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汇丰控股(00005)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13日涨2.58% 收报25613.67点
新华网· 2025-08-13 19:27
市场整体表现 - 香港恒生指数上涨643.99点至25613.67点 涨幅2.58% [1] - 主板成交额达2840.41亿港元 [1] - 国企指数上涨233.2点至9150.05点 涨幅2.62% [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91.62点至5630.78点 涨幅3.52% [1] 蓝筹股表现 - 腾讯控股上涨4.74%至586港元 [1] - 香港交易所上涨2.28%至439.8港元 [1] - 中国移动上涨0.57%至88.8港元 [1] - 汇丰控股上涨1.3%至101.5港元 [1] 香港本地地产股 - 长实集团上涨1.44%至37.94港元 [1] - 新鸿基地产上涨1.54%至95.35港元 [1] - 恒基地产上涨1.99%至28.7港元 [1] 中资金融股 - 中国银行上涨1.1%至4.6港元 [1] - 建设银行上涨0.88%至8.02港元 [1] - 工商银行上涨0.98%至6.16港元 [1] - 中国平安上涨1.61%至56.8港元 [1] - 中国人寿上涨0.71%至22.8港元 [1] 石油石化板块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上涨0.68%至4.47港元 [1] - 中国石油股份上涨0.39%至7.7港元 [1] - 中国海洋石油上涨1.17%至19.01港元 [1]
南向资金,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8-13 18:20
南向资金净流入与港股市场表现 -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超91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2][4] - 恒生指数累计涨逾27%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逾26%领跑全球主要指数 [2] - 南向资金对金融、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医疗保健、通讯服务行业持仓市值居前 [4] 南向资金重点持仓与跨境ETF动态 - 南向资金持仓腾讯控股近5600亿港元建设银行、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小米集团-W均超2000亿港元 [4] - 跨境ETF净流入前十均为港股产品华夏港股通互联网ETF以33373亿元暂列榜首 [4] - 南方港股通科技30ETF、易方达港股通非银ETF、博时港股通创新药ETF均吸金超100亿元 [4][5] 港股定价权与行业配置趋势 - 南向资金在红利股领域占据主导成长股领域仍是内地机构与海外资金博弈战场 [5] - 南向交易金额占互联互通标的总交易金额持续上升至40%以上A/H两地上市公司持股占比为24% [5] - 国际资本有望逐步提升对港股配置权重因科技股创新能力增强业绩持续向好 [5] 港股行业投资机会 - 互联网行业处于相对低位创新药、新消费龙头尚未普遍高估外资对中国股票处于历史性低配状态 [7] - 港股互联网板块开启估值修复市场情绪从非常悲观向中性修复科技板块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7] - 看好大金融如高股息外资银行、低估值全球矿业龙头A/H溢价率有望从32%继续收窄 [7]
汇丰控股(00005.HK)8月12日耗资1.3亿港元回购129.8万股
格隆汇· 2025-08-13 16:37
公司回购动态 - 汇丰控股于8月12日实施股份回购 耗资1.3亿港元 [1] - 回购数量为129.8万股 [1] 资金运作规模 - 单日回购金额达1.3亿港元(约合1660万美元) [1] - 回购股数占流通股本比例需结合总股本数据进一步测算 [1]
汇丰控股8月12日斥资1.3亿港元回购129.8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8-13 16:35
汇丰控股(00005)发布公告,于2025年8月12日,该公司斥资1.3亿港元回购129.8万股。 ...
汇丰控股(00005)8月12日斥资1.3亿港元回购129.8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16:33
公司回购动态 - 汇丰控股于2025年8月12日斥资1.3亿港元回购129.8万股 [1]
汇丰控股(00005)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8-13 16:30
股份数量 - 2025年8月11日开始时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7,389,895,365股,库存股份0股,总数17,389,895,365股[3] - 2025年8月12日结束时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7,387,459,366股,库存股份0股,总数17,387,459,366股[3] - 公司可根据购回授权购回股份总数为1,780,490,250股[10][11] - 自特别决议案以来于交易所购入有关证券数目为283,975,551股[12] - 自决议案日期以来购入股份占特别决议案获通过时已发行股份数目百分比为1.606823%[13] 股份回购 - 2025年8月12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减少2,435,999股,占比0.014008%,每股回购价GBP 9.3243[3] - 2025年8月8日在英国购回并于8月12日注销股份数目2,435,999股,占比0.014008%[3] - 2025年8月11 - 12日在英国、8月1 - 6日在香港有不同数量购回待注销股份及对应占比和每股回购价[4] - 2025年8月12日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购回普通股2,417,944股,付出总额23,024,339.56英镑[10] - 2025年8月12日在本交易所购回普通股1,298,000股,付出总额129,714,920港元[11] 其他 - 购回授权决议获通过日期为2025年5月2日[10][11] - 股份购回后新股发行等暂止期截至2025年9月11日[10][11] - 2024年12月30日及2025年7月8日,香港联交所同意汇丰特定回购后30天内发行新或有可转换证券[13] - 购回股份(拟注销)数目分别为2,417,944股和1,298,000股[10][11] - 购回股份(拟持作库存股份)数目为0[10][11]
5年累计亏损超44亿,000056或触发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第一财经· 2025-08-13 13:20
