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证券

搜索文档
【粤开宏观】如何理解1-2月经济数据“开门红”?
粤开证券· 2025-03-17 20:26
经济数据“开门红”情况 - 一季度GDP同比或达5.5%左右,1 - 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5.9%和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增长4%和4.1%[1][7] - 1 - 2月经济受工作日减少和春节错位不利因素拖累,若未受影响,工业生产和商品出口同比增速应高于当前的5.9%和2.3%[8] 经济回升向好动力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安排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 - 2月限额以上多类商品零售额增长显著[8][9]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加力推进,安排2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1 - 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10] - 中央政府持续加杠杆,地方化债增强能力,基建投资加快,1 - 2月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0%,财政赤字率达4%左右[10][12] 当前经济面临风险 - 特朗普2.0冲击,美国2月4日起对中国加征10%关税,负面冲击或二季度显现[14] - 房地产价格止跌回稳任重道远,1 - 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为 - 5.1%和 - 2.6%,投资同比为 - 9.8%[15] - 服务消费春节后回落,1 - 2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4.9%低于去年,商品消费政策透支效应待察[16] - 有效需求不足致物价低迷,1 - 2月CPI同比为 - 0.1%,2月PPI同比为 - 2.2%[16] 全年经济走势及政策建议 - 全年消费和基建投资是支撑,出口或拖累,经济运行或呈“二季度下行,三季度回升,四季度延续”节奏[17][19] - 财政、货币、房地产、提振消费等多方面需持续加码政策,如财政动态追加预算、货币降准降息等[20][21]
粤开宏观:如何理解1-2月经济数据“开门红”?
粤开证券· 2025-03-17 20: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1 - 2 月经济数据“开门红”,一季度 GDP 同比或达 5.5%左右,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不稳固,需持续加码宏观调控直至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经济数据“开门红”的三大动能 - 生产供给稳定增长、消费投资稳中有升,1 - 2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 5.9%和 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增长 4%和 4.1% [7] - 经济数据受工作日减少和春节错位不利因素拖累,当前成绩不易,回升向好动力源于宏观政策发力 [8]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等提振消费,1 - 2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同比增长,相关商品零售额增长显著,春节假期服务消费火热 [8][9][10]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进,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 2000 亿元,1 - 2 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9%,设备工器具购置和技改投资增速加快 [10] - 中央政府加杠杆、地方化债,基建投资加快,1 - 2 月新增政府债券同比多增近 1.5 万亿元,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 10%,财政政策更积极,赤字率达 4%左右,中央和地方财政在基建投资上协同发力 [12] 当前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 特朗普 2.0 冲击全球秩序,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负面冲击或二季度显现,影响中国出口和经济 [14] - 全国房地产价格“止跌回稳”和投资稳定任重道远,信用风险未有效化解,新房和二手房房价情况不一,1 - 2 月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同比仍为负 [15] - 服务消费春节后回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短期提振商品消费,透支效应待察 [16] - 有效需求不足和竞争引发供需失衡,物价低迷,1 - 2 月 CPI 同比 - 0.1%,2 月 PPI 同比 - 2.2% [16] 全年经济走势展望及政策建议 - 全年消费和基建投资支撑经济,出口或成拖累,消费因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动,基建投资中央地方协同发力,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 [17][18] - 经济运行或呈“二季度下行压力增大,三季度回升,四季度延续回升”节奏,因一季度政策靠前,后续总需求不足等问题仍存,贸易摩擦冲击或二季度显现 [19] - 财政政策要动态追加预算,转向支出政策为主,投资与消费并重,优化化债方案,上调债务风险分档指标,完善风险衡量指标 [20] - 货币政策用好工具,加大对设备更新和消费的金融支持,支持房地产止跌回稳 [21] - 房地产政策加快解除限制,探索成立稳定基金,引导高品质住宅开发 [21] - 提振消费政策要推动改革完善机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放宽服务消费准入 [22][23]
