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大讲堂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落地场景应用!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启幕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5 12:41
6月14日,"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赛以"具身引智、应用未来"为主题,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信 局指导,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主办,将在接下来的五个月时间内,持续汇聚全球顶尖科技成果与产业项目,推动具身智能技术迭代与产业融合。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宣布大赛启动,介绍了大赛主题、赛程、专家委员会、奖项设置、配套政策等基本情况,并全面阐述了大赛的背 景、目标与亮点,为这场科技盛宴奠定了坚实基调。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北京市海淀区始终以推动科技进步为己任。回溯 2024年首届赛事,101支海内外团队竞逐前沿技术,一批商业应用场景落地生根,为产 业发展积淀了宝贵经验。时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海淀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生态活跃、要素齐全、前景广阔,本届大赛顺应人工智能技术 爆发式增长的时代浪潮,呼应具身智能行业对场景落地的迫切需求,再度锚定"以赛促产"的战略路径,通过赛事激发技术创新突破,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标 杆性场景,旨在构筑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策源地与产业制高点,提升海淀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场景应用是具身智 ...
【重磅来袭】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秀!杭州大会展中心邀您共赴人形机器人产业巅峰盛会!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5 12:41
展会概况 - 2025杭州国际人形机器人与机器人技术博览会将于6月20日至6月22日举办,每日展出时间为9:00-17:00,由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主办,上海高登会展集团承办,采用"论坛+展览+体验"一体化模式 [1] - 展会聚焦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产业生态与未来生活场景,覆盖机器人整机、关键零部件、应用场景全产业链 [1][5] 核心参展企业与技术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Tesla Bot)**首次在国内展会亮相,展示仿生行走、精准抓取、智能交互等量产级技术 [3] - **200+领军企业参展**,包括阿里云、杭州六小龙(宇树/云深处/强脑/群核等)、卓益得、清宝机器人、卧龙集团、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 [5] - 技术展示涵盖**具身智能**、**多模态交互**、**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 [5] - 细分领域参展企业包括: - **工业机器人**:埃斯顿/埃夫特/节卡等12家 [18] - **医疗机器人**:天智航/精锋医疗/术锐等11家 [19] - **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宇树/云深处等20家 [19] - **核心零部件**:绿的谐波/坤维科技/思岚科技等23家 [21] 同期活动安排 - **杭州人形机器人大会**(6月20日):聚焦行业趋势与政策解读 [9] - **产业链接大会**(6月21日):推动企业技术落地与商业合作 [10] - **技术创新·投资·出海论坛**(6月21日):探讨资本与技术对接 [10] - **安全标准研讨会**(6月22日):研讨核心部件及具身智能装备安全性能标准 [13] 互动与体验 - 设置机器人舞蹈秀、科普达人秀等全天活动,打造亲子科技启蒙场景 [11] - 开展集卡互动赢限量礼品等网红打卡项目 [11] - 每日安排人形机器人科普活动(10:00-17:00) [13]
人形机器人“深水区”的老问题和新问题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5 12:41
根据《 2025 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 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2025 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 52.95 亿元,占全球份额约 27%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更有望突破 82.39 亿元,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 中国 在 人形机器人 领域正在积极布局, 2025 年 已有超 100 家相关企业,融资总额超过百亿元 ,量产有望突破 万台 。其中, 工业、服务 等细分赛道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 在热潮下,解决人形机器人的一个个问题仍是产业迈向发展 "深水区"的关键。 ▍ 热点下的新问题 虽然部分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已经千台,但有投资人指出, 人形机器人的这一阶段的爆单,很大程度上并非场 景真实需求的体现 ,本质上是热钱叠加政策带来的泡沫,目前产业对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心态还是 fomo (错失焦虑)。当客户采购后真的尝试把机器人耦合进场景,可能会发现和当初的设想完全不一样,这时候就 一定会有泡沫和滤镜的破碎,会带来一波产能的过剩和闲置, 返修比例就成为 厂商 极大的拖累,对于硬件和 质量 、 供应链管理的考验 会加大 , 因为 新技术从产生到具备普适性都逃不过 Gartner 的技术成熟曲线路 径,泡沫是产业实 ...
