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重磅!全球首个类人灵巧操作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矩阵发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4 12:54
公司技术突破与产品发布 - 中科硅纪是国内最早系统性开展智能灵巧手和具身智能核心技术攻坚的研究团队之一,核心零部件全部国产化,并实现技术反向超越[1] - 公司发布类人灵巧操作具身智能全栈解决方案,包括领域最完备的算法体系、四款差异化智能灵巧手、三款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及配套系统[1] - 在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发表两项突破性成果:实现类人双向反应式物体交接及多样化工具功能性抓取操作[4] - 通过DexFG框架仅需少量人类示教数据即可实现高成功率、低成本的类人功能性抓取,制造成本大幅下降[5] 产品矩阵与技术特色 智能灵巧手系列 - Casia Hand-H:21个驱动控制25个自由度,配备12×8指尖触觉传感器,负载5公斤,可完成穿针引线等精细操作[7] - Casia Hand-L:L1版本7驱动15关节(15公斤负载),L2版本12驱动12关节(20公斤负载),差异化满足场景需求[7] - Casia Hand-S:关节速度达720度/秒,机械自适应结构无需复杂传感器[8] - Casia Hand-G:4主动自由度+被动结构,成本优势显著[9] 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 - "无际":49个自由度+4套RGB-D相机,实现地面至2米高度全范围工业作业[12] - "无畏":适配排爆/生化等极端场景,可选配履带/四足/无人机等运动单元[13] - "无忧":针对公共服务/养老场景优化人机交互安全性与友好性[14] 市场定位与行业生态 - 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380亿美元,浙商证券测算2030年灵巧手市场568亿元[4] - 构建"算法-部件-整机-应用"全栈技术体系,通过数据手套、训练场等配套降低行业应用门槛[14][20][21] - 已形成部件产品、整机平台和解决方案多元化布局,产品在京东线上店铺销售并与上市公司合资扩产[23] 行业竞争与中国优势 - 中国制造业体系提供丰富应用场景,供应链成熟使关键零部件成本从2000元降至500元以内[22] - 中科硅纪软硬协同技术路径形成壁垒,对标特斯拉但更注重成本与可靠性平衡[22] - 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将成为展示技术成果和推进商业化落地的重要窗口[24]
834家人形企业!一年增超百家!汽车人跨界抢滩,资本从追风口到赌落地兑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4 12:54
行业概况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国内现存相关企业达834家,华东和华南地区占比最高,分别为43.53%和23.86% [1] - 2023年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50%至51家,2024年增速飙升至103.92%,注册量翻倍至104家,截至2024年7月新注册企业已达123家,同比增幅183.78% [3] - 超五成企业注册资本在千万元级别及以上,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企业占比30.3%,1000-5000万元企业占比24.73% [5] 资本动态 - 近期融资活动密集,逐际动力、千寻智能、星海图等多家企业完成融资,智元机器人获LG投资 [5] - 头部企业融资规模显著,越疆完成10.37亿港元定向增发,优必选以9051万元订单撬动24亿再融资 [6][8] - 宇树科技以120亿估值启动IPO辅导,智元机器人通过21亿控股上纬新材加速上市进程 [5] 技术发展 - 中国过去5年人形机器人专利达5880项,远超美国的1483项和日本的1195项 [8] - 投资逻辑从"概念共识"转向"产业兑现",更看重量产、交付和商业化能力,尤其关注软件控制能力和硬件成本控制 [8] - 人形机器人40%-50%供应链与新能源汽车重合,感知和执行领域渗透率38%,决策领域44%,躯体和外壳领域88%,动力电池领域67%,智能网联领域100% [13] 跨界趋势 - 智能辅助驾驶领域人才批量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包括小鹏前首席科学家郭彦东、Waymo前员工高继扬等 [11] - 国内15家车企和多家供应链企业已布局人形机器人,海外特斯拉、宝马等6家车企也已入局 [13] - 汽车"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成为人形机器人核心,特斯拉Optimus应用了汽车领域的三电技术 [16] 商业化进展 - 头部企业订单频出:智元机器人获中国移动7850万元订单,预计今年出货量达数千台;优必选在手订单达百台,预计教育科研领域交付超300台 [17] - 智平方已收到近500个通用智能机器人订单,星动纪元Q5机器人获几十台订单,数字华夏在手订单超4亿元 [17] - 行业年订单量预计超2万台,商业化落地步伐加快 [17][19]