核心资产拍卖 - 公司全资子公司融发投资名下核心资产深圳皇庭广场将于2025年9月被司法拍卖,起拍价30.53亿元 [2] - 深圳皇庭广场账面价值57.5亿元,占公司总资产71.57%,2024年营收3.7亿元,占总营收56.03% [3] - 拍卖源于2016年抵押融资逾期,截至2021年剩余27.5亿元本息未偿还,触发司法查封 [3] 债务重组进展 - 公司2022年两次挂牌转让融发投资100%股权未果,挂牌价从74.93亿元降至56.2亿元 [3] - 2022年与丰翰益港签订债权置换股权框架协议,但截至2024年7月仍未达成一致 [3][4] - 债权人选择7折拍卖抵押资产,评估价43.6亿元,起拍价30.5亿元 [4] 财务状况恶化 - 2020-2024年累计亏损超44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6.4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预亏1.4亿至2亿元,财务费用达2.94亿元 [4]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账面现金仅9193万元,短期负债40.13亿元,资产负债率97.12% [5] 业务经营情况 - 房地产主业持续萎缩:2024年商业运营收入3.5亿元(同比降1.95%),物业管理收入2.3亿元(同比降21.43%) [4] - 半导体转型失败:收购的意发功率2023-2024年合计亏损2523万元,收入从2022年1.51亿元骤降至2024年7267万元 [5] - 融资能力枯竭: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4.49亿元,同比下滑128% [5]
港股股票回购一览:7只个股获公司回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09:19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8月12日共7只港股获公司回购 其中2只个股回购金额超千万港元 [1] - 恒生银行回购金额最高达2300.02万港元 美高梅中国及元征科技分别回购1622.05万港元和332.49万港元 [1] 年内累计回购数据 - 截至8月12日今年已有217只港股获公司回购 其中42只个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超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以400.43亿港元成为年内累计回购金额最大公司 汇丰控股和友邦保险分别以219.06亿港元和176.93亿港元位列第二、三位 [1]
“黄金引力效应”+供应缺口拉动 汇丰上调2025-27年白银价格预测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09:10
汇丰银行白银价格预测调整 - 汇丰银行将2025年白银平均价格预测从每盎司30.28美元上调至35.14美元 2026年从每盎司26.95美元上调至33.96美元 2027年从每盎司28.30美元上调至31.79美元 [1] - 价格上调主要基于强劲的黄金价格及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避险需求支撑 [1] - 银价年内已上涨31% 但上涨更多源于与黄金的关联性而非其内在基本面 高金价对银价产生强大引力作用 [1] 白银供需基本面 - 银矿产量预计以温和速度增长 供需模型预测2025年银矿缺口为2.06亿盎司 2026年为1.26亿盎司 2024年缺口为1.67亿盎司 [1] - 美元走软对白银价格形成利好 美联储降息及央行政策争论可能影响未来价格走势 [1] 近期贵金属市场表现 - 8月交割的即期白银价格上涨0.6% 收于每盎司37.899美元 为过去八个交易日中第七次上涨 [2] - 8月交割的即期黄金价格下跌0.1% 收于每盎司3348.90美元 [2] - 市场反应源于美国7月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2.7% 该数据支持9月降息预期 [2] - 白银涨势受限于对俄乌战争解决方案的乐观情绪及关税不确定性降低 [2]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1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07:32
南向资金净流入 - 盈富基金净流入11.84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收盘价25.38港元下跌0.7% [1][2] - 阿里巴巴-W净流入7.30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二 收盘价116.3港元下跌2.43% [1][2] - 恒生中国企业净流入5.56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三 收盘价91.16港元下跌0.83% [1][2] - 小米集团净流入4.73亿港元 净流入比6.69% 收盘价51.25港元下跌1.16% [2] - 再鼎医药净流入4.29亿港元 净流入比26.73% 收盘价27.2港元下跌10.47% [2] - 百济神州净流入3.70亿港元 净流入比22.63% 收盘价171.3港元下跌6.14% [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药明生物净流出5.39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比33.02% 收盘价29.36港元下跌2.2% [1][2] - 华虹半导体净流出5.09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二 净流出比21.78% 收盘价44港元下跌1.74% [1][2] - 中芯国际净流出4.32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三 净流出比3.98% 收盘价48.66港元下跌8.19% [1][2] - 快手-W净流出2.92亿港元 净流出比14.76% 收盘价79.15港元下跌1.06% [2] - 巨子生物净流出2.20亿港元 净流出比24.75% 收盘价59港元上涨3.87% [2] 高净流入比个股 - 上海实业控股净流入比63.56%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入1136.17万港元 收盘价14.87港元上涨0.34% [1][2][3] - 中银航空租赁净流入比60.26%位列市场第二 净流入3563.87万港元 收盘价73.5港元上涨1.31% [1][2][3] - 阳光保险净流入比55.37%位列市场第三 净流入2483.02万港元 收盘价3.79港元下跌1.81% [1][2][3] - 保利物业净流入比52.6% 净流入1143.12万港元 收盘价34.88港元下跌1.91% [2][3] - 中石化炼化工程净流入比51.21% 净流入764.98万港元 收盘价6.31港元持平 [3] 高净流出比个股 - GX中国净流出比100%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7100港元 收盘价35.46港元下跌0.78% [1][3] - 南方恒指ETF净流出比65.52%位列市场第二 净流出72.49万港元 收盘价25.4港元下跌0.94% [1][3] - 四川成渝高速公路净流出比49.23%位列市场第三 净流出380.74万港元 收盘价4.92港元下跌0.4% [1][3] - 雅迪控股净流出比41.83% 净流出4063.12万港元 收盘价12.62港元上涨0.24% [3] - 达势股份净流出比40.77% 净流出1423.65万港元 收盘价83.3港元下跌1.8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