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联通(香港)(00762)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联通(0076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之中期股息及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
2025-08-12 16:31
免責聲明 | 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 | | --- | --- | | | 股票發行人現金股息公告 | | 發行人名稱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 | 股份代號 00762 | | | 多櫃檯股份代號及貨幣 不適用 | | | 相關股份代號及名稱 不適用 | | | 公告標題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個月之中期股息及暫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 | | 公告日期 2025年8月12日 | | | 公告狀態 新公告 | | | 股息信息 | | | 股息類型 中期(半年期) | | | 股息性質 普通股息 | | | 財政年末 2025年12月31日 | | | 宣派股息的報告期末 2025年6月30日 | | | 宣派股息 每 股 0.2841 RMB | | | 股東批准日期 不適用 | | | 香港過戶登記處相關信息 | | | 派息金額及公司預設派發貨幣 每 股 0.31241 HKD | | | ...
中国联通(00762)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12 16:3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上半年营业收入突破人民币2,000亿元,同比增长1.5%,税前利润达到人民币178亿元,同比增长5.1%[3][5]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002.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8] - 2025年上半年税后利润为14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18] - 2025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47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1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2002.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其中服务收入1783.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3][44][4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为144.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每股基本盈利为0.47元人民币[37][4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税前利润为人民币177.9亿元,同比增长5.1%[59] - 公司权益持有者应占盈利为人民币144.8亿元,同比增长5.0%,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473元[61] - 2025年上半年EBITDA为人民币542.4亿元,占服务收入比重为30.4%[6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为人民币1,862.8亿元,同比增长0.9%,占营业收入比重从93.6%下降至93.0%[49] - 折旧及摊销费用为人民币403.2亿元,同比减少4.8%,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1.5%下降至20.1%[51] - 网络、营运及支撑成本为人民币313.6亿元,同比增长3.0%,占营业收入比重从15.4%上升至15.7%[52] - 销售通信产品毛利为人民币7.4亿元,同期销售通信产品收入为人民币218.5亿元[5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科技创新人才占比超过40%,规模达到4.7万人[1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算网数智收入达到人民币454亿元,占比提升到26%,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68亿元,同比增长11%[3][5] - 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提升到86%[3][5] - 联通云收入达到人民币376亿元,数据中心收入达到人民币144亿元,同比增长9.4%[8] - 5G专网收入同比增长60%,累计实施5G应用项目5万多个[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联网通信业务收入1318.7亿元人民币,占比74.4%,同比增长0.4%;算网数智业务收入454.0亿元人民币,占比25.6%,同比增长4.3%[46][47][48] 各地区表现 - 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68亿元,同比增长11%[3][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预期固定资产投资约550亿元人民币[15] - 资本开支人民币202亿元,同比下降15%,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超过70%[11] - 资本开支合计人民币202.2亿元,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87.8亿元,同比增长63.1%[63] - 公司严格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角色合并外[68] - 所有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69] - 公司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由同一人担任[68] 股息和股东回报 - 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841元(含税),同比提升14.5%[3][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2841元人民币,合计约86.