粤开市场日报-2025-03-17
粤开证券· 2025-03-17 16:20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3月17日A股主要宽基指数涨跌各半,沪指涨0.19%,深证成指跌0.19%,创业板指跌0.52%,科创50跌0.45%;个股涨少跌多,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15730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约2188亿元 [1] 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情况 - 沪指涨0.19%,收报3426.13点;深证成指跌0.19%,收报10957.82点;创业板指跌0.52%,收报2215.13点;科创50跌0.45%,收报1083.21点 [1] 个股涨跌情况 - 全市场3143只个股上涨,2061只个股下跌,189只个股收平 [1] 成交额情况 - 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合计15730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约2188亿元 [1] 行业涨跌情况 - 申万一级行业多数上涨,建筑材料、环保、综合、房地产和汽车等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2.05%、1.88%、1.60%、0.96%和0.93%;有色金属、美容护理、钢铁、非银金融和煤炭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0.79%、0.73%、0.60%、0.59%和0.35% [1] 板块涨跌情况 - 涨幅居前概念板块为连板、乳业、打板、西部大基建、近端次新股、汽车零部件、首板、海南自贸港、摄像头、环保、新型显示技术、Micro LED、操作系统、次新股和高送转预期 [2]
粤开市场日报-2025-03-14
粤开证券· 2025-03-14 15:46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3月14日A股主要指数多数上涨,个股涨多跌少,沪深两市成交额放量,申万一级行业多数上涨,部分概念板块涨幅居前 [1] 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情况 - 沪指涨1.81%,收报3419.56点;深证成指涨2.26%,收报10978.30点;科创50涨1.72%,收报1088.11点;创业板指涨2.80%,收报2226.72点 [1] - 全市场4494只个股上涨,786只个股下跌,112只个股收平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17918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850.92亿元 [1] 行业涨跌情况 - 申万一级行业多数上涨,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商贸零售、汽车、社会服务等行业涨幅靠前,仅钢铁、煤炭行业下跌 [1] 板块涨跌情况 - 涨幅居前概念板块为乳业、三胎、保险精选、炒股软件、饮料制造精选、白酒、食品加工精选、品牌龙头、网络游戏、金融科技、基因检测、金特估、预制菜、券商等权、医美等 [1] - 概念板块中乳业、三胎、保险精选上涨,近端次新股、煤炭开采精选、央企煤炭回调 [8]
粤开市场日报-2025-03-13
粤开证券· 2025-03-13 16:18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3月13日A股主要指数多数下跌,个股涨少跌多,沪深两市成交额缩量,申万一级行业涨少跌多 [1] 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情况 - 沪指跌0.39%,收报3358.73点;深证成指跌0.99%,收报10736.19点;科创50跌2.11%,收报1069.70点;创业板指跌1.15%,收报2166.00点 [1] - 全市场1491只个股上涨,3775只个股下跌,126只个股收平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16067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770.27亿元 [1] 行业涨跌情况 - 申万一级行业中,煤炭、美容护理、钢铁、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等行业涨幅靠前;机械设备、电子、计算机、汽车、传媒等行业跌幅靠前 [1] 板块涨跌情况 - 涨幅居前概念板块为央企煤炭、煤炭开采精选、中船系、黄金珠宝、鸡产业、镍矿、水电、火电、电力股精选、SPD、稀有金属精选、钒电池、新疆自贸区、新疆振兴、动物保健精选等 [2] - 概念板块中,央企煤炭、煤炭开采精选、中船系上涨;减速器、机器视觉、机器人回调 [9]
粤开市场日报-2025-03-12
