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发展(00688)
搜索文档
新政红利跨域释放,深圳房展东北火热,3天吸引超万人咨询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21:52
巡展活动概况 - 深圳住建局和盐田区政府指导的"活力深圳·宜居未来"商品房全国巡展于9月12-15日在哈尔滨、沈阳、长春举办 吸引超10000人次到场参观 累计3347人次留电登记 房地产项目现场登记意向客户376组 [1] - 活动通过政企协同和文化赋能方式展示深圳宜居城市形象 助力跨区域住房消费提质扩容 抖音及视频号等平台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1] 政策支持与市场反应 - 活动紧扣深圳9月5日出台的房地产调控优化政策 设置政策解读专区和金融对接服务平台 提供从购房到贷款的一站式服务 [3] - 分区限购优化措施包括:盐田和大鹏两区全面取消限购 罗湖、宝安西乡及龙华等副核心区放宽限制 允许外地居民购置多套住房 [10] - 核心片区(福田、南山和前海)允许符合条件(累计在深纳税100万元、10名在职员工)的企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 [11] - 统一首套和二套房贷利率标准 降低居民购房成本 现场咨询显示政策利好增强外地居民置业信心 [3][11] 参展企业与项目表现 - 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等18家品牌房企携58个深圳优质项目参展 涵盖高端住宅、商务公寓及山海度假物业等多种业态 [5] - 企业推出专项优惠:华润和保利推出特价房源 小梅沙觐海广场特价房和光明云筑专属价格凭借高性价比吸引客户 深铁置业提供到访送旅游活动 深业推出成交送物业费及停车费 [5] - 罗湖区莲塘金岸里和龙华区鹏宸云筑项目因地理位置便利及配套完善 获得东北高净值人群广泛青睐 [5] 区域特色与产品亮点 - 盐田区设立"山海盐田"主题专区 望辰府和鹏瑞半山云璟府凭借独特山海资源成为焦点 彰显"山海连城 宜居宜游"区域特色 [6] - 盐田区作为深圳"后花园"的生态价值与发展潜力受东北客户关注 为资产配置提供新选择 [6] 活动形式与传播效果 - 现场融合岭南文化特色与现代科技体验 包括舞狮表演、粤语金曲、VR沉浸看房及智能机器人互动 多轮抽奖环节提升参与度 [8] - 线上直播带看和政策解读实现线下线上联动 直播累计观看量突破120000人次 短视频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超300000次 [8] 行业服务体系构建 - 深圳将依托"i深房"和"住在深圳"等数字化平台 构建覆盖看房、选房、签约及售后服务的全周期异地置业支持体系 [10] - 政策优化重点满足外地居民和企业购房需求 包括分区限购调整和企业购房条件放宽 [10][11]
房地产1-8月月报:投资销售持续走弱,一线城市限购放松-20250915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5 20:44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房地产及物管行业"看好"评级 [2] 核心观点 - 房地产行业投资端持续走弱,供给主体过度出清及补库存困难导致后续投资仍将偏弱,修复节奏显著慢于以往周期 [1][20] - 销售端处于筑底阶段,政策推动需求修复,但供给端约束销售修复,总量偏弱但结构有弹性 [2][34] - 资金来源降幅收窄,融资资金改善,预计后续仍略偏紧但将逐步改善 [2][39] - 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预计进入底部拐点区域,好房子政策将推动新产品、新定价、新模式发展 [2] 投资端表现 - 2025年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60,309亿元,同比-12.9%,较1-7月下降0.9个百分点 [3][4] - 8月单月投资同比-19.5%,较7月下降2.4个百分点 [1][4] - 住宅投资46,382亿元,同比-11.9%,占开发投资比重76.9% [3][4] - 分区域表现:东部地区同比-15.2%、中部-10.6%、西部-6.5%、东北-22.9% [3] - 新开工面积同比-19.5%,施工面积同比-9.3%,竣工面积同比-17.0% [1][4] - 维持2025年预测:投资同比-11.0%、开工同比-15.1%、竣工同比-20.0% [1][20] 销售端表现 - 2025年1-8月销售面积5.7亿平方米,同比-4.7%;销售额5.5万亿元,同比-7.3% [2][4] - 销售均价9,601元/平米,同比-2.6% [4][33] - 8月单月销售面积同比-10.6%,销售金额同比-14.0% [2][4] - 住宅销售面积4.8亿平米,同比-4.7%;住宅销售均价10,075元/平米,同比-2.3% [4][33] - 分区域销售面积增速:东部-7.1%、中部-1.4%、西部-3.2%、东北-6.6% [29] - 维持2025年预测:销售面积同比-4.5%、销售金额同比-6.5%、均价同比-2.0% [2][34] 资金端表现 - 2025年1-8月资金来源6.4万亿元,同比-8.0% [2][4] - 8月单月资金来源同比-11.9%,较7月上升3.9个百分点 [2][4] - 国内贷款同比+0.2%,8月单月+1.1%;自筹资金同比-8.9%,8月单月-11.7% [2][4] - 定金及预收款同比-10.5%,8月单月-15.2%;个人按揭贷款同比-10.5%,8月单月-19.5% [2][4][37] - 融资资金中国内贷款增速由负转正,自筹资金降幅收窄;销售回款中定金及预收款降幅收窄 [2][39] 投资建议与推荐标的 - 推荐产品力房企:建发国际、滨江集团、华润置地、绿城中国、中国金茂、建发股份 [2] - 推荐低估值修复房企:新城控股、越秀地产、招商蛇口、龙湖集团、中海外发展、保利发展、华发股份 [2] - 关注二手房中介:贝壳-W,关注我爱我家 [2] - 推荐物业管理:绿城服务、华润万象、招商积余、保利物业、中海物业 [2]
华创证券:维持中国海外发展(00688)“推荐”评级 好房子体系树立市场标杆
智通财经· 2025-09-15 14:18
