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00020)
搜索文档
商汤林达华万字长文回答AGI:4层破壁,3大挑战
量子位· 2025-08-12 17:35
核心观点 - 多模态智能是当前AI发展的关键趋势,商汤科技通过"原生多模态"技术路线和"四次破壁"演进框架,推动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 [1][2][4][6] - 商汤科技发布的日日新6.5模型实现了"图文交错思维"突破,标志着多模态推理能力的显著提升 [16][21] - 公司通过统一融合模型架构、优化数据生产体系和创新组织模式,在多模态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12][25][40][41] 多模态智能的重要性 - 智能的核心是与外界进行自主交互的能力,而世界是以多元形态存在的,仅依赖文本数据的语言模型无法构建真正的AGI [7][8] - 多模态模型必须能够处理和理解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模态的信息,才能具备通用性 [8] - 商汤将多模态锚定为技术主轴,从日日新6.0开始只发布多模态模型,这在国内大模型厂商中独树一帜 [12] 技术路径选择 - 实现多模态模型主要有两种技术路径:适应训练(嫁接模式)和原生训练(融合模式) [11] - 商汤通过大规模对比实验确立了"原生多模态"技术路线,采用从预训练阶段就混合多种模态数据的融合模式 [10][11] - 实验证明,在合适的数据配比下,一个原生多模态融合模型在纯文本和图文任务上的表现都优于各自独立的专门模型 [23] 四次破壁演进框架 - 第一次破壁:Transformer实现长序列建模,为大语言模型奠定基础 [14] - 第二次破壁:语言与视觉会合形成多模态理解,模型学会跨模态关联 [15] - 第三次破壁:突破逻辑与形象思维边界,实现多模态推理,日日新6.5引入"图文交错思维链" [16] - 第四次破壁:突破与物理空间边界,实现与真实世界交互,即具身智能 [22][24] 数据体系构建 - 多模态训练最关键的数据是强关联的"图文对",商汤通过大规模自动化构造解决了稀缺问题 [26][27] - 建立"续训验证"机制确保数据质量,只有能带来性能增益的数据才会被准入 [28][29] - 采用"人写种子+自动扩展+强化学习"三段式方法获取高阶专业数据 [31][32][33][34] 模型架构优化 - 模型架构设计的核心是效率,而非单纯追求更大参数规模 [36] - 日日新6.5推动视觉编码器轻量化(参数量从60亿减至10亿),同时使MLLM主干网络更深更窄 [38] - 架构调整结合数据优化使模型效率提升超过3倍,实现比肩顶级模型的效费比 [38][39] 创新力源泉 - 计算机视觉起家的技术基因使公司对多模态价值有更早更深刻的理解 [40] - 重构研究组织实现资源统一调度,设立专项创新小组探索高风险高回报方向 [41] - 构建"基础设施-模型-应用"三位一体的正向循环,使技术理想与商业价值相互促进 [42][43]
“淘金”中国AI科技产业 国际长期资本缘何热衷借道港股基石、定增投资
经济观察网· 2025-08-12 16:40
国际长线资本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投资热情升温 - 59%受访主权基金计划未来五年增加中国资产配置 逾60%偏好主动管理型策略并优先投资高科技、绿色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1] - 新加坡淡马锡对中国资产投资敞口达18% 显著超越MSCI全球指数2%-3%的中国权重[1] - 港股前6个月IPO与二次融资募资额突破1800亿港元 同比增长62%创三年新高[1] 国际资本通过港股参与中国科技企业投资 - 国际长线资本通过港股基石投资与定增投资布局中国科技企业 成为当前主要投资方式[2] - 无极资本上半年斥资超75亿港元参与商汤科技、第四范式定增及曹操出行、蓝思科技IPO基石投资[1] - 港股市场提供流畅退出机制与风险平衡 更契合国际长线资本对价格波动敏感和长周期的投资偏好[2] 中国AI产业技术实力与估值优势 - 中美顶级AI模型性能差距从2023年20个百分点缩至2024年0.3个百分点 近乎抹平[4] - 中国AI企业平均市销率约15倍 显著低于美国头部企业42倍及OpenAI的80倍、Anthropic的170倍估值[6] - 产业纵深优势形成本土场景驱动+产业链协同+垂直解决方案的独特发展模式 计算效率创新活跃[5] 香港市场作为投资枢纽的优势 - 香港开放金融体系与成熟法治环境为国际资本提供灵活高效投资基础[6] - 