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T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4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中交
DT新材料· 2025-06-21 21:14
项目进展 - 蒲洁能化4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于6月15日完成中间交接 标志着全国同产品最大装置由建设阶段转入生产准备阶段 [2] - 该项目为全国首套大型煤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工业化装置 采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中石化上海工程合作开发的技术 [2] - 装置以乙烯和氢气为原料 己烷为溶剂 通过高效催化剂生产多种牌号产品 年产能达4万吨 [2] 公司布局 - 2024年陕煤蒲洁能相继布局MTO及烯烃分离改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特种聚丙烯、生物质及废富综合利用等项目 [3] - MTO及烯烃分离改造项目将装置处理能力提升至130% 年处理甲醇234万吨 年产双烯84.88万吨 新增15.93万吨产能 [3] - 改造项目副产双烯将用于生产高端聚烯烃新材料 [3] 行业动态 - 全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行业快速发展 主要增长领域为锂电池隔膜、医疗用料及纤维 [3] - 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产产能27万吨/年 在建32万吨 拟新建48万吨 总产能将超100万吨/年 [3]
台塑集团,全固态电池试验量产线正式启用
DT新材料· 2025-06-21 21:14
台塑新智能全固态电池进展 - 台塑新智能科技宣布全固态电池试验量产线正式完工启用 目标2027年实现商业化量产 并计划下半年新增两条试验线 [1] - 全固态电池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无液态电解液降低热失控风险)、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等优势 同时简化封装结构和冷却系统 [1] - 试验产线已通过国际安全标准 将进行过充、短路、撞击等极端条件测试 包括150℃加热10分钟稳定性验证 [2] - 技术源于与明志科技大学的产学合作 已取得19项发明专利 [3] 台湾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辉能科技早于台塑实现固态电池量产 桃园生产线初期产能0.5GWh(可扩展至2GWh) 产品支持12分钟快充至80%、续航超1000公里、零下30℃高效放电 循环寿命达1000次 [4] 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核心议程 大会报告(7月4日) - 聚焦全固态电池多尺度结构研究(北京大学邹如强)、AI辅助电池设计(广汽埃安徐博)、高性能固态电化学电池开发(南京大学周豪慎)等前沿技术 [10] - 单壁碳纳米管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优势(OCSiAl支沧海)及电动汽车固态电池安全标准解读(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张贵萍) [10] 固态电池专题论坛 - 覆盖低空经济应用(金羽新能源黄杜斌)、卤化物固态电池材料(宁波东方理工王长虹)、正极材料进展(四川大学郭孝东)等细分领域 [11] - 产业化方向包括万向一二三的安全性探讨、东风汽车整车应用案例、孚能科技eVTOL关键技术研究 [11] 硅基负极专题论坛 - 技术突破包括一步法制备硅碳负极(华宜清创新材料)、热冲击闪速制备硅纳米线(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刘俊昊)、多孔炭制造技术(索理德新材料贾亚龙) [12] - 应用场景延伸至机器人产业(远东电池研究院王左诚) MXene材料规模化制备(北航杨树斌)等 [12] 产业链参与方 - 支持单位涵盖吉利汽车循环产业中心、广汽埃安、万向一二三、中车新能源等头部企业 [7] - 设备与材料供应商如OCSiAl(单壁碳纳米管)、茹天机械(硫化物电解质装备)、精微高博(多孔炭技术)等深度参与 [11][12]
道恩股份,完成收购
DT新材料· 2025-06-20 22:32