核心观点 - 华创证券维持中国海外发展"推荐"评级 给予2025年13倍PE 目标市值2188亿港元 对应股价20港元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40元、1.38元和1.52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2亿元 同比下降4.3% 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86亿元 同比下降16.6% [1] - 上半年毛利率17.4% 已售未结金额1750亿元 较2024年末减少19.8% [1] -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 期末在手现金1090亿元 占总资产12.1% [3] 销售情况 - 上半年销售面积512万方 同比下滑5.9% 销售金额1202亿元 同比下滑19.0% [1] - 合约销售均价23467元/平米 同比下降14.0% [1] - 北上广深及香港五个城市实现合约销售额556.4亿元 其中北京实现合约销售304.5亿元 [1] 土地储备 - 上半年新购地17宗 权益购地金额401亿元 投资强度33.4% [1] - 截至7月末新购地共22宗 权益购地金额550亿元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合计占比86% [1] - 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2693万方 权益面积2367万方 [1] 商业运营 - 上半年商业运营收入35.4亿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 [2] - 一线城市项目收入占比提升至47% [2] - 购物中心和写字楼收入占比分别为33%和48% [2] - 购物中心出租率96.2% 销售额同比增长6.7% 客流同比增长11.0% 经营利润率56.8% [2] - 写字楼新签约面积51万平方米 续租率提升16个百分点至77% [2] 债务与融资 - 有息负债规模压降至2275亿元 期内减少141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53.7% [3] - 平均融资成本2.9% [3] - 分销及行政费用合计占收入比例约3.8% 其中行政费用同比下降16.9% [3] 战略发展 - 延续聚焦一线城市策略 推动"中海好房子Living OS系统"落地 [1] - 北京萬吉玖序、上海云邸玖章等首批中海好房子陆续上市推售 [1]
华创证券:维持中国海外发展“推荐”评级 好房子体系树立市场标杆
智通财经· 2025-09-15 14:12
核心观点 - 华创证券维持中国海外发展推荐评级 给予2025年13倍PE 目标市值2188亿港元 对应股价20港元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40元 1.38元 1.52元 [1]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832亿元 同比下降4.3% 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86亿元 同比下降16.6% [1] - 上半年毛利率17.4% 已售未结金额1750亿元 较2024年末减少19.8% [1] - 商业运营收入35.4亿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 购物中心和写字楼收入占比分别为33%和48% [2] - 购物中心出租率96.2% 销售额同比增长6.7% 客流同比增长11.0% 经营利润率56.8% [2] - 写字楼新签约面积51万平方米 续租率提升16个百分点至77% [2] 土地储备与投资 - 2025年1-6月新购地17宗 权益购地金额401亿元 投资强度33.4% [1] - 截至7月末新购地共22宗 权益购地金额550亿元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占比86% [1] - 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2693万平方米 权益面积2367万平方米 [1] 销售表现 - 上半年销售面积512万平方米 同比下滑5.9% 销售金额1202亿元 同比下滑19.0% [1] - 合约销售均价23467元/平方米 同比下降14.0% [1] - 北上广深及香港合约销售额556.4亿元 其中北京销售额304.5亿元 [1] 债务与融资 - 有息负债规模2275亿元 期内减少141亿元 资产负债率53.7% [3] - 在手现金1090亿元 占总资产12.1%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 [3] - 平均融资成本2.9% 分销及行政费用占收入比例3.8% 行政费用同比下降16.9% [3] 业务发展 - 推动"中海好房子Living OS系统"落地 北京萬吉玖序 上海云邸玖章等首批项目上市推售 [1] - 一线城市商业项目收入占比提升至47% 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 [2]
中国海外发展(00688):好房子体系树立市场标杆,土储积极补仓
华创证券· 2025-09-14 21:16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目标价20港元 [1]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头部央企 融资成本低 可售货值充足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40元、1.38元、1.52元 给予2025年13倍PE 测算市值约2188亿港元 [6]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832亿元 同比下降4.3% 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86亿元 同比下降16.6% [1]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1838.29亿元 同比下降0.7% 归母净利润153.49亿元 同比下降1.8% [3] - 上半年毛利率17.4% 归属股东核心净利润率10.6% [6] - 已售未结金额1750亿元 