粤开证券· 2025-03-12 15:58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3月12日A股主要指数多数下跌,个股涨跌各半,沪深两市成交额放量,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各半,部分概念板块涨幅居前 [1] 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情况 - 沪指跌0.23%,收报3371.92点;深证成指跌0.17%,收报10843.23点;科创50跌0.73%,收报1092.71点;创业板指跌0.58%,收报2191.27点 [1] - 全天个股涨跌各半,全市场2625只个股上涨,2557只个股下跌,210只个股收平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合计16838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018.17亿元 [1] 行业涨跌情况 - 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各半,传媒、通信、计算机、建筑装饰、环保等行业涨幅靠前;美容护理、煤炭、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农林牧渔等行业跌幅靠前 [1] 板块涨跌情况 - 涨幅居前概念板块为华鲲振宇、智能交通、网络游戏、IDC(算力租赁)、车路云、虚拟电厂、华为鲲鹏、黄金珠宝、特高压、高速铜连接、充电桩、无线充电、车联网、东数西算、文化传媒主题等 [2]
【粤开宏观】专项债的前世今生与未来(2015—2025年):发展历程、新问题与新对策
粤开证券· 2025-03-09 22:16
专项债发展历程 - 2015 - 2018年为诞生与探索阶段,初步建立债务管理框架,发行以置换专项债为主,2017年下半年试点中国版“市政项目收益债”[3][18][19][21] - 2019 - 2021年为创新与扩大阶段,新增额度快速攀升,成为稳投资稳经济的重要抓手,政策包括加快发行使用、扩大投资范围、允许用作项目资本金等[4][18][25] - 2022 - 2024年为转型与规范阶段,对专项债项目实行穿透式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18][29] - 2024年底以来为优化与完善阶段,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提高用作项目资本金比例,开展“自审自发”试点[6][18][31] 发行使用特征 - 2024年专项债用于项目建设、偿还到期债务、化债置换的占比分别为40.5%、19.2%、40.4%,再融资债券占比48.1%创历史新高[7][39] - 2019 - 2024年新增专项债券前5大投向为市政和产业园区等,2025年将重启土地储备专项债[7][42] - 2020 - 2024年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占比分别为7.3%、9.0%、6.9%、8.3%和9.8%,距30%上限有提升空间[45] - 截至2024年底,专项债务余额30.8万亿元,在地方政府债务中占比64.9%[48] - 2023年10个省份专项债务付息支出占比高于10%,付息压力大[8][49] 积极作用 - 2019 - 2024年新增专项债带动项目投资规模逐年攀升,累计投资项目12.9万个、总投资额158.2万亿元[54] - 专项债可投向多领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支持民生补短板,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58][59][60] 存在不足 - 专项债定位不清,项目收益递减,与初衷偏离,偿债依赖政府性基金收入[9][60][61] - 额度分配与隐性债务分布一致,未体现正向激励原则,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9][65] - 投向范围和用作项目资本金需考虑资金偿还来源和合理性,避免挤压一般公共预算[9][67] - 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低,省级评级均为AAA,省以下存在债务主体责任不清等问题[11][68] - 项目申报重数量轻质量,存在前期准备不充分、虚增收入、虚构项目等问题[11][71] - 债券资金重发行轻管理,存在闲置挪用、与自有资金混用等问题[12][73] - 项目建设重投资轻运营,导致项目运营不佳、收益不及预期[12][74] 建议 - 明晰专项债定位,回归本源,提高一般债比重,压降专项债比重[13] - 额度分配向项目质量高的区域倾斜,中西部人口流出区域多用一般债[13] - 明确主体责任,强化信息披露,探索下放发行主体至市县[13] - 明确项目挖掘方向,投向民生补短板,基建领域实现四个挂钩[13] - 强化项目前期论证与储备,建立项目储备机制[13] -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5] - 建立债务预算与资本预算[15]
【粤开宏观】如何理解2025年财政政策安排投资要点
粤开证券· 2025-03-05 22:04