道恩股份收购安徽博斯特 - 道恩股份完成对安徽博斯特100%股权收购 安徽博斯特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1] - 安徽博斯特成立于2020年9月 注册资本2000万元 主营高分子新材料、热塑性弹性体、可降解塑料等产品[2] - 2023年安徽博斯特营收1.72亿元 净利润329.99万元 2024年1-11月营收1.57亿元 净利润336.69万元[2] 线缆新材料行业分析 - 道恩股份通过收购切入线缆新材料细分领域 重点布局电动汽车、海底电缆市场 与现有高填充PP材料业务形成协同[3] - 2023年中国电力电缆市场规模达13017.6亿元 同比增长7% 2024年预计增至13512.3亿元[3]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中小企业集中于中低压电缆 大型企业主导特高压、核电、海缆等高端领域[3] - 国内线缆高分子材料年用量超400万吨 高压电缆用超净绝缘材料等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6] 线缆材料技术发展趋势 - 新型电力体系对材料性能要求提升 需满足耐高压、阻燃、环保等特性 材料体系包括特种PVC、PE、XLPE、PP等[4] - 国际线缆材料代表企业有杜邦、北欧化学、Avient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万马股份、太湖远大等[5] 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 电力电缆领域主要企业包括特变电工、青岛汉缆[4] - 通信电缆代表企业中天科技、亨通集团[4] - 海底电缆市场由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主导[4]
宝马集团,绿色复合材料迈向量产车型
DT新材料· 2025-06-20 22:32
宝马集团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技术 - 宝马集团宣布将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技术从赛车拓展至量产车型 该材料已达到量产成熟度 能满足车顶结构等严苛认证要求 [1] - 该材料以亚麻为基础 由宝马与瑞士Bcomp公司联合研发 具有专属配色与编织纹理 适用于外观可视的内外饰部件 [3] - 在宝马M3车顶应用中 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可减少40%生产环节碳排放 并具备更优的报废回收潜力 [3] 技术合作与产业化进程 - 宝马通过旗下BMW i Ventures持有Bcomp股份 双方合作始于2019年电动方程式赛事 当时为iFE20赛车打造高性能冷却风道 [5][7] - 2022年Bcomp成为宝马M4官方技术合作伙伴 M4 GT4赛车采用创纪录数量的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部件 接近公路车需求 [7] - 该材料即将在纽伯格林24小时耐力赛进行终极性能测试 宝马M公司CEO强调其兼具轻量化与减碳优势 [7] 材料性能验证与行业意义 - Bcomp的ampliTex™与powerRibs™技术已在赛道验证性能 突破公路车外饰部件应用的技术瓶颈 [7][8] - 宝马M部门将该技术视为"灯塔项目" 体现"生于赛道 驰于公路"的品牌战略 材料创新聚焦全生命周期减碳目标 [7][8] 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议程 - 会议涵盖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工程 包括热塑性超薄碳纤维带增强 生物基上浆剂设计等15项专题报告 [12] - 议题涉及第三代碳纤维界面设计 聚氨酯调控机制 陶瓷基复合材料航空验证等 包含3场茶歇和欢迎晚宴 [13][14][15] - 次日议程聚焦多功能复合材料 包括柔性水凝胶 石墨烯涂层等应用研究 最终以界面结合机理报告闭幕 [16]
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供应商,又一高分子材料小巨人,冲IPO!
DT新材料· 2025-06-20 22:32
IPO及募资计划 - 北交所IPO申请获受理 拟募集资金3.8亿元 主要用于年产5万立方米微孔发泡新材料项目(24,232万元)、IXPE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5,200万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5,448万元)及补充流动资金(3,217万元) [1][2][6] - 年产5万立方米微孔发泡新材料项目采用物理发泡技术 建设期24个月 主要产品为MPP(发泡聚丙烯) [2]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4年度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 [6] 核心产品与技术 - 主营功能性高分子发泡材料 包括PEFoam、IXPE、MPP、聚氨酯微孔发泡材料及非发泡PVC耐磨层 [7] - MPP产品2022年突然受资本关注 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电芯间/模组端板/底护板缓冲垫(厚度0.3mm±0.1mm)及5G通讯微波天线罩用介电材料(介电常数≤1.1 介电损耗≤0.01) [2][3] - 