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02318)

搜索文档
大华继显:升中国平安目标价至69港元 评级“买入”
智通财经· 2025-08-28 14:3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税后营运利润同比增长3.7% [1] - 新业务价值同比加速增长至40% [1] - 2025年至2027年税后营运利润预测分别上调5.7%、1.3%及1.2% [1] - 2025年至2027年新业务价值预测分别上调8.1%、7.7%及5.7% [1] 业务驱动因素 - 财产险及意外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表现强劲 [1] - 资产管理业务在去风险化后复苏 [1] - 第二季度首年保费增长复苏及利润率持续增长 [1] 评级与目标价 - 目标价由61港元上调至69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管理层展望 - 对下半年营业利润和新业务价值增长动能保持乐观 [1]
大华继显:升中国平安(02318)目标价至69港元 评级“买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4:39
核心观点 - 中国平安上半年税后营运利润同比增长3.7% 符合预期 主要得益于财产险及意外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表现强劲和资产管理业务复苏 [1] - 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加速至40% 受益于第二季度首年保费增长复苏和利润率持续提升 [1] - 目标价由61港元上调至69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财务表现 - 2025年至2027年各年税后营运利润预测分别上调5.7%、1.3%和1.2% [1] - 2025年至2027年各年新业务价值预测分别上调8.1%、7.7%和5.7% [1] 业务表现 - 财产险及意外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表现强劲 [1] - 资产管理业务在去风险化后实现复苏 [1] 增长前景 - 管理层对下半年营业利润和新业务价值增长动能持续保持乐观 [1] - 第二季度首年保费增长复苏推动新业务价值加速增长 [1]
大华继显:上调中国平安目标价至69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新浪财经· 2025-08-28 14:3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税后营运利润按年增长3.7% [1] - 新业务价值按年加速增长至40% [1] - 第二季度首年保费增长复苏且利润率持续提升 [1] 业务驱动因素 - 财产险及意外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表现强劲 [1] - 资产管理业务在去风险化后实现复苏 [1] 业绩展望 - 管理层预计下半年营业利润及新业务价值增长动能持续 [1] - 2025年至2027年税后营运利润预测分别上调5.7%、1.3%及1.2% [1] - 同期新业务价值预测分别上调8.1%、7.7%及5.7% [1] 投资评级 - 目标价由61港元上调至69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大行评级|大华继显:上调中国平安目标价至69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08-28 14:2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税后营运利润按年增长3.7% [1] - 新业务价值按年加速增长至40% [1] - 2025年至2027年税后营运利润预测分别上调5.7%、1.3%及1.2% [1] 业务驱动因素 - 财产险及意外险业务综合成本率表现强劲 [1] - 资产管理业务在去风险化后复苏 [1] - 第二季首年保费增长复苏及利润率持续增长推动新业务价值提升 [1] 预测与评级 - 2025年至2027年新业务价值预测分别上调8.1%、7.7%及5.7% [1] - 目标价由61港元上调至69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管理层展望 - 对下半年营业利润和新业务价值增长动能保持乐观 [1]
汽车之家正式易主
搜狐财经· 2025-08-28 13:34
股权交易 - 海尔集团通过卡泰驰控股以总价约18亿美元收购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持有的汽车之家约43.0%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4] - 交易完成后平安产险通过云辰资本间接持有汽车之家约5.1%股份,并保留一个董事会席位 [2] - 该交易涉及20亿股公司普通股,对应人民币约130.74亿元 [2] 公司治理调整 - 汽车之家原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吴涛辞任,杨嵩获委任为新的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 [2] - 新CEO明确表示不会因交易裁员,不影响员工岗位稳定及薪酬福利,业务正常运行 [2] 战略方向 - 汽车之家将与海尔、平安共同实现从汽车垂媒向汽车生态平台的战略转型 [2] - 海尔集团强调不造车,收购主要聚焦汽车后市场服务,包括二手车认证、个性化定制及新能源充电解决方案 [3][4] - 海尔集团三大核心赛道为智慧住居、产业互联网和大健康领域 [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总额为17.58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8.726亿元下降6.1% [3] - 2025年第二季度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4.15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248亿元下降20.8% [3] 历史背景 - 汽车之家由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于2005年创立,为国内三大汽车垂直门户之一 [3] - 中国平安于2016年4月以16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7.4%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3] - 海尔集团2022年11月成立卡泰驰平台,专注汽车产业互联网服务 [4]