较2024年末减少19.8% [6] 销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面积512万方 同比下滑5.9% 销售金额1202亿元 同比下滑19.0% [6] - 合约销售均价23467元/平米 同比下降14.0% [6] - 北上广深及香港五个城市实现合约销售额556.4亿元 其中北京实现合约销售304.5亿元 [6] 土地储备 - 2025年1-6月新购地17宗 权益购地金额401亿元 投资强度约33.4% [6] - 截至7月末新购地共22宗 权益购地金额550亿元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合计占比86% [6] - 截至上半年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2693万方 权益面积2367万方 [6] 商业运营 - 上半年商业运营收入35.4亿元 同比持平 一线城市项目收入提升至47% [6] - 购物中心和写字楼收入占比分别为33%和48% [6] - 购物中心出租率96.2% 销售额同比增长6.7% 客流同比增长11.0% 经营利润率56.8% [6] - 写字楼新签约面积51万平方米 续租率提升16个百分点至77% [6] 财务结构 - 有息负债规模2275亿元 期内减少141亿元 资产负债率53.7% [6] - 在手现金1090亿元 占总资产12.1%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 [6] - 平均融资成本2.9% 分销及行政费用合计占收入比例约3.8% [6] 预测指标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1.40元 市盈率9.8倍 市净率0.4倍 [3]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1.38元 市盈率10.0倍 市净率0.4倍 [3] - 预计2027年每股收益1.52元 市盈率9.0倍 市净率0.4倍 [3]
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没收未领取的股息

格隆汇· 2025-09-12 16:45
股息处理安排 - 中国海外发展宣布未领取的2028年末期股息及2029年中期股息将于2025年9月30日没收并归公司所有 [1]
中国海外发展(00688)将没收未领取的股息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16:44
股息处理安排 - 公司宣布2018年末期股息和2019年中期股息仍未领取部分将于2025年9月30日没收并归公司所有 [1]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2 16:3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832.2亿元[26] - 公司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832.2亿元,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21.2亿元,毛利率为17.4%[37] - 收入同比下降4.3%至832.1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869.35亿元人民币[7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851.53亿元,同比下降4.4%[103][104] - 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9%至人民币779.62亿元,分部溢利同比下降26.3%至人民币106.67亿元[103][104] - 商业物业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1%至人民币35.42亿元,分部溢利同比增长16.2%至人民币19.83亿元[103][104] - 公司综合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29.98亿元,同比下降19.7%[106] - 公司股东应占期内溢利为人民币85.99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03.14亿元下降16.7%[115] - 净利润同比下降17.3%至95.30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15.27亿元人民币[7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86.0亿元[12] - 2025年上半年核心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87.8亿元[26]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86亿元,核心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87.8亿元[37] - 联营和合营项目贡献净利润人民币12.6亿元[42] - 中海宏洋合约物业销售额人民币166.1亿元,收入人民币145.4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2.8亿元[42]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16.0%至0.79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0.94元人民币[77] - 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加权平均股数109.45亿股计算,与2024年同期股数相同[11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上升1.5%至687.5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677.58亿元人民币[77] - 