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观察报
icon
搜索文档
瑞信证券正式更名,北京证券“重现江湖”
经济观察报· 2025-07-24 20:10
瑞信证券股权变更及历史回顾 - 瑞信证券完成股权变更并更名为北京证券 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85 01% 瑞银集团持股比例降至14 99% [2][3] - 股权转让协议包含潜在索赔责任条款 交割后5年内产生的索赔责任上限为交易对价的75% 由方正证券和瑞银集团承担 [3][4] - 公司成立于2008年 初始注册资本8亿元 瑞士信贷银行持股33 3% 方正证券持股66 7% 2021年更名为瑞信证券 [7] - 瑞士信贷银行曾计划全资控股 因2022年流动性危机导致收购终止 [9][10] - 2023年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银行 继承瑞信证券51%股权 2024年与方正证券共同出售股权给北京国资公司 [11][12] 瑞信证券经营表现 - 2009-2024年总资产未超10亿元 其中8年处于亏损状态 多数年份净利润不超0 15亿元 [9] - 2021年为业绩峰值 营收4 97亿元 净利润0 45亿元 投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 4亿元 同比增243 77% [9] - 2022年营收大幅下滑 净亏损2 54亿元 2024年营收0 57亿元(同比降63 81%) 净亏损1 62亿元 连续三年亏损 [10][13] - 员工数量从2021年237人缩减至2024年103人 投行团队从68人减至29人 [14] 北京证券重组背景及行业影响 - 北京国资公司强调收购是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 与瑞银集团合作延伸 [16] - 方正证券出售股权旨在盘活资产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7] - 瑞银集团选择保留瑞银证券(2024年营收10 47亿元) 放弃瑞信证券以符合"一参一控"监管要求 [20][21] - 北京证券前身为1993年成立的"老"北京证券 此次更名标志该品牌时隔近二十年重现 [21][22] - 北京地方国资体系券商增至5家 包括北京证券 首创证券 第一创业证券等 [23]
中金黄金6人溺亡公告中的浮选槽是什么?
经济观察报· 2025-07-24 18:47
事件概述 - 2025年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参观中金黄金控股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时,因浮选槽格栅板脱落坠入槽中溺亡,另有1名老师受伤 [2] - 事件发生后,中金黄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上报政府部门,目前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3] -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宣布成立调查组对事件提级调查 [8] 事故技术细节 - 事故发生在浮选工艺环节,浮选槽(浓密池)直径通常超过20米,深度超10米,矿浆中水与矿粉比例为6:4,粘稠度高导致人员难以脱困 [4][5] - 矿浆需添加"黑药"和"黄药"等化学品使金属悬浮,虽有一定毒性但不致命,搅拌器转速缓慢用于促进化学反应 [4][5] - 行业人士推测格栅板脱落可能因锈蚀或螺钉松动,正常情况下应能承受6人同时站立 [5] 行业安全标准 - GB4053规定工业平台格栅板需满足设计荷载要求,高度超2米平台需设置双道栏杆(横杆间距≤110mm) [6] - GB16423-2020要求矿山高处作业平台必须设置牢固防护设施,每日检查设备稳定性,非工作人员进入需专人陪同并配防护装备 [7] 市场反应 - 事件曝光次日(7月24日),中金黄金股价下跌4.41%至15.19元,总市值缩水至736亿元 [9]
6名大学生参观企业时不幸溺亡,中金黄金股价大跌
经济观察报· 2025-07-24 13:51
事件概述 - 中金黄金控股子公司内蒙古矿业发生安全事故,6名学生在参观浮选工艺时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溺亡,1名老师受伤[2] - 事件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上报政府,处置工作有序进行[1][3] - 属地政府、东北大学及中国黄金集团联合开展善后工作[4] 市场反应 - 事件导致中金黄金股价开盘跌超7%,午间收盘跌4.97%至15.10元/股[2] - 公司证券部门表示信息以公告为准,暂不接受电话采访[3] 公司背景 - 中金黄金成立于2000年,由7家企业联合发起,2003年上市成为"中国黄金第一股"[6][7] - 国内唯一央企控股的黄金矿业上市公司,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单位[7] 涉事子公司情况 - 内蒙古矿业选矿部5个月前曾发文称完成格筛板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并实现"零事故"目标[5] - 浮选工艺通过药剂分离有用金属与脉石,事故发生在浮选槽作业区[5] 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6.14亿-28.75亿元,同比增长50%-65%[8] (注:文档中涉及"分红280亿"及"分布式储能"内容与中金黄金无关,已跳过[10][11])
