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00981)
搜索文档
南方恒生科技近一个月首次上榜港股通成交活跃榜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21:49
港股通成交概况 - 10月14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合计成交699.46亿港元,占当日港股通总成交金额的38.59% [1] - 当日港股通净卖出金额为2.09亿港元 [1] - 成交金额居首的个股为阿里巴巴-W,达210.24亿港元 [1] 个股成交表现 -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为129.81亿港元,位列第二 [1] - 腾讯控股成交金额为74.05亿港元,位列第三 [1] - 近一个月上榜次数最多的个股是阿里巴巴-W和腾讯控股,均上榜16次 [1] - 南方恒生科技为近一个月首次上榜,当日港股通成交额为13.24亿港元,成交净买入11.47亿港元,收盘下跌3.33% [2] 活跃股交易细节 - 腾讯控股净买入6.63亿港元,收盘价621.00港元,日跌幅2.82% [2] - 中芯国际净卖出9.58亿港元,收盘价73.35港元,日跌幅8.48% [2] - 小米集团-W净买入9.23亿港元,收盘价48.62港元,日跌幅0.94% [2] - 阿里巴巴-W净卖出7.95亿港元,收盘价155.60港元,日跌幅4.31% [2] - 华虹半导体净卖出1.10亿港元,收盘价76.75港元,日跌幅13.08% [2] 相关ETF信息 - 恒生医药ETF产品代码为159892,跟踪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 [4][5] - 恒生医药ETF最新份额为63.0亿份,较此前增加7800.0万份 [5] - 恒生医药ETF主力资金净流出1.2亿元 [5]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86.03亿港元,南方恒生科技净买入11.47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21:49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14日恒生指数下跌1.73%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为1812.45亿港元,其中买入成交949.24亿港元,卖出成交863.21亿港元,实现净买入86.03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成交金额1116.91亿港元,净买入49.73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金额695.53亿港元,净买入36.31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交额最高,达210.24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成交额129.81亿港元,腾讯控股成交额74.05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成交额54.08亿港元,腾讯控股成交额74.05亿港元 [2] 南向资金净买入情况 - 净买入金额居首的为南方恒生科技,净买入额11.47亿港元,该股收盘下跌3.33% [1] - 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9.23亿港元,腾讯控股获净买入6.63亿港元 [1][2] - 小米集团-W获南向资金连续7天净买入,其间合计净买入56.32亿港元 [2] 南向资金净卖出情况 - 中芯国际遭净卖出金额最多,为9.58亿港元,该股收盘股价下跌8.48% [1][2] - 阿里巴巴-W遭净卖出7.95亿港元,信达生物遭净卖出7.67亿港元 [1][2] - 中芯国际和阿里巴巴-W遭连续净卖出,合计净卖出金额分别为65.87亿港元和49.79亿港元 [2] 其他活跃股表现 - 华虹半导体成交额69.11亿港元,股价下跌13.08% [2] - 快手-W成交额30.32亿港元,股价下跌6.77% [2] - 中兴通讯成交额38.94亿港元,股价下跌9.47% [2] 相关ETF信息 - 恒生医药ETF(代码:159892)跟踪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 [4][5] - 恒生医药ETF最新份额为63.0亿份,增加78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1.2亿元 [5]
10月14日南向资金净买入86.03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21:49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14日恒生指数下跌1.73%,报收25441.35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86.03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1812.45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交易明细 - 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1116.91亿港元,成交净买入49.73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31.44亿港元,为沪市成交金额之首,净卖出7.36亿港元,股价下跌4.31% [1] -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80.15亿港元,净卖出3.24亿港元,股价下跌8.48% [1][2] - 