在研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CTB电池底护板轻量化材料、PVDF基氟树脂微孔发泡材料、晶圆用防静电缓冲发泡材料等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3亿元/6.79亿元/7.74亿元 净利润4500.03万元/1.01亿元/9176.43万元 毛利率22.98%/27.9%/25.37% [10] - 2025年1-3月营收1.71亿元 同比+14.29% 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增长 [9] - MPP产品2022-2024年毛利率53.27%/43.78%/37.64% 2024年产销率106.50% 单价4500.99元/立方米 [3][4] 产品结构演变 - PEFoam销售收入占比从54.38%(2022)降至40.41%(2024) IXPE占比从18.33%升至26.41% MPP占比从10.68%升至17.39% [11][13] - MPP产能利用率从55.33%(2022)提升至100.89%(2024) IXPE产能利用率从109.69%降至91.56% [12][14] 客户与供应链 - 终端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上汽集团、华为等 [3] - 原材料供应商包括中石化、宁波川坤贸易、浙江明日控股等 [7] - 国际竞争对手包括Sealed Air、Armacell、积水化学、BASF等 Zotefoams近期推出8周定制化电池包热管理方案 [3]
国轩高科,签约eVTOL独角兽
DT新材料· 2025-06-20 22:32
国轩高科战略合作与产品进展 - 公司与亿航智能深化战略合作,聚焦EH216系列eVTOL动力系统升级,并规划多机型领域协作[3] - 合作进入产品落地阶段,采用定制46系列圆柱电芯,能量密度达310Wh/kg,18分钟快充至80%电量,通过UN38.3安全测试[5] - 新电池技术将显著提升EH216-S性能,当前电池能量17kWh/续航25分钟,新方案有望延长飞行时间[5] 低空经济电池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对低空市场电池需求提升,刺激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锂电池企业加速布局[5] - 固态电池企业如恩力动力、太蓝新能源等也切入赛道,技术路线多元化竞争加剧[5] 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核心议程 - 大会聚焦固态电池与硅基负极产业链升级,设置双会场并行研讨(7月3-5日,宁波)[6][12][14][15] - 关键技术议题包括:全固态电池多尺度研究(邹如强)、AI辅助电池设计(徐博)、固态电解质湿法制备工艺(徐跃)等[12][14] - 产业化应用方向涵盖低空经济(黄杜斌)、整车领域(5长薇)、机器人产业(王左诚)等[14][15][16] 行业技术突破方向 - 材料创新:单壁碳纳米管量产(简贤)、MOFs材料设计(黄少铭)、MXene规模化制备(杨树斌)[15][16] - 工艺优化:热冲击闪速制备硅纳米线(刘俊昊)、流化床直接制备多孔炭(崔超婕)[15][16] - 性能提升:硅碳负极导电粘结强化(葡植)、纯硅固态电池开发(张斌)[16] 产业链参与方 - 支持单位包括吉利循环产业中心、广汽埃安、万向一二三等9家产业链企业[9] - 学术机构深度参与,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等院校发表前沿研究成果[12][14][15]
佳北新材料开业大吉,佳华精化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启绿色阻燃材料新征程
DT新材料· 2025-06-20 22:32
公司动态 - 绍兴佳北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由浙江佳华精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成立,聚焦无卤阻燃新材料研发[3] - 公司开业典礼于2025年6月20日举行,标志着产学研合作进入新阶段[2][20] - 佳华精化旨在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塑料添加剂供应商[1] 战略合作 - 合作将加速佳华精化阻燃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3] - 北京化工大学将通过该平台实现科研成果市场化应用[3] - 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13] 技术发展 - 公司专注于新型环保阻燃材料研发,打造高性能、环保型产品[15] - 重点开发聚烯烃无卤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23] - 研发高性能硅包覆型抗滴落剂[24] 市场应用 - 产品将满足新能源汽车、建筑、电线电缆、家电等行业对阻燃材料的需求[15] - 致力于推动绿色阻燃材料的创新应用[15] - 目标成为全球阻燃材料领域标杆企业,引领行业安全与环保标准[13] 发展愿景 - 期望与上下游伙伴、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共建生态,共享技术红利[17] - 探索"高校科研-企业转化-产业集聚"的创新路径[19] - 助力行业安全升级与可持续发展[22]