通过互联互通机制便捷布局内地高科技资产 双重监管体系减少投资操作限制[6][7] - 国际资本借道港股规避直接投资内地的配置比例与行业选择制约[7] 资本关注技术卡位与产业链布局 - 国际资本重点关注AI龙头在前沿领域的技术卡位、产业布局与资质壁垒[8] - 无极资本定向支持商汤科技具身智能与稳定币技术转化 助力第四范式AI大模型在金融风控、稳定币与RWA领域商业化[8] - 国际资本形成新共识:中国AI自主创新引发全球重新定价 技术迭代与商业化效率优势吸引资金持续涌入[9] 投资策略与机构合作动向 - 国际资本特别看重受托投资机构的选股交易能力 认为长期回报主要来源于选股而非择时[8] - 无极资本通过PE基金投资未上市GPU研发企业 加码AI产业链上游战略布局[10] - 双总部运营机制(香港+阿布扎比)吸引更多国际长期资本共同分享中国高科技产业崛起红利[10]
商汤王晓刚:世界模型将加快AI从数字空间进入物理世界,「悟能」想做那个桥梁
机器之心· 2025-08-12 15:34
具身智能与世界模型 - 具身智能「大脑」以「世界模型」为内核,成为AI下一阶段竞争焦点 [1] - 世界模型被视为通往「类人智能」的解法,业界形成新共识 [1] - 2025年下半年具身智能「大脑」成为全球AI领域焦点 [1] - 世界模型技术研究曲线与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路径交汇,引发行业争夺战 [2] 行业动态与厂商布局 - 谷歌推出具身智能RT-2模型,AI教母李飞飞聚焦具身智能创业 [3] - 国内厂商密集发布具身智能平台:智源研究院RoboBrain、华为云CloudRobo、字节跳动GR-3、京东JoyInside、商汤「悟能」、腾讯Tairos [3] - 商汤优势在于计算机视觉起家、多模态大模型打磨经验、智能驾驶沉淀、大装置算力支持 [3] - 商汤通过「悟能」平台将多年积累赋能行业 [3] 技术突破与挑战 - 大模型带来导航、人机交互、VLA端到端操作三方面技术突破 [7][8] - 自动驾驶技术进步使机器人导航功能提升 [9] - 多模态大模型带来全新人机交互方式 [10] - 世界模型通过学习物理规律和交通法则实现更高层次智能 [12] - 硬件质量和数据缺乏是主要挑战,尤其是规模化数据生产困难 [13] - 仿真数据与现实差距大,计算机视觉技术可带来新动能 [14] 商汤的技术布局 - 「开悟」世界模型应用于智能汽车,衍生出「悟能」具身智能平台 [5] - 平台包含10万3D资产,支持多视角学习,保持150秒时空一致性 [5] - 世界模型三大技术优势:时空一致性(11摄像头同步)、内容可编辑、反应速度实时 [21][23][24] - 「悟能」平台提供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数据,推动端到端VLA实现 [27][29] - 与机器人厂商合作形式为提供SDK软件功能API调用 [33] 应用场景与未来展望 - 机器狗可实现陪伴守护,家庭机器人建立情感连接 [30] - 具身智能成熟后将形成人机社交网络,机器人可完成多项家庭功能 [36] - 每项功能突破都将带来巨大市场想象空间 [37] - 商汤规划提供包含视觉、交互、导航、操作的「机器人大脑」 [39]
多家企业大模型产品陆续向公众开放 加速赋能行业推动技术创新
新华网· 2025-08-12 13:48
行业监管与开放进展 - 百度文心一言、商汤商量SenseChat等大模型成为首批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的产品,并于8月31日起面向全社会开放服务 [1]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监管日趋成熟,行业从研发测试阶段进入规模化和普惠化落地阶段 [1] 公司业务部署与客户合作 - 百度开放文心一言App及官网供用户下载体验,企业用户可通过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调用能力 [1] - 商汤科技商量SenseChat已与超过500家客户在金融、医疗、汽车、地产、能源等垂直行业建立深度合作,提供多种灵活API接口和服务 [1] 技术迭代与应用进展 - 百度表示开放服务后可获得大量真实反馈,进一步改进基础模型并加快迭代文心一言 [1] - 昆仑万维"天工"大模型以周为单位迭代,训练集群保持高负荷运行,已具备强大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交互能力,并展现更高级自主学习能力 [2] - 东方国信已完成大模型内部测试,正加速推进BonGPT在客户场景上线,计划年内完成重点客户布局 [2]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大模型开放服务将刺激产业竞争,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 [2] - 科技巨头加速大模型推广与应用,表明企业已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潜在商业价值 [2] - 市场需求增加将为直接参与研发的公司带来更多商机,并惠及数据提供商、算法优化公司等产业链相关方 [2]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8月1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08:23
沽空比率排行 - 安踏体育-R以100%沽空比率位居首位 沽空金额9.78万元[1][2] - 中国海洋石油-R沽空比率达90.59% 对应沽空金额130.50万元[1][2] - 腾讯控股-R以87.99%沽空比率位列第三 沽空金额112.50万元[1][2] - 百度集团-SWR及商汤-WR分别以86.07%和84.83%的沽空比率进入前五[2] 沽空金额排行 - 美团-W以11.36亿元沽空金额居首 沽空比率23.98%[1][2] - 小米集团-W沽空金额达10.40亿元 沽空比率16.20%[1][2] - 腾讯控股沽空金额10.07亿元 沽空比率15.29%[1][2] - 阿里巴巴-SW以8.05亿元沽空金额位列第四 沽空比率15.83%[2] 沽空偏离值分析 - 腾讯控股-R以45.57%偏离值居首 显示沽空比率显著高于30日均值[1][2][3] - 中国海洋石油-R偏离值达42.14% 反映沽空活动异常活跃[1][2][3] - 中国建筑国际偏离值34.50% 其2560.45万元沽空金额为R股中最高[1][2] - 裕元集团偏离值34.33% 沽空金额3148.18万元[2]
中国AI迎来技术突破与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机遇——访无极资本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钱涛
上海证券报· 2025-08-10 21:40
中国AI行业技术突破与估值潜力 - 中国AI企业正在缩小与欧美巨头的技术差距 中美顶级大模型在MMLU测试中的性能差距从2023年的20%降至2024年底的0.3% [1] - 中国拥有"场景厚度+政策推力"优势 成为全球最大的AI试验场 涵盖B端数字化、智能化及C端AI产品 政策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1] - 国产大模型崛起标志着中国AI技术迭代已"咬紧"世界领先水平 在技术突破、市场空间和政策赋能方面具备估值提升潜力 [2] 国际资本对中国AI企业的投资动态 - 以无极资本为代表的国际长线基金密集加码商汤科技、第四范式等中国AI龙头企业 反映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信心修复及历史性重估 [1] - 中国AI企业平均市销率仅为15倍左右 显著低于美国AI企业(平均42倍 OpenAI和Anthropic分别达80倍、170倍) 存在低估现象 [2] - 无极资本作为国际长线基金 其耐心属性与AI商业化周期高度契合 更关注企业在前沿领域的技术卡位而非短期股价波动 [3] AI行业商业化前景与市场预期 - AI价值已初步显现于编程、办公等场景 行业商业拐点可期 尽管当前普遍面临盈利挑战 [2] - 资本市场对AI的定价基于未来潜力 类比互联网行业泡沫后仍创造巨大社会价值 AI技术有望穿越周期 [2] - 中国AI龙头企业被预期将引领下一代科技革命浪潮 [3]
商汤发布大装置算力Mall,“日日新”模型接入小米AI眼镜
证券时报网· 2025-08-10 20:03
商汤大装置算力Mall发布 - 公司与华为、库帕思、海光、寒武纪等十余家国产生态伙伴联合发布商汤大装置算力Mall [1] - 该平台旨在推进国产化生态建设,打造一站式AI基础设施 [1] - 提供高效、稳定、自主可控且具成本优势的异构计算基础设施 [1] - 与库帕思等伙伴合作提供高质量数据集、数据清洗、标注及合规安全管理服务 [1] - 客户可直接基于"日日新"系列基础模型,借助MLOps工具快速完成模型微调和二次开发 [1] 技术能力与应用场景 - 公司在具身智能、AIGC、AI4S、产业智能化等领域有深厚积累 [2] - 通过"算力+语料+算法"组合能力解决具体业务痛点 [2] - 帮助突破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行业客户智能化跃迁 [2] - "日日新"大模型交互平台"商量"已探索性接入小米AI眼镜 [2] - 提供全双工实时音视频交互能力,构建自然流畅的交互闭环 [2]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持续深化大模型在实时音视频交互、多模态理解等方面的技术突破 [3] - 致力于将高效、自然、深度的AI实时协作能力赋能更广泛场景 [3] - 目标实现从个人效率提升到行业解决方案的全面支持 [3]