17视触觉传感器+70%表面触觉覆盖!北大×北通院《自然·机器智能》发表F-TAC Hand,提供全新灵巧手思路!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5 12:41
核心观点 - 灵巧机械手的高精度控制是机器智能和具身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志性挑战 触觉感知在机器人精准抓取与操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 F-TAC Hand通过仿生学原理在硬件架构和控制算法两个维度实现重大突破 开辟了触觉具身智能研究新路径 [2][3] - F-TAC Hand在动态现实条件下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抓取能力 600次多物体抓取实验验证其显著优于传统非触觉方案 [5] -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机器智能》期刊 为开发超越纯计算范式的具身人工智能系统指明了方向 [6][9] 硬件创新 - F-TAC Hand集成17个空间分辨率达0.1毫米的高分辨率触觉传感器 覆盖手部70%表面区域 实现接近生物触觉的感知能力 [3][12] - 模块化视触觉传感器以每平方厘米10,000像素的密度部署 最小传感器尺寸仅20mm*20mm 灵敏度达0.48 kPa⁻¹ [12][14] - 采用绳驱方式通过五根精密排布的驱动腱绳模拟人类肌腱分布 实现15个自由度 单指10N握力输出和完整拇指对掌功能 [22] 算法突破 - 开发了能够高效处理高维触觉数据的类人手型生成算法 构建完整的闭环触觉控制系统 [3] - 采用基于物理的图像形成模型生成训练数据 通过编码器-解码器神经网络实现接触几何重建 [24] - 提出面向仿人多样化抓取的算法 通过改进的MALA算法进行高效搜索 在23个不同形状和尺寸对象测试集上验证有效性 [25][27] 性能验证 - 完成Kapandji测试中拇指与其余手指间全部10个特定接触点 精准执行33种典型人类抓握类型 [33][35] - 在多物体转运任务中能在约100毫秒内快速反应和切换抓取策略 600次真实世界抓取任务验证其适应性 [36][42] - 当部分手指受损时通过重新生成健康手指的抓取策略 仍能实现对物体的稳定抓取 [34][38] 应用前景 - 在假肢研发 遥操作系统 协作机器人以及人机交互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39] - 突破传统机器手在高运动自由度 高覆盖率触觉感知和高分辨率之间难以兼顾的技术瓶颈 [39] - 为探索复杂触觉具身智能开辟新道路 为具身智能系统发展提供现实可行的研究蓝图 [45]
即将量产全球首款“空间记忆模组”!「留形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4 12:27
融资与公司背景 - 留形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弘毅投资等 资金将用于核心零部件定制生产 产品规模化交付及市场拓展 [1] - 公司成立于2022年 专注智能三维感知与重建技术 应用于机器人导航 数字孪生 建筑测绘 工业巡检等领域 [1] - 核心团队硕博占比达60% 来自香港大学 卡耐基梅隆大学等顶尖高校 创始人徐威为香港大学MaRS Lab博士 技术战略顾问张富教授曾任职大疆创新顾问科学家 [1] 核心产品与技术 - 留形Odin1为全球首款融合空间感知与记忆功能的模组产品 赋予机器人类似人类"海马体"的空间记忆能力 [3] - 产品采用自研全固态 多传感器深度融合架构及高性能算法 实现多传感器数据高效同步与精准匹配 [3] - 探测距离最达70米 搭载MindCloud平台可对真实环境数据进行高保真3D仿真还原 支持机器人智能决策与算法优化 [5] 市场规划与合作 - 已与多家头部机器人厂商展开合作 计划2025年7月实现Odin1量产 [7] - 未来将拓展建筑测绘 工业巡检 机器人导航等领域的海内外市场 推动空间智能产品全球化布局 [7] - 此前已获真格基金 俊盛投资等机构融资支持 [8]
人形机器人“发疯”警报:1.8米巨物安全失控,新安全设计亟待出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4 12:27
人形机器人安全挑战 - 人形机器人因类人形态存在独特安全挑战 物理不稳定性导致巨大安全隐患 如Agility Robotics的Digit机器人(身高1 8米 体重65公斤)在演示中突然倒地[1][2] - 动态稳定设计使安全机制复杂化 传统工业机械臂可紧急断电 但人形机器人急停可能导致二次伤害[3] - 金属机械臂撞击人体脆弱部位(如喉咙)风险极高 轻微碰撞也可能造成严重伤害[3] 应用场景风险升级 - 从受控仓库迁移至医院 养老院等场景时安全挑战陡增 80kg机器人可能不适合老年人护理场景[8][9] - 弱势群体(老人 儿童)交互存在次生风险 老人恐惧被机器人抱住可能引发扭动伤害[10] - 类人外观与基础功能错位导致信任危机 用户易对形似店员但功能单一的机器人产生厌恶[10] 拟人化认知陷阱 - 公众对人形机器人交互能力(表情识别 手势 语音)期望远超当前技术水平 在养老 陪护场景易引发挫败感[12] - 现有指示灯和语音提示在嘈杂环境中有效性不足 