【具身智能】巅峰对决!2025长三角(昆山)具身智能场景应用大赛完美收官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3 19:14
2025长三角(昆山)具身智能场景应用大赛 - 大赛成功举办,20余支队伍在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低空飞行器三大赛道获奖 [1] - 以推动具身智能创新产品落地应用为目标,将生产制造、城市出行、应急保障等现实需求转化为竞技赛题 [2] -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创新构建"场景化+产业化"竞技模式,聚焦技术路径探索与商业场景落地 [5] 机器人赛道 - 移动双臂、多足、人形等不同形态机器人同台竞技,突破形态限制,聚焦快速、精准、智能的多样化场景应用 [3] - 展现了以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发展趋势 [3] 智能网联汽车赛道 - 检验车辆在动态突发"鬼探头"、静态障碍物、道路施工等场景下的"感知-决策-执行"综合能力 [4] - 测试暗光环境、动态儿童假人干扰下的自动泊车能力,推动算法迭代与人机交互体验提升 [4] 低空飞行器赛道 - 设置河道巡检、城市定点投放等实际应用科目,通过渐进式任务设计提升复杂场景作业能力 [5] - 推动技术向实用化、专业化方向迭代升级 [5] 具身智能产业生态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12家 [7]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七腾机器人等8家 [8]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2家 [9]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22家 [10]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等20家 [11]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25家 [12] 产业创新平台发展 - "以赛促研、以赛促用"的创新平台进入实质性成型阶段,加速技术成果向产业价值转化 [5] - 通过技术竞技倒逼研发突破、赛事场景验证应用实效、竞赛体系规范行业标准 [5]
可远程急救!浙大Science子刊发表AI支气管镜机器人,基层福音!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3 12:05
核心观点 - 浙江大学团队研发出AI支气管镜机器人系统,能够自主搜索并远程取出支气管异物,无需依赖术前CT扫描 [1] - 该系统重量不超过2公斤,材料成本低于5000美元(约3.6万人民币),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2] - AI在异物搜索阶段表现优于人类专家,医生仅需在20%的时间内操作 [4] - 通过5G网络实现1500公里远程手术,延迟仅40毫秒 [5] - 系统将支气管镜机器人自主能力从L2提升至L3级别,AI可独立完成大部分任务 [8][9] 技术细节 - AI模块利用实时图像构建肺部拓扑图(TLMB),采用深度优先搜索(DFS)算法确保全肺覆盖 [3] - AI探索第10代支气管时观察到77.5±10.2个分支,优于人类的61.0±9.8个分支,操作误差仅17.67±0.54像素 [4] - 导管直径仅3.3毫米(带1.2毫米工作通道),可进入第九代及以上支气管 [10] - 活体实验中AI手术平均耗时4.72±2.00分钟,传统CT引导手术需42分钟 [9] 应用场景 - 适用于基层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解决专家和设备短缺问题 [10] - 85%异物位于支气管(≥1代),儿童患者63%异物在主支气管(1代),成人57.7%在深部支气管 [9] - 网络中断超过5秒时,系统自动启动安全保障机制,引导支气管镜安全撤回 [8] 行业意义 - 填补欠发达地区急诊异物吸入治疗空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10] - 展示AI在微创诊疗领域的潜力,推动医疗机器人从“助手”向“协作者”转型 [10] - 5G基础设施完善后,“AI-医生协作”模式有望扩展至更多疾病场景 [12]
200+企业、1500+展品、100+首发新品!