腾讯控股成交金额43.40亿港元,净买入1.61亿港元,股价下跌2.82% [1][2] - 小米集团-W净买入额7.23亿港元,为沪市净买入金额之首,股价下跌0.94% [1] 深市港股通交易明细 - 深市港股通成交金额695.53亿港元,成交净买入36.31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78.81亿港元,净卖出0.60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49.66亿港元,净卖出6.33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成交金额30.65亿港元,净买入5.01亿港元 [2] - 南方恒生科技净买入11.47亿港元,为深市净买入金额之首,收盘下跌3.33% [2] - 信达生物净卖出7.67亿港元,为深市净卖出金额之首,收盘股价下跌6.89% [2] 其他活跃个股表现 - 华虹半导体沪市成交金额41.09亿港元,净买入2.28亿港元,股价下跌13.08% [2] - 华虹半导体深市成交金额28.02亿港元,净卖出3.38亿港元 [2] - 中兴通讯沪市成交金额24.52亿港元,净卖出5.04亿港元,股价下跌9.47% [2] - 晶泰控股沪市成交金额20.50亿港元,净买入2.66亿港元,股价下跌2.58% [2] - 泡泡玛特沪市成交金额17.62亿港元,净买入3.99亿港元,股价上涨0.77% [2] 相关ETF信息 - 恒生医药ETF产品代码为159892,跟踪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 [4][5] - 恒生医药ETF最新份额为63.0亿份,较前期增加7800.0万份 [5] - 恒生医药ETF主力资金净流出1.2亿元 [5]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10月1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19:03
沪港通南向资金成交概况 - 2025年10月14日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131.44亿元)、中芯国际(80.15亿元)、腾讯控股(43.40亿元)[1] - 同日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78.81亿元)、中芯国际(49.66亿元)、腾讯控股(30.65亿元)[1] 沪港通南向十大活跃公司成交详情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最高达131.44亿元但呈现净卖出状态净买入额为-7.36亿元 [2] - 小米集团-W净买入额最高为+7.23亿元成交金额为33.09亿元 [2] - 晶泰控股净买入额为+2.66亿元成交金额为20.50亿元泡泡玛特净买入额为+3.99亿元成交金额为17.62亿元 [2] 深港通南向十大活跃公司成交详情 - 南方恒生科技净买入额显著最高达+11.47亿元成交金额为13.24亿元 [2] - 信达生物呈现最大净卖出净买入额为-7.67亿元成交金额为12.28亿元 [2] - 腾讯控股净买入额为+5.01亿元成交金额为30.65亿元中芯国际净买入额为-6.33亿元成交金额为49.66亿元 [2]
净买入约86亿港元 连续加仓小米和腾讯减持阿里巴巴
新浪财经· 2025-10-14 18:23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南向资金当日成交额为1812.45亿港元,较前一日减少约458亿港元,占恒生指数成交总额的45.44%,连续两日占比低于50% [1] - 尽管恒生指数下跌,南向资金逆势净买入86.03亿港元,其中沪港股通净流入49.73亿港元,深港股通净流入36.31亿港元 [1] 个股资金净流入 - 小米集团-W获得最大净买入9.23亿港元,股价下跌0.94%,近5个交易日资金持续流入累计加仓5264万股 [2][3]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6.63亿港元,股价下跌2.82%,近5个交易日资金以流入为主累计加仓451万股 [2][3] - 晶泰控股获净买入4.27亿港元,股价下跌2.58%,但近5个交易日资金整体呈流出状态累计减持1017万股 [2][3] - 华虹半导体在沪港股通获净买入2.28亿港元,股价大幅下跌13.08% [5] - 泡泡玛特在沪港股通获净买入3.99亿港元,股价逆势上涨0.77% [5] - 南方恒生科技基金在深港股通获显著净买入11.47亿港元,股价下跌3.33% [5] 个股资金净流出 - 中芯国际遭遇最大净卖出9.58亿港元,股价下跌8.48%,近5个交易日资金加速流出累计减持1769万股 [2][3] - 阿里巴巴-W遭净卖出7.95亿港元,股价下跌4.31%,近5个交易日资金流入趋缓但仍累计加仓5099万股 [2][3] - 中兴通讯遭净卖出6.46亿港元,股价下跌9.47%,近5个交易日资金以流入为主累计加仓1409万股 [2][3] - 信达生物在深港股通遭大幅净卖出7.67亿港元,股价下跌6.89% [5] - 盈富基金在沪港股通遭净卖出2.39亿港元,股价下跌1.58% [5]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86.03亿 北水继续抛售芯片股 逢低抢筹小米(01810)超9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17:57