三个月涨超500点,沪指盘中突破3600点关口:“慢牛”行情能否持续?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21:04
市场表现 - 沪指近三个月从3040点上涨至近3600点,涨幅超过500点,呈现"慢牛"态势 [1][6] - 7月23日上证指数突破3600点整数关口,为2024年10月8日以来首次 [2] - 当日上证指数微涨0.01%收于3582.3点,深证成指跌0.37%,创业板指跌0.01%,A股全天成交1.9万亿元 [3] 板块热点 - "雅下水电"概念持续活跃,中国电建、保利联合等多股收获3连板 [4]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装机规模6000万千瓦(三峡工程的2.7倍),建设周期10年,年均投入1200亿元 [4] - 中信建投预计该工程年均拉动基建投资增长0.8%,10年内共带动2.04万亿GDP增量,年均贡献0.15% [4] 资金动向 - 中央汇金二季度增持宽基ETF超1900亿元,包括沪深300ETF、中证500ETF等8只产品 [12] - 外资持有人民币债券总量超6000亿美元,上半年净增持A股和基金101亿美元,5-6月净增持规模达188亿美元 [13] 机构观点 - 湘财证券预判2025年行情将以"慢牛"方式运行,银行、保险等红利板块为主要支撑 [10] - 私募机构指出当前市场风格由险资、国家队主导,增量资金聚焦"业绩+政策"主线,结构性机会突出 [15] - 瑞银认为政策与流动性环境有利,但市场分歧可能增加,影响更多体现在结构而非整体趋势 [14][15]
助贷行业“24%+权益”模式面临生死考验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18:54
核心观点 - "24%+权益"模式是助贷机构在难以获取息差费用盈利的情况下,通过增加To C端权益服务相关的非利息收入来提升整体营收 [1] - 该模式面临监管压力,相关部门已对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进行调研,可能出台规范措施 [4][22] - 助贷行业普遍担心该模式难以维系,部分平台已开始调整业务策略 [5][24][28] 模式定义与运作 - "24%+权益"模式指贷款人在获取年化利率24%的消费贷款同时,需购买助贷平台或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推出的权益服务 [3] - 权益分为两类:与授信提额、贷款利率指定、快速放款相关的"大权益"和与本地生活消费相关的"小权益" [14] - 大权益收费较高,根据贷款金额与利率状况收取数百元甚至逾千元,小权益每月仅需支付数十元 [1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部分平台存在贷款捆绑销售、用户强制购买、默许勾选等情况 [15] - 个别业务规模较大的平台单月收取的权益类费用达到数百万元 [17] - 主要争议包括:消费者权益受影响、实际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可能超过年化36%、客诉量增加 [19][20] 监管动态 - 4月出台的《助贷新规》规定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不得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 [6][7] - 监管部门重点关注权益服务收费是否存在强制捆绑销售、默认勾选、退费难等问题 [21] - 调研内容还包括权益收费是否增加借款人的综合融资成本,是否超过年化24% [22] 行业应对 - 部分平台已暂停新的大权益业务合作和转介绍业务 [5] - 有平台合规部门建议暂停大权益业务,因其具有较强的贷款增信特征 [25] - 若模式难以维系,部分平台计划聚焦服务贷款年化利率24%以内的客群 [8][28] 行业影响 - 该模式若被规范,可能导致部分客群流失与整体业务规模缩水 [28] - 上市助贷平台担心二级市场投资者可能因盈利能力下降而减持股票 [29] - 行业正在等待监管最终决定,部分平台已做好业务调整准备 [27][28]