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亮点抢先看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3 12:05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核心内容 大会背景与十年成就 - 世界机器人大会已成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四大盛会(创新引领、产业促进、应用推广、国际合作)[5] - 十年来推动机器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场景、国际合作四大领域实现突破[5] 科技创新突破 - 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总量的2/3[5] - 核心零部件形成自有产品谱系,机器人大模型、智能协同控制、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持续突破[5] - 机器人标准工作体系初步构建,中试、检测、认证等服务体系加速布局[5] 产业发展突破 - 中国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和第一大生产国地位[5] - 多地成立机器人创新中心,整机企业引领构建协同生态[5] 应用场景突破 - 工业机器人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全球第三[5] - 服务/农业/特种机器人应用广度深度提升,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灵巧性方面全球第一方阵[5] 国际合作突破 - 大会国际支持机构从12家增至28家,国际及港澳台嘉宾从10余位增至80余位[5] - 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吸纳35家会员单位,覆盖10余个国家和地区[5] 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进展 - 2023年成立,联合高校、科研机构、领军企业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7] - 科学遴选85个揭榜项目推动上下游联合攻关[7] - 联合120余家单位构建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梳理88项重点标准需求[7] 2025大会活动规划 主论坛 - 设置"产业发展""创新应用""技术融合"三大篇章,超400位顶尖专家参与[9] 博览会 - 3大展馆汇聚200余家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含100余款首发新品[9] - 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创同类展会之最[9] 大赛 - 三大赛事吸引全球10余国6000余支赛队、10000余名选手[9] 配套活动 - 围绕应用场景、国际合作等方向举办31场活动[9] E-TOWN机器人消费节 - 覆盖6大商圈,提供机器人购物体验、特色餐饮等4大消费场景[11] - 京东专区上线近千款机器人产品,涵盖未来生活助手、教育、养老等类型[11] 参与企业名单 - 工业机器人:埃斯顿、埃夫特等14家[15] - 服务/特种机器人:亿嘉和、普渡等8家[15] - 医疗机器人:天智航、精锋医疗等12家[15] - 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宇树等21家[15][16] - 具身智能企业: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18家[16] - 核心零部件企业: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4家[18]
科技+养老风正劲,投资“黑马”企业浮出水面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3 12:0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尖端科技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如助力外骨骼机器人、AI外卖助手、智能手语翻译系统等 [1]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超3000项创新技术,智慧养老成为焦点领域 [1] 智慧养老行业现状 - 中国老龄化加速,2025年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2050年预计达5亿 [4] - 中国仅用21年完成从老龄化社会到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跨越,速度快于美国(72年)、德国(40年) [4] - 2022年末中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400万,护工配置比例1:100远低于国际1:3标准 [5] 作为科技解决方案 - 公司发布AI⁺智慧养老健康平台(aiAging),整合智能硬件与AI平台解决养老服务三大鸿沟:陪伴鸿沟、效率鸿沟、信息鸿沟 [7] - 硬件产品包括行走机器人、大小便护理机器人等,软件平台实现"监测-预警-干预-服务"闭环 [7] - 平台功能覆盖远程关爱、实时监护、资源整合等,提升机构运营效率85% [9][12] 技术优势与市场表现 - 公司拥有300余项技术专利,通过ISO13485等九大国际认证,产品获FDA/CE/UKCA准入 [12] - AI数智中心多模态数据整合准确率超行业均值,情感识别模型特定场景准确率超90% [12] - AIoT智联中心设备停机时间压缩85%,边缘决策能力达50毫秒级 [12] - 服务网络覆盖全球50余国,客户包括政府、社区、养老机构等 [13] 银发经济投资趋势 - 中国银发经济企业超36.7万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注册2.2万家 [10] - 资本偏好软硬件结合的智慧养老企业,作为科技商业模式已实现五年内营收持续扩大 [14][18] - 公司构建"智能硬件+AI平台"全生命周期照护生态,形成数据价值指数增长和技术壁垒 [18]