港股通资金流向 - 10月14日港股市场北水成交净买入86.03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49.73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36.31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最多的个股是南方恒生科技(03033)、小米集团-W(01810)、腾讯(00700) [1] - 北水净卖出最多的个股是中芯国际(00981)、阿里巴巴-W(09988)、信达生物(01347) [1] 个股资金流向详情 - 南方恒生科技(03033)获净买入11.47亿港元 [4] - 小米集团-W(01810)获净买入7.23亿港元,全天再获净买入9.23亿港元 [2][5] - 腾讯控股(00700)获净买入1.61亿港元,另获净买入6.62亿港元 [2][4] - 晶泰控股(02228)获净买入2.66亿港元,另获净买入4.26亿港元 [2][5] - 泡泡玛特(09992)获净买入3.99亿港元 [5] - 阿里巴巴-W(09988)遭净卖出7.36亿港元,另遭净卖出7.95亿港元 [2][4] - 中芯国际(00981)遭净卖出3.24亿港元,另遭净卖出9.57亿港元 [2][6] - 信达生物(01347)遭净卖出7.67亿港元 [4][8] - 中兴通讯(00763)遭净卖出5.04亿港元,另遭净卖出6.45亿港元 [2][8] - 华虹半导体(01347)遭净卖出1.1亿港元 [6] - 盈富基金(02800)遭净卖出2.39亿港元 [7] 行业与公司动态 - 科网股显著分化,申万宏源认为10月中美贸易摩擦有扰动,但国产模型与芯片的进步是应对底气,坚定看好港股互联网AI云和自研芯片价值重估 [4] - 申万宏源指出即时零售的激烈竞争边际变化,三季度预计是内卷高峰,后续竞争缓和幅度将对港股互联网的盈利预期影响较大 [4] - 小米集团-W(01810)10月13日在成都发生SU7碰撞起火事件,引发对电子车门把手安全性质疑,公司于10月13日耗资1.97亿港元回购400万股 [5] - 晶泰控股(02228)被信达证券视为前沿科技赛道先行者,具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制药双重创新概念,其中长期产业模式有望推动行业技术迭代 [5] - 泡泡玛特(09992)创始人王宁与艺术家龙家升在THE MONSTERS十周年巡展上与苹果CEO蒂姆·库克进行互动 [5] - 芯片股遭抛售,闻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收到荷兰部长令和法院裁决,闻泰科技直接丧失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事件或短暂冲击市场情绪,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刻不容缓 [6][7] - 浦银国际指出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将提升短期市场不确定性,若进一步升级或导致市场波动加大 [7] - 华泰证券表示短期操作方向判断的关键在于市场情绪是否已较为极致,从资金面和港股情绪指标看还有进一步释放空间,贸易摩擦问题未来一两周演进路径方差较大,高波动行情或仍将持续 [7]
图解丨南下资金连续4日减持中芯国际和阿里,连续7日净买入小米




格隆汇· 2025-10-14 17:47
南下资金净买入概况 - 南下资金今日净买入港股86.03亿港元 [1] 资金净买入个股情况 - 净买入南方恒生科技11.47亿港元 [1] - 净买入小米集团-W 9.23亿港元 [1] - 净买入腾讯控股6.62亿港元 [1] - 净买入晶泰控股4.26亿港元 [1] - 净买入泡泡玛特3.99亿港元 [1] 资金净卖出个股情况 - 净卖出中芯国际9.57亿港元 [1] - 净卖出阿里巴巴-W 7.95亿港元 [1] - 净卖出信达生物7.67亿港元 [1] - 净卖出中兴通讯6.45亿港元 [1] - 净卖出快手-W 2.53亿港元 [1] - 净卖出盈富基金2.39亿港元 [1] - 净卖出华虹半导体1.1亿港元 [1] 连续交易动态 - 南下资金连续7日净买入小米集团-W,累计56.3234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连续4日减持中芯国际,累计65.8659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连续4日减持阿里巴巴-W,累计49.7935亿港元 [1]
亚太市场重挫拖累A股,日韩权重股领跌
搜狐财经· 2025-10-14 17:22
市场表现速览 - 亚太市场全线重挫,日本日经指数最大跌幅超3%,软银、索尼等权重股领跌 [1] - 韩国股指跟跌超1%,恒生科技指数跌逾3%,香港三大股指波动加剧 [2] - A股主要指数普遍下跌,上证指数跌0.62%,深证成指跌2.54%,创业板指暴跌3.99%,科创50指数跌超4%,超3500只个股下跌 [2] - 避险资产价格下跌,黄金现货跌破4100美元/盎司,黄金股如紫金矿业、山东黄金集体跳水,比特币同步崩跌 [2] 下跌核心原因 - 地缘政治与经济扰动,美国对华海事、物流业启动301调查,中方反制韩华海洋子公司,加剧市场紧张 [3] - 日本政治风险引发债务膨胀担忧,日元升值触发日股资金撤离 [3] - A股半导体、新能源等高估值板块此前涨幅过大引发回调,例如中芯国际动态市盈率超200倍 [4] - 杠杆资金敏感度高,融资余额处于高位约2.4万亿,部分券商下调折算率加剧流动性风险 [5] - 美联储降息预期延迟推高美元指数,外资短期避险回流,北向资金净流出压力增大 [6] - 神秘账户在虚拟货币市场追加空单,传闻24小时内加仓1.8亿美元,放大市场恐慌 [7] A股结构性分化 - 领跌板块包括科技成长股如半导体行业的中芯国际、海光信息,以及AI硬件、CPO等热门赛道,资金大幅撤离 [8] - 