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平安(02318)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平安:关于实施回购股份注销暨股本变动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9-03 15:13
股份注销计划 - 中国平安将于2025年9月3日注销102,592,612股A股股份[2] - 注销股份来源于2021年A股回购方案中回购的股份[2] - 注销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从18,210,234,607股减少至18,107,641,995股[2] 股权结构变动 - 本次股份注销将导致公司总股本减少约0.56%[2] - 注销股份数量占当前总股本的0.56%[2] - 通过减少流通股数量提升每股收益指标[2]
招商证券:25H1险资投资余额超去年全年 高股息OCI类配置型股票规模近万亿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4:57
保险资金运用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6.2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8.9% 上半年净增量为2.98万亿元 [2] - A+H股主要上市险企保险资金投资规模合计21.26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4% 占全行业比例略降至58.7% [2] 资产配置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末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债券占比过半创新高 银行存款和非标继续被减配 [3] - 股票投资上半年净增加6406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占比提升至8.8% [1][3] - 主要上市险企股票在总投资资产占比达9.3% 较年初上升1.4个百分点 上半年净增加4189亿元 占行业股票净增量65.7% [3] 上市险企配置差异 - 中国太平债券占比76.5%为上市险企最高 较年初上升2.0个百分点 [3] - 中国平安股票投资余额净增2119.15亿元 占比提升2.9个百分点 为上市险企中规模和占比提升最多 [3] OCI股票配置 - 主要上市险企OCI股票规模合计7861亿元 较年初净增加2847亿元 在股票中占比39.8%持续攀升 [1][4] - 全行业保险资金高股息持仓规模接近万亿元 [4] - 中国平安计入FVOCI科目高股息股票规模最大占比最高 中国人寿OCI股票占比提升最多 [4] 行业持仓偏好 - 险资A股持仓数量占比前五行业为银行 交通运输 通信 房地产 电力及公用事业 [1][4] - 单季占比提升幅度前三板块为传媒 通信 电力及公用事业 [1][4] - 重仓流通股平均股息率2.3%略有下滑 [4] 个股持仓特征 - 二季度末险资重仓前十大流通股主要集中于银行板块 持仓数量无变动 平均股息率3.8% [4] - 中国人寿重点加仓中信银行 中国电信和中国建筑 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重点加仓京沪高铁 [4] 举牌活动趋势 - 2025年截至8月末险企举牌达30次创近年新高 [1][5] - 举牌主要集中在港股银行 公用事业等高股息板块 举牌同业在时隔六年后再次出现 [1][5] 长期投资试点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累计批复规模达2220亿元 [7] - 鸿鹄基金一期500亿元规模全部落地 重点加仓伊利股份 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 合计持股超10亿股 持股市值超120亿元 累计分红预计接近5.5亿元 [7] ETF配置动态 - 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重仓持有1501只ETF产品 较2024年末增加230只 [8] - 持有ETF基金市值2809.97亿元 较年初增长7.6% [8] - 持续加仓A500 沪深300等宽基指数ETF 同时加大细分策略/主题ETF布局 上半年加仓港股ETF力度显著 [8] 投资收益率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主要上市险企平均净投资收益率3.2% 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9] - 平均总投资收益率3.9% 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9] - 中国平安FVOCI股票账户浮盈超600亿元 [9] 未来配置展望 - 预计2025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延续两位数增长 股票和基金增量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 [10] - 股票是下半年保险机构首选投资资产 新质生产力 新经济等成长性领域和高股息股票是重点关注方向 [10] - 保险公司将拓展黄金投资 互换便利等新业务试点 关注"南向通"渠道和海外投资 [10]
财险老三家人保、太保、平安成本普降,新能源车险出海成新战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4:20
财险"老三家"整体业绩表现 - 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6079亿元,市占率达63% [1] - 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232.82亿元,同比增长3.6% [1] - 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 [1] - 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27.6亿元,同比增长0.9% [1] - 中国平安财险业务整体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1] - 中国人保财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为95.3%,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1] - 中国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6.