Syensqo世索科胡君:Aquivion 短支链离聚物在绿氢行业中的应用 | 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
DT新材料· 2025-06-20 22:32
公司背景 - Syensqo是原索尔维集团于2023年12月拆分后成立的特种化学企业 专注于科技驱动的突破性解决方案开发 [8] - 公司业务覆盖汽车 航空 智能设备 医疗设备 电池及绿色氢能等高速增长市场 [8] - 全球布局包括12个研发创新中心 61个国家运营 13000名员工 中国设有地区总部及6个生产基地 [8] 绿氢业务 - Syensqo绿氢平台提供覆盖储能 制氢 储氢输氢 用氢的全产业链材料解决方案 [2] - Aquivion PFSA等产品因高效 经济 安全的特性成为绿氢行业关键材料 [2] - 中国区大客户经理胡君拥有10年行业经验 主导新产品开发及客户需求响应 [7] 行业活动 - 公司将出席2025年7月10-11日苏州举办的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 [2] - 论坛主题报告为《Aquivion短支链离聚物在绿氢行业中的应用》 [2] - 活动由DT新能源主办 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协办 博世智能制造支持 [19]
年产120万吨尼龙产业一体化配套项目中交
DT新材料· 2025-06-19 23:38
项目概况 - 广西恒逸新材料120万吨/年己内酰胺—聚酰胺产业一体化及配套项目环己酮装置已顺利中交 [1] - 项目位于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 是全球采用气相重排技术的最大规模工业装置 具备绿色低碳和清洁高效特征 [2] - 项目总投资约220亿元 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聚酰胺切片120万吨 年均销售收入约200亿元 年均税收18亿元 [3] 产能与投资结构 - 一期投资约120亿元 占地1700亩 建设内容包括60万吨/年环己酮、120万吨/年双氧水、20万吨/年合成氨、60万吨/年己内酰胺及60万吨/年聚酰胺聚合装置 [4] - 二期工程将建设40万吨/年双氧水装置(35%计)、2套30万吨/年烯法环己酮装置、2套3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及5套12万吨/年聚酰胺聚合装置 [5] - 二期工程施工期24个月 预计2025年投产 [5] 技术会议议程(摘要) - 高温尼龙树脂特性及改性专题:涵盖分类定义、特性表征及改性方案 [8][9] - 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性能研究:包括润滑剂、增韧剂、成核剂及耐热剂对PA66/PA6性能的影响 [8] - 高性能玻璃纤维应用:分析纤维直径、长度及浸润剂体系对尼龙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8] - 无卤阻燃剂进展:涉及分类定义、使用建议及加工温度优化方案 [9] - 尼龙抗老化解决方案:包括热老化与光老化机理及系统应对策略 [9] - 高温尼龙改性工艺:聚焦双螺杆挤出机基础及典型配方工艺优化 [9][10][11] - 创新应用开发:讨论改性尼龙市场概况、创新流程及案例实践 [11]
增资至7.43亿,包括年产688.9万件碳纤维结构件和人形机器人零部件
DT新材料· 2025-06-19 23:38
募集资金调整 - 原碳纤维及散热精密件研发生产项目募集资金由2.66亿元调增至7.43亿元 [1] - 新增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能力升级项目募集资金5000万元 [1] 碳纤维项目 - 专注于碳纤维折叠屏手机结构件和散热功能件研发生产 [1] - 采用多层单向超薄碳纤维热压成型(厚度0.15~0.2mm)和激光微孔冷加工工艺 [1] - 优化铰链结构,降低折痕影响,延长使用寿命 [1] - 研发不锈钢超薄均热板等高效导热技术 [1] - 预计2025年达产,完全达产后年产688.9万件碳纤维结构件 [1] 人形机器人项目 - 总投资1.37亿元,建设期2年 [2] - 实施主体包括深圳领益机器人科技等5家公司 [2] - 涵盖均热板、热管、多轴腔体散热元件等核心产品 [2] - 提供铜、不锈钢、钛合金等多种复合材料的散热方案 [2] - 超薄均热板及散热解决方案已在中高端手机实现量产 [2] 机器人业务规划 - 开展机器人结构件、关节模组、灵巧手等关键部件研发 [3] - 推动从零部件供应向整机总成延伸 [3] - 构建"关键零部件-核心模组-整机系统"一体化业务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