周期与资源股如有色金属、稀土板块冲高回落,紫金矿业拖累指数显著 [8] - 逆势走强板块包括防御性资产如银行业的重庆银行、保险、白酒行业的茅台、煤炭等高股息板块,获资金涌入 [9] - 政策受益领域如超硬材料概念的培育钻石集体大涨,燃气、港口航运行业表现活跃 [9] 后市展望与策略 - 科技股如半导体、AI硬件等承压延续,仍需消化估值泡沫,外资撤离压力未消 [11] - 低估值防御板块如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成避风港,政策托底预期增强,如逆回购近万亿 [12] - 中长期政策支撑明确,国内货币宽松与专项债提速保障流动性,半导体国产替代如上海微电子IPO、AI技术突破仍是核心驱动力 [13] - A股独立性增强,外部冲击或成优质资产黄金坑 [14] - 投资者操作建议规避高估值题材股,警惕无业绩支撑的科技概念股,尤其是融资盘集中标的 [15] - 建议均衡配置,科技长期布局等待PE回落至40-60倍,同时配置防御板块如银行、公用事业对冲风险 [16] - 关注三季报业绩,业绩预增且估值合理的公司如光伏设备、电网设备行业或成反弹先锋 [17]
电子行业资金流出榜:中芯国际等73股净流出资金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14 17:11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10月14日下跌0.62% [1] - 申万行业中有11个行业上涨,23个行业下跌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936.16亿元 [1] 行业涨跌幅 - 银行行业涨幅居首,为2.51% [1] - 煤炭行业涨幅第二,为2.18% [1] - 通信行业跌幅居首,为4.98% [1] - 电子行业跌幅第二,为4.64% [1] 行业资金流向 - 8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银行行业净流入规模居首,达17.25亿元 [1] - 食品饮料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其次 [1] - 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居首,达299.10亿元 [1] - 有色金属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第二,达132.14亿元 [1] - 计算机和电力设备行业也有较多主力资金净流出 [1] 电子行业详细情况 - 电子行业下跌4.64%,主力资金净流出299.10亿元 [1] - 行业所属468只个股中,32只上涨,3只涨停;433只下跌,2只跌停 [1]
港股收盘(10.14) | 恒指收跌1.73% 内银股逆市走高 科技、有色金属等显著下挫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16:50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市场高开低走,三大指数午后集体跳水,恒生指数下跌1.73%或448.13点,收报25441.35点,全日成交额3989.1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55%,恒生科技指数下跌3.62% [1] - 浦银国际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提升短期市场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加大,但在市场预期更充分、资金面宽裕及盈利驱动的背景下,港股中期向好态势未改,建议关注核心资产逢低买入机会 [1] 蓝筹股及权重股表现 - 招商银行领涨蓝筹,收盘上涨4.7%至48.16港元,成交额23.16亿港元,为恒生指数贡献13.25点 [2] - 新奥能源上涨3.19%,建设银行上涨2.32%,分别贡献恒指2.64点和28.92点,而中芯国际下跌8.48%,石药集团下跌7.08%,分别拖累恒指48.1点和8.43点 [2] 行业板块表现 - 大型科技股承压,阿里巴巴下跌超过4%,腾讯下跌近3%,芯片股跌幅居前,华虹半导体下跌13.08%,中芯国际下跌8.48% [3][6] - 内银股逆市走高,招商银行涨4.7%,重庆银行涨3.58%,中信银行涨2.93%,建设银行涨2.32%,银行板块因分红稳定、股息率性价比回升而吸引避险资金流入 [2][3] - 航运股表现活跃,中远海控涨4.08%,德翔海运涨3.17%,中美互征港口费措施将于10月14日实施,短期可能造成供应链扰动并推升运价 [4] - 光伏股冲高回落,福莱特玻璃涨2.51%,信义光能涨1.42%,市场消息称主管部门或将出台文件加强光伏产能调控,涉及限制现有产能开工率和严禁新增产能 [4][5] - 黄金股午后下挫,赤峰黄金跌6.8%,中国黄金国际跌6.6%,紫金矿业跌6.54%,现货黄金自历史高位4179美元/盎司回落,一度跌破4100美元大关 [6][7] 热门异动个股 - 珍酒李渡全天走高,收盘上涨5.42%,公司宣布原CEO颜涛转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副主席,新任CEO由集团副总裁汤向阳担任 [8] - 英诺赛科表现亮眼,收盘上涨4.91%,公司正与英伟达合作,通过第三代氮化镓技术为800 VDC电源架构提供支持,以降低功率损耗 [9] - 新华保险发布盈喜,收盘上涨3.52%,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主要因业务价值提升及投资收益增长 [10] - 粉笔逆市上扬,收盘上涨3.45%,中央机关2026年度公务员招录公告发布,报考年龄限制放宽,计划招录3.81万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