又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冲击上市?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2 12:19
公司动态与资本市场进展 - 川机器人在WAIC2025展会上展示了T1pro人形机器人、复合机器人WC1/WC2、超轻量协作机器人及谐波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 [1] - 公司于2025年7月30日进入科创板上市辅导期,由华安证券担任辅导机构,成为年内第二家启动上市的人形机器人企业 [1][4] - 目前公司总市值不足10亿元,2022-2024年持续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3.51万元/-1867.93万元/-1427.32万元),暂未满足科创板财务标准 [14] 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主营业务涵盖谐波减速机(占2024年营收91.22%)、协作机器人、一体化关节及智能制造系统,毛利率30.86% [7][8] - 人形机器人T1pro具备71自由度、450N.m髋关节力矩、140kg躯干负载能力,已进入客户测试阶段 [9] - 拥有200项专利(含75项发明专利),研发人员占比40%,硕士博士占研发团队15%以上 [5] - 创新性开发高集成关节组件技术,实现伺服电机内嵌减速机结构,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但出货量欠佳 [8][9] 产品与运营数据 - 2024年谐波减速机出货量同比下滑35.34%,2025年6月环比微增2.03%至3319台 [10] - 人形机器人业务营收仅126.08万元(占比4.22%),毛利率0.63% [8] - 零部件订单排至2025年8月,人形机器人整机订单9月约满,现有4亿元(1000台)意向订单 [17] 战略合作与政策支持 - 与利和兴合作推进3C自动化检测,与冠盛股份共建轴承生产线并共享全球渠道资源 [17][18] - 入选四川省首批10个未来产品链主企业,获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13] - 实控人胡天链通过一致行动人控制48.53%股份,存在控制权分散风险 [15] 行业趋势 - 2025年至少13家机器人公司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活跃 [4] - 行业聚焦"实验室到应用端"转化,推动工业/军工/民用场景落地 [11]
重大突破!会吸奶、呕吐、成长的婴儿机器人,正在改变儿科医学 | npj Robotics发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2 12:19
婴儿机器人BabyBot的核心技术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研发的BabyBot软体机器人能模拟0-6个月婴儿的吸奶、吞咽、呕吐等进食行为,并可通过参数调整模拟不同月龄的发育阶段[1] - 仿生口腔系统基于人体解剖学设计,包含硬腭(触觉信号传输)、软腭(触发呕吐反射)和具身智能控制系统,能处理液体/半固体食物[5][9] - 通过传感器模块化设计、神经反馈控制和动作组合实现"成长"能力,进食频率/效率与真实婴儿数据一致[4][10] 研发动机与科学价值 - 解决婴儿喂养研究的伦理难题和不可预测性,提供安全可控的实验替代方案[3] - 首次实现从反射性吸吮(新生儿)到主动进食(6个月)全过程的量化模拟,揭示感觉运动控制回路的发育机制[4][14] - 为理解早产儿喂养困难提供模型:可精确模拟吸力弱、运动失调等异常行为及能量消耗与摄入的错配关系[9][10]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潜力 - 临床医疗:训练医生处理喂养异常(如奶嘴过大、奶流过快等场景的防护反应模拟),加速安全干预措施开发[17] - 婴儿食品行业:测试食物质地适宜性(例如果泥/豆腐/巧克力)、吞咽难度及呕吐反射触发条件,优化产品设计[15][17] - 发育研究:通过编程模拟个体差异,分析不同喂养方法有效性,未来计划扩展咀嚼功能和人工唾液系统[19] 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 - 发表于《npj Robotics》的成果标志着软体机器人在儿科医学的首个全功能口腔运动模型诞生[1][17] - 模块化设计使机器人能复现三种典型喂养干预场景,为父母/医护人员提供无风险训练平台[10] - 开创性地将食物-口腔互动转化为可量化参数(如触觉信息、舌头变形数据),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与进化发育学研究[14][19]
国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人形机器人已跨过0到1门槛未来三年场景落地与生态整合将成核心命题!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2 12:19