青平:“商汤即汉谟拉比”?岂能让学术糟粕污染文化基因
中国青年报· 2025-08-10 11:54
学术争议事件分析 - 武汉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教授李荣建与空军雷达学院学者吴彬华在2007年发表论文,主张汉谟拉比与商汤为同一人,《汉谟拉比法典》即商朝《典宝》[1] - 论文采用语音比对方法将古巴比伦语"Hammurabi"与"商汤"强行关联,无视历史语言学基本原理和两地文明差异[1] - 研究存在年代匹配问题,汉谟拉比活动时间(前1728-1686年)与商汤时期存在明显断层,且两地相隔6000公里无考古证据支持[1] 文明特征对比 - 《汉谟拉比法典》刻于玄武岩石碑使用楔形文字,内容以商业契约和民事纠纷为主[2] - 商汤时期文字载体为甲骨与青铜器,使用甲骨文系统,内容多涉及祭祀与战争[2] - 两者在物质载体、文字系统和文明特征上存在系统性差异,直接否定"同一人"假说[2] 学术规范问题 - 论文存在预设结论后选择性使用证据的问题,背离学术求真的基本原则[2] - 期刊作为学术守门人应守住评议底线,剔除违背基本学术常识的研究[3] - 高校需强化科研诚信监督,建立学术不端终身追责机制[3] 社会影响评估 - 此类伪学术研究可能动摇文化自信根基,混淆公众对历史的认知[2] - 将东方文明与其他古文明强行混为一谈,可能损害青少年对文明连续性的正确理解[2] - 错误学术观点可能污染民族文化基因库,影响民族精神文明构建[2]
港股互联网ETF(159568)近1年净值上涨72.24%,AI基础模型持续迭代将加速AI应用生态繁荣
搜狐财经· 2025-08-08 15:01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8日14:34,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931637)下跌1.33% [3] - 成分股涨跌互现,东方甄选(01797)领涨7.38%,狮腾控股(02562)上涨3.19%,汇量科技(01860)上涨1.73%;趣致集团(00917)领跌6.40%,金山云(03896)下跌5.10%,迈富时(02556)下跌4.55% [3] - 港股互联网ETF(159568)下跌1.10%,最新报价1.8元,近1周累计上涨0.55% [3] 港股互联网ETF流动性 - 港股互联网ETF盘中换手19.46%,成交6296.50万元,市场交投活跃 [3] - 近1年日均成交1.87亿元 [3] 哔哩哔哩用户生态 - 截至25Q1,月活用户达3.68亿,日活用户1.07亿,月付费用户3200万 [3] - 日均使用时长达108分钟,活跃用户平均年龄为26岁,Z+世代用户渗透率达70% [3] - 平台PUGV内容生态优势显著,内容成本低于同行,25Q1效果广告同比增长30%,品牌广告保持稳定增长 [3] AI模型进展 - OpenAI发布gpt-oss-120b,可在消费级硬件运行,显著降低使用门槛 [4] - Anthropic发布Claude Opus 4.1,在编程评估基准SWE-BenchVerified得分达74.5%,大幅提升AI coding能力 [4] - 谷歌DeepMind发布Genie 3,具备实时交互与长期一致性维护能力,或推动AGI在机器人及智能驾驶领域的新范式 [4] 港股互联网ETF表现 - 近1年净值上涨72.24%,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138/2949,居于前4.68% [5]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0.31%,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24.85%,涨跌月数比为10/7,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62%,历史持有1年盈利概率为100.00% [5] - 近1年夏普比率为1.73 [6] 港股互联网ETF特性 - 成立以来相对基准回撤4.66% [7] - 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7] - 