财政政策基调与力度 - 2025年财政政策基调更积极,赤字率首达4%左右,超2020年3.6%以上水平,为2008年以来最高[2] - 赤字规模5.66万亿,高于去年1.6万亿;专项债拟安排4.4万亿,高于去年5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提至1.3万亿,高于去年3000亿;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补充商行资本金[2] 财政政策作用 - 扩大总需求、优化供给结构、稳定预期、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3] 财政理念变化 - 发展置于更重要位置,从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打破赤字率3%约束[5] 政策必要性 - “持续加力”保稳定连续和稳预期,“更加给力”因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低迷[7] 赤字与债券调整 - 赤字率达4%,中央赤字4.86万亿,占比85.9%,中央加杠杆[9] - 专项债额度提高,发挥稳定经济、补短板等多重作用,8000亿可置换隐性债务[10] - 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提高,支持范围扩围,为地方财政腾出空间[10] 地方转移支付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剔除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4%,连续三年超10万亿[12] 支出结构优化 - 从建设财政转向建设与民生并重,2024年民生支出占比39.7%,较2013年升4.4个百分点[14] -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推动经济转向科技驱动[15] 财税改革与债务管理 - 开展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划转地方,规范税收优惠[16] - 研究建立债务预算和资本预算,与政府资产负债表和综合财务报告衔接[19]
【粤开宏观】2025年财政更加积极:赤字率首次达到4%,发展优先
粤开证券· 2025-03-05 18:57
财政政策基调与目标 - 2025年财政政策基调更积极,将发展置于更高位置,强调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和稳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3] 财政政策力度增强体现 - 赤字率首次达4%,赤字规模5.66万亿高于去年1.6万亿;专项债拟安排4.4万亿高于去年5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提至1.3万亿高于去年3000亿;发行5000亿特别国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金[4] - 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特别国债合计11.86万亿,超去年相关之和,若加总三者相当于增加赤字率,使2025年赤字率达8.4%高于去年6.6%[4] 财政政策作用 - 扩大总需求、优化供给结构、稳定预期、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5] 财政理念变化 - 发展优先,从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打破赤字率3%约束,宏观调控更灵活[7] 政策必要性 - “持续加力”保证政策稳定连续和稳定市场预期,“更加给力”因有效需求不足和物价低迷[8] 赤字率与财政工具作用 - 赤字率达4%可扩大支出、传递政策意图、保障基层财力,中央赤字占比85.9%体现加杠杆[10] - 专项债额度提高,可稳定经济、补短板、促进房地产平稳、置换隐性债务、畅通经济循环[11] - 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提高,支持范围扩围,避免地方加杠杆风险[11] - 发行特别国债补偿商业银行资本金,降低风险并提高支持实体经济能力[12] 地方转移支付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剔除因素后同口径增长8.4%,连续三年超10万亿缓解地方压力[13]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 从建设财政转向建设与民生并重,2024年民生支出占比39.7%较2013年上升4.4个百分点[15] - 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推动经济转向科技驱动[16] 财税体制改革 - 开展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规范税收优惠[17] 债务管理与改革方向 - 构建债务管理长效机制,研究建立债务预算和资本预算;改革核心是上移事权和支出责任至中央[20]
【粤开宏观】2025开局之变:中国经济新叙事与资产重估投资要点
粤开证券· 2025-03-03 00:59
中国叙事转变 - 926政治局会议后宏观政策加力提效,经济呈“U型”走势,去年四季度为增速高点[5] - 春节以来科技突破与文化突围提振预期,对冲美国加征关税负面冲击[5] -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叙事从“Anything but China”变为“AI BABA China”[6] 乐观叙事考验 - 特朗普2.0上任后,2月4日起对中国加征10%关税,3月4日起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关税等,冲击全球政经秩序[12] - 2月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PMI分别为50.2%、50.0%和52.7%,经济延续回升态势,但恢复基础需巩固[18] - 应加大财政货币逆周期调节力度,扩大内需对冲外需下滑[22] 资产重估趋势 - 春节后至2月底,恒生指数累计上涨13.4%,恒生科技指数涨17.9%,中国资产领跑全球[27] - 本轮行情为科技股重估带来的结构性牛市,成交额放量,板块分化显著[28] - 科技股行情扩散为普涨行情需科技股业绩兑现、传统行业出清、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三个条件[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