封关日期明确!海南自贸港跨境资管生态“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18:54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 -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 [2] - 《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将于2025年8月21日生效 由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五部门联合制定 [2] - 试点业务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 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等 [2] 境外投资者准入规则 - 境外机构投资者包括港澳台地区合法成立的机构 境外个人投资者需满足在海南学习 就业 生活满一年或符合高端人才政策 [2] - 港澳台个人投资者购买试点资管产品不受人民币汇入汇款每日限额限制 [5] - 试点初期仅允许境外持牌金融机构或中资企业境外机构参与 180天后逐步向其他类型境外机构开放 [8] 人民币计价结算机制 - 境外投资者必须使用人民币结算试点资管产品 产品也以人民币计价 [5] - 资金实行闭环管理 赎回款项需原路返回投资账户 [5] - 该设计强制形成人民币使用闭环 助力海南成为人民币资产跨境配置枢纽 [7] 试点产品特点 - 产品募集资金必须投向境内市场 底层资产为人民币资产 [6] - 产品覆盖R1至R4风险等级 从货币基金到私募股权几乎全品类覆盖(期货除外) [7] - 发行机构可发行同时面向境内外或仅面向境外投资者的产品 [7] 试点规模与调整机制 - 初始试点总规模上限设定为100亿元人民币 [8] - 未来将根据经济金融发展 国际收支形势等动态调整规模上限 [8]
大罢免周六投票,台湾蓝、绿均吹响冲锋号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18:54
台湾大罢免事件分析 事件背景 - 7月26日将举行台湾大罢免投票,共有24名蓝营"立委"被列入罢免名单,罢免成立的条件包括同意票数多于不同意票数且超过选区投票人数的25% [2] - 蓝绿两大阵营在投票前夕展开激烈竞争,各自动员支持力量 [3] 蓝营策略 - 采用"空战"与"陆战"双线作战模式 - "空战"由不分区"立委"和国民党中央主导,重点攻击民进党在台南地区的救灾不力问题,并通过网络、电视广告呼吁支持者投票反对罢免 [4] - "陆战"由面临罢免的蓝营"立委"在各自选区展开,徐巧芯、王鸿薇、叶元之等关键人物进行高强度扫街拜票,并获得台北市长蒋万安、台湾"立法院院长"韩国瑜等高层助阵 [4] - 蓝营媒体在支持被罢免"立委"的同时,也关注美国关税战对台湾经济的潜在威胁 [7] 绿营策略 - 初期由侧翼团体以公民罢免名义发起,民进党在幕后支持,后期民进党与第二军团会师,在全台范围内进行扫街、站街、聚会等拉票活动 [5] - 绿营媒体《自由时报》连续三天发表社论为大罢免造势,标题包括"厘清对大罢免的三大误解"、"力抗外敌,罢除内贼"、"珍惜同样的神圣一票" [6] 经济背景与蓝营警告 - 蓝营媒体《中国时报》关注美国《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台湾经济的威胁,该条款允许美国总统基于"国家安全"对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可能波及台湾半导体产业 [8] - 社论警告称,美国若对台湾半导体产品加征高关税,可能导致产业链外移,扼杀台湾经济命脉 [8] - 评论指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言论暗示台湾高科技产品可能被纳入"国安敏感"名单,面临无预警课税风险 [8] 当前局势 - 民进党当局当前聚焦于罢免蓝营"立委",暂时无暇回应蓝营关于经济危机的警告 [9] - 事件结果尚待观察,蓝绿阵营的动员与策略将直接影响罢免投票结果 [10]
从北生所走出的未来科学家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18:54
北生所科研成就与机制 - 生命科学领域14位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中,4位(邵峰、柴继杰、周俭民、李文辉)的核心科研成果在北生所完成[1][3] - 邵峰2018年获奖因发现人体细胞内病原菌内毒素LPS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3] - 李文辉2022年获奖因发现乙肝/丁肝病毒受体,推动相关药物开发[4] - 柴继杰和周俭民2023年获奖因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抗植物病虫害机制[5] 北生所创新机制 - 无行政级别和事业编制的特殊体制,科学家可自主确定研究方向并获得充足经费支持[6] - 提供200万元科研经费+80万元安家费+30万元税后工资(2004年标准),远超同期高校待遇[35] - 建立PI Club机制,每周组织跨学科头脑风暴会议,鼓励尖锐的学术批评与碰撞[25][26] - 