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1] - 综合成本率平均值为96.1%,同比改善1.5个百分点,主要受大灾赔付减少和加强费用管控带动 [1] - 人保综合成本率95.3%,创近十年同期最好水平 [1] - 平安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改善最明显 [1] 新能源车险业务发展 - 新能源车险正在步入盈利期 [3] - 中国太保的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占车险保费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4.1%上升至19.8% [3] - 新能源车险服务车辆数超过536万,且已实现盈利 [3] - 平安、太保和人保财险(家自车)已实现当期承保盈利 [3] - 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表示新能源车险已经进入盈利空间 [3] - 家用车综合成本相对比较理想,商用车的综合成本还是超过100% [3] - 中国平安上半年新能源车的保费收入增长46%,而且新能源车的承保利润也是正的 [4] - 人保财险的新能源车险份额34.2%,超过燃油车份额2.7个百分点 [4] -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84.6% [4] - 人保财险于2025年初实现香港新能源车险业务首单落地,6月实现泰国业务首单落地 [5] - 中国太保产险携手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及中怡保险经纪,与国内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达成战略合作,成功实现泰国市场多批次保单落地 [5] 非车险业务表现 - 人保财险非车险保费收入1792.2亿元,同比增长3.8% [6] - 农险、责任险、企财险综合成本率均同比改善,企财险COR实现大幅优化主要受益于大灾影响较同期降低 [6] - 意健险综合成本率同比恶化1.9个百分点至101.8%,主要受业务结构变化影响 [6] - 太保产险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91.54亿元,同比下降0.8% [6] - 个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12亿元,同比下降129.9% [6] - 非车险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97.6%,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剔除个人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影响后,非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4.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6] - 健康险实现扭亏为盈,企财险承保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6] - 平安产险非车险原保费收入632.46亿元,同比增长13.8% [7] - 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2.5%,农险同比增长15.7%,意外伤害险同比增长25.6%,责任保险同比下降4.0% [7] - 综合成本率除了农险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至98%以外,责任保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综合成本率均优化,健康险综合成本率89.8%,同比优化6.1个百分点 [7] - 非车险业务在财产险总保费中的占比已从2019年的37.1%攀升至2024年的47.4% [7] - 非车险"报行合一"正式实施在即,旨在推动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深耕" [7][8] - 新规通过"五不得三必须"设定刚性经营红线,直击行业手续费虚高、条款执行走样、应收保费风险及规模导向偏差等顽疾 [8] - 预计相关政策将于四季度落地实施,对2025年非车险经营业绩有一定正向影响,对2026年非车险经营业绩将有明显改善 [8]
驻马店金融监管分局同意平安产险平舆支公司变更营业场所
金投网· 2025-09-03 12:16
公司营业场所变更 -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舆支公司营业场所获准变更为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东皇大道与交通路交叉口向西100米路北155号房屋一层部分 [1] - 公司需按规定及时办理变更及许可证换领事宜 [1] 监管批复依据 - 变更基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中心支公司关于变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舆支公司营业场所的请示》(平保产豫分驻马店中支发〔2025〕14号)文件 [1] - 驻马店金融监管分局于2025年8月29日完成审核并发布批复 [1]
济宁金融监管分局同意中国平安济宁市微山支公司变更营业场所
金投网· 2025-09-03 12:16
公司运营动态 -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市微山支公司获准变更营业场所至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城市广场丰茂公馆东门28-1-101-1室及27-1-104室 [1] - 公司需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及许可证换领事宜 [1]
销售步伐加快!有险企上半年分红险产品占比已达约40%,下半年势头能否延续?
新浪财经· 2025-09-03 11:48
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 - 9月起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至2.0%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下调至1.75% 万能型保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下调至1.0% [1] - 非对称下调使分红险优势更加明显 监管层认可分红险"保障+收益共享"机制 [1] - 预定利率下调缩小分红险与传统险差距 长期看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并降低利差损风险 [3] 分红险业务表现 - 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缴保费中占比同比提升超过45个百分点 个险渠道分红险占比超五成 [1] - 中国平安上半年分红险产品占比达40% [2] - 太保寿险新保期缴规模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42.5% 代理人渠道占比超51% [2] - 新华保险个险渠道4-7月分红险期缴保费占比超70% 银保渠道超30% [2] - 2024年分红险实现率回暖 多家险企实现率重回100%及以上 [5]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使分红险"保障+收益"双重属性吸引力增强 [2] - 监管层通过"报行合一"打击短期套利 动态定价机制强化产品精算逻辑 个人营销体制改革倒逼代理人提质升级 [2] - 分红险被定位为降低负债成本的有效工具 中国平安称其分红险结算利率仍具市场竞争力 [2] - 险企通过资负联动机制推进分红险转型 新华保险成立分红险转型领导小组及专项管理专班 [3] 短期市场动态 - 预定利率下调前出现"炒停"现象 8月31日单日有销售人员签署9张保单 首年累计保费近50万元 大额趸交保单频现 [6] - 保险中介i云保截至8月31日新单首期保费达24.8亿元 同比增长65% 六家分公司单月新单保费突破亿元 [6] - "炒停"行为榨干后续客户储备 但非长久之计 过度宣传高收益可能埋下误导隐患 [6] 长期发展战略 - 健康、养老、财富管理三大领域被视作数万亿级市场 成为寿险行业未来增长极 [6] - 保险公司需提升技术应用、风险管理、产品与服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及资产负债匹配能力 [6] - 分红险本质是保险保障与盈利分享的结合 保障功能是发展的原动力 分红收益属于锦上添花 [6] - 投资端回报能力是分红险竞争力的核心支撑 结合保障服务与增值服务形成综合优势 [6]