意图传达不清可能导致混乱或事故[12] - IEEE报告警示人类易将机器人拟人化 导致高估能力并低估风险[12] 安全标准探索 - ISO工作组提出"主动控制稳定性"框架 覆盖Spot四足和Atlas双足机器人 强调目标标准化而非技术路径固化[15] - Agility Robotics为Digit设计新型急停机制 感知到人靠近时尝试减速 放下负载并进入低姿态支撑[15] - IEEE建议放弃"人形"标签 按能力 行为 用途建立分类体系 医疗辅助机器人需保持外观-功能一致性[15][19] 产业发展路径 - 在监控环境中小步快跑迭代 摸索共性规律是当前养老机器人进入市场的可靠路径[13] - 需建立动态平衡安全规范 人机交互协议 心理影响评估等多维度标准作为技术发展"安全护栏"[12] - 安全标准制定需平衡创新空间与基础原则 不同场景可有差异标准但需确保公众能预判机器人行为[16][18] 行业参与者 - 人形机器人代表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 宇树 逐际动力等 医疗机器人领域有天智航 精锋医疗等企业[25]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涵盖绿的谐波 思岚科技等 具身智能领域有跨维智能 银河通用等创新公司[25][26]
剑桥Science子刊新作:颠覆传感器堆砌,用一块水凝胶实现172万触觉通道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4 12:27
机器人触觉感知技术突破 - 剑桥大学团队利用明胶基水凝胶实现172万个信息通道的触觉感知,仅需32个电极通过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监测863,040条电流路径 [1][2] - 系统可同时识别6种刺激类型:人体触摸、导电/绝缘物体接触、局部加热、损伤及多点触摸,定位精度达25毫米 [2][3] - 整只机器人手由水凝胶制成,电极集中在手腕,仍能检测指尖触摸,展示复杂3D形状的感知能力 [3][14] 传统技术痛点与创新方案 - 现有多模态机器人皮肤存在制造繁琐、软硬界面易损、信号干扰三大问题,传统方法需嵌入多个小型传感器 [6] - 新方案将水凝胶转化为连续传感场,通过电场变化捕捉外界刺激,损伤/绝缘按压/导电触摸分别产生28mV/2.2mV/-26mV的电压变化 [6][7][8] 数据处理与优化 - 32个电极形成863,040种测量组合,数据驱动方法筛选最优配置,帧率从0.02Hz提升至33kHz [10][17] - 主成分分析生成刺激"指纹图谱",50个最佳配置定位误差收敛至10毫米以下,支持跨模态知识迁移 [12] 3D形态应用与性能 - 空心水凝胶手套制造工艺包含3D打印翻模和导电内嵌,在100小时环境监测中追踪温湿度变化,250次触摸测试平均误差26.3毫米 [14][16] - 使用10个最优配置时定位误差控制在40毫米内,表面积38,000平方毫米覆盖1080个随机触摸点 [18] 行业影响与局限性 - 新范式通过简单材料+智能算法降低制造难度,提升系统鲁棒性,但水凝胶存在温湿度敏感性和机械性能波动问题 [19][20] 相关机器人企业 - 工业机器人: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节卡机器人等 [24] - 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科技、宇树、傅利叶智能等 [26] - 核心零部件:绿的谐波、坤维科技、思岚科技等 [28]
Science Robotics最新封面!软体机器人给植物"无痛打针",成功率超91%!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3 23:27
康奈尔大学软体机器人技术突破 - 开发出新型软体机器人叶片夹持器 采用沙漏形软体致动器设计 可产生168.47±5.34牛顿推力 伸长43.55±3.1毫米 实现高精度植物注射[1][10][11] - "盖章式"注射法通过20毫米直径海绵传递液体 注射成功率91.43% 损伤率降至3.6%(向日葵)和0%(棉花) 注射面积达传统方法12倍[11][12] - 设备成本仅155美元(约1100元人民币) 包含48美元打印材料和107美元控制系统 具备量产降本潜力[20] 植物注射技术革新 - 突破植物三大防御机制:气孔开度0-20微米 表面疏水特性 叶片异质性结构 传统方法损伤率最高达113.8%[5][6] - 软质密封圈适应叶脉凹凸 大面积接触渗透解决异质性问题 实现多区域同步注射[11] - 真空浸润法和无针注射器存在试剂浪费(整叶浸泡)和过度损伤(伤口面积>注射面积)等缺陷[6][7] 农业科技应用场景 - AquaDust纳米传感器注射后实时监测植物水分 通过荧光变化反映缺水程度 替代破坏性压力室检测[16][17] - 农杆菌介导基因编辑 注射携带RUBY基因的农杆菌使向日葵叶片持续显色56天 建立基因表达可视化系统[17] - 环境条件(湿度/光照)影响气孔开度 注射效果与时机选择强相关 为精准农业提供操作依据[17] 软体机器人农业前景 - 技术开启软体机器人农业新赛道 可实现单株营养定制 生物农药精准投放 基因改造等VIP级精细操作[20] - 对比传统刚性农机 软体机器人具备章鱼触手般灵活性 人手般轻柔操作特性[20] - 该技术代表人类与植物互动方式升级 从刀耕火种迈向基因编辑+精准护理的新阶段[21] 商业化潜力 - 研究团队展示两个商业化应用案例:植物水分实时监测系统与基因编辑可视化平台[16][17] - 技术可延伸至机器人植物医生领域 实现诊断-治疗全流程自动化[21] - 工业机器人企业名单显示产业链已具备技术承接基础[25][26][27]