允许科学家试错,不要求成果保证,支持高风险探索性研究[17][36] 科学家典型案例 **邵峰研究路径** - 从细菌感染研究起步,逐步拓展至抗细菌免疫识别、细胞焦亡机制等前沿领域[11] - 2015年发现Gasdermin-D执行细胞焦亡的机制,入选免疫学领域20年标志性进展[12] - 基于研究成果创立炎明生物,开发原创药物[14] **李文辉研究历程** - 放弃美国HIV研究转向乙肝领域,2007年起专注寻找乙肝受体[18][21] - 研究关键期出现神经性干呕症状,反映高度专注状态[19][20] - 强调"实事求是"原则是该所成功关键[23][24] **柴继杰与周俭民合作** - 通过日常吸烟交流促成跨学科合作,结合结构生物学与植物免疫学研究[31] - 2007年解析首个弗洛尔抗病蛋白复合物结构,2019年完成抗病小体突破[32][33] - 合作模式被视为科学家互补共赢的典范[33]
在直播间跳团舞、PK打赏的年轻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17:49
团播行业现状 - 抖音平台团播直播间数量从2024年年中的日均4000个激增至日均超7500个 [1][6] - 头部公会SK旗下主播萱萱的支持者单次打赏金额超270万元(903个嘉年华,单价3000元) [6] - 鲸红文化月流水从2024年年中的1000万元飙升至3000万元,达到华南市场头部水平 [14] - 行业超头部公司月流水可达9000万元 [14] - 鲸红文化在全国拥有11家分公司和108个团播直播间 [14] 团播商业模式 - 打赏金额由平台、公会、主播三方分成,平台一般抽成50% [19] - 公会设计阶梯式竞争体系(日PK赛、周赛、月考、季度赛季)维持用户长期参与感 [19] - 头部公会帅库网络已探索门票制线下巡演等多元化变现路径 [20] - 计划引入传统综艺制作模式,打造"迷你综艺"直播场景 [20] 团播运营特点 - 通过循环跳热门舞蹈(时长不到半分钟)进行新直播间引流 [9] - 建立涵盖舞蹈编排、音乐制作、妆造设计等多板块的中台支持体系 [15] - 运镜师会根据每支舞蹈设计专属运镜方案,曾创下5万人次实时观看纪录 [16] - 粉丝年龄跨度20-50岁,男女占比七比三 [13] 主播工作状态 - 主播每日工作包括2-3小时舞蹈练习、3场直播(总时长约5小时) [8] - 每周需学习3-4支新舞蹈,头部主播已掌握上百支舞 [10] - 主播流动性较大,因作息紊乱和竞争残酷,新人难以坚持 [11] - 大部分主播月收入无法达到1万元,超高收入者凤毛麟角 [19] 用户互动机制 - 贡献值由打赏金额(1元兑换7-10个抖音钻)和点赞数(每30赞=1贡献值)综合计算 [4] - 用户通过打赏可决定主播上场顺序、切换曲风和舞蹈 [17] - 典型直播间400人观看时,核心粉丝能在20分钟内贡献超15万贡献值 [5]
21次举牌,险资狂买!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14:52
保险公司举牌动态 - 2025年以来保险公司触发举牌投资事件达21次,超过去年全年举牌次数[1][4] - 涉及平安人寿、中邮保险、新华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5] - 中国人寿集团上半年公开市场权益投资净买入超900亿元[6] 中邮保险举牌案例 - 7月4日买入绿色动力环保H股72.6万股,持股比例从4.8927%升至5.0722%[8] - 4月29日斥资8.69亿元受让东航物流5.0027%股权[8] - 截至6月30日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1007.75亿元,占总资产17.08%[8] 其他保险公司举牌案例 - 信泰人寿7月3日增持华菱钢铁至5%持股比例,权益类资产565.78亿元占19.07%[10] - 利安人寿7月1日增持江南水务至5.03%持股比例,权益类资产205.6亿元占16.29%[10] - 泰康人寿参与峰岹科技IPO投资1.79亿元获8.69%H股股份[10] 大型IPO参与情况 - 中国人寿通过华电新能战略配售增持3.01亿股,上市后持股2.68%[11][12] - 华电新能上市首日股价暴涨125.79%,累计涨幅达40.55%[12] 举牌背景与动因 - 保险资金三次举牌潮背后推动力从缓解偿付能力转向追求高股息[14] - 2024年以来举牌股平均股息率4.6%,偏好银行、公用事业及医药生物行业[14] - 利率下行环境下保险公司需通过举牌追求长期稳定投资收益[15] 资产负债与会计准则影响 - 中国寿险资产与负债存在近6年久期错配[17] - 新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增加FVOCI类资产以熨平报表波动[18] - 长期股权投资有助于贡献稳定投资收益和战略协同[18] 监管政策导向 - 财政部引入五年周期考核指标,鼓励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19] - 新考核机制有利于提升权益类资产占比[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