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控股(00005)

搜索文档
汇丰控股8月12日斥资1.3亿港元回购129.8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8-13 16:35
汇丰控股(00005)发布公告,于2025年8月12日,该公司斥资1.3亿港元回购129.8万股。 ...


汇丰控股(00005)8月12日斥资1.3亿港元回购129.8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16:33
公司回购动态 - 汇丰控股于2025年8月12日斥资1.3亿港元回购129.8万股 [1]
汇丰控股(00005)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8-13 16:30
股份数量 - 2025年8月11日开始时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7,389,895,365股,库存股份0股,总数17,389,895,365股[3] - 2025年8月12日结束时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7,387,459,366股,库存股份0股,总数17,387,459,366股[3] - 公司可根据购回授权购回股份总数为1,780,490,250股[10][11] - 自特别决议案以来于交易所购入有关证券数目为283,975,551股[12] - 自决议案日期以来购入股份占特别决议案获通过时已发行股份数目百分比为1.606823%[13] 股份回购 - 2025年8月12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减少2,435,999股,占比0.014008%,每股回购价GBP 9.3243[3] - 2025年8月8日在英国购回并于8月12日注销股份数目2,435,999股,占比0.014008%[3] - 2025年8月11 - 12日在英国、8月1 - 6日在香港有不同数量购回待注销股份及对应占比和每股回购价[4] - 2025年8月12日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购回普通股2,417,944股,付出总额23,024,339.56英镑[10] - 2025年8月12日在本交易所购回普通股1,298,000股,付出总额129,714,920港元[11] 其他 - 购回授权决议获通过日期为2025年5月2日[10][11] - 股份购回后新股发行等暂止期截至2025年9月11日[10][11] - 2024年12月30日及2025年7月8日,香港联交所同意汇丰特定回购后30天内发行新或有可转换证券[13] - 购回股份(拟注销)数目分别为2,417,944股和1,298,000股[10][11] - 购回股份(拟持作库存股份)数目为0[10][11]


5年累计亏损超44亿,000056或触发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第一财经· 2025-08-13 13:20
核心资产拍卖 - 公司全资子公司融发投资名下核心资产深圳皇庭广场将于2025年9月被司法拍卖,起拍价30.53亿元 [2] - 深圳皇庭广场账面价值57.5亿元,占公司总资产71.57%,2024年营收3.7亿元,占总营收56.03% [3] - 拍卖源于2016年抵押融资逾期,截至2021年剩余27.5亿元本息未偿还,触发司法查封 [3] 债务重组进展 - 公司2022年两次挂牌转让融发投资100%股权未果,挂牌价从74.93亿元降至56.2亿元 [3] - 2022年与丰翰益港签订债权置换股权框架协议,但截至2024年7月仍未达成一致 [3][4] - 债权人选择7折拍卖抵押资产,评估价43.6亿元,起拍价30.5亿元 [4] 财务状况恶化 - 2020-2024年累计亏损超44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6.4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预亏1.4亿至2亿元,财务费用达2.94亿元 [4]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账面现金仅9193万元,短期负债40.13亿元,资产负债率97.12% [5] 业务经营情况 - 房地产主业持续萎缩:2024年商业运营收入3.5亿元(同比降1.95%),物业管理收入2.3亿元(同比降21.43%) [4] - 半导体转型失败:收购的意发功率2023-2024年合计亏损2523万元,收入从2022年1.51亿元骤降至2024年7267万元 [5] - 融资能力枯竭: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4.49亿元,同比下滑128% [5]
“黄金引力效应”+供应缺口拉动 汇丰上调2025-27年白银价格预测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09:10
汇丰银行白银价格预测调整 - 汇丰银行将2025年白银平均价格预测从每盎司30.28美元上调至35.14美元 2026年从每盎司26.95美元上调至33.96美元 2027年从每盎司28.30美元上调至31.79美元 [1] - 价格上调主要基于强劲的黄金价格及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避险需求支撑 [1] - 银价年内已上涨31% 但上涨更多源于与黄金的关联性而非其内在基本面 高金价对银价产生强大引力作用 [1] 白银供需基本面 - 银矿产量预计以温和速度增长 供需模型预测2025年银矿缺口为2.06亿盎司 2026年为1.26亿盎司 2024年缺口为1.67亿盎司 [1] - 美元走软对白银价格形成利好 美联储降息及央行政策争论可能影响未来价格走势 [1] 近期贵金属市场表现 - 8月交割的即期白银价格上涨0.6% 收于每盎司37.899美元 为过去八个交易日中第七次上涨 [2] - 8月交割的即期黄金价格下跌0.1% 收于每盎司3348.90美元 [2] - 市场反应源于美国7月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2.7% 该数据支持9月降息预期 [2] - 白银涨势受限于对俄乌战争解决方案的乐观情绪及关税不确定性降低 [2]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1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07:32