行业趋势与商业化进展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国内已出现人形机器人4S店和电商平台销售,部分热门机型在618大促期间成为爆款[3] - 人形机器人市场化落地以指数级速度推进,宇树、智元等企业拿下上亿元订单,出货量持续增长[3] - 高端人形机器人价格降至50万元以内,宇树科技推出的R1人形机器人价格低至3.99万元[6] 技术突破 - 具身智能规模化赋能、大脑小脑协同升级、数据集与训练场体系化建设成为三大技术亮点[6] - 具身智能与核心零部件结合显著降低成本,突破规模化应用障碍[6] - 机器人交互能力和环境适应力明显提升,能自主调整动作应对干扰[8] - 多模态数据集建设成为行业共识,各地加速建设机器人训练场[10] 商业化路径 - 未来1-2年厘米级精度机器人将在服务场景规模化应用,3-5年毫米级精度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长期将发展具备情感交互能力的家庭机器人[11] - 厘米级精度机器人已能胜任无人超市售货、银行迎宾等场景需求[13] - 机器人4S店成为厘米级服务场景的规模化载体,整合服务资源和数据沉淀[15] 国际竞争格局 - 中国人形机器人在走跑跳能力上已位居全球第一,攻克了运动稳定性难题[15][17] - 在具身智能领域中国与全球同一起跑线,拥有本体制造和数据规模化生产两大核心优势[19] 市场验证与价格策略 - 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1.2405亿元人形机器人代工项目,验证商业化价值[20] - 宇树科技R1人形机器人3.99万元的定价策略延续四足机器人平民化路径,加速用户教育和产业规模化[22] 未来发展方向 - 场景落地与生态整合成为核心命题,需补全"产业中部力量"通过平台型企业整合和国央企示范应用[24] - 行业已跨过0到1阶段,下一步将聚焦制造业和数据优势实现实际价值创造[24]
科沃斯回归“科技茅”?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02 12:19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达9.6亿元至9.9亿元,同比增长57.64%到62.57% [1] - 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25%,总市值回升至400亿元 [1] - 2024年营收165.42亿元,同比增长4.6%,全球扫地机器人出货量295万台,国内市场份额25.4%连续10年第一 [9] - 2025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量排名第二,市场份额13.6%,出货量69.3万台同比增长11% [8] 战略布局与投资 - 计划投资2亿元在湖州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本体制造项目,年产部件2000万件、产值超10亿元 [1] - 该项目为集团第四大支柱供应链板块,聚焦传动、减速、关节等核心部件及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研发 [4] - 布局具身智能领域,已申请152项相关专利,涵盖多模态交互、环境仿真等技术 [12] - 中长期战略围绕"机器人+"延伸,推动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融合,探索商用机器人分拆上市 [18]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双品牌驱动:科沃斯(扫地机器人)与添可(洗地机)2024年收入均超80亿元 [10] - 地宝X9 PRO融合BLAST飓风吸尘与活水洗地技术,清洁效率提升2倍 [10] - 恒压活水滚筒洗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新品类贡献显著,X8系列累计销量突破23万台 [6][10] - 商用炒菜机器人成为新增长曲线,全球商用厨房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1.5亿美元增至2025年3.1亿美元(CAGR 15.6%) [8] 市场与渠道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欧洲市场营收同比增长51.6% [10] - 添可洗地机全球出货414万台同比增长28.3%,2023下半年至2024上半年销量全球第一 [8] - 线下零售网点超8000家,覆盖国内三四五线城市占比约60% [12] - 618期间X/T系列滚筒洗地机器人全渠道销量31万台,占洗地机市场20%份额 [12] 行业背景 - 2025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万亿元,智能家居与服务机器人领域表现亮眼 [6] - 家庭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投资升温,海尔、美的等白电龙头均布局人形机器人 [5]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中高端产品价格下探,补齐性价比产品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