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40] - 2025年度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841元(约合每股0.31241港元)[70] - 非居民企业股东需缴纳10%企业所得税[71] - 股份过户登记暂停办理时间为2025年9月4日[70] - 中期股息记录日期为2025年9月4日[70] - 股息派发预计于2025年9月24日以港币支付[70] - 非个人名义股东需在2025年9月3日下午4:30前提交税务文件以避免代扣企业所得税[73] - 个人名义股东无需扣除企业所得税[72] - 公司2025年拟派中期股息为86.93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期股息为47.79亿元人民币[21] 用户和连接规模 - 联接用户规模突破12亿,移动和宽带用户净增超过1,100万,总量达到4.8亿[6] - 物联网连接数净增超过6,000万,总量达到6.9亿,其中车联网8,600万[6] 资产和负债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638.34亿元人民币[20] - 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为726.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4%[20] - 2025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7%[20]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总权益为3737.9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3635.7亿元人民币增长2.8%[21][2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净流动负债为928.1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18.72亿元人民币减少17%[2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未使用的循环银行信贷额度为2192亿元人民币,占总信贷额度2488亿元人民币的88.1%[2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留存收益为1183.7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25.88亿元人民币增长5.1%[21]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总负债为2900.3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67.67亿元人民币下降5.4%[2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327.59亿元人民币(流动+非流动),较2024年12月31日的376.41亿元人民币下降13%[21][2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预提费用为1807.5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881.62亿元人民币下降4%[2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人民币6,638.3亿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2,900.4亿元,资产负债率43.7%[6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总额为726.3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23.4%,其中三个月以上账龄占比56.3%[3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应付账款及预提费用为1807.5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下降3.9%[42] 税务相关 - 2025年上半年实际税率为18.4%,所得税为人民币32.8亿元[6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32.77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大陆及其他地区所得税48.81亿元人民币[35] - 公司基础电信服务增值税率9%,增值电信服务6%,电信产品销售13%[32] - 公司中国境内子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率25%,部分子公司享受15%优惠税率[34] 其他重要内容 - 数据中心能力储备达到2,650MW,智算总规模达到30 EFLOPS[12] - 公司运营22个绿色数据中心,针对银发、残障等群体的暖心产品惠及用户超过500万[14] - 公司在2025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中排名第264位[14]
中国联通(00762) - 2025 H1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8-12 16:00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20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7] - 2025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17.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3%[7] - 2025年上半年,总运营费用为1862.8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9%[54] 用户数据 - 移动和宽带用户净增加达到1119万,达到总用户数4.8亿[15] 服务收入 - 连接与通信业务(CC)收入为131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4%[10] - 计算与数字智能应用(CDSA)收入为45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3%[10] - 2025年上半年,云计算业务收入为37.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7%[24] 资本支出与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资本支出(CAPEX)为27.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5%[34] - 2025年6月,公司的负债资产比率为43.7%[58] 分红与智能计算能力 - 2025年中期每股分红为0.2841人民币,同比增长14.5%[4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智能计算能力达到30 EFLOPS[37]