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2.9%,分銷费用与行政费用合计占收入的比例为3.8%[29]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2.5%至人民币3.82亿元,主要因利息支出减少及资本化金额增加[108]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25.5%至人民币34.69亿元,其中中国土地增值税大幅下降70.8%至人民币2.61亿元[109] - 员工成本同比下降18.0%至人民币10.22亿元[114] - 物业存货减值准备为人民币3.06亿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4.56亿元有所改善[107] 合约物业销售额和销售面积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额为人民币1201.5亿元[8][12] - 公司系列公司合约物业销售额为人民币1201.5亿元,销售面积为512万平方米[38] - 公司系列公司在香港及北上广深五城市实现合约销售额人民币556.4亿元[26] - 北京市场实现合约销售额人民币304.5亿元[26] - 香港及北上广深销售额占非中海宏洋系列公司销售额53.7%[26] - 中海宏洋合约物业销售额人民币166.1亿元,收入人民币145.4亿元,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2.8亿元[42] 土地储备和购地 - 公司新增总购地金额人民币403.7亿元,权益购地金额人民币401.1亿元,一线城市及香港权益购地金额占比52.1%[29] - 新增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权益地价人民币401.1亿元[45][46] - 集团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2,693万平方米[46] 商业物业表现 - 公司商业物业实现收入人民币35.4亿元[27] - 商业物业收入人民币35.4亿元,其中写字楼17亿元,购物中心11.7亿元[49] - 写字楼新签约租赁面积51万平方米,续租率76.9%[49] - 成熟购物中心出租率96.2%,销售额和客流同比分别提升6.7%和11.0%[50] - 公司商业物业运营总建筑面积增加15万平方米[27]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增加190.98亿元人民币至2103.0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0.9%[80]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6612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233万元大幅增长436.3%[117] 财务健康状况和流动性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人民币3866.2亿元[10] - 2025年上半年净借贷比率为28.4%[14]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3.7%,净借贷比率为28.4%,持有银行存款及现金为人民币1089.6亿元[29] - 公司有息负债规模较年初减少人民币141.2亿元[29] - 净借贷比率28.4%,银行存款及现金人民币1,089.6亿元,占总资产12.1%[53] - 总借贷人民币2,274.5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借贷占比7.6%[53] - 公司银行存款及现金为人民币1,089.6亿元,其中人民币占比94.6%,港币占比4.5%,美元占比0.3%[55] - 公司可动用资金为人民币1,503.3亿元,包括受规管的物业预售所得款人民币243.7亿元和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人民币413.7亿元[55] - 公司人民币借贷占比较2024年底提升2.5个百分点至84.8%[56] - 期末现金及银行结余同比下降12.3%至1089.57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241.68亿元人民币[8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08,774,461千元,较期初下降12.1%[89] 现金流活动 - 公司销售回款为人民币892.6亿元,其他经营回款为人民币76.2亿元,总经营回款为人民币968.8亿元[55] - 公司资本支出为人民币836.9亿元,其中土地成本为人民币613.7亿元,建安支出为人民币223.2亿元[55] - 经营活动中未计入流动资金变动前现金流为人民币11,568,888千元,同比下降28.9%[87]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流出人民币1,779,460千元,较去年同期改善47.0%[87]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人民币14,294,402千元,同比扩大160.7%[89] - 物业及存货增加导致现金流出人民币7,535,110千元,同比由正转负[87] - 新取得银行及其他借贷人民币23,042,027千元,同比下降39.1%[89] - 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人民币30,478,997千元,同比减少10.0%[89] - 非控股股东出资人民币5,022,000千元,同比增长132.3%[89]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9.4%至人民币5.73亿元[107] 债务和融资工具 - 公司有息负债到期分布:一年内人民币35.0亿元,一至二年人民币139.0亿元,二至五年人民币177.9亿元,五至十年人民币517.6亿元,十年以上人民币337.1亿元[59] - 公司有息负债货币分布:人民币银行及其他借贷占比65.3%,人民币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占比19.5%,美元担保票据占比10.8%,港币银行借贷占比4.4%[61] - 