2] - 关税冲击会带来更好配置窗口,今年中国资产有望走出独立行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