未达成补偿协议便拆除通信设施,西安一街道办被判违法
新京报· 2025-08-12 15:47
涉企行政强制司法审查 - 最高人民法院加大对涉企市场准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重点领域行政案件的司法审查力度[1] - 发布第一批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1] 通信公司设备强制拆除案 - 某通信设备有限公司2014年与联通西安分公司签订协议 在西安市长安区贾里村投资建设管线路由及光缆设备并享有所有权[1] - 2017年11月长安区王曲街道办在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未经补偿程序直接拆除通信设备[1] - 通信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强制拆除行为违法[1] 法院判决结果 - 西安铁路运输法院一审判决强制拆除行为违反土地管理法"先补偿、后搬迁"原则[2] - 确认王曲街道办强制拆除通信设施行为违法 双方均未上诉[2] 涉企征收补偿原则 -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对土地、房屋与地上附着物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给予公平合理补偿[2] - 补偿对象需涵盖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及在当地有实际投入的各类企业[2] - 特别强调对公共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要依法依规给予平等保护[2]
中证港股通TMT主题指数报4636.77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移动等
金融界· 2025-08-11 20:06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TMT主题指数报4636.77点 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34% [1] - 指数近一个月上涨5.56% 近三个月上涨14.05% 年初至今上涨36.12% [1] - 指数以2014年11月14日为基日 基点3000点 [1] 指数构成 - 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50只TMT主题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1.46% 腾讯控股占14.76% 中国移动占13.61% 小米集团-W占12.78% [1] - 指数成分100%集中于香港证券交易所 [1] - 行业分布中通信服务占56.62% 信息技术占43.38% [1]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新上市TMT企业市值排名港股前十且纳入港股通后 将在第十一个交易日快速纳入指数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港股通资格变动时进行相应调整 [2]
中证香港300通信服务指数报1578.18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网易-S等
金融界· 2025-08-11 15:45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 34% 中证香港300通信服务指数报1578 18点 [1] - 中证香港300通信服务指数近一个月上涨4 79% 近三个月上涨16 90% 年至今上涨32 48% [1] 指数构成 - 中证香港300通信服务指数十大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15 07%) 网易-S(13 89%) 中国移动(13 81%) 百度集团-SW(12 96%) 快手-W(12 72%) 长和(7 38%) 中国电信(4 5%) 中国联通(3 24%) 中国铁塔(2 93%) 哔哩哔哩-W(2 79%) [1] - 指数样本全部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 [1] 行业分布 - 数字媒体占比47 10% 电信运营服务占比30 30% 文化娱乐占比15 78% 通信技术服务占比2 93% 数据中心占比2 03% 通信设备占比0 99% 营销与广告占比0 86% [2]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在定期调整日前一般固定不变 [2] - 遇临时调整时 当中证香港300指数调整样本时 其下属行业指数样本随之调整 [2] - 样本公司行业归属变更或退市时 指数样本相应调整 [2]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让“信号满格” 我国通信保障持续提速
新华网· 2025-08-10 18:12
通信基础设施发展 - 我国已建成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4]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 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 算力标准机架达1043万架[3] - 光缆线路总长度7377万公里 400G骨干网规模化部署[3] 技术创新与标准引领 - 5G-A网络容量较传统5G提升10倍 峰值速率达万兆[2] - 5G标准必要专利全球占比超42% 中国电信推出全球首个智能手机直连卫星服务[3] - 中国移动5G-A标准贡献位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3] 行业融合应用进展 - 5G+AI智能检测系统使汽车产线效率提升20% 零部件检出率达99%[5] - 5G融合应用覆盖国民经济86个大类 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85万个[7] - 文化领域应用5G+AR/VR技术推出数字巡查系统、云解说等新业态[6] 民生服务优化 - 电信服务线上办理占比超91% 全国4.5万家营业厅实现异地办理[8] - "二次号码焕新"服务覆盖220款应用 解绑申请超1.5亿次[8] - 3000余个网站/App完成适老化改造 开设40万场银龄数字课堂[8] 应急与安全保障 - 中国移动推出北斗短信服务应对汛期通信中断[8] - 来电防护服务累计覆盖10.8亿用户 提供防护1046亿次[9]
GPT-5多领域取得SOTA,Arista上调业绩指引,持续看好全球AI链