近3月跟踪误差为0.050%,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7]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估值 - 最新市盈率(PE-TTM)仅23.8倍,处于近5年19.97%的分位,即估值低于近5年80.03%以上的时间,处于历史低位 [7] - 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30家涉及互联网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7]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权重股 - 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腾讯控股(00700)、阿里巴巴-W(09988)、小米集团-W(01810)、美团-W(03690)、美图公司(01357)、金蝶国际(00268)、快手-W(01024)、京东健康(06618)、哔哩哔哩-W(09626)、商汤-W(00020) [8]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0.94% [8]
600亿AI巨头,一年内融资近53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8-07 19:29
融资情况 - 7月底完成25亿港元融资,发行16.67亿股B类股份,每股1.5港元,占已发行股份4.31% [1][3] - 近一年累计融资近53亿港元,包括去年12月27.87亿港元融资 [1][7] - 融资资金分配:30%用于核心AI业务发展,30%用于生成式AI研发,20%用于垂直领域探索,20%用于营运资金 [7] - 发行后总股份增至386.74亿股,较2021年末增加53.92亿股 [7][8] - 主要认购方为无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近期还参与曹操出行、蓝思科技IPO及中国儒意投资 [6]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定期存款合计118.59亿元,较2021年末215.2亿元减少96.61亿元 [8]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8.09亿元、34.06亿元、37.72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10.75% [9] - 同期净利润亏损分别为60.45亿元、64.4亿元、42.78亿元,2024年亏损收窄 [9] - 研发费用2022-2024年分别为40.14亿元、34.66亿元、41.32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19.2% [12] - 销售开支和行政开支2024年分别为6.55亿元和14.64亿元,同比减少20%和3.1% [13] 业务表现 - 生成式AI收入2023-2024年分别为11.84亿元和24.04亿元,同比增长103.1%,占比从34.8%提升至63.7% [9][11] - 视觉AI收入2023-2024年分别为18.38亿元和11.12亿元,同比下降39.5%,占比从53.9%降至29.5% [11] - 智能汽车收入2023-2024年分别为3.84亿元和2.56亿元,同比下降33.2%,占比从11.3%降至6.8% [12] - 绝影智能汽车平台2024年新增交付167万辆,同比增长29.2%,累计交付超360万辆 [12] 技术发展 - 2024年发布日日新5.0及5.5版本,是国内首个支持音视频流式交互的大模型 [10] - 预计2025年Q2发布6.0版本,将提升多模态理解、推理和交互能力 [10] - 大装置为内部研发提供支撑,并推动商业化服务布局 [9] 组织架构 - 2024年董事会新增两名执行董事:王征(CFO)和杨帆(联合创始人) [1][20] - 原联合创始人徐冰卸任董事职务,转任AI芯片业务负责人 [1][20] - 2024年员工总数从5098人缩减至3756人,累计减少1342人 [17]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2年40.12亿元降至2024年33.51亿元 [17] 市场表现 - 股价从上市高点9.7港元跌至1.64港元(截至8月7日),跌幅约83% [13] - 总市值634.3亿港元,TTM市盈率为亏损状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