内险股拉升 中国人民保险、中国财险齐创新高 中国平安跟涨
格隆汇· 2025-08-28 11:39
港股内险股表现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价涨6.13%至6.93港元,中国财险涨5.6%至19.24港元,二者齐创历史新高 [1][2] - 中国太平涨2.33%至18.43港元,新华保险涨2.01%至47.72港元,中国太保涨1.92%至36.02港元 [1][2] - 中国人寿涨0.5%至24港元,中国平安涨0.53%至56.6港元,宏利金融-S涨0.17%至234.4港元 [1][2] 公司业绩表现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2025年中期营收3241.2亿元(上年同期2923.42亿元),净利润267亿元(上年同期234亿元) [1] - 中国财险上半年净利润244.55亿元,同比增长32.3% [1] - 保诚中期股东应占利润12.84亿美元,同比升9.7倍 [1] - 中国平安上半年归母营运利润增长3.7%,寿险新业务价值强劲增长39.8% [1] 行业趋势分析 - 中国保险行业正在走出低谷,多项利好因素共振推动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1] - 头部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更有可能在本轮周期中脱颖而出 [1]
港股异动丨内险股拉升 中国人民保险、中国财险齐创新高 中国平安跟涨
格隆汇· 2025-08-28 11:01
行业表现 - 港股内险股整体拉升 多只个股创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涨6.13% 中国财险涨5.6% [1] - 中国太平涨2.33% 新华保险涨2.01% 中国太保涨1.92%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分别涨0.5%和0.53% [1] 公司业绩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2025年中期营收3241.2亿元 上年同期2923.42亿元 净利润267亿元 上年同期234亿元 [1] - 中国财险上半年净利润244.55亿元 同比增长32.3% [1] - 保诚中期股东应占利润12.84亿美元 同比升9.7倍 [1] - 中国平安上半年归母营运利润增长3.7% 寿险新业务价值强劲增长39.8% [1] 行业前景 - 中国保险行业正在走出低谷 多项利好因素共振 推动其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新发展阶段迈进 [1] - 头部、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更有可能在这一轮周期中脱颖而出 [1]
乔锋智能目标价涨幅超69%;东芯股份评级被调低丨券商评级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09:55
券商目标价调整 - 乔锋智能目标价涨幅69.90% 位列通用设备行业首位 [1] - 南极电商目标价涨幅62.60% 属于互联网电商行业 [1] - 北摩高科目标价涨幅62.40% 属于航空装备行业 [1] 券商关注度排名 - 中国平安获8家券商推荐 数量居市场第一 [1] - 青岛啤酒与珀莱雅均获7家券商推荐 [1] 评级调高动态 - 中邮证券将中汽股份评级由"增持"上调至"买入" [1] - 财通证券将小商品城评级由"增持"上调至"买入" [1] 评级调低动态 - 中邮证券将东芯股份评级由"买入"下调至"增持" [1] 首次覆盖情况 - 山西证券首次覆盖长城证券/宝丰能源/常润股份 分别给予"增持"/"买入"/"买入"评级 [1] - 民生证券首次覆盖中信海直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1] - 国元证券首次覆盖南极光给予"增持"评级 [1]
台风“剑鱼”首笔企财险赔付完成
海南日报· 2025-08-28 09:15
理赔效率 - 公司完成首笔企财险赔付仅用不到48小时 从8月25日10时13分接案至8月26日21时07分赔款到账 [1] - 理赔员接到报案后立即登记并准备查勘 3小时内敲定科学处理方案 当天与商户达成定损一致 [1] - 支付理赔款198万元人民币 用于玻璃幕墙修复和积水清理工作 [1] 灾害应对机制 - 公司启动绿色定损理赔通道 快速响应台风导致的财产损失案件 [1] - 理赔员现场查勘后第一时间联动专业维保公司 结合商场运营需求与安全标准制定方案 [1] - 针对定制特种材质玻璃幕墙的复杂修复工艺 采用专业化协作处理模式 [1] 损失情况 - 强台风导致商户标志性落地玻璃幕墙多处破碎 雨水倒灌造成部分区域严重积水 [1] - 商户因灾害被迫暂停营业 经营受到直接影响 [1]
中国太保获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增持503.3万股
格隆汇· 2025-08-28 09:02
股权变动 -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2日以每股均价36.7019港元增持中国太保503.3万股[1] - 此次增持涉及资金约1.85亿港元[1] - 增持后持股数量增至167,858,600股,持股比例由5.86%上升至6.04%[1] 市场交易 - 交易通过场内交易方式进行[1] - 交易单位为港元,股份数量精确到万股[1] - 持股比例变化显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持仓调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