开源证券· 2025-08-10 15:51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GPT-5在编码、数学、写作、健康、视觉感知等领域实现显著提升,模型可靠性增强,幻觉错误概率降低45%-80%[13][14] - GPT-5推出多版本定价策略,输入输出价格分别为1.25/10美元(标准版)、0.25/2美元(mini版)、0.05/0.4美元(nano版)每百万tokens[15] - Arista Networks 2025Q2营收22.05亿美元(同比+30.4%,环比+10%),毛利率65.2%,AI网络收入占比40-45%,上调全年收入指引至87.5亿美元(+25%)[16] - 国内5G基站总数达448.6万站(2025年5月),三大运营商5G用户数10.98亿户(同比+21.3%),5G手机出货占比89.3%[26] - 运营商云业务增长强劲:移动云营收1004亿元(+20.4%)、天翼云1139亿元(+17.1%)、联通云686亿元(+17.1%)[42] 行业细分方向与标的 AIDC算力产业链 - **机房建设**:推荐英维克、光环新网、宝信软件,受益标的包括奥飞数据、万国数据等[19] - **网络设备**:光模块推荐中际旭创、新易盛,交换机推荐紫光股份、中兴通讯,铜缆受益标的华丰科技、瑞可达[20] - **IT设备**:AI芯片受益标的寒武纪、海光信息,服务器推荐紫光股份、中兴通讯[20] - **算力租赁**:受益标的有方科技、云赛智联、润建股份等[21] AI应用与新兴技术 - **AI应用**:模组受益标的广和通、移远通信、美格智能[23] - **卫星互联网**:受益标的海格通信、铖昌科技、盛路通信[23] - **6G**:推荐中兴通讯,受益标的硕贝德、大富科技[23] 运营商数据追踪 - **5G基建**:2025年5月基站净增23.5万站,用户渗透率持续提升[26][32] - **云业务**: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达20.4%/17.1%/17.1%[42][40][44] - **ARPU值**:2024年中国移动48.5元(-1.6%)、中国电信45.6元(+0.4%)、中国联通44.0元(2023年数据,-0.7%)[42][49][51]
“十五五”通信行业转型机遇及发展路径研究:智联未来,价值跃迁
艾瑞咨询· 2025-08-09 15:4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十五五"期间中国通信行业转型给予高度关注,强调从"电信公司"向"科技公司"的价值跃迁是核心战略方向 [4][7][143] 核心观点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十四五"期间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448.6万个基站)但面临1.2万亿元累计投资的回报压力 [13] - 三大生存危机:量收剪刀差(2024年流量增11.6%但收入降1.5%)、万亿投资回报困局、能力断层风险 [14][17][18][19][20] - 运营商具备四大核心战略资产:网络资产(分布式物理触点)、算力资产(国家级智算设施)、数据资产(行业大模型燃料)、客户渠道资产(产业伙伴) [21][24][25][26][27] 战略机遇分层 - 基础能力型机遇(3个):5G-A深化应用、产业链安全、工业互联网纵深发展(已覆盖1.85万个项目) [36][39][40][53] - 核心战略型机遇(4个):AI原生智算网络(2030年市场规模7500亿元)、数据要素价值化(2030年7.5万亿元)、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投资超百亿)、低空经济(2030年2万亿元) [40][61][68][77][86] - 前瞻探索型机遇(3个):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具身智能、量子通信产业化 [41][99][106] 关键发展路径 - 前沿技术自主创新:聚焦6G标准制定、行业AI大模型、核心芯片(目标自给率50%)、量子通信 [122][123][124] - 融合应用场景深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20个城市)、低空经济商用验证(深圳等)、工业互联网向核心环节渗透 [127][128] - 产业生态协同共建:组建产业联合体、建设开源平台、设立产业基金 [130][131][133] - 商业模式迭代升级:智能服务化转型(AI+XaaS)、数据资产金融化、创新投建运模式 [134] 战略实施框架 资源配置优先级 - P0级(50%资源):AI原生智算网络、数据要素价值化(能力引擎) [144][145] - P1级(30%资源):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价值变现主场) [144][145] - P2级(20%资源):基础能力巩固与前瞻布局 [144][145] 转型目标 - 收入结构:2030年"连接+算力+智能"业务占比超50% [146][148] - 估值模型:从P/E转向SOTP综合估值法实现价值重估 [146][149] - 终极形态: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智能信息服务体系 [147][153]
国产手机终于要用上 eSIM 了,但我劝你别抱太大期待
36氪· 2025-08-08 20:07
eSIM技术发展现状 - eSIM在国内长期局限于智能手表、平板电脑和物联网设备等非主流领域,手机领域进展缓慢[2] - 中国联通近期上线手机eSIM开通页面,标志着该技术正式进入国产手机领域[2] - eSIM通过将SIM功能集成到设备芯片,可节省手机内部空间用于更大电池或摄像头模组[3] eSIM技术优势 - 支持空中写号功能,简化携号转网流程,减少对运营商依赖[3] - 单张eSIM可存储多个号码,便于国际旅行时快速开通当地号码[6] - 国际上网功能通过预制eSIM实现漫游数据服务,无需实体卡[13] eSIM实施挑战 - 换机流程复杂化,需先注销旧设备eSIM才能在新设备激活,设备丢失需线下处理[6] - 国内运营商仍要求首次办理用户必须到营业厅操作,流程与实体卡无异[10] - 全球部分地区仍依赖实体SIM卡,eSIM手机用户需购买更昂贵的旅游eSIM套餐[12][15] 国内外eSIM市场差异 - 国行设备在国内仅支持激活国内运营商eSIM,国际版设备不支持国内套餐[16] - 美国运营商通过官网二维码实现eSIM自助开通,流程更便捷[8] - 国内运营商态度分化:联通最积极已在25省市恢复业务,移动逐步推进,电信仍观望[20] 行业过渡方案预测 - 未来国行手机可能采用"实体卡+eSIM"混合方案,确保用户兼容性[25] - 美国市场经历4年过渡期(iPhone XS至iPhone 14)才实现eSIM全面替代[25] - 国内全面普及预计需3-5年,需解决运营商服务、用户习惯等多重障碍[23][27] 市场竞争格局 - 主流手机品牌已推出eSIM国际上网套餐,但价格普遍高于实体卡30-200%[16] - 日本市场10GB套餐eSIM价格区间79-135元,实体卡仅39-54元[16] - 新加坡市场10GB套餐eSIM价格89元起,实体卡仅43-46元[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