南向资金净流入 - 盈富基金净流入11.84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收盘价25.38港元下跌0.7% [1][2] - 阿里巴巴-W净流入7.30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二 收盘价116.3港元下跌2.43% [1][2] - 恒生中国企业净流入5.56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三 收盘价91.16港元下跌0.83% [1][2] - 小米集团净流入4.73亿港元 净流入比6.69% 收盘价51.25港元下跌1.16% [2] - 再鼎医药净流入4.29亿港元 净流入比26.73% 收盘价27.2港元下跌10.47% [2] - 百济神州净流入3.70亿港元 净流入比22.63% 收盘价171.3港元下跌6.14% [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药明生物净流出5.39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比33.02% 收盘价29.36港元下跌2.2% [1][2] - 华虹半导体净流出5.09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二 净流出比21.78% 收盘价44港元下跌1.74% [1][2] - 中芯国际净流出4.32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三 净流出比3.98% 收盘价48.66港元下跌8.19% [1][2] - 快手-W净流出2.92亿港元 净流出比14.76% 收盘价79.15港元下跌1.06% [2] - 巨子生物净流出2.20亿港元 净流出比24.75% 收盘价59港元上涨3.87% [2] 高净流入比个股 - 上海实业控股净流入比63.56%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入1136.17万港元 收盘价14.87港元上涨0.34% [1][2][3] - 中银航空租赁净流入比60.26%位列市场第二 净流入3563.87万港元 收盘价73.5港元上涨1.31% [1][2][3] - 阳光保险净流入比55.37%位列市场第三 净流入2483.02万港元 收盘价3.79港元下跌1.81% [1][2][3] - 保利物业净流入比52.6% 净流入1143.12万港元 收盘价34.88港元下跌1.91% [2][3] - 中石化炼化工程净流入比51.21% 净流入764.98万港元 收盘价6.31港元持平 [3] 高净流出比个股 - GX中国净流出比100%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7100港元 收盘价35.46港元下跌0.78% [1][3] - 南方恒指ETF净流出比65.52%位列市场第二 净流出72.49万港元 收盘价25.4港元下跌0.94% [1][3] - 四川成渝高速公路净流出比49.23%位列市场第三 净流出380.74万港元 收盘价4.92港元下跌0.4% [1][3] - 雅迪控股净流出比41.83% 净流出4063.12万港元 收盘价12.62港元上涨0.24% [3] - 达势股份净流出比40.77% 净流出1423.65万港元 收盘价83.3港元下跌1.83% [3]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超9100亿港元 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8-13 07:18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截至8月12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9102.88亿港元创年度历史新高为2024年同期8078.69亿港元的2倍多 [1][2] - 145个交易日中有123个交易日出现净流入占比超八成 [1][2] - 单日净流入纪录为4月9日355.86亿港元月度净流入中1月/2月/3月/4月/7月均超1200亿港元 [2] 南向资金持仓与收益 - 截至8月11日持股数量5319.70亿股较年初增加677.07亿股持仓市值5.67万亿港元较年初增加2.09万亿港元 [2] - 根据净流入金额计算今年以来浮盈1.19万亿港元 [2] - 金融行业持仓市值最高达14320.41亿港元其次为信息技术11167.63亿港元和可选消费7362.45亿港元医疗保健和通讯服务均超5100亿港元 [2] 南向资金个股操作 - 腾讯控股持仓超5600亿港元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小米集团-W持仓均超2000亿港元 [3] - 建设银行增持70.97亿股居首中国银行/昊天国际建投/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增持均超20亿股 [3] - 近一个月金融行业获净买入489.61亿港元信息技术270.34亿港元医疗保健228.36亿港元 [3] - 近一个月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69.89亿港元美团-W41.94亿港元小米集团-W41.21亿港元 [3] 港股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2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4.48%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22.32%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1.73% [5][6] - 医疗保健业累计上涨75.96%原材料业上涨67.53%资讯科技业上涨36.27%金融业上涨30.68% [6] - 恒生指数成分股超八成上涨中国生物制药涨逾130%石药集团涨逾110%翰森制药/周大福/中国宏桥均涨逾100% [6] - 总市值超1万亿港元股票全线上涨平均涨幅33.39%腾讯控股涨35.34%阿里巴巴-W涨43.88%建设银行涨31.14% [6] 近期市场动态 - 8月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0.79%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0.38%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26% [7] - 原材料业8月累计涨逾10%医疗保健业累计跌逾2%出现回调 [7] 机构观点与配置建议 - 南向资金定价权在边际和结构上提升全年净流入或超万亿港元 [4][8] - 港股中期配置逻辑未变全球流动性倾向宽松支撑离岸市场 [8] - 建议关注高股息标的政策利好的创新药/AI产业链/反内卷行业以及中报超预期板块 [9] - 战术上推荐游戏/互联网电商龙头创新药及非银金融板块 [9]