割草机器人升级进行时:速腾激光雷达为何成为全球"标配"?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3 23:27
据 Mordor Intelligence 数据, 2021-2024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从15亿增至 26亿美元,行业复合 增长20%。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进一步预测,到2028年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0.4亿美 元。 草坪作为欧美家庭重要的户外空间,不仅是彰显社会地位的标志性元素,更是社区社交生活的重要载体。据统 计,目前全球私人花园数量已达2.5亿个,其中欧美地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美国约1亿个,欧洲超过 8000万个,两大区域合计占比高达全球总量的72%。 近年来,随着欧美各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和社区景观标准的提升,家庭草坪养护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智能割草机器人在这一广阔市场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北美市场渗透率尚不足6%,即 便是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欧洲市场,渗透率也仅维持在10%-30%区间。这一现状与快速增长的草坪养护需求 形成了鲜明对比,折射出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三重领先优势,重新 定义割草机器人感知新标准 面对这一 快速成长的市场, 九号、库犸、科沃斯、石头等知名机器人厂商纷纷加大投入, 奋力角逐智能割 草机器人市场,但 在 ...
快讯|摩根士丹利:中国在机器人竞赛中领先美国,LeCun世界模型V-JEPA 2发布,璧山区七塘镇AI机器人助力番茄采摘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3 23:27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 - 工信部、民政部联合通知2025至2027年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 分三阶段实施:结对攻关、场景验证、完善标准体系 [1] - 湖南筹备工作已启动 企业认为试点有助于精准解决用户痛点并推动产品迭代 该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22%(2023年末数据) [1] -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机器人租赁/共享服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新模式 [1] 农业AI应用进展 - 重庆璧山区七塘镇番茄基地采用AI采摘机器人 配备视觉传感器和多关节机械臂 实现成熟番茄自动识别与精准采摘 [5] - 同期展示AI机器狗巡检功能 当地番茄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 年产值超4亿元 [5] 机器人技术突破 - Meta开源视频训练世界模型V-JEPA 2 采用超100万小时互联网视频数据预训练 具备零样本环境适应能力 [8] - 模型在运动理解、人类动作预测等任务表现优异 Meta同步发布3个新基准测试评估物理理解能力 [8] 行业竞争格局 -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中国在机器人竞赛领先美国 优势包括稀土资源、政策支持及教育体系(2023年相关专业在校生超500万) [11] - 本土制造工艺因外资技术转移与创新结合而提升 企业竞争加速研发节奏 [11] 产业活动动态 - 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决赛吸引182项参赛作品 83项进入决赛 省外作品占比超60% [13] - 聚焦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三大赛道 现场展示3D写真技术、巡检机器人等创新成果 [13] 产业链企业名录 - 文档列出工业机器人(埃斯顿等12家)、服务特种机器人(亿嘉和等7家)、医疗机器人(元化智能等12家)、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等20家)、具身智能企业(跨维智能等17家)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绿的谐波等22家) [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