中国平安将于9月3日注销逾1.02亿股回购股份 总股本减少约1.03%
经济观察网· 2025-09-03 11:41
股份注销与股本变动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3日注销102,592,612股A股股份 [1] - 总股本从18,210,234,607股减少至18,107,641,995股 降幅约1.03% [1] - A股数量降至10,660,065,083股 占总股本比例由59.10%调整为58.87% [1] 公司治理与监管审批 - 股份注销及减资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和类别股东会议审议 [1] - 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 [1] - 后续将办理注册资本变更及章程修订的工商登记手续 [1]
大行评级|摩根大通:内险股中较为看好中国人寿及中国平安 同予“增持”评级
格隆汇· 2025-09-03 11:12
行业业绩表现 - 内险股上半年业绩传递准备金负债提前转向、加强资产负债表控制、增加中期派息、偿付资本改善以及寿险及非寿险经营状况强劲等正面讯息 [1] - 寿险及非寿险经营状况强劲 [1] 估值与回报预期 - 内险股现价水平对应2026年预测市盈率约7倍 [1] - 股息回报率料达约4% [1] - 预期市场将上调内险股的盈利及股息预期 [1] 个股偏好与评级 - 摩根大通较为看好中国人寿及中国平安 [1] - 预期第三季业绩仍将向好 [1] - 予中国人寿及中国平安H股"增持"评级 目标价分别为31港元及80港元 [1]
中国平安全面实现AI智能化
金融时报· 2025-09-03 09:03
公司AI战略与投入 - 公司提出"AI in all"核心战略 全面实现AI智能化并聚焦"五智"战略(智能化营销 服务 运营 管理 经营)[1] - 公司自研大模型数量达67个 较今年新增14个 全集团部署AI智能体23000个 超过20%员工使用AI智能体处理日常事务[1] - 公司过去10年持续加大对科技 数字化 AI的投入 已积累算力 数据 算法 场景四大核心竞争力[1] AI技术应用成效 - AI智能体赋能销售需求分析 个性化推荐 话术支持 2025年上半年辅助销售金额达661.57亿元[2] - 寿险理赔采用"111极速赔"模式 闪赔占比达59% 运用AI数字机器人 智能相机识别 理赔审核等技术[2] - AI座席服务量约8.82亿次 覆盖公司80%客服总量 通过流程自动化与智能技术显著降低服务成本[2] 数据资源与技术基础 - 公司数据库沉淀30万亿字节数据 覆盖近2.47亿个人客户[2] - 积累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 31万小时带标注语音语料 超75亿图片语料[2] - 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建立全体系AI能力 构建AI护城河[2] 战略演进与行业定位 - 公司2013年提出"科技引领金融"战略构想 后确定"金融+科技"双驱动战略 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2] - AI技术正逐步改良甚至完全重塑传统金融经营模式 服务差异化成为转型升级关键[3] - 科技发展推动公司通过数字化创新和差异化服务实现全新突破[3]
四方联动精准打击“代理退保”黑产
金融时报· 2025-09-03 08:50
案件判决与处罚 - 福建省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10名被告人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至4年6个月不等刑罚 并处罚金5000至两万元不等 其中主犯洪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1] - 该案件是福建省第4例以敲诈勒索罪成功精准打击代理退保黑产的刑事案件 追缴违法所得并有力维护金融市场秩序[1] 犯罪链条与运作模式 - 犯罪团伙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在全国多地设立窝点 以全额退保为幌子发布虚假广告 教唆投保人非正常退保 伪造证据及恶意投诉非法牟利[2] - 团伙自2019年下半年起建立专业化代理退保黑产流水线 收取每单300元材料费 通过伪造证据 恶意剪辑录音 炮制虚假投诉材料及软件批量生成投诉函[3] - 利用监管投诉必回应机制 通过投诉轰炸迫使保险公司在现金价值外额外支付高达80%至100%保费的补偿款 投保人获得超额退款后支付15%至50%佣金 业务骨干抽成3%至5%上交主犯[3] 案件侦办与协作机制 - 金融监管部门联动福建省公安厅部署打击整治代理退保黑产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龙岩市公安局迅速响应[2] - 构建警检监企四位一体攻坚体系 通过信息共享整合异常投诉函件 可疑资金流水等关键证据 运用技术手段追踪赃款流向并锁定犯罪组织[2] - 科技手段精准绘制横跨多省市的犯罪链条图谱 揭露线上招揽 伪造证据 恶意施压 非法分赃的全流程运作模式[2] 司法审理与定性 - 法院审理认定团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通过杜撰虚构保险公司违规行为 系统性伪造证据材料 编写大量投诉信函 恶意利用金融监管规则实施精准要挟[4] - 主犯洪某某造成保险公司损失16546757元 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4] - 判决从司法层面明确代理退保黑产行为的犯罪本质 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打击同类犯罪提供重要判例参考[4] 行业影响与治理创新 - 案件成功摧毁组织严密 跨多省市运作的专业化黑产团伙 斩断犯罪链条 暴露的行业问题推动保险机构规范销售行为 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加强内控管理[5] - 验证警检监企联动及科技赋能+司法打击的创新治理模式 为常态化打击金融新型犯罪积累宝贵经验[6] - 保险公司将持续深化与检察机关 公安机关及金融监管部门协作联动 运用科技手段严厉打击保险诈骗及黑产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消费者宣传教育[6]