智通ADR统计 | 8月1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06:43
恒生指数ADR表现 - 恒生指数ADR收报25184.79点,较前日上涨215.11点(+0.86%),最高触及25193.80点,最低探至24862.98点,振幅1.33% [1] - 当日成交量为4341.99万份,开盘价25003.26点,平均价25028.39点 [1] - 52周区间为17034.99至25638.77点 [1] 大型蓝筹股涨跌情况 - 汇丰控股ADR较香港收市上涨1.79%至101.990港元,腾讯控股ADR上涨0.68%至563.326港元 [2] - 港股市场中,小米集团-W涨幅居前(+1.77%至51.7港元),中国平安上涨2.10%至55.9港元,华润置地大涨2.37%至31.06港元 [3] - 快手-W表现最差,下跌9.25%至71.6港元,泡泡玛特下跌1.92%至266港元,阿里巴巴-W下跌1.60%至116.6港元 [3] 港股与ADR价格对比 - 腾讯控股港股收报559.5港元(-0.27%),其ADR换算价较港股溢价0.68%至563.3港元 [3] - 建设银行港股微涨0.25%至7.95港元,ADR换算价7.9港元基本持平 [3] - 美团-W港股上涨0.17%至119.4港元,ADR换算价121.5港元溢价1.75% [3]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超9100亿港元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8-13 05:06
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9102 88亿港元 创年度净流入金额历史新高 为2024年同期的2倍多 [1][2] - 在145个交易日中 南向资金出现净流入的交易日有123个 占比超八成 [1][2] - 4月9日单日净流入355 86亿港元 创单日净流入纪录 [2] - 1月 2月 3月 4月 7月净流入金额均超1200亿港元 [2] - 南向资金持股数量为5319 70亿股 较2025年初增加677 07亿股 持仓市值为5 67万亿港元 较2025年初增加2 09万亿港元 [2]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浮盈1 19万亿港元 [2] 南向资金持仓行业分布 - 金融 信息技术 可选消费行业持仓市值居前 分别为14320 41亿港元 11167 63亿港元 7362 45亿港元 [2] - 医疗保健 通讯服务行业持仓市值均超5100亿港元 [2] - 近一个月南向资金加仓金融 信息技术 医疗保健行业金额居前 净买入金额分别为489 61亿港元 270 34亿港元 228 36亿港元 [3] 南向资金持仓个股情况 - 持仓腾讯控股超过5600亿港元 持仓建设银行 中国移动 工商银行 小米集团-W均超2000亿港元 [3] - 持仓阿里巴巴-W 中国海洋石油 汇丰控股 中芯国际 美团-W 中国银行均超1100亿港元 [3]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对建设银行 中国银行 昊天国际建投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增持数量居前 分别为70 97亿股 48 90亿股 45 38亿股 35 30亿股 21 17亿股 [3] - 阿里巴巴-W 美团-W 中芯国际 腾讯控股 招商银行 中国神华均获南向资金加仓 增持股数分别为6 43亿股 3 63亿股 6 69亿股 0 59亿股 5 93亿股 6 34亿股 [3] - 近一个月阿里巴巴-W 美团-W 小米集团-W受到南向资金青睐 净买入金额居前 分别为69 89亿港元 41 94亿港元 41 21亿港元 [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分别累计上涨24 48% 22 32% 21 73% [4] - 医疗保健业 原材料业 资讯科技业领涨市场 分别累计上涨75 96% 67 53% 36 27% [4] - 金融业累计上涨30 68% 工业 地产建筑业 综合企业行业均累计涨逾20% [4] - 恒生指数成分股中超八成股票上涨 中国生物制药累计涨逾130% 石药集团累计涨逾110% [4] - 翰森制药 周大福 中国宏桥均累计涨逾100% 京东健康累计涨逾90% 药明康德累计涨逾80% [4] - 快手-W累计涨逾70% 药明生物 紫金矿业 中芯国际均累计涨逾60% [4] - 恒生指数成分股中总市值超1万亿港元的股票今年以来全线上涨 平均涨幅达33 39% [5] - 腾讯控股 工商银行 阿里巴巴-W 建设银行 中国移动今年以来分别累计上涨35 34% 24 20% 43 88% 31 14% 18 58% [5] 近期市场动态 - 8月以来恒生指数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分别累计上涨0 79% 0 38% 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下跌0 26% [6] - 8月以来原材料业累计涨逾10% 医疗保健业累计跌逾2% [6] 机构观点 - 南向资金定价权在边际上和结构上不断提升 [4] - 港股市场的长期配置价值依然存在 南向资金的持续净流入将优化投资者结构 改善港股风险偏好 [6] - 预计南向资金全年累计净流入或超万亿港元 [6] - 港股稀缺性资产基本面更优 或吸引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支撑港股继续向上 [6] - AI引领科技周期向上 具有稀缺性的港股科技资产向上空间更大 [6] - 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 当前港股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