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账面值为人民币68,917,651千元,公允价值为人民币69,638,751千元[100] - 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公允价值较账面价值高出人民币721,100千元[100] - 与2024年末相比,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账面价值减少人民币6,489,331千元[100] - 与2024年末相比,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减少人民币5,364,131千元[100] - 公司发行人民币35亿元担保票据,包括5亿元1.90%2030年到期票据和15亿元2.38%2035年到期票据等[124] - 公司全数赎回美元3亿元2.375%票据和人民币73亿元各类公司债券,赎回总价值约人民币91.64亿元[125] - 子公司发行人民币350亿元公司债券及中期票据,票面利率1.80%-2.38%[149] - 全资附属公司赎回面值人民币18亿元票面利率2.88%的中期票据[151] - 全资附属公司赎回面值人民币20亿元票面利率3.05%的公司债券[151] - 全资附属公司赎回面值人民币15亿元票面利率2.75%的公司债券[151] - 全资附属公司赎回面值人民币20亿元票面利率2.63%的中期票据[151] - 全资附属公司赎回面值美元3亿元票面利率2.375%的担保票据[151] 担保和承诺事项 - 公司为物业买家偿还银行按揭贷款提供担保金额为人民币257.6亿元[62] - 公司以资产账面值人民币1,113.2亿元为银行贷款作抵押担保[64] - 对合营公司财务担保最大额度83.17391亿元人民币,已用额度83.17391亿元人民币[136] - 对联营公司财务担保最大额度1.4599亿元人民币,已用额度1.4599亿元人民币[136] - 公司建筑合约反赔偿承诺增至人民币22.51亿元(2024年末:17.16亿元)[138] - 公司为买家银行按揭贷款担保金额降至人民币257.61亿元(2024年末:450.43亿元)[138] - 抵押资产账面总值降至人民币1113.24亿元,其中物业存货抵押大幅减少至26.86亿元(2024年末:378.14亿元)[13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资本开支承诺为62.86399亿元人民币[13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流动负债同比下降7.6%至2451.10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652.32亿元人民币[83] - 权益总额同比上升4.0%至4177.4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018.30亿元人民币[83] - 合同负债(预售楼款)基本持平为1324.4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325.43亿元人民币[83] - 公司股东应占合并保留溢利为人民币308,609,013千元,占权益总额的76.8%[86]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34.06亿元增至78.25亿元,增长129.7%,其中90日以上账龄应收账款从9.04亿元增至17.03亿元[121] - 应付账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556.01亿元降至523.74亿元,减少5.8%[123]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为人民币288,382千元,与上期持平[98] 外汇和汇兑影响 - 汇兑收益同比转正为4.0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损失4.38亿元人民币[79] - 外币汇兑实现净收益人民币1.36亿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人民币3.54亿元[106][107] 股息和股东回报 - 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港币25仙[26] - 2025年中期股息为每股港币25仙,总额约人民币25.17亿元[116] - 中期股息降至每股港币25仙(2024年:30仙)[144] 项目交付和运营 - 公司上半年高品质交付4.2万套房屋[27] - 集团系列公司(不含中海宏洋)竣工总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42] - 2025年上半年完成4.2万套住宅高品质交付,完美交付率达40%[74] - 2025年上半年在建保障房面积13.6万平方米,新竣工面积6.2万平方米[74] - 累计保障房竣工面积达1,437万平方米[74]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运营 - 公司绿色项目共计690个,相应总认证面积超1.1亿平方米[68] - 能耗信息化平台覆盖100%自持运营写字楼项目和购物中心项目[71] - 2025年上半年绿色建筑认证项目收入约749亿元,高能效认证项目收入约2.73亿元[74] - 累计绿色建筑认证项目达690个,相应面积超1.1亿平方米[74] - 2025年上半年新增17个绿色建筑认证项目,面积约126万平方米[74] - 绿色采购供应商比例升至71%[74]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公司聘用3,232名员工,雇员男女比例2.48:1[76] - 员工人均培训时数为45小时[76] - 董事及管理层薪酬总额降至人民币1213万元(2024年同期:1375万元)[142] - 已发行股份总数维持109.45亿股普通股[146] - 股份期权计划项下可授予股份期权数量为811,397,653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7.41%[153] - 公司于2018年6月29日授予股份期权107,320,000股,行使价每股港币25.85元,其中向董事授予2,000,000股[127] - 公司于2020年11月24日授予股份期权285,840,000股,行使价每股港币18.724元,其中向董事授予6,300,000股[128] - 公司于2021年11月11日授予股份期权7,130,000股,行使价每股港币18.70元,其中向董事授予1,600,000股[129] - 2018年股份期权公允价值每股港币6.36元,2020年期权每股港币2.64元,2021年期权每股港币2.89元[13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份期权计划项下无尚未行使的股份期权[133] - 2024年6月30日前六个月内,51,440,500股2018年股份期权到期失效,4,882,000股因人员离职被没收[133] - 董事李民斌持有公司5,66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0.0517%[156] - 董事郭光辉持有相联法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10,000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份0.001%[157] - 董事张智超持有相联法团中国建筑兴业集团2,984,000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份0.132%[157] - 董事庄勇持有面值90万美元息率5.35%的相联法团担保票据[159] - 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为实益拥有人持有5,618,894,255股占已发行股本51.34%[160] - 中建股份通过受控制公司权益持有6,140,159,183股占已发行股本56.10%[160] - Complete Noble Investments Limited为实益拥有人持有1,095,620,154股占已发行股本10.01%[160] - 中国中信集团通过受控制公司权益持有1,095,620,154股占已发行股本10.01%[160] - Pzena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C作为投资经理持有547,389,432股占已发行股本5.00%[160] - 银乐发展有限公司为实益拥有人持有521,264,928股占已发行股本4.76%[160] - 中建集团持有中建股份约57.70%权益[165] - 审核及风险管理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68] - 公司确认在报告期内遵守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及《标准守则》要求[163][164] 关联方交易和资产处置 - 关联方交易中物业发展项目工程费用增至人民币16.08亿元(2024年同期:14.84亿元)[140] - 物资采购及供应链管理服务收入增至人民币3.66亿元(2024年同期:1.41亿元)[140] - 联营公司商标使用权许可费收入降至人民币1.45亿元(2024年同期:1.83亿元)[140] - 公司于2025年2月21日以1.75亿英镑(约16.02274亿元人民币)出售附属公司,确认收益2.61641亿元人民币[134] 会计政策和金融工具 - 公司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采用三级层级分类[97] - 公司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对运营业绩无重大影响[92] - 公司未提前采纳多项已颁布但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92] - 公司金融风险管理部门政策及程序自去年年底以来无重大改变[96] - 公司管理层判断及估计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与上年度相同[101]
中国海外发展(00688) - 没收未领取的股息

2025-09-12 16:34
股息处理 - 公司将没收2019年3月20日末期股息(每股港幣50仙)和8月22日中期股息(每股港幣45仙)未领取部分[3] - 没收日期为2025年9月30日[3] - 未收到股息股东需在该日下午4时30分前联系股份过户登记处[3]
前8月长沙新房成交超344亿元
36氪· 2025-09-12 10:17
长沙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8月长沙房地产企业销售金额排名前20的企业合计实现264.56亿元销售额[2] - TOP20企业销售面积共计180.16万平方米[2] - TOP10房企销售金额门槛值为11.20亿元[2] - TOP20房企销售金额门槛值为4.65亿元[2] 企业销售金额排名 - 华润置地以30.71亿元位居金额榜榜首[3] - 招商蛇口以28.45亿元位列金额榜第二名[3] - 中建信和以27.65亿元位居金额榜第三名[3] - 权益销售金额中华润置地以27.85亿元居首[5] - 招商蛇口权益销售金额23.34亿元位列第二[5] - 中建信和权益销售金额21.88亿元位列第三[5] 企业销售面积排名 - 中建信和以20.34万平方米位居面积榜第一位[3] - 招商蛇口以19.94万平方米位居面积榜第二位[3] - 华润置地以17.22万平方米占据面积榜第三名[3] - 权益销售面积中招商蛇口以17.13万平方米居首[5] - 中建信和权益销售面积15.93万平方米位列第二[5] - 华润置地权益销售面积15.85万平方米位列第三[5] 项目层面销售表现 - 商品住宅销售金额TOP10项目合计销售金额107.16亿元[6] - 销售额TOP10门槛值为7.52亿元[6] - 长沙瑞府以19.43亿元占据销售金额排行榜榜首[6] - 建发观云以12.00亿元位居第二[6] - 运达会展湾以10.77亿元位列第三[6] - 商品住宅销售面积TOP10项目合计销售面积63.24万平方米[7] - TOP10销售面积门槛值为4.24万平方米[7] - 长沙瑞府以9.48万平方米居于销售面积榜第一位[7] - 中建桃李九章以7.95万平方米位居第二位[7] - 长沙润府以7.59万平方米位列第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